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實施程序概分成下列七個階段,茲以下圖3-2表示,並說明 如下:

圖3-2 研究流程圖

一、決定研究主題

研究者與指導教授討論,並搜集特殊教育與早期療育近年來發展趨勢 及方向,決定以學習障礙的學前學習及行為特徵做為本次研究的主題。

決定研究主題

文獻資料蒐集與研析

設計編寫問卷

預試

正式施測

資料整理及分析

撰寫研究論文

67

二、文獻資料蒐集與研析

研究者蒐集學習障礙學前階段學習及行為特徵的相關研究,文獻內涵 包括1、學習障礙的介紹;2、學習障礙的學前鑑定;3、學習障礙的學前 特徵;4、影響學習障礙學前特徵的因素等四部份。研究者整理國內外相 關期刊、論文及專書等文獻,做為發展自編問卷的依據和基礎。

三、設計編寫問卷

研究者依據文獻探討,彙整指導教授及專家學者的意見,設計編寫「學 習障礙兒童學前特徵調查問卷」。

四、預試

研究者以桃園縣國小資源班學習障礙學生家長為對象,將問卷發給學 障學生家長進行預試。

五、正式施測

研究者依據施測結果,修改預試問卷成為正式問卷,並在全國北、中、

南三區進行分層叢集取樣施測。

六、資料整理及分析

研究者回收有效問卷,並依據問卷的填答內容進行得分登錄、計算、

統計及分析。

七、撰寫研究論文

研究者依據文獻研究、研究對象、問卷測驗結果,以及論文架構撰寫 本篇論文。

68

第五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以電腦套裝軟體程式 SPSS 13.0版作為量化資料處理的主要工 具,分成預試及正式施測兩階段,正式樣本資料分析步驟說明如下:

一、回收施測資料

研究者檢視回收資料的可用性,若有空白或漏題太多的無效問卷將予 以淘汰,再以有效測驗樣本,進行資料的編碼與計分。

二、資料處理與分析

所回收之資料輸入電腦後,利用 SPSS 13.0版統計軟體,根據本研究 之目的,進行以下的統計分析:

1. 使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國小學生在本研究測驗上的得分、平均數、標準 差、百分比等。

2. 使用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探討國小學生在本 研究測驗的表現與相關變項的影響。

6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介紹本問卷經正式施測之後所呈現的基本資 料分析;第二節探討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在本問卷中學前特徵的表現情形;

第三節探討影響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學前特徵的相關因素;第四節探討國小 學習障礙和非學習障礙學前特徵的差異;第五節為研究結果的綜合討論。

第一節 問卷之基本描述性統計分析

壹、各類型學生人數統計

經研究者與全國各縣市國小聯繫後,共寄出400 份問卷,問卷回收後,

排除個案轉學、個案死亡、個案身份變更(例如原學習障礙學生經申覆後,

該縣市鑑輔會改判為智能障礙學生)等受詴者流失因素,以及剔除填答者 缺頁未填、填答者作答錯誤(例如:同一題選項進行複選)等無效問卷,

剩餘有效檢核表共計368 份,回收率達92 %,茲將學習障礙學生與非學 習障礙學生有效問卷之數量,以年級及地區為向度,於表4-1 說明。

一、 學習障礙學生基本資料之描述性分析

(一)以地區而言:本研究針對學習障礙學生所發放的問卷,總計 177份為有效問卷。北部地區共71份,佔本研究學習障礙人數之40.12%;

中部地區共62份,佔本研究學習障礙人數之35.02%;南部地區共44份,

佔本研究學習障礙人數之24.86%。

(二)以就學階段而言:在177份有效問卷中,低年級共12份,佔本 研究學習障礙人數之6.78%;中年級共67份,佔本研究學習障礙人數之 37.85%;高年級共98份,佔本研究學習障礙人數之55.36%。

70 35.6%;高年級共87份,佔本研究學習障礙人數之45.55%。

從表4-1中可發現,隨著年段的提升各地區被鑑定為學習障礙的學生

71

一、 填答者基本資料之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問卷基本資料部份,就填答者年齡、教育背景、是否為學前主 要照顧者、學前是否與兒童同住、家庭平均月收入等背景變項進行統計說 明,如表 4-2。

