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

Copied!
12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黃任閔. 博士. 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 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 研究生:許秀女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八月.

(2)

(3) 誌謝 在執教二十多年後,重返校園接受學術的洗禮,回首望向來時路,辛 勤耕耘之後,終見努力的成果,人生有夢,築夢踏實;一路走來許多貴人 相助,於論文即將付梓之際,特以此文表達感恩之意,情義永存心中。 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黃任閔博士悉心的指導與鼓勵,從研究方向的引 導到論文撰寫,提供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意見,且不厭其煩逐字逐句修改; 期間亦教導為人處事的道理,實為終身受用之寶藏,師恩浩瀚,永銘於心。 同時感謝口試委員鄭桂玫及林琮智二位教授,在百忙之中審閱論文,並不 吝提供諸多精闢的見解,使論文的內容更臻嚴謹、完善,特此致上由衷的 謝忱。 論文撰寫期間,感謝心靈導師富玲及摯友瑩珍,在我因壓力而自律神 經失調時,能傾聽、接納我的情緒,給予同理與激勵;文正主任和芯怡在 統計、文書處理方面的鼎力相助,涓滴所受,感銘於心;蕙菁、麗旭和麗 昭的慷慨相助,解決燃眉之急;豐富在資訊設備方面不遺餘力的協助與啟 迪,溫暖之情,難以言喻。 感謝教授們的教導,讓我滿載而歸,學術理論與實務工作得以連結。 感謝同窗好友的真摯友誼,研究所生涯因為有你們的相互扶持與關懷,顯 得更加充實而有意義,同窗情誼是無價的瑰寶。 感謝先生明鍾父兼母職的付出,及兩個寶貝兒子昱佑、念擇乖巧懂 事,給予最大的包容與體諒,是我生活、精神上的支柱,讓我能無後顧之 憂的專心完成學業,一圓未竟的夢。 最後,謹以此篇論文,告慰 先父在天之靈-最關愛我的親愛老爸, 對父親無盡的懷念,是驅使我前進的重要動力;並獻給我敬愛的母親,您 辛苦了。. 秀女 謹誌 2015.08 i.

(4) 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 之相關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之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 之現 況,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資優班學生在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交互作用 情形,再分析其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相關情形。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 以「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活動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針對高雄市 國小資優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取立意抽樣的方式,共得有效問卷 455 份。所得資料利用 SPSS17.0 統計軟體,以描述性統計、雙因子多變量變 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根據研究結果歸納之結論如下︰ 一、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屬於中等程度。 二、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阻礙屬於中下程度。 三、不同性別及社經地位之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在休閒參與之交互作用 考驗,未達到顯著水準。 四、不同性別及社經地位之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在休閒阻礙之交互作用 考驗,達到顯著水準。 五、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和休閒阻礙有顯著負相關。. 關鍵詞:資優班、國小資優生、休閒參與、休閒阻礙、雙因子多變量 變異數分析 ii.

(5) Related research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onstraints among the Elementary Gifted Student in Kaohsiung c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find out the situation of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among the gifted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Comparing different background disguis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 interaction on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circumstances. This research was used questionnaire, and the research tool was” The questionnaire of leisure activities among the gifted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The objects were the gifted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There were 455 effective samples by purposive sampling. The quantitative data were used the statistic software SPSS17.0 to analyz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wo-way MANOVA and Pearson’s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of the gifted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was in low level. 2. The leisure constraints of the gifted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was in low level. 3. Difference gender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among gifted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didn’t reach significant level in leisure participation under the interaction test. 4. Under the interaction test in leisure constraints. Different gender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gifted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had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 5. There was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among the gifted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Keywords:gifted classes, elementary gifted tudents,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constraints, two –way MANOVA iii.

(6) 目. 次. 謝誌 ......................................................... i 中文摘要 .................................................... ii Abstract ................................................... iii 目. 次 ...................................................... iv. 表. 次 ...................................................... vi. 圖. 次 .................................................... viii. 第一章. 緒 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 ............................................ 5. 第五節. 名詞釋義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資優生的探討 ........................................ 7. 第二節. 休閒參與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 14. 第三節. 休閒阻礙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 36. 第四節. 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的相關研究 ....................... 48. 第五節. 本章總結 ........................................... 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5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5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 53.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 55.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59 iv.

(7) 第六節 第四章. 資料之處理與分析 ................................... 71 研究結果與討論 ...................................... 73. 第一節 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現況 ................. 73 第二節 不同性別及家庭社經地位的資優班學生在休閒參與之交互 作用分析 ........................................... 80 第三節 不同性別及家庭社經地位的資優班學生在休閒阻礙之交互 作用分析 ........................................... 84 第四節 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相關性分析 ........... 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9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9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93. 第三節. 研究限制 ........................................... 96. 參考文獻 .................................................... 97 一、中文部分 ............................................... 97 二、英文部分 .............................................. 109 附 錄 ...................................................... 111 附錄一 ................................................... 111. v.

(8) 表. 次. 表 2-1 高雄市 103 學年國小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概況 ............................ 11 表 2-2 資優生的休閒活動之相關研究 ...................................................... 13 表 2-3 休閒參與定義彙整表 ..................................................................... 16 表 2-4 一般休閒活動分類法及其優缺點分析........................................... 25 表 2-5 休閒活動參與之類型 ..................................................................... 26 表 2-6 國中小學生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 28 表 2-7 性別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 31 表 2-8 家庭社經地位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34 表 2-1 國內研究者對於休閒阻礙的定義彙整........................................... 37 表 2-10 國內研究者定義休閒阻礙之內涵 ................................................ 42 表 2-11 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 ................................................................... 43 表 2-12 性別與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 ........................................................ 45 表 2-13 家庭社經地位與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 ......................................... 46 表 2-14 休閒參與和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 ................................................ 48 表 3-1 高雄市國小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學生人數統計 ............................ 55 表 3-2 正式樣本人數分配 .......................................................................... 58 表 3-3 家庭社經地位指數與等級分類表 ................................................... 61 表 3-4 專家學者名單 ................................................................................. 62 表 3-5 休閒活動參與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 63. vi.

