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節將根據本研究之結論,對教師在進行速率單元補救教學的課程設計與教 學活動實施方面提出 5 點建議。也針對在未來研究方面提出 4 點建議,茲說明如 下:

一、 對速率單元補救教學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活動實施部分的建議

學生在速率單元學習時,需要具備的先備知能,如時間與距離的常用單位及 其換算技能,是決定解題成功的關鍵之一。尤其在認識速率的意義及其常用單位 時,如果時間與距離等相關的計算問題呈現的迷失概念未予澄清,學生便會在進 行理解速度的概念與應用時產生困擾。因此研究者建議教師在速率單元補救教學 的課程設計與實施時,宜注意以下幾點:

(一)先確認學生已具備速率解題先備知能。

146

在速率補救課程學習的安排上,必須確保學生在時間與距離等相關的概念 與計算能力上沒有問題後再進行速率迷失概念的澄清。

(二)平均速率之定義要先建立再進行速率問題的相關應用與計算。

速率的定義在國小數學因為都是指平均速率,因此在教學內容設計中,應 先建立平均速率是指「物體在某段時間,移動了多少距離的比值」,而非「將 二個或二個以上不同大小的速率直接相加後再予以平均」的正確概念後再進入 速率問題的相關應用與計算。

(三)宜大量使用圖像或動畫模擬實境的方式,以降低學生的對速率文字題文字 閱讀理解之認知負荷。

速率是抽象性較大的概念,對數學低成就的學生引進抽象概念時,最感困 擾的就是學生缺乏對速率概念的生活經驗或認知。面對速率概念的認知,教師 較難立即透過真實情境的操作或實境模擬來教學,因此教師可設計大量利用簡 報具有「能提供大量的圖像表徵與文字相互呼應的動畫」及「簡報系統可反覆 操作致學生完全理解與精熟」特性的教學活動,來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這種 經由圖像產生心像的建立,符合黃怡清(2010)的研究結論「在有提供圖示表 徵下,有助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理解具有方向性的速率文字題」。因此速率文字 題中引入「相向而行」與「同向而行」的圖像表徵,在幫助學生在速率文字題 的解題上也能有很好的效果。

(四)簡報製作要由簡入難,教學用語須貼近學生生活經驗。

簡報的製作必須詳細且精密,依由簡入難之順序呈現簡報動畫,教師教學 的用語必須貼近學生生活經驗,尤其面對低成就學生的教學「不厭其煩的重覆 且放慢解說速度」、「具體且詳細」,儘量以「一個簡報呈現一個完整的概念」

之原則來進行設計,才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經驗,而增加其學習數學的信心。

(五)學習單與評量卷的設計,要留下足夠的計算空間,以利教師了解及掌握學 生解題過程。

課中或課後的評量與練習情形,是教師了解及掌握學生學習成效的第一手 資料,亦是做為改進簡報設計的重要參考素材。研究者認為學習單與評量卷的

147

設計,留下足夠的計算空間,並在平日教學時,即養成學生寫出做法或計算過 程的習慣,一方面可以據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另一方面可以引發學生回頭 檢驗解題是否正確的動機。

二、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篩選研究對象應以研究者任教班級之在學學生為宜,以利掌握研究之順利 進行。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其一探討在補救教學前,數學學習落後學童速率的迷思 概念、其二探討運用資訊融入速率補救教學之實施情形其三探討數學學習落後學 童,以資訊融入速率補救教學後的學習成效。就第 1 個目的為例,本研究以研究 者帶畢業之班級中「數學學習落後學童」為研究對象,教學時間均利用研究對象 的週休假日,雖已在研究之前取得共識,但是終究是已畢業的學生,配合度雖高,

