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三節 研究工具

一、訪談大綱

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的訪談設計,主要依據研究題目、研究目的與問題、

文獻探討內容等來擬定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再利用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資料 蒐集,讓研究對象能較為系統的將社區發展生態旅遊的動機、過程與工作方法 進行完整的描述,最後則依據不同研究對象的回應進行追問,使整個發展脈絡 能更為豐厚。

在訪談大綱的設計上,研究者主要針對參與社區生態旅遊發展的社區發展 協會理事長、當地居民及公部門人員進行設計(見附件三、四、五)。附件三 訪綱的設計主要以理事長作為主要對象。內容旨在瞭解當初推動社區生態旅遊 動機、過程中的工作方法及後續對社區所帶來的影響等,作為未來有志進行社 區生態旅遊發展的工作者參考。

在附件四的訪綱設計上,則旨在了解居民參與動機及期待,並瞭解過程中 主要面臨哪些問題及如何解決,並藉由實際居住在在地居民的觀點,驗證社區 生態旅遊對社區所產生的影響。

最後則是附件五的設計,旨在瞭解公部門當初推動農村再生計畫計畫的背 景、動機與政策目標。並藉由實際訪談,進一步瞭解公部門在協助社區發展生 態旅遊的過程中所扮演角色及遭遇問題,最後則是由公部門的觀點,瞭解公部 門對於社區發展生態旅遊的看法。

因此可以說,不同的訪綱設計是依據不同人員在社區生態旅遊中所扮演的 角色而考量。並期許能從更多元的觀點,進一步系統性的去詮釋社區生態旅遊 對社區所產生的影響。

二、研究者

在質性研究的過程當中,研究者本身即為研究工具之一,研究結果將不可 避免地受到研究者的價值和詮釋的影響。且研究者與受訪者的互動也會讓研究 過程不停地變化,研究者必須藉由不斷地延伸詢問以更深入瞭解受訪者的行為 脈絡和內在想法,而受訪者也會透過深度的對談,用更寬廣多元的角度來反思 及詮釋自身的經驗(潘淑滿,2003)。

研究者在大學時主修企管、輔修社會工作,並曾在不同的草根社區組織,

進行了兩次為期二個月的社會工作實習;也在資訊業財團法人工讀期間,實際 考察了不同社區所發展的生態旅遊遊程,因此對於社區工作與生態旅遊等相關 技術、知識,皆具有一定的認識與瞭解。

且在研究所期間,曾修習社會工作理論、社區工作、進階社會工作研究方 法與質性研究等不同課程,並透過文獻閱讀來增進自己對於社區工作、社區永 續發展及生態旅遊的相關知識。

綜合以上的論述,研究者認為目前已具備一定的社區工作、生態旅遊基礎 知識和研究能力。

三、錄音設備

在徵得受訪者同意後,訪談內容將透過錄音設備進行記錄,以便作為日後 謄打逐字稿使用,使資訊的取得能夠更為嚴謹與完整。

四、訪談筆記

在訪談時,研究者會隨時將當下的想法與反思進行紀錄,並在訪談後撰寫 重點摘要,以便作為資料分析的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