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以下將針對本研究之研究結果,提出個人之建議,以供資優班學 生、家長、學校、資優教育行政機關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一、資優班學生、家長、學校和教育行政機關

(一)設置、提供多元的休閒場所及器材

從本研究發現,而國小資優班學生之休閒參與最高的是娛樂型,

其休閒活動依序為閱讀(看百科、傳記、報章雜誌)、看小說(漫畫)、

學習才藝活動、聽音樂(廣播),皆屬室內的靜態活動;不同家庭社 經地位的資優班男學生,在結構型阻礙(場地設施、器材)有顯著差 異。可能與高雄都會區地狹人稠,欠缺適合的戶外休閒場地有密切關 係,亟待政府部門整合資源,設置更多舒適、安全、便利,孩子獨自 可往返、無須家長接送的休閒場所,及主動提供休閒器材。

(二)資優情意課程融入休閒教育,建立積極正確的休閒態度

從本研究發現,國小資優班學生整體休閒參與程度屬中等,且偏 向較少社會資源、器材取得方便、可獨力完成之活動。可能是因其休 閒觀念的認知不夠、欣賞能力及活動技能的不足、加上繁重的課業壓 力而導致。資優班教師於情意課程中融入休閒教育,讓資優班學生透 過參與休閒活動獲取寶貴的人生經驗,藉由閱讀、藝文、運動、營隊、

戶外遊憩等休閒活動,於追求卓越的過程,獲得心靈的紓解與放鬆,

並充實自我、激發潛能,提高生活素質。此外,鼓勵資優班學生參與 具有探索、冒險性等適度的挑戰活動,將可促進其創新、發明的能力,

或設計具建設性的休閒活動,使其能從活動中體驗及實踐創意。

(三)鼓勵突破性別藩籬,勇於嘗試各類型休閒活動

從本研究發現,性別因素對於國小資優班學生在休閒活動的參與 會造成影響,不論其肇因是源於社會對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家長教 養方式,或是男女身心發展上的差異所致,皆應鼓勵資優班學生勇於 嘗試、探索各種休閒活動。尤其是具有明顯兩性區隔的休閒活動,教 師及家長適時協助其突破性別藩籬,提供克服身心限制的技巧,學習 欣賞與接納個人表現的獨特性,讓兩性獲得更大的休閒空間。

(四)重視社交型、運動型休閒活動

從本研究發現,國小資優班學生之休閒參與最低的是社交型,運 動型次之;參與項目最低為社團活動、聽音樂演奏會、溜冰活動;而 運動型休閒活動與個人內在阻礙、整體休閒阻礙間負相關性最高。因 此家長們應引導小孩如何透過玩、觀察、體驗大自然,以健康方式釋 放壓力或提昇其對環境變化之敏銳度。學校能辦理多元的社團活動,

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社交能力,有助於品格教育;推廣運動型休閒活 動,內化資優生休閒運動之參與動機,降低個人內在阻礙之因素,以 鍛鍊體魄、增進體力,達到有益身體健康之效。體育課可以拓展為運 動休閒課,融入更多與現實環境相關之健身、養生與戶外遊憩體驗、

舒壓與療癒等之多元課程,讓學生休閒的過程中發展出創造力,以健 康的休閒活動達到生命的再造 (Re-Creation) 能量。資優教育資源中 心在辦理假期營隊或資優區域方案時,嘗試舉辦創意休閒運動的動態 活動;且為了增進普通生和資優生對彼此的瞭解,促進資優生人際關 係之發展,於辦理區域資優方案,能開放獨立研究課程 讓普通生參 與,以達到合作學習之效。

(五)應先降低「人際間阻礙」所帶來之不利因素

從本研究發現,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阻礙現況最高為「人際間阻

礙」,故應先降低因「人際間阻礙」所帶來之不利因素。具體而言,

資優班學生個人除了需增進本身對休閒之正確態度外,更應尊重異質 同儕、拓展人際關係,積極參與社團活動,突破因資優特質導致無法 融入一般團體的困境;透過人際間的互動,獲得學習經驗的累積,而 非只侷限於書本或其他數位化等知識,將有助於人格之適性發展。而 志願服務學習,可有效增進學生的人際互動與團隊合作,亦能促進學 生對他人的敏感度。故建議教師可以透過提供服務學習的機會,發展 國小資優班學生的人際互動、促進其對社會的公民責任感,培養服務 技能,進而使其發揮潛能,積極參與社會及國家公共事務。

二、未來研究者

(一)在研究對象方面,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僅針對高雄市國小資優班 學生,以致於無法做更廣泛的分析討論。建議在後續的研究中可再擴 大研究對象,針對國高中階段之資優生,進行縱貫的研究驗證;或橫 向研究的設計,擴大範圍至全國小學的資優班學生;或加入普通班學 生以進行對休閒參與與休閒阻礙差異之探討,將更能明瞭資優生休閒 生活之狀況,使研究更具參考價值。

(二)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

在填答時容易造成因受試者在認知上的不同,而得到可能與真實情況 有所差異的結果。爾後相似研究若能配合實施質性的研究,建議做深 入的訪談,以瞭解研究對象在真實生活中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的脈絡 與面貌,彌補量化研究可能存在的盲點數據資料,相信會讓研究結果 更加精確和具代表性。

(三)在研究變項方面,本研究採用性別及家庭社經地位為自變項,

探討此二變項分別在休閒參與、阻礙之交互作用分析,考驗結果部分 未獲顯著效果。建議爾後研究者,改採背景變項與休閒參與類型為自 變項,休閒阻礙為依變項,探討不同背景變項與不同參與休閒活動類

型的資優生,其休閒阻礙(程度、困擾、因應策略)為何?

(四)在研究工具方面,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工具「高雄市國小資優 班學生休閒活動調查」問卷,因題項間的空隔未臻理想,導致受試者 諸多重複、漏答的現象;又因受試者未能完全瞭解家長職業分類表的 意涵,或未清楚家長真實的職業類別,導致無效問卷的形成。在未來 研究時,可再就這二項缺失做適度修編,此調查工具將更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