(9) 表 3-6 休閒阻礙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 66 表 3-7 休閒阻礙因素分析摘要表 .............................................................. 69 表 3-8 休閒參與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 70 表 3-9 休閒阻礙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 71 表 4-1 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構面、項目及其平均數表(N=455) ....... 75 表 4-2 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阻礙構面、項目及其平均數表(N=455) ....... 78 表 4-3 不同性別及家庭社經地位的資優班學生在休閒參與之細格平均數 與標準差摘要表 ................................................................................ 80 表 4-4 不同性別及家庭社經地位的資優班學生在休閒參與之雙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81 表 4-5 不同性別之資優班學生在休閒參與之差異分析表 ........................ 82 表 4-6 不同性別之資優班學生在休閒參與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83 表 4-7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資優班學生在休閒參與之差異分析表 ......... 83 表 4-8 不同性別及家庭社經地位的資優班學生在休閒阻礙之細格平均數 與標準差摘要表 ................................................................................ 85 表 4-9 不同性別及家庭社經地位的資優班學生在休閒阻礙之雙因子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 85 表 4-10 性別與家庭社經地位對休閒阻礙之單純主要效果摘要表 ........... 87 表 4-11 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積差相關摘要表 ........... 88. vii.

(10) 圖. 次. 圖 2-1 Maslow 需求層次理論圖 ................................................................ 20 圖 2-2 Nash 的休閒參與理論 .................................................................... 22 圖 2-3 休閒阻礙階層模型圖 ..................................................................... 40 圖 3-1 研究架構 ........................................................................................ 52 圖 3-2 研究流程 ........................................................................................ 54. viii.

(11) 第一章. 緒 論. 本 研究 旨 在探 討高 雄 市國 小 資優 班學 生 休閒 參 與及 休閒 阻 礙 之 現況,及比較不同性別與家庭社經地位的資優班學生在休閒參與及休 閒阻礙之差異情形,再探討其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相關性。本章共 分六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 第四節為研究範圍,第五節為名詞釋義,茲將各節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隨 著社 會 形態 的變 遷 ,政 治 經濟 結構 產 生變 化 ,步 入工 商 社 會 後,經濟水準提升,國民所得提高;台灣於民國九十年代,實施週休 二日,人們生活型態有了重大改變。因都市社會生活步調緊湊,工作 繁忙或課業壓力漸增的趨勢下,人們逐漸重視可舒緩工作緊張壓力的 休閒娛樂活動,願意將多餘的時間、精力、金錢用在休閒活動,以獲 取愉悅的體驗來增進生活品質,休閒活動儼然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 的一部份(李枝樺,2004;余明書,2006;胡明哲,2008;康琨枚, 2011;楊琬琪,2009;趙雍台,2005)。 但長久以來,我國社會一直存在「萬般皆下 品,唯有讀書高」 和「勤有功,嬉無益」的價值觀,父母教育子女成長,皆是「望子成 龍,望女成鳳」的心態;而以升學為導向,將休閒排擠在外的生活形 態,更是窄化學童的生命價值與目標,其從事之休閒活動受到此環境 的影響,亦有所變質(李枝樺,2004;胡明哲,2008)。鄭桂玫與徐 欽祥(2010)提出,儘管休閒已越來越受重視,但仍有近五成之青少 年認為花費於課業之時間與精力甚多,無多餘時間用來提升從事休閒. 1.

(12) 活動之程度。 我們的孩子從小在社會價值觀之保護傘或錯誤的價值觀引導 下,不會「玩」、不知如何玩、不懂得玩中之風險、也不了解玩之知 識學習精義(郭瓊瑩,2015)。而長期處於課業負擔和分數壓力下, 違反身心健康發展,無法建立和從事正確休閒活動觀念和活動,導致 價值觀與行為的偏差。成年後在空閒、時間裡易無所適事,產生煩躁 及無聊感,或陷於網路成癮,成為典型宅男、宅女(歐聖榮,2007); 甚至少數人易從事妨礙身心,如吸毒、沈溺網咖、暴力電玩、飆車、 賭博、轟趴、沉迷色情書刊或影片等不正當休閒活動(林金城,2005) 。 在資訊化時代,宅男宅女之所以對接觸外界沒興趣除係個別個性外, 在其養成過程中,或許學校、家庭也都疏忽了教他們「玩」的重要性, 以及教他們如何透過玩,舒壓與釋放精力(郭瓊瑩,2015)。 國小階段是人生學習歷程的開端,也是養成積極的休閒態度和行 為的基礎階段,更是個體道德認知、社會情意發展與人格養成的關鍵 期(黃薇如,2006)。Kelly (1996) 探討有關休閒活動行為社會化的 現象指出,成人所從事的休閒活動約有 49% 是從兒童就已經開始; 趙雍台(2005)亦指出休閒活動是兒童生活重心的一部分,許多成年 後的休閒類型都是在兒童期間養成的。學童時期的休閒活動行為,往 往可以影響至成年;故若在國小階段,讓學童建立良好的休閒活動參 與行為以及正向的休閒態度,對於日後的休閒生活,將有正向的影響 (康琨枚,2011)。 〈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目標:每個學生具備良好的生活習 慣,促進身心健全發展,並認識個人特質,發展生命潛能。以「成就 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兼顧個別特殊需求、以 開展生命主體為起點,透過適性教育,激發學生生命的喜悅與生活的 自信,提升學生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善盡國民責任並展現共生 智慧,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期使個體與群體. 2.

(13) 的生活和生命更為美好。 教育部(2008)頒佈的《資優教育白皮書》揭示:二十一世紀是 一個以「腦力」決勝負的知識經濟時代,惟有培育高素質的人力,方 能全面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優質的人才是國家最可貴的資源,為社會 進步力量的核心,亦是各界追求卓越創新的首要條件,因此世界各國 莫不重視資優人力的培育。 資優生早熟、知覺敏感、有超強記憶力、學習反應快、抽象思考 及語文表達力佳、具有幽默感、好奇心、喜歡發問、有豐富的想像力 和創造力,偏好複雜而具挑戰性的作業,具完美主義特質,但易因過 度自我要求,而形成焦慮與壓力(王琡棻,2011;謝建全,2000)。 資優生的特質造成他們在發展與學習上異於普通生,而媒體報導 有關資優生憂鬱、犯罪及自殺的新聞事件,時有所聞(王蕾雁,2010; 林金城,2005)。蔡明富與吳武典(2001)指出資優生同時面對潛能 激發和層層的升學關卡,課業壓力成為主要的壓力來源;加上每週休 閒參與時數不夠,並無法抒解壓力(孫瑜成,2004);享受適當的休 閒生活,實是資優生有效抒解壓力的管道。 黃薇如(2006)指出,在資優生的生活中,不應只有課業與成績。 休閒提供機會讓每個人得以探索自己的興趣,快樂的享受生命的美 好,且增進自我的瞭解,實現自己的夢想;藉由適當的休閒活動來紓 解課業壓力,使得身心得以放鬆,有助於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在面對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的挑戰,資優生藉由參與多元的休閒活 動,以落實全方位人才的培育,增進國家競爭力,是刻不容緩的要務。 夏菁穗(2006)強調,休閒參與的興趣與資優生之間有相互的關係存 在,應依據資優生的休閒興趣或性向,給予適性的休閒活動安排,例 如課外活動或社團。是故提供適當的休閒活動,不僅可以抒發資優生 的情緒,更可以激發其潛能,引導資優生做更高層次的學習。 由此可見,資優生有許多不同於一般學生的特質,而休閒活動對. 3.