(一) 年齡

年齡以36~45歲有168人(45.65%)最多,其次是26~35歲有145 (39.40%) 人,46~55歲有50人(13.59%),25歲以下有3人(0.82%),56歲以上有2人 (0.54%)。

(二) 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以專科或大學有297人(80.71%)最多,其次是高中或高職有 46人(12.50%),碩士或博士有18人(48.91%),國中小或以下有7人

(1.90%)。

(三) 是否為學前主要照顧者

本問卷填答者均為兒童學前主要照顧者(100%)。

(四) 學前是否與兒童同住

本問卷填答者學前均與兒童同住(100%)。

(五) 家庭平均月收入

家庭平均月收入以40,000~59,000有252人(68.48%)最多,其次是 60,000~89,000有74人(20.11%),20,000~39,000有32人(8.70%),90,000 以上有8人(2.17%),19,000以下有2人(0.54%)。

72

研究者統計填答者在問卷中填答的各項基本資料,可以發現填答者的 年齡以36~45歲最多,其次是26~35歲,56歲以上人數最少;教育背景大多 為專科或是大學畢業,其次是高中或高職,國中小以下學歷人數最少;在 學前階段皆是兒童的主要照顧者,並且均和兒童同住;家庭平均月收入則 以40,000~59,000元之間最多,19,000以下最少,顯示本次研究填答者所 填答的問卷具有可信度及參考的價值。

表4-2 填答者基本資料統計(N=368)

題目 填答選項

年齡 25歲以下 26歲~35歲 36歲~45歲 46歲~55歲 56歲以上

3(0.82%) 145(39.40%) 168(45.65%) 50(13.59%) 2(0.54%)

教育背景 國中小或以下 高中(高職) 專科或大學 碩士或博士 7(1.90%) 46(12.50%) 297(80.71%) 18(48.91%) 是否為學前

主要照顧者

368(100%) 0(0%)

學前是否與 兒童同住

368(100%) 0(0%)

家庭平均月 收入

19,000以下 20,000~39,000 40,000~59,000 60,000~89,000 90,000以上 2(0.54%) 32(8.70%) 252(68.48%) 74(20.11%) 8(2.17%)

73

第二節 學習障礙學生學前特徵表現情形

本節主要在於瞭解學習障礙學生在「學習障礙兒童學前特徵調查問卷」

中,「認知發展」、「語言發展」、「知覺動作發展」及「社會適應發展」

四個領域中的表現情形,利用平均數、標準差及中間值等描述統計,將分 析結果和相關文獻做比較,以回答研究問題一。

壹、學習障礙學生在「認知發展」的得分表現

本研究之問卷採用四點量尺計分,分為『總是如此』-4分、『常常』

-3分、『偶爾』-2分、『從未發生』-1分,並以得分中間值(4+3+2+1)/4=2.5

(分)作為評定學習障礙學生在認知發展的得分表現情形。得分越高,表 示該此項學習特徵在學前出現的頻率越高,反之則越低。

學習障礙學生在「認知發展」領域的單題平均得分為2.29,標準差為 0.77,其中得分最高的前三者分別為「容易分心」(3.16 ± 0.58)、「做 作業馬馬虎虎,常常因為粗心大意寫錯」(3.04 ± 0.79)及「上課或寫作 業常不專心」(3.00 ± 0.76),其得分均高於3分,顯示這些學習特徵在學 前階段出現的比例均較其他特徵高出許多。得分較低者為「說出或指認常 見的物品(如杯子、雨傘、電視…)有困難」(1.47 ± 0.89)、「沒有時間 的概念」(1.48 ± 0.54 )及「學習注音符號有困難」(1.62 ± 0.83);標 準差>1的有「無法從1數到10」(2.57 ± 1.08)。各題得分平均數界於 1.47~3.16之間,高於中間值的題數有10題(45.45%)(詳見表4-3)。

表4-3 學習障礙學生在「認知發展」的得分表現(N=177)

題目 平均數 標準差 高於

中間值 排 序

1 容易分心 3.16 .58 1

2 上課或寫作業常不專心 3.00 .76 3

74

75 0.94)。得分較低者為「時常答非所問」(1.61 ± 0.78)、「說話常不合情 境或措辭不瑝,造成溝通上的誤會」(1.84 ± 0.88 )及「經常不自覺重複

