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一)學校適應評量工具

學校適應係指學生在校求學生活的適應。根據文獻探討,學生學校 適應狀況之評估應綜合多方評量結果,包括教師評量、學生自我評量、

家長評量等向度。故本研究利用 98 學年度「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之「高中(職)教師問卷」、「高中(職)學生問卷」、「高中(職)家長問卷」三 份問卷,依文獻探討所提出學校適應之內涵,搭配「特殊教育長期追蹤 資料庫」釋出之「99 學年度問卷架構與題目對照表」和「96-99 四學年 度問卷題目對照表」,挑選三份問卷中相關題目做為學生學校適應狀況之 結果,問卷與題目選用指標如下:

表 3-2 學校適應之問卷題目分配表

活動參與 學習適應 社會適應 總題數 學習

狀況

學習 表現

師生 關係

團體生 活適應

教師問卷 0 題 8 題 9 題 0 題 17 題 共 34 題 學生問卷 6 題 0 題 5 題 6 題 共 17 題 家長問卷 0 題 0 題 2 題 2 題 共 4 題

6 題 17 題 7 題 25 題 總計 55 題 1、活動參與:包括學生參與學校活動狀況、參與社團活動情形。

教師問卷採用 0 題;學生問卷採用 6 題;家長問卷採用 0 題。

2、學習適應:包括學生上課狀況、班級學習狀況、各科學習表現、學習 進步情形。

教師問卷採用 17 題;學生問卷採用 0 題;家長問卷採用 0 題。

3、社會適應:包括團體生活狀況、人際互動習慣與表現、師生相處情形、

47

師生互動表現、交友情形、同儕相處情形。

教師問卷採用 17 題;學生問卷採用 11 題;家長問卷採用 4 題。

總計學校適應題目共 55 題,教師問卷共採用 34 題;學生問卷共採 用 17 題;家長問卷共採用 4 題(選題內容與項目對照表請見附錄一)。

各題記分方式:由於各題選項尺度不一,多數題目為四點量表,但 部分題目為二點或五點量表,為了使不同量尺的題目都可相互比較,本 研究取此三種量表之最小公倍數 20 為最高分,依據問卷選項給予正向計 分,例如:學生問卷第 23 題「這一年來,你參加過學校的運動會或校慶 等全校性的活動嗎?」,回答選項為四點量表,答「都會參加」者給 20 分,答「有時候參加」者給 15 分,答「很少參加」者給 10 分,答「都 沒參加」者給 5 分,其餘「未填答」則設為遺漏值;學生問卷第 26 題「上 高中(職)以來,你有沒有擔任過社團幹部?」,回答選項為二點量表,答

「有」者給 20 分,答「沒有」者給 10 分,其餘「未填答」則設為遺漏 值;教師問卷第 77 題組「和同年齡的一般學生比起來,這學生在下列學 科學習上的表現情形:」,回答選項為五點量表,答「好很多」者給 20 分,答「稍好」者給 16 分,答「差不多」者給 12 分,答「比較差」者 給 8 分,「差很多」者給 4 分,其餘「未填答」或「不適用」則設為遺漏 值(計分內容請見附錄二)。

最後將題目分數相加並除以題數,以題平均分數代表學校適應之情 形,例如教師問卷學校適應係為教師問卷 34 題得分加總後除以 34 所得 之分數、學生問卷學校適應為學生問卷 17 題得分加總後除以 17 所得之 分數;分數愈高表示學生學校適應情形愈佳,反之則表示學生學校適應 情形愈差。

學校適應分向度則是將分向度得分加總後除以該分向度題數,以題 平均分數代表學校適應分向度之情形,例如教師問卷學習表現係為 17 題 得分加總後除以 17 所得之分數、教師問卷社會適應為 17 題得分加總後 除以 17 所得之分數,其他問卷分向度分數依此類推;分數愈高表示學生

48

學校適應分向度情形愈佳,反之則表示學生學校適應分向度情形愈差。

(二)學校適應評量工具之信效度

學校適應選題之信效度,教師問卷選題之 KMO 值為.954,Bartlett 球型檢定顯著性 p=.000,三個因素可解釋 57.45%的變異量,因素一為團 體生活適應可解釋 23.66%的變異量,因素二為學習表現可解釋 18.2%之 變異量,因素三為學習狀況可解釋 15.59%之變異量,信度分析採用 Cronbach α 係數考驗內部一致性,教師問卷選題之 Cronbach α 值為.954。

學生問卷選題之 KMO 值為.807,Bartlett 球型檢定顯著性 p=.000,

三個因素可解釋 43.18%的變異量,因素一團體生活適應可解釋 16.54%

的變異量,因素二為師生關係可解釋 15.38%的變異量,因素三為活動參 與可解釋 11.26%之變異量,學生問卷選題之 Cronbach α 值為.752。

家長問卷選題之 KMO 值為.669,Bartlett 球型檢定顯著性 p=.000,

一個因素可解釋 76.28%的變異量,因素一為師生關係可解釋 44.97%的變 異量,因素二為團體生活適應可解釋 31.31%的變異量,家長問卷選題之 Cronbach α 值為.717(各問卷學校適應選題之轉軸後成分矩陣表請見附錄 三)。

二、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包含年級、性別、障礙類別、障礙影響程度、安置型態、

就讀科別等變項,題目選用指標如下:

(一) 年級

此為學生基本資料,「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依學生就讀年級,

將高一組編碼為 1,高三組編碼為 3。

(二)性別

此為學生基本資料,「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依學生性別,將男 生編碼為 1,女生編碼為 2。