(14) 資優生的培育和發掘其本身所具備之才能有密切的相關性。以研究者 從事資優教育教學工作多年之經驗,發現家長對於資優生的過度期望 與日遽增,亟欲探討目前國小資優生面對繁重的課業壓力與家長期 望,所參與的休閒活動類型,及形成阻礙其休閒活動參與的因素為何。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有必要瞭解國小資優班學生在休閒參與及 休閒阻礙的現況,以及探討不同性別與家庭社經地位的資優班學生在 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差異情形,並分析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相關 性。進而提供家長、老師和相關教育單位,在輔導資優生未來規劃及 實施正向、積極的休閒活動教育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擬提出下列之具體研究目的: 一、了解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現況。 二、探討不同性別與家庭社經地位的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在休閒參 與之交互作用情形。 三、探討不同性別與家庭社經地位的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在休閒阻 礙之交互作用情形。 四、探討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的相關性。.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本研究基於上述的研究目的,擬探討的具體問題如下: 一、 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現況為何? (一)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的休閒參與現況為何? (二)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的休閒阻礙情形為何?. 4.

(15) 二、不同性別與家庭社經地位的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在休閒參與之 交互作用情形為何? 三、不同性別與家庭社經地位的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在休閒阻礙之 交互作用情形為何? 四、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在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上是否有顯著相關 性?. 第四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為探討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相 關性,茲將本研究的範圍敘述如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透過文獻探討理論與分析,並參考多位研 究者問卷,修編「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活動調查」問卷為研究 工具,進行抽樣調查,以獲得所需的資料,作為分析的依據。. 二、研究地區 本研究 以高 雄市 設 有一般 智能 資優 資 源班之 國民 小學 為 研究取 樣之範圍,採用立意抽樣方式,抽取資優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三、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103學年度就讀於高雄市國小一般智能資賦優異資源班 之學生作為研究之標的。. 第五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中所使用之名詞意義明確,茲將「資優生」、「休 閒參與」和「休閒阻礙」的重要概念解釋如下:. 一、資優生 根據「特殊教育法」(2013)所稱資賦優異學生包含:一般智能. 5.

(16) 優異、學術性向優異、藝術才能優異、創造力優異、領導能力優異與 其他特殊才能優異等六類。一般智能資賦優異,指在記憶、理解、分 析、綜合、推理及評鑑等方面,較同年齡者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 者。本研究中所稱國小資優班學生,係指經高雄市鑑輔會鑑定符合資 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103 學年度就讀於高雄市國小一般智能資優資 源班之三、四、五與六年級的學生。. 二、休閒參與 (Leisure Participation) 休閒參與係指個體參與某種活動的頻率或個體所參與之休閒 活動類型的時間長短及活動總數 (Ragheb & Griffith, 1982)。本研究 之休閒參與係指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從事的休閒活動時,依其意願 及需求所參與的活動類型與頻率,且能獲得愉快及滿足的休閒行為。 採用研究者修編之「休閒活動參與量表」,以主觀分類法將休閒活動 歸類為運動型、藝文型、戶外遊憩型、社交型、娛樂型休閒活動等五 種類型,分數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評分,測量分數越高代表休閒活動 參與程度愈高;反之則代表休閒活動參與程度愈低。. 三、休閒阻礙 (Leisure Constraints) 個體參與休閒活動時,可能受某些因素的支配或干擾,這些因素 可能導致個體不願意參與休閒活動、中斷休閒活動、或使得個體無法 獲得休閒滿足感,統稱為休閒阻礙 (Crawford & Godbey, 1987)。本 研究之休閒阻礙係指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在參與休閒活動時,受到 某些因素的限制與影響,而無法持續參與休閒活動的原因。採用研究 者修編之「休閒活動阻礙因素量表」,分為「個體內在阻礙」、「人 際間阻礙」、「結構性阻礙」三個構面,分數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評 分,分數越高代表休閒阻礙感受程度愈高,反之則代表休閒阻礙感受 程度愈低。. 6.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雄市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 情形,本章將針對資優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相關理論文獻作探 討,共分成五節:第一節為資優生之探討;第二節為休閒參與的理論 與相關研究;第三節為休閒阻礙的理論與相關研究;第四節為休閒參 與及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第五節為本章總結。. 第一節. 資優生的探討. 優質的人才是國家最可貴的資源,為社會進步力量的核心,亦是 各界追求卓越創新的首要條件,因此世界各國莫不重視資優人力的培 育(教育部,2008)。本節對於資優生之相關文獻作探討,分為:一、 資優生之特質; 二、高雄市國小資優資源班之介紹; 三、資優生的 休閒活動之相關研究。. 一、資優生之特質 Renzulli 在 1978 年提出資優三環論,主張以資優行為做為界定 資賦優異的概念,並指出資優行為是中等以上能力、工作熱忱和創造 力等三種特質交互作用的結果。又於 1986 年將其資優三環論嵌入千 鳥格紋上,係用千鳥格交織之紋路表示各種人格特質、環境因素與資 優行為交互影響,進而提出千鳥格互動論。後於 2000 及 2002 年指出 樂觀、勇氣、對主題或學科的熱情、人道關懷、身心活力與遠景等六 個影響資優行為的特質;此六項特質受到認知因素影響,且彼此之間 相互作用,進而影響資優行為,因而稱之為「認知–情意交織特質」;. 7.

