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資優生的探討

優質的人才是國家最可貴的資源,為社會進步力量的核心,亦是 各界追求卓越創新的首要條件,因此世界各國莫不重視資優人力的培 育(教育部,2008)。本節對於資優生之相關文獻作探討,分為:一、

資優生之特質; 二、高雄市國小資優資源班之介紹; 三、資優生的 休閒活動之相關研究。

一、資優生之特質

Renzulli 在 1978 年提出資優三環論,主張以資優行為做為界定 資賦優異的概念,並指出資優行為是中等以上能力、工作熱忱和創造 力等三種特質交互作用的結果。又於 1986 年將其資優三環論嵌入千 鳥格紋上,係用千鳥格交織之紋路表示各種人格特質、環境因素與資 優行為交互影響,進而提出千鳥格互動論。後於 2000 及 2002 年指出 樂觀、勇氣、對主題或學科的熱情、人道關懷、身心活力與遠景等六 個影響資優行為的特質;此六項特質受到認知因素影響,且彼此之間 相互作用,進而影響資優行為,因而稱之為「認知–情意交織特質」;

並認為上述六項認知–情意交織特質為發展資優行為的重要因素,彼 此存有交互影響關係(引自王琡棻、盧台華,2013a;王琡棻、盧台 華,2013b),以提升學生的能力發展與成功表現(邱郁芳,2008;

顏巧怡,2008),可見資優特質在資優學生能力與成就上的重要影響。

以下綜合各家學者的看法,分別從認知特質、情緒特質與創造力 特質三個面向來探討資優生的特質:

(一)認知特質

資優生早熟、知覺敏感、有超強記憶力,資訊處理能力佳且學習 速度快,邏輯思考能力佳,語言發展及口語表達力優於同齡同儕,有 超前的閱讀與理解力、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與好奇心、高度的工作熱 忱,具有多樣化的興趣,善於使用後設認知及不同策略解決問題 (王 琡棻、盧台華,2012;許嘉容、吳裕益,2007;曾淑蓉,2005;郭靜 姿,2000;謝建全,2000)。

資優生閱讀與理解較早發展,心理年齡亦超越同儕;能獨立、快

速且有效的學習,對所閱讀的資料能善加保存並回憶;有科學探究傾 向,藉由大量的語彙和儲存大量的訊息,增進複雜抽象的理解能力,

以擁有廣博的知識基礎。思考快速而合乎邏輯,能快速的洞察事件的 因果關係,分析、綜合和組織其要素,有獨特的詮釋和結論,及批判 性看法;為達成目標鍥而不捨,具高度靈敏性與持久的注意力,對困 難和富有挑戰性的事物深感興趣,且能長時間專注投入,不受到外界 干擾而分心。但對於例行、無挑戰性、單調的事物,易因無法忍受無 聊感而表現出缺乏耐性 (Clark, 2007;David & Rimm, 2004)。

(二)情意特質

根據研究發現,資優生獨立、情感敏銳,對事物有強烈的感受,

較易激動,具有高度的自我覺察,並有「與眾不同」的自我感受;情 緒上具有非常的深度與強度,對自己、別人以及周圍環境相當敏感;

具有高度的道德判斷水準,及強烈的自我實現需求。喜冒險易堅持、

富同情心且易感動流淚;具有強烈的內控信念與自我實現需求,及完 美主義的特質,常對自己有過高的期待、有極欲成功的壓力,會設定 不切實際的標準,及過度自我批判傾向(郭靜姿,2000;曾淑蓉,2005;

謝建全,2000;Clark, 2008;Davis & Rimm, 2004)。

資優生共同的情意特質:高度的內控信念、敏感、過度激動與完 美主義,為資優生帶來正負面的影響。高度內控信念使資優生展現較 高的好奇心、願意接受挑戰,保持工作專注性,致力追求卓越,但當 環境不允許時,便易產生習得無助感,阻礙動機、學習和情緒;敏感 與過度激動-心理動作、感官、智能、想像及情緒五種過度激動,促 進個人潛能的發展,亦可能引起資優生的焦慮、沮喪與人際問題;完 美主義可引導資優生設定高標準、堅持目標與追求卓越,卻也可能侷 限個人發展、產生負向情緒和行為、阻礙人際關係(王琡棻,2009;

許嘉容、吳裕益,2010;張馨仁,2010)。

(三)創造力特質

教育部(2007)於資賦優異教育宣導手冊《智慧的父母-認識資

優教育》中,提供了資優特質檢核項目,其中關於創造力方面,茲說 明如下:熱愛參與冒險探索及挑戰性活動、好奇心強,喜歡發掘問題、

追根究底經常詢問:「為什麼?」、善於變通並能以創新的方式解決 問題、想像力豐富、思維流暢、在人際互動中表現幽默感、不拘泥於 常規、批評富有建設性、不受權威意見侷限。

