•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之實施過程可分為下列幾個程序,分別是:確定研究題目、文獻 蒐集與分析、決定研究主題、尋找及編製研究工具、預試、正式問卷的施測、

資料回收與分析、論文撰寫與修改(圖 3-2)。茲分別說明如下:

壹、決定研究主題

研究者閱讀相關文獻後發現,寂寞感與自殺意念有關(劉安真,1992a);

除此之外,大學生的上網行為亦與社交孤寂感有相關(陳金英,2003)。這幾 年來,台灣的自殺率逐年攀升,網路沉迷、網路上癮的現象亦令人憂慮,造 成這些行為的原因眾多,但從研究中可知,寂寞感亦是其中一個原因。也有 學者從父母管教方式、手足關係、自我坦露、依附風格及人格特質等角度來 了解其對寂寞感所造成的影響,雖然文獻不多,但亦可看出學者對寂寞感這 個議題的重視,及企圖用不同的角度來了解寂寞感的用心。

茲將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圖分述之,如圖 3-2 所示:

圖 3-2 研究流程圖

研究者基於本身對寂寞經驗的好奇,以及對社會問題的重視,於是選擇 研究動機

文獻蒐集與分析

確定研究架構

正式施測

資料回收與整理

資料分析 預試

撰寫與修訂論文 決定研究工具

結果彙整 決定研究主題

以寂寞感作為研究之主題,欲藉此一研究來了解普羅大眾的寂寞經驗。然而 礙於時間、能力上之限制,並有鑑於家庭與個人乃終其一生且密不可分之關 係,對個人的影響深遠,遂選擇家庭與寂寞感之關係做深入的了解與探討。

在蒐集相關文獻及閱讀後,並與指導教授討論研究主題之可行性,最後確定 本研究主題。

貳、蒐集相關文獻及資料

研究者自九十四年九月開始蒐集寂寞感及家庭、親子互動之相關文獻及 資料,並將蒐集之相關文獻與資料分類、閱讀後,開始著手擬定研究的主題、

目的及問題。

參、確定研究架構

研究者閱讀相關文獻後,綜合其文獻資料及研究之目的,確定研究架構 及研究變項。

肆、尋找及編製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有三,家庭凝聚力、調適力之測量工具是採用吳俊賢 (2000)所修訂的「家庭凝聚力、調適力評估量表」;親子溝通之測量則採用孫 毓英(1986)所譯的「親子溝通量表」;而寂寞感的測量是使用陳麗婉、吳靜吉 (1989)翻譯修訂的「寂寞量表」。上述三份量表由於施測之對象不同,以及年 代久遠之緣故,因此本研究皆重新對此三份量表進行預試,經因素分析、信 度分析後,發現三份量表皆具有良好之信度與效度,於是做為本研究之研究 工具。

伍、預試

本研究於九十四年四月至六月間進行預試,以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 糸之大學生為預試對象,共發出 198 份問卷,有效問卷 188 份,問卷回收率 為 94.95%。經預試結果後發現,三份量表皆具有良好之信度與效度。

陸、正式問卷之實施

本研究於九十四年十月至九十五年三月期間進行問卷的施測及回收工 作,研究者於抽取樣本之後,透過朋友、任課教授、各系系學會、教官室及 各校輔導室等管道,經由聯繫並取得合作同意後,使用郵寄、委託他人或親 自到校發放問卷的方式進行資料之蒐集。問卷以團體施測的方式進行,每位 受試者完成「家庭凝聚力、調適力量表」、「親子溝通量表」及「寂寞量表」

共三份,施測時間約十分鐘。

柒、資料回收與分析

正式問卷回收後,研究者即在四月著手進行問卷編碼及資料統計及分析 之工作,以 SPSS10.0 版套裝統計軟體進行資料之分析及處理,最後就統計結 果,進行論文之撰寫。

捌、撰寫論文並提出建議

依據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彙整,及論文之撰寫,最後並針對本研究之發 現提出具體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