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研究流程分為三個主要的階段:準備階段、正式實行階段、結果分析階段,詳細流程以 圖3-5-1的研究流程圖呈現,以下分述各步驟。

一、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的工作內容包括「擬定研究主題與範圍」、「文獻探討」、「發展研究工具」、

「專家審查」、「進行預試」、「修訂工具」,而其中文獻探討是橫跨整個研究,持續在進 行。

(一)擬定研究主題與範圍

基於希望學生「對於科學相關的社會議題,作科學性的理解與研判」(自然與生活科技 學習領域能力指標7-4-0-5),社會性科學議題在國小課程中日趨重要,但目前所發展的教學 模式,並無特定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科技引發的社會議題來設計,因此參考相關文獻,

擬以SSI教學模式來進行國小學童社會性科學議題的教學。

(二)發展研究工具

在此過程中,除了多方蒐集「社會性科學議題的意涵及其與國小課程的關係、使用於社 會性科學議題的SSI教學模式,以及有關SSI教學模式的實證研究」等文獻之外,也努力整理 時下與社會性科學議題相關的新聞報導,以確定本研究的研究主題、範圍、架構、研究設計 和研究工具,而所發展的研究工具並經專家審查、修正後訂稿。

(三)進行預試與修訂工具

本研究於95年10月間針對非教學研究對象進行各項量表的預試,以進一步修訂研究工具。

二、正式實行階段

(一)各項量表施行前測

本單元知識測驗、學習社會性議題信心問卷、小組合作技能量表、自然科學習動機量 表、環境態度量表,共計5種量表,分別利用正式研究教學之前的早自習時間施行前測,

測驗時間依量表的不同而有長短之別,大致為30~40分鐘,每份測驗量表皆先由教師講 解大致答題注意事項,避免學生誤解題意,尤其是學生基本資料的填寫,施測者會先 行解釋清楚如何填寫,再予以施測,當學生填寫完畢後即可交卷。

(二)土石流發生議題教學

此階段由研究者對教學研究班級的學生施行SSI教學模組土石流發生議題的教學(附錄 A),利用每週2堂「綜合活動」時間,課程共進行15節課,合計600分鐘。而在這整個 研究教學活動的過程,研究者皆以攝影機進行錄影,目的是希望能作為質性資料分析 的參考依據。

(三)各項量表施行後測

如前測共計5種量表,分別為知識測驗、學習土石流議題信心問卷、小組合作學習技能 量表、自然科學習動機問卷、環境態度量表。施測活動乃在教學活動結束後,分別利 用早自習時間實施,測驗時間仍依量表的不同而有長短之別,大致為30~40分鐘,每份 測驗量表亦皆先由教師講解大致答題注意事項,避免學生誤解題意,針對學生基本資 料的填寫,施測者同樣先行解釋清楚如何填寫,再予以施測,當學生填寫完畢後即可 交卷。

(四)課程回饋問卷

單元教學結束後,在隔一週綜合活動課的時間讓學生填寫課程回饋問卷,測驗時間為 30 ~40 分鐘,先由教師講解大致答題注意事項,避免學生誤解題意,再予以施測。尤 其是程度大小的填寫,教師仔細說明填答方式,每題有「我自己的喜歡程度」及「對 我自己的幫助程度」兩種選項,每種選項中只能勾選一個答案,左邊較正向程度,而 愈往右邊愈傾向負面向,提醒學生注意方向性,不要填錯了,學生填寫完畢即可交卷。

(五)學生個別的訪談

主要分為2次進行,第一次是當研究教學進行至一半(第8節結束)時,開始利用早自 習或午間靜息時間分別對所選取的學生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次是課程回饋問卷填 寫後,開始利用早自習或午間靜息時間分別對所選取的學生進行半結構式訪談。

三、分析階段

分析階段包含「資料分析」、「口語資料轉錄」、「錄影資料檢視」與「論文撰寫與完 成」等。此階段主要是將學生的訪談資料轉錄成文字,並重新檢視現場的實況錄影並配合教 學札記,及對研究問題進行資料的整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