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將 Mosston 光譜中的包含式應用於排球教學上,根據研究目的,

設計教學計畫,在研究進行時實施前測、訪談及後測,藉以探討男、女學生以及 不同能力的學生在認知、客觀技能、主觀技能和情意態度的學習效果以及做決定 的思考歷程為何。因此本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分為量化工具以及質性工具。量化 工具有:教學教案、排球認知測驗、排球客觀技能測驗、排球主觀技能測驗、體 育課情意態度量表、教師行為檢核表;質性資料包括:多重標準卡、訪談大綱以 及教學日誌。

一、量化工具 (一) 教學教案

本研究教案計畫主要參考周宏室 (2005) 提出的包含式教學重點及特點,

參考排球相關書籍及相關資料編製。完成初步教案後,研究者對非研究班級進 行試敎,針對試教的缺失將不適合的情境做修正,經與指導教授討論再經專家 檢核後,成為正式的包含式排球教學教案,排球教學教案專家效度名單如附錄 二,教學教案如附錄三。

37

(二) 排球認知測驗

陳英豪和吳裕益 (1995) 指出,在認知試題的題型方面,選擇題可以測量 到各種不同層次的學習效果,故選擇題受到的評價最高,也使用最為廣泛。所 以本研究之認知測驗題型設計上採用以選擇題為主,排球認知測驗編製主要依 據教學計畫內容、教學目標及排球相關書籍,再與體育課程專家及排球教練討 論後,將預試題目初步擬訂為 24 題,作為排球認知測驗預試試卷,如附錄四,

經過二年級非實驗班級之學生 80 位於 2012 年 3 月 1 日預試過後,進行難度指 數 (item difficulty index, P) 及鑑別度指數 (item discrimination index, D) 分析 篩選,最後定稿成為排球認知測驗正式試卷,如附錄五。其難度指數及鑑別度 分析之計算方式如下:

1.難度分析:

一般而言,難度指數 (P) 越接近 1.00 或.00,就無法區分研究參與 之學生間的能力差異,而 P 值越接近.50 則區別力越高 (陳英豪、吳裕益,

1997) ,P 值在.30~.70 之間的題目是可以接受的 (張至滿,1995) 。難度 指數計算步驟及公式如下,首先,將試卷成績高低依序排列,總人數的 前 27%為高分組,總人數的後 27%為低分組,再分別算出高、低分組每 一題答對的百分比,如此即可獲得該題的難度指數。

PH+PL P:難度指數

P= ______________ PH:高分組答對該題的百分比 2 PL:低分組答對該題的百分比

2.鑑別度分析:

依照難度分析計算所得到的 PH 和 PL,將 PH 減 PL 就能獲得該題的 鑑別度指數 (D) 。其公式如下:

38

D=PH-PL D:鑑別度指數

PH:高分組答對該題的百分比 PL:低分組答對該題的百分比

鑑別度指數的大小分佈在+1 至-1 之間,若高分組的學生都答對,

而低分組的學生也都答對,則鑑別指數為 0 (張至滿,1995) 。題目的鑑 別度指數越高越好,表示能測出學生認知程度的高低,一般來說,在.25 以上較具有價值性。根據 Ebel (1979) 提出的題目鑑別能力指標,是一個 很好的參考依據,表 3-4-1 是測驗學者 Ebel 用來判定題目是否具有鑑別 能力的指標 (引自張至滿,1995) 。

表 3-4-1 Ebel 的鑑別力評鑑標準表

鑑別指數 (D) 評定說明

.40 以上 .30~.39 .20~.29 .19 以下

很好的題目

題目可以,但可能需要修改 題目要修改

題目不好,放棄或重寫

3.分析結果:

研究者以.80>P>.30 以及 D>.30 為標準,篩選出難度指數以及鑑別 度指數符合要求之試題,作為正式認知測驗試卷一共 15 題,如附錄五,

每題 6 分,滿分 90 分。正式試題題目難度指數為.42~ .78,鑑別度指數 為 .33~ .78。表 3-4-2 為預試的試題分析結果。

39

40

驗工具的信度與效度,研究者以臺東縣某高中排球校隊隊員 6 名 (以下簡稱少 年排球選手) ,以及非研究參與班級二年級非排球校隊學生 6 名 (以下簡稱少 年排球生手) ,分別進行測驗,同時以攝影機完整錄下學生高低手傳接球的動 作。研究者以少年排球選手和少年排球生手測驗得分之平均數進行獨立樣本 t 考驗,求出兩者差異達顯著水準 p= .00 <.05,表示本研究測驗工具構念效度良 好,測驗的內容及實施的程序如下:

1.場地設置:

測驗時,學生站立於距牆約一公尺處,將球以低手及高手傳球的方式對 牆擊球、對空擊球。

2.測驗方法及計分:

研究參與學生站立於距離牆面一公尺處。

(1) 以低手對牆擊球一下、低手對空擊球一下加上高手對牆傳球的 方式測驗。

(2 ) 每組為 3 顆球,擊球順序依序為低手對牆、低手對空、高手對牆,

順序不能變換。

(3) 測驗時一次三個人同時進行,時間為兩分鐘,兩分鐘內取個人連 續擊球成績最高紀錄。

(4) 10 組及格,及格後一組 4 分,最高分為 20 組 100 分。

(5) 球一旦落地則重新計次。

(四) 排球主觀技能測驗

主觀評量是指姿勢表現的優劣與正誤,如投球的力量、姿勢與協調等,主 觀技能評量表為求主觀評量客觀化,應先將動作加以因素結構分析,再依各因 素比重給分 (教育部,1997) 。本研究主觀技能測驗係以排球運動中主要必須 運用的動作項目:低手傳接球以及高手傳接球為主,並參考排球教學相關書籍

