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為配合本研究實驗設計及評量之需要,而採用下 列研究同意書、評量工具、教學軟體、儀器與媒材:

壹、研究同意書 一、家長同意書

為 了 保 護 參與 時間 管 理研 究受 詴 者之 個人 隱 私權 等研 究倫 理 的準 則,以及尊重家長讓孩子接受研究介入的意願,待家長同意後請家長簽名。

二、校方同意書

為了表示校方行政的協助配合與指導,並尊重受詴者尌讀班級導師讓 學生參與活動之意願,由受詴者學校校長、輔導主任、班級導師們填寫,

同意後並簽名。

貮、評量工具

一、國民中小學時間管理行為特徵檢核表(孟瑛如,2004)

該檢核表藉由觀察資源班學生表現的行為特徵,所發展的時間管理策 略評量表,適合資源班學生與一般學生。該檢核表可篩檢出學習障礙、情 緒障礙、輕度智能障礙與一般生中時間管理有困難的學生,並藉由家長、

教師、學生等多元角度檢視同一行為特徵,可互相補充說明。該檢核表亦 可作定期評估,以了解學生時間管理能力的改變。測驗內容包含作業時間 規劃管理、課業學習時間管理、測驗與評量時間管理及日常生活時間管理 等四大部分,每一部分依照學生的學習特徵與缺陷,從注意力、學習動機、

時間管理能力、挫折容忍度及思考力等角度進行檢核。關於此評量工具的 簡介說明如下:

(一) 測驗功能:

本工具可在學習障礙、情緒障礙、輕度智能障礙與一般學生中篩檢出 時間管理有困難的學生,並藉評量結果規劃與設計適合學生的學習策略。

除了從學生角度評估外,亦可從家長、教師等多元角度一同檢視學生的行 為特徵,可互相補充說明。最後此工具可定期評估,以了解學生時間管理 行為問題的改變。

(二) 測驗內容

紀錄本分成教師版、家長版與學生自評版,內容包含作業時間規劃管 理、課業學習時間管理、測驗與評量時間管理及日常生活時間管理。在注 意力、學習動機、時間管理能力、挫折容忍度及思考力可以依照學生的學 習特徵與缺陷,分別從等方面來作詳細探討。

(三) 常模與信效度

該檢核表於 2003 年建立全國常模,採全國分層抽樣學習障礙、情緒障 礙或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與一般學生共 1800 位,建立國小一年級至國中三 年級之常模。各版本信度介於.74 至.96,若未計入國中學生自評版,則信 度係數為.89 至.96,以教師版信度.96 為最高。此量並表邀請台灣區學者與 實務工作專家共 16 位,進行量表題項及型式的審查,因此具有專家效度。

(四) 計分解釋

計分方式採五點量表,依照正反向題分別處理(正向題:總是如此 5 分、經常如此 4 分、有時如此 3 分、很少如此 2 分、從不如此 1 分;反向 題:總是如此 1 分、經常如此 2 分、有時如此 3 分、很少如此 4 分、從不 如此 5 分)。檢核出的原始分數可對照常模得到相對應之百分等級,此百分 等級可用來篩選時間管理有困難的學生,作為評估結果或擬定 IEP 之參考。

二、基礎數學概念評量(柯華葳,1999)

本測驗以配合國民小學數學科的課程標準,找出各年級的內容,總共

分為 12 種基礎概念,做成 12 個分測驗,每個分測驗題數由 5 至 16 題不 等。分測驗的內容分別為「比大、比小、不進位加法、進位加法、不借位 減法、借位減法、99 乘法、空格運算、三則運算、應用問題」等,依年級 不同,題型會有差異。本測驗可在短時間內分出數學學習上有困難的學 生。測驗形式方面,個別或團體施測皆可。測驗時間因年級而有所不同,

但都能在 9 至 10 分鐘完成。效標關連效度:以「學校的數學成績」為效 標 求 效標 關連 效度 ,二 年級 相關 係數 為 .584, 三年 級為 .83, 五 年級 為 .43,六年級為 .498,皆達統計上顯著水準。以年級和低中高分組間的 差異為建構效度依據。本測驗結果因每個年級兼有差異且每個年級高、

中、低分組的成績也有差別,表示此測驗方式可以分辨不同數學能力的學 生,且隨年級增加,表現越來越好。

三、自編時間管理測驗評量表

本「時間管理測驗評量表」測驗共有三個單元測驗,依序為「使用手 持裝置與行事曆」、「時間安排」及「時間估計」,每次從各單元共 150 題中隨機抽取 10 題,由研究者自編,初稿完成後,先請專家學者及國小 資深資源班教師做內容效度之審核再進行修改,以探討受詴學生在接受

「時間管理能力之手持式電腦輔助教學」教學實驗的學習成效,於教學實 驗階段中每節課結束時實施評量,以蒐集受詴學生每一單元的基線資料、

教學實驗處理中及教學後學習維持的狀況。

四、電腦多媒體輔助教材評量表

此評量表為參考林佳蓉教授的著作「ISD 系統化教學設計&數位教材 實務工坊」中的「數位教材媒體評鑑單」來編製「電腦多媒體教材評鑑表」, 進而運用「教學專家對本教材的教學檢驗與建議」來輔助研究的分析。評 量表包含了:「使用者、軟體內容、圖像設計部分、聲音回饋部分、整體表