(18) 並認為上述六項認知–情意交織特質為發展資優行為的重要因素,彼 此存有交互影響關係(引自王琡棻、盧台華,2013a;王琡棻、盧台 華,2013b),以提升學生的能力發展與成功表現(邱郁芳,2008; 顏巧怡,2008),可見資優特質在資優學生能力與成就上的重要影響。 以下綜合各家學者的看法,分別從認知特質、情緒特質與創造力 特質三個面向來探討資優生的特質:. (一)認知特質 資優生早熟、知覺敏感、有超強記憶力,資訊處理能力佳且 學習 速度快,邏輯思考能力佳,語言發展及口語表達力優於同齡同儕,有 超前的閱讀與理解力、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與好奇心、高度的工作熱 忱,具有多樣化的興趣,善於使用後設認知及不同策略解決問題 (王 琡棻、盧台華,2012;許嘉容、吳裕益,2007;曾淑蓉,2005;郭靜 姿,2000;謝建全,2000)。 資優生閱讀與理解較早發展,心理年齡亦超越同儕;能獨立、快 速且有效的學習,對所閱讀的資料能善加保存並回憶;有科學探究傾 向,藉由大量的語彙和儲存大量的訊息,增進複雜抽象的理解能力, 以擁有廣博的知識基礎。思考快速而合乎邏輯,能快速的洞察事件的 因果關係,分析、綜合和組織其要素,有獨特的詮釋和結論,及批判 性看法;為達成目標鍥而不捨,具高度靈敏性與持久的注意力,對困 難和富有挑戰性的事物深感興趣,且能長時間專注投入,不受到外界 干擾而分心。但對於例行、無挑戰性、單調的事物,易因無法忍受無 聊感而表現出缺乏耐性 (Clark, 2007;David & Rimm, 2004)。. (二)情意特質 根據研究發現,資優生獨立、情感敏銳,對事物有強烈的感受, 較易激動,具有高度的自我覺察,並有「與眾不同」的自我感受;情 緒上具有非常的深度與強度,對自己、別人以及周圍環境相當敏感; 具有高度的道德判斷水準,及強烈的自我實現需求。喜冒險易堅持、. 8.

(19) 富同情心且易感動流淚;具有強烈的內控信念與自我實現需求,及完 美主義的特質,常對自己有過高的期待、有極欲成功的壓力,會設定 不切實際的標準,及過度自我批判傾向(郭靜姿,2000;曾淑蓉,2005; 謝建全,2000;Clark, 2008;Davis & Rimm, 2004)。 資優生共同的情意特質:高度的內控信念、敏感、過度激動與完 美主義,為資優生帶來正負面的影響。高度內控信念使資優生展現較 高的好奇心、願意接受挑戰,保持工作專注性,致力追求卓越,但當 環境不允許時,便易產生習得無助感,阻礙動機、學習和情緒;敏感 與過度激動-心理動作、感官、智能、想像及情緒五種過度激動,促 進個人潛能的發展,亦可能引起資優生的焦慮、沮喪與人際問題;完 美主義可引導資優生設定高標準、堅持目標與追求卓越,卻也可能侷 限個人發展、產生負向情緒和行為、阻礙人際關係(王琡棻,2009; 許嘉容、吳裕益,2010;張馨仁,2010)。. (三)創造力特質 教育部(2007)於資賦優異教育宣導手冊《智慧的父母-認識資 優教育》中,提供了資優特質檢核項目,其中關於創造力方面,茲說 明如下:熱愛參與冒險探索及挑戰性活動、好奇心強,喜歡發掘問題、 追根究底經常詢問:「為什麼?」、善於變通並能以創新的方式解決 問題、想像力豐富、思維流暢、在人際互動中表現幽默感、不拘泥於 常規、批評富有建設性、不受權威意見侷限。 Renzulli (1978, 1986) 認為資優者應具有豐富的創造力,創造力 是具備流暢、彈性和獨創性思考的能力,及保持開放的態度。 Renzulli 與 Reis (1997) 指出,具有創造力者會展現高度的好奇心、善於思考、 勇於冒險且對某些觀點或事物的細節相當敏感(引自王琡棻、盧台 華,2012,頁 156)。 創造力是資優者重要的特質之ㄧ,其創意特質的表現,包含自 信、對事物敏感、喜歡探索新奇或刺激的事物、能提出多元的構想、. 9.

(20) 充滿想像力與好奇心、持有開放的態度、富有原創力的想法、勇於挑 戰傳統提出自己的想法、不害怕與眾不同、喜歡發問、能容忍曖昧不 明與不確定感、擁有直覺式思考(王琡棻、盧台華,2012;侯雅齡, 2009;曾淑蓉,2005;謝建全,2000)。 具有創造力的資優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邏輯,對於傳統禮俗不 感興趣,喜歡挑戰既有的傳統。他們通常固執、抗拒支配、不參與班 級活動、不合作、尖酸的質問法律、規章和權威、以自我為中心、好 作白日夢、時常情緒化、不易溝通等,困擾著老師、父母、兄弟或同 儕的特點,在學校裡常被列為頭痛人物(吳昆壽,2010)。 綜上所述,資優生具備高度認知能力、多元廣泛的興趣、強烈的 學習動機、高度專注與豐富的創造力等特質。但因資優生高度的自我 要求,加上情感敏銳,對事物具有強烈感受,容易過度激動,導致在 認知與情緒發展方面產生失衡。因此藉由充實的休閒生活,營造自主 性學習環境,以發展其興趣、加強內在動機,減少對失敗的恐懼與壓 力,減緩焦慮、沮喪,增進資優生自我效能,滿足其自我超越的需求, 進而充分發揮潛能、展現創造力,並達到自我實現。. 二、高雄市國小資優資源班之介紹 (一)歷史沿革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高市府,2014)發行的《高雄市資賦優異教 育白皮書【民國 104 年至 107 年】》指出:本市資優教育發展始自民 國 62 年,於十全國小創設第一所集中式資優教育實驗班,當時受到 升學主義及行政缺乏彈性的影響,普遍採用集中式安置方式。隨著「多 元智能」、「教育機會均等」、「常態編班」等教育思潮普及,歷經 多次轉型,目前國小資優教育服務以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為主,提供 更充實、多元的學習經驗。. 10.

