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節將分別說明研究方法、研究流程。

一、研究方法(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強調「觀察、計畫、行動、反省」的循環順序,研究者本身即 為教學者,研究者為六年某班導師,以行動研究法進行文獻探討、研讀課程 綱要及有關高年級速率內容之資訊科技融入補救教學行動研究。本研究將試 圖先找尋並說明所關注的迷思問題,再將學生之數學日誌和晤談紀錄與諮詢 教師進行討論後,再擬訂可能解決研究對象迷思問題的補救教學活動計畫,

接著依研究對象個別之迷失做補救教學簡報設計與修正,最後將蒐集到的資 訊進行分析、整理與反思及回饋。

二、研究流程

本研究架構分成前導研究與正式研究二階段,均利用資訊科技簡報系統,

依補救教學的原則對數學學習落後的學生,進行資訊科技簡報融入數學科速 率單元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為使在正式研究時不會因面對過多的教學者本 身因素及教材編排不當因素的干擾,因此每一階段均以下圖 3-1 所示之研究 流程進行。

50

51

52

(三)篩選補救教學對象:

本研究以 102 學年度山山國小六年級研究者所任教班級之 28 位學生中 上學期數學成績名列全班後 27%且在經過家長同意能配合本研究進行的 5 名 學生為研究對象。在正式研究之前,先以其中倒數第四與第五名之學生為本 研究之前導研究學生,在本研究中分別以小紫、小智稱之。剩下的最後倒數 三名的學生則成為正式研究的教學對象,在本研究中分別以小萱、小瑞、小 柔稱之。

(四)前導研究與正式研究

本研究分前導研究與正式研究二階段,每一階段均依前中後三個期程來進行,

以下就針對此三個期程的做法加以說明:

1. 補救教學前:

在確定補救教學對象後,研究者以自編之測驗卷來進行迷失概念之檢測。測 驗分為前後測驗,前測卷之目的在探究學生的迷思概念及錯誤原因,研究者將學 生在補救教學前測驗卷的答題結果作分析、整理,學生則依錯誤題目填寫數學日 誌,之後,研究者依據學生前測試卷中之解題策略、數學日誌和晤談紀錄進行錯 誤類型分析。在確認學生迷思概念後,依題型編製教學簡報,在簡報中以「回憶 往事」的方式把學生缺乏的先備知識、迷思概念先予以澄清後才開始依題型進行 補救教學。

2. 補救教學中

由於康軒出版社提供之電子教科書雖然能方便教師進行資訊融入式教學,但 因電子書在操作時,教師須以操作平板電腦或固定在電腦前進行教學,無法充分 掌握學生學習狀態。因此研究者在學校每間教室均配備有單槍投影機的優勢教學 環境下,便捨棄出版社提供之電子教科書,而選擇以自行製作之簡報進行補救教 學。每一題型在補救教學活動完成後,立即以牛刀小試(課中練習)方式安排一

53

至二題類似題以實施課堂上的形成性檢測練習。研究者依據學生課堂上牛刀小試 與課後學習單中之解題策略、數學日誌和晤談紀錄再一次進行迷失概念與錯誤類 型分析。在確認學生迷思概念後,研究者將自編製作之簡報進行修改,簡報之修 改內容以動態步驟順序及精緻解題步驟為主,增加製作有助於研究對象澄清迷失 概念之新教材為輔。每一教學活動單元結束後會安排課後學習單,其目的是為了 讓補救教學對象精熟學習內容。

3. 補救教學後

研究者在進行補救教學後,以課後學習單進行補救教學之學習成效評量,其 目的在檢測研究對象在經過補救教學後的學習成效,並據此學習成效之分析結果 來進行下一循環之補救教學簡報之修改。

(五)撰寫研究論文:

整理資料、進行比較與分析以形成結論並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