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綜合討論

本節將針對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現況、不同個人因 素變項在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情形之差異、不同家庭因 素變項在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情形之差異進行討論,也 討論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情形之預測變項。

一、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狀況

結果顯示,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在教師問卷學校適應的結果 屬於中等,在學生問卷學校適應的表現屬於中等偏高,本研究學生問卷 與張照明(2003)、莊璧阡(2011)研究結果為尚可較相似,但與謝佳男(2001)、

林怡慧(2006)、張聖莉(2008)之研究結果認為高中職身心障礙學生整體學 校適應狀況屬於良好不相同。

本研究於學校適應項目僅包含活動參與、學業適應和社會適應,而 其他研究之學校適應項目多是將活動參與納入學校生活適應、將社會適 應分為師生關係與同儕關係兩部分、另外部分研究加入常規適應、自我 概念等項目,可能是本研究學校適應結果與其他研究不同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結果也與國外研究認為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普遍不佳、有 適應問題不相同(Farmer, Petrin et al., 2012; Kawabata et al., 2012; Metsiou

90

et al., 2011),國外評量工具多是針對社交技巧及人際關係,是為了了解 學校適應過程,本研究之研究工具係針對學生學校適應結果,研究工具 內容並不相同,使本研究結果和國外研究結果不同。

林怡慧(2006)的研究將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情形與一般學生做比 較,結果顯示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狀況優於一般學生,不過本研究並 未將身心障礙學生與一般學生做比較,僅以教師問卷結果與學生問卷結 果之長條圖呈現學校適應情形,雖然研究結果無法從比較中得知身心障 礙學生是否較一般生適應良好,但根據學校適應得分情形之長條圖與回 答選項仍可判斷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屬於中等偏高。

學校適應分向度中,以教師問卷學習適應題平均分數在所有分向度 中最低,與以往研究結果相同,顯示高中職身心障礙學生學習適應狀況 是學校適應中適應表現較不理想的項目(黃政昌,2000;江明樺,2001;

謝佳男,2001;施清嵐,2003;張照明,2003;林惠芬,2004;黃韻如,

2004;高佑仁,2004;莊璧阡,2011;李欣蓉,2012;Lane et al., 2006; Farmer, Hall et al., 2011)代表身心障礙學生的障礙狀況會影響學生學習。

以往的研究多是以教師的角度評量學生在校人際關係,研究結果並 不一致(謝佳男,2001;林怡慧,2006;莊璧阡,2011;李欣蓉,2012;

Nadeau&Tessier, 2009; Kawabataet al., 2012),本研究發現雖然教師問卷社 會適應較另外兩種問卷之社會適應題平均分數低,但其實三種問卷的社 會適應皆屬於中等偏高,表示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之社會適應狀 況其實不差,但也可能因為本研究將師生關係、同儕互動兩項指標視為 社會適應,以往研究多是將兩項分開討論,且研究對象不一,故研究結 果不一致。

各個分向度中,特別的是學生問卷活動參與情形,學生問卷活動參 與之標準差是各分向度中最高,長條圖所呈現的得分情形也很混亂,顯 示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參與學校活動的異質性很大。以往研究對 於身心障礙學生參與學校活動的情形結果並不一致(江明樺,2001;林怡 慧,2006;莊璧阡,2011;黃韻如,2004;張聖莉,2008),雖然學生活

91

動參與情形在本研究結果屬於中等偏高,但為了解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 參與活動情形變化大的原因,進一步分析回答狀況發現,身心障礙學生 參與校內活動、校外活動或社團活動的得分皆很高,但是否擔任社團幹 部、班級幹部或參加任何比賽的 3 道問題,都有超過一半的人回答「沒 有」故獲得低分,推測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雖然基於法規保障,皆有機 會參與學校活動,此部分與張聖莉(2008)和莊璧阡(2011)調查結果相似,

但此兩項調查僅調查學生是否能參與或是否喜歡參與,莊璧阡(2011)的校 園生活部分調查「我願意參與班級事務或擔任班級幹部」則是校園生活 部分得分最低的一題,所以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 學生雖然能夠參與學校活動,但由於障礙狀況幾乎無法在活動或社團中 內擔任重要職務或是代表團體參加比賽。

綜合上述,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之學校適應屬於中等偏高,

學習適應不佳,活動參與雖屬於中等偏高,但學生僅能參與學校活動並 未能擔任重要幹部或參加比賽,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之社會適應 屬於中等偏高。

二、不同個人因素在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情形之差異 (一)年級

不同年級在三種問卷學校適應與學校適應分向度的表現皆有顯著差 異,高三身障生的表現皆顯著優於高一身障生,唯獨在學生問卷社會適 應,年級並無顯著差異。

林怡慧(2006)的研究也顯示年級在學校適應、師生關係、自我接納表 現會有顯著差異,原因推測為高三身障生在校時間比高一身障生久,較 為熟悉學校之人、事、物,對於課業的學習方法或策略、與老師同學相 處的社交技巧或是參與學校活動,雖然只是適應中等的程度,但至少較 高一身障生佳。