76

77

78

79

第三節 影響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學前特徵的相關因素

本節主要在於瞭解影響學習障礙學生學前特徵的相關因素,包括「學 習障礙成因」、「學習障礙類型」、「性別比例」及「學習障礙鑑定年齡」

等影響因素,利用變異數同質性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ANOVA)等統計結果分析,以回答研究問題二。

壹、 學習障礙相關因素

本研究問卷統計結果顯示,學習障礙學生家族中出現學習障礙者的人 數有 4 人(2.26%),產前併發症 0 人(0%),產程缺氧 1 人(5.65%),腦傷 (1.69%),車禍 0 人(0%),其他原因 2 人(1.13%)。

表4-7 學習障礙產前因素統計表

學習障礙成因 人數 百分比

家族中有學習障礙者 4 2.26%

產前併發症 0 0%

產程缺氧 1 5.65%

腦傷 3 1.69%

車禍 0 0%

其它 2 1.13%

總計 10 10.73%

備註:其它原因包括(1)出生時吸入性胎便 及(2)心臟病

學習障礙環境因素在學前特徵的表現上,「學前就讀幼托園所」經由 變異數同質性考驗未達顯著差異(F=0.732, p=0.203),所以採用假設變 異數相等的t值與顯著性,考驗的結果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t=0.892, p=.319)。「外籍或大陸配偶子女」經由變異數同質性考驗未達顯著差異

80

(F=5.655, p=0.112),所以採用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考驗 的結果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t=2.168, p=.031),因此外籍或大陸配 子女學前特徵的得分情形有差異的情形(詳如表 4-8)。

及「學業性學習障礙」(t=.694, p=0.429)皆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進 一步分析學習障礙類型的細項,可以發現在「注意力缺陷」(t=3.213, p<.001)及「記憶力缺陷」(t=2.654, p=0.028)兩項達顯著差異,其它 類型則未達顯著差異(詳如表4-9)。

81

表4-9 學習障礙類型統計表(N=177)(續)

學習障礙類型(細項) 人數 百分比 t值 顯著性 視動協調能力缺陷 12 6.78% .998 p=0.173 記憶力缺陷 65 36.72% 2.654* p=0.028 閱讀能力障礙 58 32.77% -1.735 p=0.099 書寫能力障礙 26 14.69% .142 p=0.311 數學障礙 34 19.21% -.880 p=0.424

備註 1:*p<.05, **p<.01, ***p<.001

參、 性別

在368份有效問卷之中,學習障礙和非學習障礙學生之男女人數比例 各不相同,茲將各組別學生之男女人數比例及男女性別比例列於表4-10,

並酌予說明。

於表4-10陳述的資料可發現,各年級非學習障礙男女人數比例及男 女性別比例均控制在1:1左右,故可得知此一對照組的性別比例均有達到 研究設計的要求。而學習障礙的性別比率為5:1,略高於研究中平均的4:

1,但是仍可以反映出學習障礙的性別比例男性人數多於女性人數。

學習障礙性別經由獨立樣本t檢定,在學前特徵的表現上,未達統計 上的顯著差異(t=4.512, p=0.738),故性別在學前特徵得分,並無顯著 差異(詳如表 4-10)。

表4-10 學習障礙和非學習障礙學生之男女人數比例及性別比例

類型 人數 性別比例 t值 顯著性

學習障礙 男性 149(84.18%)

約5:1 4.512 p=0.738 女性 28(15.82%)

非學習障礙 男性 98(51.31%)

約1:1 女性 93(48.69%)

82

肆、 鑑定年齡

本研究問卷調查學習障礙學生之鑑定年齡,填答結果鑑定年齡 4 歲有 1 人,7 歲有 3 人,8 歲有 5 人,9 歲 56 人,10 歲 62 人,11 歲 33 人,12 歲 27 人,因某些組別人數過少,故合併各年段學生人數,新組別為學前 及低年級 9 人,中年級 118 人,高年級 50 人,學習障礙鑑定年齡經由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在學前特徵的表現上,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F=2.332, p=0.298),故學習障礙鑑定年齡在學前特徵得分,並無顯著 差異(詳如表 4-11)。

表4-11 學習障礙鑑定年齡統計表(N=177)

表4-11 學習障礙鑑定年齡統計表(N=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