(21) (二)安置方式 高雄市依循 〈 特殊教育法 〉 、 〈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 標準 〉 、 〈 特殊教育學生調整入學年齡及修業年限實施辦法 〉 及相 關辦法與實施要點,辦理資優學生鑑定相關事宜(高市府,2014)。 經鑑輔會鑑定通過之一般智能資優學生,國小階段安置於各校分 散式資優資源班,103 學年共 14 區 37 所國小設有資優資源班,設置 概況情形如表 2-1 所示:. 表 2-2 高雄市 103 學年國小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概況 區域. 學校名稱. 旗津區. 旗津國小. 前鎮區. 瑞豐國小 獅甲國小 瑞祥國小. 苓雅區. 五權國小 福康國小 福東國小 四維國小 苓洲國小. 新興區. 大同國小 新興國小. 前金區. 前金國小 陽明國小 博愛國小 東光國小 愛國國小 十全國小. 三民區 三民國小 正興國小 鹽埕區. 忠孝國小. 鼓山區. 中山國小. 左營區. 新民國小 舊城國小 新莊國小 文府國小 福山國小. 楠梓區. 加昌國小 莒光國小 楠陽國小. 小港區. 漢民國小 小港國小 港和國小 太平國小. 旗山區. 鼓山國小. 鳳山區. 鳳山國小. 岡山區. 前鋒國小. 龍華國小. 取自高雄市資賦優異教育白皮書【民國 104 年至 107 年】(頁 13),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主編),2014,高雄市:高雄市政府。. 11.

(22) (三)課程內容 高雄市國小資優資源班的課程設計主要為充實制,依據加深、加 廣原則,透過外加普通課程中沒有的學科或領域、加深課綱能力指標 的難度、或進行專題研究來實施。在教學內容方面,致力於考梁學生 特殊需求,整合學校及社區資源,提供學生著重創造思考及問題解決 等高層次能力及情意陶冶之課程及活動,包括平日的個別輔導、小組 合作學習、團體教學、獨立研究,及不定期運用社區資源辦理專題講 座、戶外教學、實察活動和假期研習營等(高市府,2014)。 資優班學習的核心課程內容區分為以下四類: 1.情意教育: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增進有效 的情緒能力、發展健全的人際關係、形塑服務的人生觀 與落實生涯發展。 2.人文教育:國語文、英語文、人文社會與藝術領域。 3.科學教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自然與生活科技 領域(含資訊)。 4.獨立研究:人文社會類、數學類、自然與生活科技類。. 三、資優生的休閒活動之相關研究 茲整理國內針對資優生所做的休閒活動之相關研究,如表 2-2 所 示:. 12.

(23) 表 2-3 資優生的休閒活動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林金城. 2005. 國中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休閒活動之比較研究. 黃薇如. 2006. 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現況研究. 魏展聘. 2007. 李偉清. 2008. 王振宇. 2009. 連怡婷. 2010. 呂淑菁. 2014. 台北市國小資賦優異學童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 礙因素之研究 國中小資優生與普通生休閒生活現況與關聯模式 之比較研究 台北市國小資優生休閒運動之參與及阻礙因素之 研究 高雄市國小音樂資賦優異學生和一般學生休閒活 動參與類型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 高雄市國小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學生休閒活動參與 類型、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之研究. 綜上可知,國內針對國中小資優生休閒活動之相關研究,篇數並 不多。而影響個體參與休閒活動的因素很多,對於休閒活動的喜好, 男女常有很大的不同,一個人的休閒活動在社會化的過程,影響最深 的莫過於他的家庭。因此本研究探討不同性別與家庭社經地位的國小 資優班學生,在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差異情形。. 13.

(24) 第二節. 休閒參與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休閒參與包含範圍廣泛,且功能和分類方式也不盡相同。本節對 於休閒參與之相關文獻作探討,分為:一、休閒之意涵與功能; 二、 休閒參與之定義;三、休閒參與之理論;四、休閒參與之衡量;五、 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一、休閒之意涵與功能 (一)休閒的意涵 國內學者高俊雄(2002)認為休閒是扣除人類基本生活,如工作 及生理時間等所剩餘的時間,也被稱為自由時間。程紹同(2000)則 認為個人工作與責任義務時間外的閒暇時間內,依個人自由意願及選 擇,所從事的動態性休閒活動。休閒是個人利用自由可用之時間選擇 從事非工作性質的活動,可以達到紓解壓力、增強自我管理之能力、 培養興趣、學習技能等目的(吳明蒼、洪雪鳳、陳志明,2010)。張 耿介與陳長文(2004)指出,休閒就是單純為了享受從休閒活動或行 為中獲取的快樂。休閒具有心靈層面、自由時間、自我意願及無義務 性的特質(方彥博、袁小雄,2010)。 朱淑儀(2003)提出休閒的觀點,是從時間出發的,將休閒視為 自由時間,方便量化,是為「殘餘時間的休閒觀」,因此個人擁有的 自由時間,並不等於休閒時間,而是有了自由時間,才有可能從事休 閒活動。休閒為個體在自由時間內,自由從事活動,以獲得舒暢、愉 快、自我超越與自我實現之感受(吳忠宏、范莉雯,2003)。一個人 在自由時間裡看似悠閒,卻為無事可做而煩惱,不能稱休閒,而是要 在心智上獲得愉悅和滿足的感覺,才是休閒(楊建夫,2012)。李偉 清(2008)採取綜合的觀點來定義休閒:個體在扣除工作與其他必要 時間後的剩餘時間或是自由時間內,自由選擇參與某項活動,並從活 動的過程中體驗到樂趣與內生的滿意,而促進個人達到經驗的擴充與. 14.