不過社會適應部分,學生問卷結果與教師問卷和家長問卷結果不同,

年級並無顯著差異,進一步分析學生問卷社會適應的各題回答狀況,發

92

現學生問卷社會適應 11 題中,同儕互動有 5 題的得分是高一身障生高於 高三身障生,師生關係 5 題和同儕互動 1 題為高三身障生高於高一身障 生,而這 5 題同儕互動題目是關於學生在校會不會被同學霸凌的題目,

代表高三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比高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更容易受到同 儕霸凌,此結果與詹文宏(2004)調查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結果不同,詹文 宏(2004)推測高三學障學生社會技能較高一成熟,因此同儕關係較佳,本 研究結果顯示高三身心障礙學生雖然師生關係較高一身心障礙學生表現 佳,但高三身心障礙學生之同儕關係較高一身心障礙學生表現差,高三 身心障礙學生可能也受到較多同儕霸凌的情形。

(二)性別

不同性別在三種問卷之學校適應與學校適應分向度的表現有顯著差 異,皆為女生顯著優於男生,此研究結果與林怡慧(2006)、莊璧阡(2011) 相同。林怡慧(2006)認為女生比男生容易遵守常規、親近老師,在學校環 境中的社交技巧或同儕關係明顯優於男生;除此之外,女生在學業適應 表現優於男生,可能是因為女生在課業態度較積極、較能配合老師要求,

遇到學習問題時也較能主動尋求幫忙,因此學業適應較佳(莊璧阡,

2011)。

不過,林惠芬(2004)與詹文宏(2004)認為性別在學校適應無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的差異可能由於障礙類別與評量項目的不同,本研究包含所有 障礙類別,而林惠芬(2004)係針對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詹文宏(2004) 是研究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另外林惠芬(2004)將學校適應分為課業學習、

師生關係、同儕關係、校(班)規、自我概念、校外實習,後三項分向度為 本研究未包含之向度,不過林惠芬(2004)調查女性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 在同儕適應明顯優於男性,此部分結果是與本研究相同。

特別的是,性別在學生問卷活動參與並無顯著差異,進一步分析男 女學生在學生問卷活動參與的各題回答狀況,發現女生除了學生問卷第 24 題「這一年來,你參加過任何校外活動嗎?」的平均得分低於男生以

93

外,其他題目的平均得分皆高於男生。另外,學生問卷第 26 題「上高中 (職)以來,你有沒有擔任過社團幹部?」,無論男女生的平均得分都是活 動參與 6 道題目中得分最低的題目,前述提及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 生活動參與雖屬於中間偏高,但學生僅能參與學校活動並未能擔任重要 幹部或參加比賽,不同性別在活動參與的情形亦如此,男學生在第 26、

27、28 題勾選「沒有」的人都是明顯多於「有」,但女生除了第 26 題勾 選「沒有」的人(76%)明顯多於「有」(24%),第 27 題「有沒有擔任班級 幹部?」與第 28 題「有沒有參加過任何比賽?」勾選「沒有」與「有」

的人數都各為一半,顯示出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女學生不僅能參與學 校活動,也有將近一半的人曾經擔任班級幹部或代表團體參加比賽,推 測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女學生參與活動的能力優於高中職普通班身心 障礙男學生。

(三)障礙類別

不同障礙類別在三種問卷學校適應與學校適應分向度的表現有顯著 差異,生理障礙/感官缺損類學生和其他障礙類學生顯著優於心理障礙/

認知缺損類學生,此結果與 Witt 等人(2003)研究發現有學習和溝通不良 的兒童更顯著有適應不良、林怡慧(2006)發現學習障礙、嚴重情緒障礙、

自閉症及智能障礙者之學校適應較差的研究結果相同。

研究文獻認為不同障礙類別之學習適應情況普遍不佳(江明樺,2001;

李欣蓉,2012;林惠芬,2004;施清嵐,2003;高佑仁,2004;莊璧阡,

2011;黃政昌,2000;黃韻如,2004;張照明,2003;謝佳男,2001;

Farmer, Hall et al., 2011;Lane et al., 2006),本研究結果顯示,生理障礙類 學生與其他障礙類學生學習適應狀況顯著優於心理障礙類學生,代表心 理障礙類學生的學習適應是所有障礙類別中最差的一類。

心理障礙/認知缺損的學生在社會適應方面也是所有障礙類別中最 差的一類,無論是教師、學生或家長評量,心理障礙類學生的師生關係 或同儕互動狀況得分皆是所有障礙類別中最低分,顯示心理障礙/認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