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調查研究法進行資料蒐集,所採用的工具為自行編製之「學 習障礙兒童學前特徵」調查問卷,目的在收集學習障礙兒童在學前階段可 能出現的學習及行為特徵。

壹、問卷內容

此問卷設定是由家長填寫,問卷內容分為二部份,第一部份為基本 資料,第二部分為「題目」。依序說明如下:

一、基本資料,分為填答者及受試者兩個向度:

(一)填答者:包括姓名、年齡、教育背景、學前階段是否為學生主 要照顧者、學前階段是否與學生同住和家庭經濟狀況等項目,以協助研判 填答資料的可信度。

(二)受試者:包括學生年齡、性別、是否領有學習障礙證明,以及 學習障礙學生的鑑定日期、類型、學障家族史和學障可能成因,以增進對 問卷得分之瞭解。

二、題目:

本問卷依據文獻探討將學習障礙在學前階段可能出現的學習特徵分 成四大領域,其中「認知發展」領域包括注意力缺陷、記憶、數學概念及 認知概念等主題共 22 題,「語言發展」領域包括語文表達、語文理解及 閱讀等主題共 17 題,「知覺動作發展」領域包括粗大動作、精細動作及 感官知覺等主題共 18 題,「社會適應發展」領域包括情緒管理及社會適 應主題共 14 題,四項發展領域總計 71 題。

57

58 家長,共發出45份問卷,回收42份問卷,預試樣本基本資料如表3-3。

表3-3 預試樣本基本特徵次數分配表

59

60

61

表3-4 預試項目分析表(續):

題號 校正後相關 刪題後α 高低分組平均差異考驗 平均數差異 t 值 備註 社會適應發展(α係數 .843)

1 0.492 0.832 0.929 2.879* 2 0.628 0.823 1.357 4.931* 3 0.634 0.823 1.142 3.606* 4 0.373 0.839 1.000 3.783* 5 0.625 0.822 1.643 5.578*

6 0.303 0.844 1.000 3.328 修改 7 0.520 0.830 1.000 3.143*

8 0.530 0.829 1.286 4.589*

9 0.302 0.844 0.929 2.901 修改 10 0.484 0.832 1.142 4.300*

11 0.679 0.819 1.500 5.237*

12 0.333 0.840 0.786 3.388 修改 13 0.348 0.841 1.000 2.886 修改 14 0.474 0.833 1.071 3.513*

*p<.05

研究者自編問卷,在與指導教授與口試委員討論後,將修改過之問卷 進行預試,經回收預試問卷並進行項目分析後,由表3-4可知,本問卷在

「認知發展」、「語言發展」及「知覺動作發展」領域的內部一致性α係 數均達.914以上,「社會適應發展」領域的α係數.843,研究者修改其中 的第6題、第9題、第12題和第13題,提高本問卷的信度和穩定度,做為正 式施測的工具,修改內容如表3-5。整體而言,本研究所編製的研究工具 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

62

63

64

65

表3-6 預試主成分分析表(續):

成分

初始特徵值 平方和負荷量萃取

總和 變異數的% 累積% 總和 變異數的% 累積%

社會適應發展

13 .164 1.172 99.178 14 .115 .822 100.000 萃取法: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主要目的在於企圖找出一群互不相關的少數變項組合以 解釋原始資料所含的最大訊息,由第一及第二特徵值的解釋變異量相距值 觀察是否趨近同一個主要因素(吳明進,1992;Bagozzi & Yi, 1988;

Dunteman, 1994)。在本研究解釋變異量的分析表中,四個量表的主成分 負荷量都大於.5以上,其中認知發展的第一和第二個特徵值的解釋變異量 相距值為18.95%,語言發展的解釋變異量相距值為32.66%,知覺動作發 展的解釋變異量相距值為31.33%,社會適應發展的解釋變異量相距值為 18.25%。其中語言發展及知覺動作發展二個向度皆大於20%,而認知發 展及社會適應適應也接近20%,顯示此問卷的題目內容能反映各領域的學 習特徵指標有主要的因素,因此本研究所編製的工具有良好的效度(詳如 表3-6)。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