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研究根據以上之研究結論,對於幼兒園教師之多元文化教育素養之議題,

提出幾項研究建議,以作為幼兒園教師、政府單位及教育政策、及未來的相關研 究之參考。

壹、對幼兒園教師之建議

有鑑於在幼兒階段實踐多元文化教育之重要性,以及教師在多元文化教育中 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本研究重視教師之多元文化教育素養之內涵,認為其在多元 文化教育中屬達成平等教育之關鍵能力。因此,為提升多元文化教育素養之內涵,

本研究提供以下之建議:

一、調整幼兒的學習標準

根據本研究的研究結論,個案之幼兒園教師對於具有「教學內容與方式以課 程進度為主」之教學情形,而此種單一的教學內容透過研究的過程及對話的關係,

使個案之幼兒園教師意識並覺知單一教學內容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方式,造成孩 子僵化且固定的學習能力,因此本研究之研究個案藉由自我覺知,漸漸地改變教 學方法,使幼兒能夠彈性且多元的學習,相對的,幼兒園教師對每一位幼兒的學 習標準也漸漸地有所轉變,而這樣的轉變使得孩子成為最大受益者,學習變得不 如以往那樣的感到壓力,而是多了更加多元和快樂的感受。因此,藉由本研究的 結論,實際的提供未來教育人員可實行的方式。幼兒園教師若是嘗試思考且調整 幼兒的學習標準,接著經由成人與同儕的合作之下,進而產生幼兒學習發展的更 高層次,使幼兒在教育環境中發揮自我價值與潛能。

二、批判性的思考課本教材的內涵

從研究結論中暸解多元文化教育素養的轉變歷程,並透過轉變的歷程,認識 其中影響多元文化教育素養的原因,以幫助幼兒園教師在教學現場中,面對包含 來自不同家庭之文化背景的幼兒、和學習發展程度不同的幼兒,皆能夠批判式的 跳出政府與地方機構所設定的制度框架,乃是以幼兒的立場為首要考量,降低教 室中可能存在的偏見與不平等,重拾教師對教育的信心,再也不會被當成是被動 的工具或角色,而是教育實踐的核心人物。具體來說,基於本研究教師之教學情 人中與多元文化教育素養相關之「運用同一套教學方法成為課程發展之內容,使 課程產生固定且僵化」的情形,雖然課本教學成為研究個案課程發展之主要課程 活動,但是藉著研究個案的批判與覺知,其意識到課本教學對幼兒所產生的負面

影響,使研究個案進一步地改變教學方法以調整原來單一且僵化的課程活動。因 此,研究者會建議幼兒園教師重新檢視自己在教學的過程,反思自己是否對幼兒 的發展與學習成就期望過高,並批判性的思考課本教材對學校、家長、幼兒、及 教師的實際需要。

三、運用溝通的方式與幼兒建立關係

在本研究之研究個案教學情形中,幼兒園教師對於幼兒的管教方式較為嚴 格,幼兒在學習場域中的行為態度在教師單一的管教標準之下,研究個案認為,

舉凡幼兒說謊、打架、吵架時,會以警察阿伯、父母及長輩等方式運用第三者的 方式,引起幼兒的恐懼與害怕而達到快速有效的嚇阻。但是當研究個案透過對話 不斷地說明、解釋自我的管教方式之後,個案之幼兒園教師漸漸地改變個人與幼 兒之間的相處模式,同樣在面對幼兒的行為態度時,反而轉變為與幼兒溝通並且 述說彼此感覺的教導方式,因著此情形的改變,研究者建議教師在幫助幼兒健全 人格和行為態度的過程,可以運用溝通的方式以便暸解幼兒的需要,實現換位思 考的理念,提升幼兒正向的學習經驗,使教育朝向機會均等、公平正義的方向邁 進。

四、接受對話關係

透過本研究之研究發現,教師在「部分暸解校園生態的內涵」及「非正向的 處理幼兒行為態度」上有很大的轉變,透過對話過程使教師跳脫既有的框架,覺 察自我角色在教學情境中的位置及其對幼兒的影響,使教師意識並做出與以往不 同的行為改變,此種突破使教師更新自我在教學上的認知和觀點,在此漸漸變化 的階段裡,從過一天算一天的教學模式,轉化為主動尋找資源以提升自我能力的 教師。對話關係能夠幫助教師突破現況,不管是人與人的對話或是人與文本之間 的對話,經過本研究的證實,不僅使人、使環境有所改變,還令教師找回起初對 教育的單純和熱愛。

