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四節 研究工具

一、研究工具之說明

(一)土石流議題知識問卷

本問卷根據教學內容編製而成,採封閉性的問卷設計,旨在評量受試者對於土石流議 題在教學前後的認知情形。為確認該問卷對五年級學生的適切性,研究者曾對 70 位五 年級學生施行預試,經由預試的結果(如附錄 E)得知,預試庫李信度為.752,鑑別 度小於 0.2 的題目共有 7 題,如第 2、6、9、10、16、21、22 題,研究者刪除第 2、

10、29 題,其中第 6、9、16、21、22 題均保留下來,原因是研究者認為有些知識概 念學生在未經過教學前,無所知是正常的,且這些題目中包含著研究者認為學生應該 在此教學過程中學習到的知識概念;再則第 9、14、18、22、28 題的部份題意或字詞 經研究者再三斟酌,決定加以修改。因此,土石流知識測驗最後修訂完成版為 26 題,

分為「土石流的定義」、「土石流的成因」、「土石流的特性」、「土石流的防範」

等四個向度(表 3-4-1),最高總得分 26 分,最低總得分 0 分。

表 3-4-1 土石流知識問卷雙向細目表 教學目標

單元概念 記憶 理解 高層次思考 題數

土石流的定義 1、3 2 5、6 6 題

土石流的成因 8、10、11 7、9、12 6 題 土石流的特性 13、16 14、15、19 17、18 7 題 土石流的防範 21 20、22、23、24、25、26 7 題

(二)學習土石流議題的信心問卷

此工具引用靳知勤(2006)編修而成,目的是作為檢核學生於教學前後信心狀況的差

異。本問卷於每題題幹後給予七個選項,依受試者主觀判斷,作答由左至右依序漸與 題幹意思相左。計分方式:分數由左至右依序遞減,最左方選項為 7 分,每右移一個 選項漸減 1 分,直至最右方選項為 1 分。總得分越高者,表示其學習土石流議題信心 越正向,反之則越負向。本問卷共分成「壹、學生基本資料」與「貳、對解決『土石 流』相關問題的能力與信心」兩大部分;其中在「對解決『土石流』相關問題的能力 與信心」方面又分成三向度,共計 42 題(表 3-4-2)。為確認該信心問卷對五年級學 生的適切性,研究者與研究夥伴合作針對五年級學生施行預試,有效樣本共 110 份,

經由預試的結果顯示,總量表Cronbach's α 值.953,而在能力、意向、信心三個分量 表的Cronbach's α 值則分別是.803、.846、.940,因此該量表適用於五年級學生。

表 3-4-2 信心問卷細目表及預試信度分析

向度 題數 信度

A.與「土石流」議題的相關能力(A1-A8) 8 小題 0.803 B.從事與「土石流」議題相關工作的意向(B1-B10) 10 小題 0.846

C.從事與「土石流」議題相關工作(包括資訊處理與實踐行動)

的信心(C1-C24) 24 小題 0.940

總量表 42 題 0.953

(三)小組合作技能量表

本量表引用靳知勤(2006)研究中所編製的小組合作技能量表,主要用來瞭解受試者 的小組合作技能在教學前後的差異。本研究量表採用Likert 五點量表方式,於每題題 幹後給予五個選項「總是如此」、「經常如此」、「偶而如此」、「少有如此」、「從 未如此」,依受試者主觀判斷作答。計分方式:「總是如此」給5 分、「經常如此」

給4分、「偶而如此」給3 分、「少有如此」給2 分、「從未如此」給1 分。該量表總 得分最高為75分,最低為15分,總得分越高者,表示其能力越正向,反之則越負向。