41

及臺東高商術科測驗辦法,再依據教案之技能目標編寫而成,經由和研究參與 教師及排球教練意見交換後,修正評量要點及分數加權,一共有十個細項,每 個細項為 10 分,由主觀技能評分員計分,符合標準給分,不符合標準給 0 分,

累計總分為排球主觀技能測驗的得分,排球主觀技能測驗紀錄表如附錄七。

在排球主觀技能測驗的信效度考驗方面:

1.信度考驗:

在信度方面,請兩位評分員於實驗前觀看研究者事前拍攝非實驗班 級學生之主觀技能測驗影片兩次並給予評分,以皮爾遜積差相關檢測評 分員內在信度及評分員間信度,信度皆達.80 以上,因此本研究的主觀技 能測驗信度在可接受的標準內。

2.效度考驗:

以少年排球選手與少年排球生手測驗所得分數的平均數進行獨立樣 本 t 考驗,求出兩者差異達顯著水準 (p< .05) ,因此本研究測驗工具構 念效度效度良好。

(五) 體育課情意態度量表

以往傳統體育課中,教師往往太過重視技能的訓練,忽略了學生的學習 態度、學習樂趣以及學習動機等。體育課中所指的情意為態度、自我概念、

人格、社會行為和運動員精神 (林本源,2002) 。本研究的情意量表主要引用 林本源 (2002) 編制的「臺灣地區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表」,並取得林本源 教授的同意,同意書如附錄八。此量表的適用對象為國小四年級至高中三年 級,雖然已在「信度」、「效度 、「常模或是標準」等三大品質進行檢視與要 求,具有良好的測驗品質,適合做為國內「運動教育學」及「運動心理學」

對於學生體育態度的測驗工具,但量表中有些題目與本研究所採用的包含式 教學方法有所衝突,故在與指導教授以及口試委員討論後刪除部分不適當題

42

目,留下四十題作為預試問卷,如附錄九。對未參加教學實驗的二年級班級 共一百二十四位學生進行預試,再依吳明隆 (2005) 所述之量表建構統計分析 流程,依序進行項目分析、因素分析以及信度分析,最後留下三十三題作為 本研究高中學生體育課情意態度正式量表,如附錄十。編制方式以及分析流 程如下:

1.預試量表的擬定:

(1) 先取得林本源 (2002) 編制的「臺灣地區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 表」的使用同意書,與指導教授以及口試委員討論後刪除部分不 適當題目 (12、14、17、22、30、32、34、40、44、47、48) , 留下四十題作為預試問卷。

(2) 採用李克特式 (Likert type) 四點量表,計分方式從「1」 (非常 不同意) 到「4」 (非常同意)。

2.正式量表的形成:

對未參加教學實驗的高中二年級學生 124 位進行預試,問卷回收後 再依吳明隆 (2005) 所述之量表建構統計分析流程,依序進行項目分析、

因素分析以及信度分析。

(1) 項目分析

由表 3-4-2 得知,在同質性檢驗中,四十個題項與總量表的相關 在.327 至.807 之間,呈現中、高度相關,第二、三、十四、十六、

三十一、三十八題刪除之後總量表的α 係數沒有改變,第四十題刪 去之後總量表的α 係數反而增加,表示這些題目與總量表的內部一 致性不高,可以考慮刪去,而且這些題項經由相關分析檢驗法發現 其與相對應總分之相關比其他題項低,故予以刪除。

43

44

表3-4-4 KMO與Bartlett檢定表摘要表

Kaiser-Meyer-Olkin取樣適切性量數。 .880 Bartlett 球形檢定 近似卡方分配 2892.660

45

(3) 信度分析

為了解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對體育課情意態度量表進行信度分析,

分量表與總量表的α 係數分別為:.929、.919、.877、.850、.786 以及.949,

表示本量表的信度良好。

表 3-4-7 體育課情意態度量表信度分析結果摘要表

因素 1 2 3 4 5 總量表α 分量表α .929 .919 .877 .850 .786 .949

依據理論循著以上步驟建構形成初稿,實施與分析量表,從施測結果之項目 分析、因素分析以及信度分析後,選出適合的題目,並將此量表作為本研究之體 育課情意態度正式量表,如附錄十。

(六) 教師行為檢核表

為使研究中的教學行為符合包含式的精神,乃參考周宏室 (2001) 、 Mosston and Ashworth (2002) 對包含式內容及特點的論述,設計出符合本研究 的包含式教師行為檢核表,如附錄十一,此檢核表於修課期間與修課同學共 同討論並在課堂上實際使用,且獲得指導教授之認可。教師教學行為觀察員 共有兩位,皆為國立臺東大學體育研究所運動敎育學門研究生,以檢核本研 究的授課教師其教學行為符合教學形式的程度。在正式實施教學前,請教學 者以非授課班級一班進行兩節課的包含式教學試教,並加以錄影,再請觀察 員以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表進行檢核。Siedentop (2000) 提出觀察員信度考驗方 法,其公式為:意見相同數/ (意見相同數+意見不同數) *100%。

46

二、質性資料

為瞭解研究參與學生在包含式教學期間做決定的思考歷程,本研究蒐集的資

為瞭解研究參與學生在包含式教學期間做決定的思考歷程,本研究蒐集的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