49

(三)障礙類別

此為學生基本資料,「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共分為 11 類障礙 類別。本研究另外參考黃盈瑄(2012),將 11 類身心障礙學生依據障礙屬 性歸納為「生理障礙/感官缺損」、「心理障礙/認知缺損」及「其他障礙」。

生理障礙/感官缺損包括:視障、聽障、語障、肢障與身體病弱,編碼為 1;心理障礙/認知缺損包括:學障、情障、智障、自閉症,編碼為 2;其 他障礙包括:多重障礙、其他顯著障礙,編碼為 3。

(四)障礙影響程度

選用「高中(職)教師問卷」第 6 題「整體而言,這學生的障礙對他各 方面的表現影響大嗎?」,「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將選項編碼為:「沒 有影響」為 1,「影響不大」為 2,「有些影響」為 3,「影響非常大」為 4。

本研究依據問卷選項給予正向計分,答「沒有影響」者給 4 分,答

「影響不大」者給 3 分,答「有些影響」者給 2 分,答「影響非常大」

者給 1 分,其餘「未填答」則設為遺漏值。

(五)安置型態

此為學生基本資料,「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依學生被安置型態,

將「安置於普通班接受特教方案或各類巡迴輔導」之學生歸為「普通班」,

編碼為 1;將「安置於分散式資源班」之學生歸為「資源班」,編碼為 2。

(六)就讀科別

選用「高中(職)教師問卷」第 2 題「這學生就讀的科別」,「特殊教育 長期追蹤資料庫」共分為 18 類科別。

本研究另外參考《臺北市 103 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十二年就學安置高中 職簡章》之相關群表分類,將 18 類科別依據課程群科,歸納為「普通科」、

「家政相關群」、「商業與設計相關群」、「工程相關群」四類科群,

未歸類入此四類科群之科別則視為遺漏值。

普通科編碼為 1;家政相關群包括家政群、農業群、餐旅群、食品

50

群,編碼為 2;商業與設計相關群包括藝術群、設計群、外語群、商業 與管理群,編碼為 3;工程相關群包括機械群、化工群、電機與電子群、

土木與建築群、動力機械群,編碼為 4;遺漏值包括綜合職能科、海事 群、水產群、其他。

三、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包含家庭社經地位與家長參與兩項變項,題目依據文獻參 考歸類出選用指標如下:

(一)家庭社經地位

家庭社經地位以家長的職業、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作衡量(黃毅志,

2008),本研究參考黃毅志(2003)「臺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

與黃毅志(2008)「改良版臺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該量表 針對職業所需專業技術(包含教育程度與經歷)、道德形象、自評聲望、收 入等指標,分析建構出臺灣地區之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故此五等 別社經地位即包含了家長職業、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本研究依此量表 之五等別社經地位將問卷填答之家長職業作分類,可直接視為學生之家 庭社經地位,不須另外採用家長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相關題目。

本研究採用 98 學年度「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高中(職)家長問 卷第 45 題「您和您先生(或太太)現在的工作情形:」。此題共有 19 個選 項,將家長或主要照顧者的職業類別轉換為五等別,再將第五等給予 5 分、第四等給予 4 分、第三等給予 3 分、第二等給予 2 分、第一等給予 1 分;若勾選「其他」並自行填答工作情形者,研究者利用行政院勞工 委員會職業訓練局所設立之「職業分類資訊查詢系統」查詢後併入適當 等別進行計分;勾選「家管、兼職、失業或待業」者,因無法對照「職 業聲望與社經地位」等第,故將此選項給予 0 分(職業類別與計分方式請 見附錄四)。取父母任一方之最高分數代表家庭社經地位,分數越高代表 家庭社經地位越高。

51

(二)家長參與

家長參與係指父母對子女所有教育歷程或學習活動的參與與投入,

包括參與學校相關會議、參與子女的教育決策、到校擔任志工、親師溝 通、親子溝通、在家指導孩子等活動。本研究利用 98 學年度「特殊教育 長期追蹤資料庫」之「高中(職)家長問卷」,依文獻探討所提出家長參與 之內涵,搭配「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釋出之「99 學年度問卷架構 與題目對照表」和「96-99 四學年度問卷題目對照表」,挑選高中(職)家 長問卷中相關題目做為家長參與之結果,題目選用指標如下:

1、家庭互動:包括在家指導與討論、親子溝通等活動。

2、學校參與:包括親師溝通、參與學校相關會議、參與子女的教育決策、

參與學校活動或到校擔任志工等。

家長參與皆採用家長問卷之題目,家庭參與部分共 5 題;學校參與 部分共 5 題(選題內容與項目對照表請見附錄五)。

各題記分方式:由於各題選項尺度不一,多數題目為四點量表,但 部分題目為二點量表,為了使不同量尺的題目都可相互比較,與學校適 應計分方式相同,取 20 分為最高分,依據問卷選項給予正向計分,例如:

家長問卷第 50 題「平常您或家人會督促或陪著這孩子做功課嗎?」,回 答選項為四點量表,答「常常」者給 20 分,答「有時」者給 15 分,答

「很少」者給 10 分,答「從來沒有」者給 5 分,其餘「未填答」則設為 遺漏值;家長問卷第 107 題「您有沒有和這孩子討論他的未來?」,回答

「很少」者給 10 分,答「從來沒有」者給 5 分,其餘「未填答」則設為 遺漏值;家長問卷第 107 題「您有沒有和這孩子討論他的未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