Renzulli (1978, 1986) 認為資優者應具有豐富的創造力,創造力

是具備流暢、彈性和獨創性思考的能力,及保持開放的態度。 Renzulli 與 Reis (1997) 指出,具有創造力者會展現高度的好奇心、善於思考、

勇於冒險且對某些觀點或事物的細節相當敏感(引自王琡棻、盧台 華,2012,頁 156)。

創造力是資優者重要的特質之ㄧ,其 創意特質的表現,包含 自 信、對事物敏感、喜歡探索新奇或刺激的事物、能提出多元的構想、

充滿想像力與好奇心、持有開放的態度、富有原創力的想法、勇於挑 戰傳統提出自己的想法、不害怕與眾不同、喜歡發問、能容忍曖昧不 明與不確定感、擁有直覺式思考(王琡棻、盧台華,2012;侯雅齡,

2009;曾淑蓉,2005;謝建全,2000)。

具有創造力的資優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邏輯,對於傳統禮俗不

感興趣,喜歡挑戰既有的傳統。他們通常固執、抗拒支配、不參與班 級活動、不合作、尖酸的質問法律、規章和權威、以自我為中心、好 作白日夢、時常情緒化、不易溝通等,困擾著老師、父母、兄弟或同 儕的特點,在學校裡常被列為頭痛人物(吳昆壽,2010)。

綜上所述,資優生具備高度認知能力、多元廣泛的興趣、強烈的 學習動機、高度專注與豐富的創造力等特質。但因資優生高度的自我 要求,加上情感敏銳,對事物具有強烈感受,容易過度激動,導致在 認知與情緒發展方面產生失衡。因此藉由充實的休閒生活,營造自主 性學習環境,以發展其興趣、加強內在動機,減少對失敗的恐懼與壓 力,減緩焦慮、沮喪,增進資優生自我效能,滿足其自我超越的需求,

進而充分發揮潛能、展現創造力,並達到自我實現。

二、高雄市國小資優資源班之介紹

(一)歷史沿革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高市府,2014)發行的《高雄市資賦優異教 育白皮書【民國 104 年至 107 年】》指出:本市資優教育發展始自民 國 62 年,於十全國小創設第一所集中式資優教育實驗班,當時受到 升學主義及行政缺乏彈性的影響,普遍採用集中式安置方式。隨著「多 元智能」、「教育機會均等」、「常態編班」等教育思潮普及,歷經 多次轉型,目前國小資優教育服務以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為主,提供 更充實、多元的學習經驗。

(二)安置方式

高雄市依循

特殊教育法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 標準

特殊教育學生調整入學年齡及修業年限實施辦法

及相 關辦法與實施要點,辦理資優學生鑑定相關事宜(高市府,2014)。

經鑑輔會鑑定通過之一般智能資優學生,國小階段安置於各校分 散式資優資源班,103 學年共 14 區 37 所國小設有資優資源班,設置 概況情形如表 2-1 所示:

表 2-2

高雄市 103 學年國小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概況

區域 學校名稱

旗津區 旗津國小

前鎮區 瑞豐國小 獅甲國小 瑞祥國小

苓雅區 五權國小 福康國小 福東國小 四維國小 苓洲國小 新興區 大同國小 新興國小

前金區 前金國小 三民區

陽明國小 博愛國小 東光國小 愛國國小 十全國小 三民國小 正興國小

鹽埕區 忠孝國小

鼓山區 中山國小 龍華國小

左營區 新民國小 舊城國小 新莊國小 文府國小 福山國小 楠梓區 加昌國小 莒光國小 楠陽國小

小港區 漢民國小 小港國小 港和國小 太平國小

旗山區 鼓山國小

鳳山區 鳳山國小

岡山區 前鋒國小

取自高雄市資賦優異教育白皮書【民國 104 年至 107 年】(頁 13),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主編),2014,高雄市:高雄市政府。

(三)課程內容

高雄市國小資優資源班的課程設計主要為充實制,依據加深、加 廣原則,透過外加普通課程中沒有的學科或領域、加深課綱能力指標 的難度、或進行專題研究來實施。在教學內容方面,致力於考梁學生 特殊需求,整合學校及社區資源,提供學生著重創造思考及問題解決 等高層次能力及情意陶冶之課程及活動,包括平日的個別輔導、小組 合作學習、團體教學、獨立研究,及不定期運用社區資源辦理專題講 座、戶外教學、實察活動和假期研習營等(高市府,2014)。

資優班學習的核心課程內容區分為以下四類:

1.情意教育: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增進有效 的情緒能力、發展健全的人際關係、形塑服務的人生觀 與落實生涯發展。

2.人文教育:國語文、英語文、人文社會與藝術領域。

3.科學教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自然與生活科技 領域(含資訊)。

4.獨立研究:人文社會類、數學類、自然與生活科技類。

三、資優生的休閒活動之相關研究

茲整理國內針對資優生所做的休閒活動之相關研究,如表 2-2 所 示:

表 2-3

資優生的休閒活動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林金城 2005 國中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休閒活動之比較研究

黃薇如 2006 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現況研究

魏展聘 2007

台北市國小資賦優異學童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 礙因素之研究

李偉清 2008

國中小資優生與普通生休閒生活現況與關聯模式 之比較研究

王振宇 2009

台北市國小資優生休閒運動之參與及阻礙因素之 研究

連怡婷 2010

高雄市國小音樂資賦優異學生和一般學生休閒活 動參與類型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

呂淑菁 2014

高雄市國小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學生休閒活動參與 類型、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之研究

高雄市國小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學生休閒活動參與 類型、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