(25) 自我的實現。 綜上所述,休閒是個人在除去工作及維持生命必須活動之外的自 由時間內,依個人自由意識選擇、從事能提昇自我滿足的活動,達到 自我發展、成長及自我實現,以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休閒之功能 休閒活動的功能是多元且廣泛的,參與休閒活動不外乎是為了紓 解壓力、調劑身心、自我滿足及自我成長(顧兆台、曾于誌,2012)。 哲學家亞里斯多得曾說: 「人們戰爭是為了和平,工作是為了休閒。」, 余嬪(2000)認為休閒參與有助於個體追求自我滿足與實現。Bright (2000) 提出休閒活動可為個人帶來利益,包含身心健康和情緒放鬆、 增進人際關係、適應自然和社會環境,所以休閒活動已是現代人們不 可或缺的生活要項。 西洋棋王卡爾斯藉著休閒活動,放鬆自己及擺脫壓力,曾表示: 「休閒,在我的生活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楊慧莉,2014)。休 閒可以帶給人們許多正面的效益(葉智魁,2006),包括調適壓力與 促進身心的健康(張良漢,2008)。王禎祥(2004)則認為休閒活動 具有治療心理疾病和促進文化藝術交流的功能,且了解休閒功能對於 探討休閒教育的價值,能讓我們更了解休閒能為我們做什麼。 另外,黃薇如(2006)提出:從事休閒活動對國家文化建設和經 濟發展具有貢獻性,在醫療上可以舒緩情緒困擾和提供支持性的心理 治療。張孝銘(2008)針對休閒活動的功能提出微觀 (micro) 和巨觀 (macro) 的說法:微觀功能包含個體生理、心理和人際功能,家庭成 員互動、溝通功能。巨觀功能包含社區人際關係促進、導正社會不良 風氣和犯罪預防。 休閒活動可以能增進生活的品質,更可增加自我的自信心、維持 個人的身心健康、調適平日生活中的緊張步調、發展自我能力及促進 與他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吳海助、林祐鋐,2010)。王垠(2001)依. 15.

(26) 據 Boland 的休閒活動理論認為學生多參與正當休閒活動的功能,可 幫助學生促進身心健康成長和社會效益,得到成就感、帶來快樂,提 升創造力、自我表達、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李偉清(2009)亦指出 休閒對學生而言,其價值除了減少學生問題的發生外,還能積極的促 進其身心的成長與發展,可說休閒兼具有輔導、預防與發展的多重功 能。 由上述得知,休閒可啟發智能、激發創造力,抒解工作或學業的 壓力,不僅有益個人身心,對國家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具有貢獻性, 且可以充實日常生活、減少犯罪行為之發生,落實社會福利、提昇文 化藝術涵養及促進人際和睦。. 二、休閒參與之定義 休閒參與的定義國內外學者都各有其論述,大都強調參與者參與 活動的種類及參與活動的頻率,所參與的活動是指非工作性質,是個 體在自由時間內經自由選擇後參與的。茲將休閒參與的定義彙整如表 2-3 所示:. 表 2-4 休閒參與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休閒參與的定義. 何吉郡. 2004. 休閒參與是一種參與活動的頻率。. 李枝樺. 2004. 指個體在維生性、工作性、義務性、例行性活 動之外的自由時間裡,依自己意願而主動參 與、全心投入並樂在其中的活動。. 謝清秀. 2004. 在自由時間下所從事的休閒頻率與項目。 (續下頁). 16.

(27) 研究者. 年代. 休閒參與的定義. 尹邦智. 2005. 休閒參與是一種選擇性的行為。. 林俞廷. 2008. 一種選擇性的行為,為自由時間所從事之休閒 活動類型與頻率,是經由參與者的經驗,來達 到個人所感到滿足的需求。. 房家儀. 2008. 在基本生存、工作之餘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自 由抉擇想從事的活動以達到放鬆心情、解除壓 力、豐富人生、增廣見聞與社會參與的功能。. 胡明哲. 2008. 指參與活動的種類及參與活動的頻率而言,所 參與的活動是指非工作性質的活動,是個體在 自由時間內經自由選擇後參與的。. 傅巧芸. 2009. 個體在自由時間裡,可以隨著自己的意志與喜 好,自由選擇參與所欲參與之休閒活動性質與 從事之頻率,藉以達成個體身心上之需求或獲 得更高層級之生活滿意。. 洪升呈 2010. 休閒參與是個體所參與之休閒活動。. 蔡嘉玲. 2010. 指兒童參與休閒活動的頻率及類型。. 陳慈敏. 2010. 指學生在能隨心所欲運用閒暇的時間裡,自由. 辛麗華. 自在地從事自己想做的動態或靜態的活動,並 能達到身心滿足與愉快狀態的活動。 劉美英. 2012. 個體為了滿足心理上與生理上的需求,而在個 體自己能充分自由支配的時間下,參與休閒活 動之頻率與類型。 (續下頁). 17.

(28) 研究者. 年代. 休閒參與的定義. 吳昭璇. 2012. 個人在閒暇的時間,依自由選擇參與休閒活動 的類型以及參與休閒活動的頻率。. 陳建和. 2012. 其組成:自由時間(扣除工作及生活必要的時. 葉昇暐. 間之外的閒暇時間);自主性從事某些休閒活. 李柏甫. 動,包含參與過程、頻率、次數及其目的在於 心理體驗感受或滿足休閒參與者個人生理、心 理及社會的需求。. 周清鶴. 2012. 係指在非工作狀態下的自由時間內,個體為了 滿足個人種種之需求,而自由選擇參與的休閒 活動之頻率與休閒活動之類型。. 劉玟秀. 2014. 是指個人在一年內,依自己的喜好,實際參與 休閒活動之頻率與休 閒活動參與之類型。. 柯美杏. 2014. 是自由的意志與時間、具吸引力的,且能獲得 愉快及滿足的休閒行為,藉此活動能與人維持 良好的人際關係與互動的技巧。. 綜上所述,本研究對休閒參與的定義,為從事的休閒活動是個人 在自由的時間,依其意願及需求所參與的活動類型與頻率,且能獲得 愉快及滿足的休閒行為。. 三、休閒參與之理論 休閒是人類生活所應追求的目標,在休閒參與的過程之中人類才 可以去思考、提出更好的想法、成長並追求卓越與享受生活。除了哲 學與宗教的觀點之外,基於人文社會科學所提出的理論模式與基礎,. 18.