本量表共分「互賴」、「溝通」、「個人和團體的成長」三個向度來做測驗,共計15

題(表3-4-3)。

表3-4-3 小組合作技能量表之細目表

項目 題數

A. 互賴 4

B. 溝通 5

C. 個人和團體的成長 6

(四)自然科學習動機問卷

此工具引自Tuan, Chin和Shieh (2005)的量表,主要用來瞭解受試者的自然科學習動機 在教學前後的差異。本研究量表採用Likert 五點量表方式,於每題題幹後給予五個選 項「總是如此」、「經常如此」、「有時如此」、「很少如此」、「從來沒有」,依 受試者主觀判斷作答。計分方式:「總是如此」給5 分、「經常如此」給4分、「有時 如此」給3 分、「很少如此」給2 分、「從來沒有」給1 分。該量表總得分最高為175 分,最低為35分,總得分越高者,表示其學習動機越正向,反之則越負向。本問卷共 分六個向度來做測試,其分別為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主動學習策略(Active Learning Strategy)、科學學習價值(Science Learning Value)、表現目標導向 (Performance Goal)、成就目標(Achievement Goal)、學習環境誘因(Learning Environment Stimulation),共計35題(表3-4-4),其信度Cronbach’s α值介於 .79 至 .84,另外再加上8題對於上自然課的「態度」,以及1題「上自然課的意願」,請學 生分別勾選。

表3-4-4 自然科學習動機問卷之細目表

向度 題數 A. 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 (S.E.) 7

B .主動學習策略(Active Learning Strategy)(A.L.S.) 8 C.科學學習價值(Science Learning Value) (S.L.V.) 5 D.表現目標導向 (Performance Goal)(P.G.) 4 E.成就目標(Achievement Goal) (A.G.) 5

F.學習環境誘因(Learning Environment Stimulation)(L.E.S) 6

(五)環境態度量表

此工具引用Kuhn和Jackson (1989)編製之量表,採Likert 五點量表來編製,目的是作為 檢核學生於教學前後環境態度的差異,共計24題。本問卷於每題題幹後給予五個選項,

依受試者主觀判斷,作答由左至右依序漸與題幹意思相左。計分方式:分數由左至右 依序遞減,最左方選項為5分,每右移一個選項漸減1分,直至最右方選項為1分。但量 表中有所謂反向題,因此同型題目需做反向計分。此量表總得分越高者,表示其環境 態度越正向,反之則越負向。

(六)學生學習單(如附錄B1~B12)

本研究中所謂學習單包括教學過程中所用的學習單及讀寫單,目的除了作為學習過程 中讀寫的材料,提供學生作為學習資料的補充外,亦配合研究目的的需要,作為嵌入 式評量的媒介,讓研究者比較學生學習狀況的改變,方便做為測驗量表外的質性資料 補充,因此學習單也是蒐集研究資料的途徑之ㄧ。

(七)課程回饋問卷(如附錄C)

在整體課程結束之後,請學生填寫課程回饋問卷,問卷中的封閉式題目主要讓學生分 別就「喜歡程度」與「幫助程度」來填寫,另外再加上針對教學活動與課程所設計的 開放性題目來讓學生填寫,其目的是為了瞭解課程對學生的學習價值、對學生最大的

幫助為何,以及學生學習到哪些不同的學習策略,也可以做為量化統計外的質性資料 補充。

(八)個案學生半結構訪談記錄(如附錄D)

本份訪談的主要題目是希望瞭解學生在「土石流發生」議題教學中、後之各種觀念、

態度、信心有何不同,接受該課程後有何收穫,並收集其對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的意 見。

(九)教師課後札記

研究者於進行教學活動後,記錄學生上課的反應、師生討論的情況, 或者一些發生在 上課期間值得注意的瑣事,以作為半結構式訪談的部分依據,及了解SSI教學模式的實 施情形。

(十)教學錄影資料

課後札記無法完整記錄整個教學情況,因此研究者對教學實況進行全程錄影,共 15 節 課,合計 600 分鐘,可方便協助研究者事後整理資料時,能快速的回憶起教學活動時 的情況,甚至做到原音重現之效,相信能提升資料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以期作為對教 學方式分析之基本資料以及作為學生質性資料的佐證依據。

二、研究工具之修訂

上述測驗工具內容皆經過一位科學教育學者及二位同儕研究生校閱,修正後定稿。其中 土石流議題知識問卷部分,另外再交由一位五年級自然科科任教師及一位具自然科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的自然老師來做檢視,三位非正式教學研究班級之五年級學生試讀後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