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是以102學年度山山國小六年級研究者所任教班級之28位學生中,上 學期數學成績名列全班後27%且在經過家長同意能配合本研究進行的5名學生為 研究對象,研究者是補救教學者,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也由研究者本身擔任。

一、資料的蒐集

本研究欲藉由監控行動所得到的資料來提供真實的行動描述,以做為未來判 斷行動研究方案成效的依據(蔡清田,2013)。因此本研究對於任何有助於確認 本研究者所提出的行動研究假設是否有誤的資料,除了有計畫的進行半結構式訪 談,以錄音、錄影寫成談話日誌的方式來進行資料的蒐集外,還會以教室教學觀 察、深入訪談後所得到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文件分析。

本研究之文件包含研究對象所使用過的相關考卷、計算過程、深入訪談紀錄、

67

觀察紀錄、教學省思札記等。為了避免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單一方向而導致忽 略了另一個方向,本研究將邀請二位諮詢教師擔任本研究之諍友,對本研究之內 容做建議或指正,以做為三角交叉檢證分析參考之用。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有紙 筆測驗卷之答題迷失概念分析(附錄八、附錄十五)、課後學習單(附錄五)、

解題方法晤談紀錄、教學錄音錄影資料、晤談與觀察紀錄(附錄十四)、學生學 習態度記錄表(附錄十)、教師省思紀錄表(附錄十一)、延後測驗卷(附錄六)

等。資料蒐集後的編碼方式臚列如下表:

表 3-5

資料編碼方式

編碼符號 代表的意義

T 研究者

TC1 諮詢教師 1

TC2 諮詢教師 2

小紫 補救教學學生(小紫)

小智 補救教學學生(小智)

小宣 補救教學學生(小宣)

小瑞 補救教學學生(小瑞)

小柔 補救教學學生(小柔)

訪 TC1:20140406 2014 年 4 月 6 日與諮詢教師 1 訪談 訪 TC2:20140406 2014 年 4 月 6 日與諮詢教師 2 訪談 觀小紫:20140406 2014 年 4 月 6 日觀察小紫

晤小紫:20140406 2014 年 4 月 6 日晤談小紫 文小紫:20140406 2014 年 4 月 6 日小紫的文件 省 T:20140406 2014 年 4 月 6 日研究者自我省思

資料來源:依據本研究工具所蒐集之資料,由研究者自行整理而成。

68

二、補救教學結果之分析

筆試資料收齊後,為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歷程與概念改變情形,將學生所做 試卷的錯誤答案依據數學日誌之內容,以引導式的問句進行訪談,希望藉由分析 學生的迷失觀念、計算錯誤情形或題意解讀不正確或不了解的情形來瞭解學生的 思考歷程。

三、信效度

由於研究者身兼教學者與資料蒐集者,雖然能夠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並予以 記錄,但在教學時,或許會有遺漏的現象,因此擬透過如觀察學生作業、晤談時 之錄音錄影、與伙伴教師的討論結果等多種方式進行三角校正(triangulation)

來探討研究對象對速率概念的想法。本研究三角交叉檢證的方式如下:

(一)蒐集整理並分析比較補救教學前及教學後學生的學習資料,以驗證補 救教學的成效。

(二)研究者與學生訪談時以錄音筆蒐集訪談資料,並將訪談結果之記錄經 過受訪者確認後才再進行資料分析,以獲得研究效度。

(三)研究者與諮詢夥伴教師採用直接觀察及參與觀察方式,對學生解題之 歷程進行觀察,並透過訪談以確認教師觀察結果資料的一致性。

(四)分析與比對學生答題歷程的紀錄與測量結果,以確保研究發現的正確 性。

四、研究倫理

本研究對象是研究者之級任導師班學生,在研究進行之際,研究者會謹守尊 重個人的意願、確保個人隱私、不危害研究對象的身心、遵守誠信原則、以及客 觀分析及報告等教育學術研究倫理之原則來進行研究。因此本研在進行前,先告 知家長本研究之目的與做法,並在以家長同意書(附錄十二)徵得家長之同意後,

才開始進行研究活動。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