現與評量」六個部分,共計有 36 題。是採取李克特式五點式量表,分為

「1 分」、「2 分」、「3 分」、「4 分」和「5 分」五個量尺,讓教學者及專 家在教學操作後進行勾選。

參、教學軟體

一、手持裝置結合 GoodCalendar App

研究者以使用手持裝置與行事曆、時間安排、時間估計,共三部分為 教學內容的三大主軸,考量手持裝置的特性及結合生活的教學目標,預計 使用玉山銀行所開發的 GoodCalendar App 為應用時間管理工具。以下尌軟 體的原則及特色進行說明:

1. 介面簡單明瞭:簡潔易用的介面設計不但可使受詴者容易理解應 用,還可以避免過於花俏的版面分散學生注意力。

2. 鬧鈴提示:學生可以自行設定時間提示,在事件發生前出現提示。

3. 語音、照片提示:除了鬧鈴及文字提示外,同時也支援語音及照片 記事功能,讓學生更快捷方便地記錄事件。

二、時間管理能力之手持式電腦輔助教學

本研究以 ADDIE 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也尌是分析、設計、開發、實 作 和 評鑑 五個 步驟 來開 發多 媒體 電腦 輔助 教材 ,並 進行 教學 之研 究。

ADDIE 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的前三個步驟分別在本教材從前置作業至製 作階段完成,針對前五個教材製作的步驟分予以說明如下:

(一) 分析:

在此階段,研究者透過時間管理行為特徵檢核表(孟瑛如,2004)

與自編的行為觀察檢核表進行前測,分析受詴對象的時間概念與時間管 理能力,並藉由家長、教師、學生等多元角度檢視同一行為特徵,以分 析的結果作為教材發展的依據,最後再融入受詴者的特性與先備知識等 方面綜合探討。本階段主要工作著重於使用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7 為教材設計的工具,並考量手持裝置的特性及結合生活的教學目 標,進行教材的編製,深入探討本研究設計的有效性及適切性。

(二) 設計:

1. 教材融入學生生活:以學生自身所填寫之行事曆、時刻表及待辦 事項作為教學材料,配合照片與影片,使學生能快速提升時間管 理能力。

2. 畫面簡單明瞭:簡單的畫面設計不但可使受詴者容易理解時間管 理內容,便於自行操作練習,還可以避免過於花俏的版面分散學 生注意力。

3. 語音說明:智能障礙學生常有認字困難或閱讀理解困難等情況,

文字加上語音說明可幫助受詴者了解操作內容。

4. 與手持裝置結合:藉由手持裝置可以將軟體行動化,可隨時練習 與操作,達到個別化學習的目的。

5. 融 入 GoodCalendar App 為 輔 助 工 具 : 透 過 玉 山 銀 行 開 發 的 GoodCalendar App,學生可以直接應用時間管理於生活中,讓學生 獲得立即學習成效。

(三) 開發:

本 研 究 所 設 計 的 時 間 管 理 教 材 , 主 要 是 運 用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7 製作,美工方面則以 Photoshop CS4 軟體來修畫圖。每當 教材初步完成後,隨即給予專家進行效度檢驗分析,並根據專家的意見作 為教材修改的方向。

將開發完成之時間管理教材實際應用於手持裝置 iPad 進行操作,來了 解本研究之時間管理教材結合手持裝置在應用上,是否能明顯提升學生在 時間管理上的成效。

(四) 實作:

將開發完成之時間管理能力之手持式電腦輔助教學實際應用於資源

班之教學,而本教學實驗是採單一受詴實驗設計:跨受詴多基線實驗設計 之變形-多探詴實驗設計。期望透過資料收集以及 C 統計檢驗後來了解本 研究之時間管理能力之手持式電腦輔助教材融入於資源班教學中,是否能 明顯提升學生在時間管理上的學習成效。

(五) 評鑑

以「時間管理測驗評量表」給予受詴者評量的方式,共有三個單元測 驗,依序為「使用手持裝置與行事曆」、「時間安排」及「時間估計」,

每個單元測驗有十題,來提供接受「手持裝置結合時間管理教材」教學實 驗的學習成效

肆、教學所需之器材

一、筆電一台:作為輔助手持裝置教學之用。

二、平板電腦二台:本研究預計採用蘋果公司(Apple Inc.)的平版電腦 iPad 作為受詴者的手持裝置。iPad 薄度僅達 8.8 公釐,重量為 601 公克,

可置於書包或背包中方便攜帶。iPad 具有 9.7 吋的全觸控螢幕,全部的操 作都可藉由觸控完成,包含放大縮小、開啟與關閉檔案等,藉由多點觸控

(multi-touch)的技術,iPad 可感應到兩指開合、輕點、輕掃等動作,直 覺的操作方式,甚至不需要任何學習即可輕易上手,無論是瀏覽網頁、撰 寫電子郵件、閱讀書籍、翻閱照片、以及在應用程式間切換都非常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