五、保持開放且願意接納的心

教師開放且願意接納的心是關鍵,若單單只把教育當成一份職業及工作的 話,其做的所有改變只會落入形式中,改變,成為了一種工作、也成為了一種壓 力,然而這樣的改變最終也只會是暫時的,而非為一種紮根在教師內裏的能力。

因此,研究者建議幼兒園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以批判性的態度檢視當前的教 學實踐,多多提醒自己在進行教學各層面時,與他人有進一步的對談與交流,此 種對談交流不僅是與人,更可以是與文本之間,進而達到自我省思,覺察自己在 多元文化教育素養上可能存在的限制、偏見、刻板印象。總地來說,教師多元文 化教育素養能力的轉變,是需靠教師個人對多元知識的不斷吸收,不只藉由知識 的增長而漸漸改變,更因著知識在個體裡面的更新而有的自我反思,帶來教師在 多元文化專業知能、多元文化的行動、以及批判意識上更具豐富的能力。

貳、對政府單位及教育政策之建議

政府單位以及教育政策的目的在於解決學校教育之問題,並為著滿足人民的 教育需求而制定,因此政府單位及教育政策對於學校以及公眾來說,具有很大的 效力與影響。以下針對政策方面給予本研究之分析後的兩點建議,分別為將多元 文化教育課程納入必修課程、以及提供並規劃適合教師的專業研習兩部分。

一、將多元文化教育課程納入必修課程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發現教師對於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尚且不足,在多 元文化的概念中,其認為此概念僅涵蓋新住民子女之相關研究。因此,表示在師 資培育及幼兒保育之學術單位的課程規劃中,相對較不重視多元文化教育的培養 與訓練,使得「暸解差異」、「尊重包容」被當成虛有其表的口號,好像只要掛 上「多元文化教育」的名稱就代表一定能喚起教師的多元文化認知、意識覺醒、

教育均等、以及公平正義。對此,本研究建議政府單位及教育政策決策之相關單 位,重新思考多元文化教育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其在教育領域中造成教師與幼兒 有何實際的影響。進一步的在師資培育課程中納入多元文化教育課程,使多元文 化教育不僅成為一門課程,更是一門必修課程,以致加強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

的能力。

二、提供並規劃適合教師的專業研習

本研究認為幼兒園教師在教學場域中所產生的教學困境,教師在面臨困難與 挫折時,曾嘗試尋求解決的策略,但往往因學校資源的不足使教師未找著、亦或 是未找到有效的解決策略,因此,研究者建議政府單位,可以依據學校之在地文 化、師生需求及社區資源,規劃適合教師的專業研習、跨領域或同領域之案例討 論會,為教師量身定做研究學習活動,教師也能夠透過合適的對象,共同參與討 論以產生多元刺激的環境,進一步幫助教師解決所處的教學困境。如同Barclay 和 Boone(1997)所說,為實現牢固的夥伴關係,不管是家庭與學校之間、教師與家 長之間、或是教師與社會資源之間,其在搭建兩者橋樑的角色更顯重要,其稱之 為協調者(coordinator)。因此,政府單位及其所舉行的活動,皆為教師和資源之 間的橋樑搭建者及協調者,故政府單位及地方決策者能藉由教師困境的暸解,給 予合適的幫助。

參、研究限制及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研究者針對未來之研究人員,其對於多元文化教育以及多元文化教育素養有 興趣者,分別提出本研究之研究限制以及研究建議兩部分以供參考,使未來之研 究人員能夠事先避免本研究之不足之處,並且藉由本研究之研究建議,增加其研 究考量面向使研究得以全面且完整。

一、研究限制

研究者針對本研究在設計、方法、分析各方面之歷程進行反思,整理出本研 究之研究限制,以下分別以研究設計及研究方法兩方面進行說明,並對於未來在 多元文化教育素養之相關議題進行研究的研究人員提出建議。

首先,在研究設計方面,由於本研究之研究者面臨研究時間截止的限制,因 此在十二週的參與觀察中未能於研究對象及研究場域中產生極大的洞見。而現象 的產生具備歷史性及複雜性,其具過去的事件和行動集結而成,經過所有事件與

行動之間環環相扣而形成的狀態,故研究者欲研究一個現象需要花長時間的分 析,並深入暸解產生現象背後的每一個細節和因素,尤其在關於「人」的研究中,

其思想與價值觀背後發生多少事件、多少經歷、多少故事才構築而成的。因此,

研究時間的拉長以致能更深入挖掘並完整的描繪研究對象之真實的觀點與想法,

研究時間的拉長以致能更深入挖掘並完整的描繪研究對象之真實的觀點與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