(29) 歸納並詳述如下:. (一)Maslow 的需求層次 張春興(2009)將 Maslow 的需求層次理論以金字塔表示,增 加認知的需求及審美的需求,提升為七個層次,如圖 2-1 所示: 1.生理的需求:包括食物、水、氧氣、休息及性的需求。 2.安全的需求:基本為身體的安全需求,進而到免於危險的自由、免 於恐懼的自由等心理的安全需求。 3.社會的需求:包括歸屬感、認同感、愛與被愛等需求。 4.自尊的需求:自我的肯定和獲得他人的讚美與尊敬之需求。 5.自我實現的需求:包括認知與審美、自我滿足、表現自我成就、發 揮創造潛力的需求。 人們會先滿足低層次的需求,只有在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 後,較高層次的需求才會有足夠的活力驅動行為去追求。人們從事休 閒活動,大都是在生理及安全需求被滿足後,希望能追求更高層次的 滿足(顏瑞美,2012)。而知識與文化的因素,所要達到的是屬於高 級需求(認知與審美),至於能夠自我實現、增強潛能,則有賴各層 次因素的昇華與發揚(孫武彥、俞玫妏,2010)。 休閒是屬於 Maslow 需求理論的第四階層,與自尊需求有關。 根據其論點,自尊心需求包含自信心、成就感、公平、受肯定與受到 別人的尊敬。自尊心需求得到滿足會使個人有值得的感覺與產生自信 心,在此階層中為自己設立目標是必要的。 隨著人類文明的成長,人們對獎勵的解釋與需求也隨著時代在改 變,從工作獲得的成就感,已逐漸被休閒活動體驗所獲得的滿足感取 代。休閒活動體驗的滿足可降低緊張感和減少無聊感,得到壓力的紓 解;亦可使個人因達到設定目標而對生活品質感到滿意(柯美杏, 2014)。. 19.

(30) 自 我 實 現 的 需 求. 審. 美. 的. 需. 求. 昇. 休閒欲求 認. 知. 的. 需. 求. 尊. 嚴. 的. 需. 求 社會關係. 華 歸. 屬. 的. 需. 求. 安. 全. 的. 需. 求. 心裡安全. 生. 理. 的. 需. 求. 生理身體. 圖 2-1 Maslow 需求層次理論圖。取自:觀光與休閒概念(頁 6), 孫武彥、俞玫妏,2010。新北市:新文京開發。. (二) Nash 的金字塔理論 Nash (1960) 用金字塔區分休閒活動的價值等級,以「0」為好壞、 休閒活動的分界點,位於第二至四等級的活動,都是好的休閒活動, 能夠帶給人們休閒生活的滿足感,也幫助社會變得更好。「0 以下」 是危害社會的參與, 「0」是危害自身的參與, 「1」為旁觀的參與, 「2」 20.

(31) 為情緒的參與,「3」為積極的參與,「4」為創作的參與,如圖 2-2 所 示,說明如下: 1.「0」及「0 以下」都是不好的休閒活動,主要在於這些活動不 但造成自己的傷害,更會形成社會、國家的損害。此負面的休閒活動, 包括:酗酒、吸毒、嫖妓等活動。 2.第一等級為旁觀的參與:位於金字塔底層,大部分人似乎滿足 現狀。這類型活動,參與者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只需要被動的參與, 即能獲得被釋放的感受。被動的參與休閒被歸類為逃避,僅僅是消磨 時間而已,例如看電視、看漫畫。 3.第二等級為情緒的參與:感情參與者需要個體的行動參與、融 入體會,獲得所期望獲得的情緒感動。例如觀看各式球賽、閱讀偉大 的文學、藝術及電影作品,或來自音樂、圖畫及偉大的雕刻作品。 4.第三等級為積極的參與:參與此休閒活動時能帶來愉悅心情, 想要更進一步的了解,而主動積極. 熱忱地參與,從參與過程中獲得. 實質體驗與滿足。例如打棒球需要球員積極參與,參與者須投入更多 的心力,才能獲得活動的樂趣。 5.第四等級為創造性的參與:此參與方式是在此三角圖形的最頂 端,在此層次,典範製作家、發明家、畫家及作曲家,從他的經驗或 想像力創造出一種形式(柯美杏,2014;許光麃,2000;孫謹杓,2006; 孫武彥、俞玫妏,2010)。. 21.

(32) 4. 創造性. 發明家、畫家、作曲家. 的參與 3. 2. 積極的參與. 模仿典範-扮演角色. 感情上的參與. 因欣賞而感動. 旁觀者的參與 1. (無聊、尋求刺激、. 對無聊的解毒劑. 擺脫無聊、消磨時間). 0. 0 以下. 傷害或損傷自己. 行為表現違反社會規範. 過度放縱自己. 違法行為、犯罪. 圖 2-2 Nash 的休閒參與理論。修改自:觀光與休閒概念(頁 119), 孫武彥、俞玫妏,2010。新北市:新文京開發。. 22.

(33) (三)補償理論 (The Compensatory Theory) 此理論主張工作為被視為生活中的主力,而休閒則被視為工作後 無聊的補償;就像現在的人們在工作忙碌了一段長時間後, 常以旅 行散心做我鬆弛自我、補償、犒賞自己前一段時間工作的忙碌(柯美 杏,2014;徐茂洲,2008)。 (四)延續理論 (The Spill Over Theory) 休閒與工作平行發展,或為其結果。使人工作經驗與休閒經驗十 分類似。如果工作使人感覺非常興奮、順暢或刺激,那工作者會持續 這樣的感覺,而選擇較令人興奮、流暢、刺激的休閒。一位天仁茗茶 的店長酷愛泡茶,雖然上班時間泡茶給顧客是其工作,但其在下班閒 暇時間,與三五好友聚在一起,且由其執壺泡茶聊天亦樂在其中,則 在其休閒時間泡茶,則為其休閒行為(徐茂洲,2008;簡郁雅,2004) 。 (五)熟悉理論 (The Familiarity Theory) 一個人在過去適切、自在、可靠熟悉的休閒經驗,會引導他繼續 以類似過去的方式安排參與休閒活動。熟悉理論將休閒行為與慣性相 互連結,休閒者因為習慣或安於某些習慣而去做某些休閒(徐茂洲, 2008;簡郁雅,2004) 。例如小時候常陪母親去逛街購物,長大之後, 常從事的休閒活動也就是逛街購物(柯美杏,2014)。 (六)同伴理論 (Personal Community Theory) 休閒行為有相當高的比例會受到同儕團體的影響。休閒行為常受 到同年齡、同階層、同學、同事、工作環境或是鄰里環境相關聯。我 們所從事的休閒活動其形式多半是因為受到 熟悉且熱衷這項活動 的 人所啟發,如下班後,同事邀約去唱歌(徐茂洲,2008;簡郁雅,2004) 。 (七)核心參與模式 孫謹杓(2006)依據 Kelly (1990) 將社區居民休閒參與的型態研 究歸類,將休閒參與模式分為三種: 1.固定模式 (Stereotypes Model):主張一個人選擇參與休閒活動. 23.