卻仍有意想不到的變數干擾研究期程的進行,因此,建議在篩選研究對象的過程 中,除考慮降低第一優先人選無法配合研究之困擾外,應改為自己班級之在學學 生為宜。

(二)資料蒐集要質量並重,且宜將蒐集之資料立即進行分析整理,以避免時隔 多日而失真。

在研究方法上,資料蒐集的質與量一直對研究者造成相當的困擾。本研究的 資料蒐集無法利用平日上課時,可以多元且大量的隨時蒐集得到。研究者一度認 為只要書寫教學後的反省或簡單教學記錄、進行訪談、蒐集學生的態度與課後學 習單就可進行研究。例如原設計之「數學日誌」,主要是在蒐集研究對象在解題 時的思考情形,但是學生或許是因語文程度不佳,或是因不知如何書寫心中真正 想法,因此填寫的情形並未符合研究者之理想,只能改為晤談時,靠學生的回憶 來陳述及澄清資料。其次在資料分析上,本研究的資料分析包含質與量,質的資 料分析非常繁瑣,所以,在資料蒐集的過程中,雖然研究者已避開因時間問題所 造成的資料分析因時間的關係而遺忘而影響資料的真實的困擾,但因本研究在量 化的資料上,只限於簡單的前後測或延測的答對率比較,實在難以精實的解釋有 關的影響因素,也就是難以證實研究結果達顯著水準是研究所造成。

148

(三)研究對象可擴大為全班,或考慮以同年段不同班級,數學學習成就低落的 學童。

本研究只針對研究者在 102 學年度研究者所任教的六年級班級之 28 位學生 中,上學期數學成績名列全班後 27%,經過家長同意能配合本研究進行的 5 名學 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的樣本數不多,可能導致在研究結果的解釋與應用上的限制。

因此研究者建議可擴大對象至全班的學生,或考慮以同年段不同班級,數學學習 成就低落的學童進行實驗研究,使研究結果更為客觀。

(四)研究題材可加入其他單元或主題,以探討更大範圍的教學成效。

在研究題材方面,本研究僅針對資訊融入國小六年級數學速率單元之補救教 學進行研究。因此研究者建議,未來研究的題材可加入其他單元,以探討更大範 圍的教學成效。另外,本研究發現運用資訊科技的數學簡報系統融入國小六年級 速率單元的補救教學,對於低成就學生的學習有很好的成效。因此也建議未來可 進一步探究數學簡報系統是否可以減少班上補救教學的學生數或減少待補救的 學習概念?

14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尤韋翔(2012)。資訊科技融入國小四年級小數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王全興(2008)。認知負荷理論及其在 e 化學習的應用。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

4,174-194。

王幸雯(2001)。學童速率概念之初探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 學院,臺北市。

王春奎(2004)。兒童速率概念之初探研究。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9(1),

41-46。

王敏娜(2012)。PPt 簡報融入四年級分數補救教學之研究—以「假、帶分數及 其互換」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王慈燕(2012)。PPT 簡報教學應用在國小三年級分數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王家禾(2012)。以互動式電子白板輔助數學科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長方形和 正方形面積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王曉璿(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刊,10(4),18-246。

王群元(2012)以動態評量為基礎之數位學習環境對不同認知風格國小六年級學 生速率迷思概念改善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 竹市。

王保進(2006)。中文視窗版 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朱敬先(1998)。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江奇婉(2010)。資優個案在速率問題之解題表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 義大學,嘉義市。

江嘉敏(2007)。關鍵性問話在討論式數學教學中之研究~以速率教學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伍原利(2010)。簡報教學融入國小五年級等值分數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素卿(譯)(2000)當代教育心裡學。(原作者:Good, L. T., & Trophy, J.)。臺 北:五南。(原著出版年:1999)。

李進福(2008)。數學教材設計之研究-以視覺設計理論為基礎(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呂蕙汝(2012)。PPT 簡報融入國小五年級複合形體表面積補救教學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宋昂庭(2012)。資訊科技輔助國小數學領域之研究-以簡報軟體輔助教學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吳金聰、戴翠華、譚寧君、劉曼麗(2011)。資訊融入數學教學之教材研發—以

150

表面積教學簡報為例。第三屆科技與數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臺中教育大學,

臺中市。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詞書(New Dictionary of Education),高等教育 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育月刊,237,8-21。

林亭妤(2012)。運用多元表徵進行國小五年級學童等值分數補救教學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碧珍、蔡文煥(2006)。TIMSS 2003 國小四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 素之探討。張秋男主編:TIMSS 2003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國 家報告,123-16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中心。

徐新逸、吳佩謹(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媒 體,59,63-73。

郭慧玲(2007)。國小五年級學童之速率起始概念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

郭慧玲(2007)。國小五年級學童之速率起始概念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