(34) 內容是刻板固定的。 2.均衡模式 (Balance Model):主張一個人參加休閒活動是很多元 化的,而且是基於均衡生活體驗、建全生活內涵的原則來選擇合適的 活動。 3.核心模式 (Core Model):一個人所選擇的參與的休閒活動內容 經常是重複的,而且常發生的,大部分都是經濟、方便、可以在住家 附近的活動。 (八) 替代理論 此理論有兩個主張,一是一個人想要更換活動的理由會降低他所 認知的選擇自由時,那他更換的意願就會降低。二是當一個人對於另 一項可參與活動的心理感受比目前參與的活動強烈,並且會增強他感 受選擇自由時,他就會停止目前的活動而選擇另一項活動(徐茂洲, 2008;簡郁雅,2004)。 綜上所述,依據休閒相關的理論基礎,我們可以為休閒活動的參 與行為來尋找相關的行為因素。因此,休閒理論能幫助我們了解選擇 特定休閒活動的原因(簡郁雅,2004)。而休閒活動是參與者經過自 己本身之意願所選擇,透過參與活動能夠追求自己想要的快樂、體驗 舒適放鬆的感覺,不受外界壓力的約束,因此休閒參與對個人或社會 具有正向的意義。. 四、休閒參與之衡量 (一)休閒參與之分類 休閒活動的分類一般有三種:主觀分類法、因素分析法和多元尺 度評量三種方式,其方法各有優缺點(柯福財,2008;劉美英,2012), 茲整理如表2-4所示:. 24.

(35) 表 2-5 一般休閒活動分類法及其優缺點分析 分類法. 主 觀 分 類 法. 作. 法. 優. 以研究者自己主觀之研判,將 具有共同特質之休閒活動加 以歸類並命名。 研究者利用統計方法,依受試. 因 素 分 析 法. 者參與休閒活動的頻率和興 趣,並從中萃取代表性的因 素,再依代表因素的活動項目 之性質、特徵來命名. 多 元 尺 度 評 定 法. 點. 缺. 點. 易受到個人 容易且方便 分類. 主觀看法的 影響。 分類多且雜. 運用現代電. 又易重疊,不. 腦快速統計. 容易整合各. 能力,較客. 休閒類型的. 觀. 特性。. 研究者將所列出的活動兩兩. 使用配對方. 配對,再請受試者對此兩種配 分類結果比. 式,問卷編製. 對活動相似度加以評定,或說 較便利且效. 複雜,填答困. 出此兩種配對活動相似處,再 度高。. 難,侷限可分. 分出因素類型。. 析的項目。. 綜上所述,針對休閒活動參與類型的分類方法,因考慮到國小學 生填寫量表之方便性,本研究擬採用主觀分類法。. (二)休閒活動參與的類型 休閒活動的內容廣泛且多樣,伴隨不同時空其種類亦日益變化。 對於其分類,研究者皆因其對休閒的定義及研究取向的不同,而有不 同的準則,故在休閒活動類型的分類上眾說紛紜,並無一套標準之模 式。目前有關休閒活動類型分類的研究文獻,彙整如表2-5所示:. 25.

(36) 表 2-6 休閒活動參與之類型 研究者. 年代. 休閒活動參與類型. 胡信吉. 2003. 知識性、藝文性、體能性、娛樂性、社交服務性。. 李三煌. 2004. 知識技能類、體育運動類、遊憩逸樂類、社交活 動類. 李枝樺. 2004. 社交型、運動型、娛樂型、技藝型、戶外遊憩型、 知識文化型. 李冠儀. 2005. 閒逸型、運動型、嗜好型、旅遊知性型、社交型. 蘇瓊慧. 2005. 藝術性、知識性、體能性、社交性、戶外性、服 務性、娛樂性. 陳志清. 2006. 藝術性、知識性、體能性、娛樂性. 廖允涵. 2006. 興趣型、運動型、社交型、室內型、戶外型. 謝倫煌. 2006. 體育(運動)類、知識(技藝)類、康樂(遊憩) 類、 社交類. 孫謹杓. 2006. 大眾媒體、文化活動、運動活動、社交活動、戶 外活動、個人嗜好. 鄭味玲. 2007. 娛樂型、社交型、運動型、知識文化型、技藝型、 戶外遊憩型. 胡明哲. 2008. 運動性、藝文性、社交性、娛樂性、實用性. 李評貴. 2008. 社交型、運動型、娛樂型、技藝型、戶外遊憩型、 知識文化型. 陳志明. 2009. 戶外性、逸樂性、體育性、知識技藝性、社交服 務性 (續下頁). 26.

(37) 研究者. 年代. 休閒活動參與類型. 林清白. 2009. 遊憩類、體育類、逸樂類、技藝類、社交類、知 識類. 黃雅玲. 2009. 戶外遊憩類、體育活動類、社交互動類、知識藝 文類、技藝活動類、娛樂休閒類. 康琨枚. 2011. 體能型、藝文型、即興型、媒體型. 鄭健雄. 2011. 知識型、藝術型、悠閒型、競技遊戲型、一般遊 戲型、民俗文化型、親身體驗型、戶外遊憩型、 消遣娛樂型、社交聯誼性. 吳昭璇. 2012. 運動型、藝文型、戶外遊憩型、社交型、娛樂型. 周清鶴. 2012. 運動型、藝文型、戶外遊憩型、社交型、家庭閒 逸型. 王義曉. 2013. 社交型、體育型、娛樂型、技藝型、戶外遊憩型、 知識文化型. 吳柏儀. 2013. 大眾媒體型、運動活動型、文化活動型、社交活 動型、戶外活動型、嗜好活動型. 許玉鈴. 2013. 體育運動類、休閒類、遊憩類、知識藝文類、社 交類. 陳曉祥. 2013. 娛樂型、社交型、運動型、知識文化型. 鍾念濡. 2013. 社交型、知識文化型、娛樂型、體能型、舞蹈型. 柯美杏. 2014. 社交型、運動型、娛樂型、藝文型、技藝型. 呂淑菁. 2014. 知識文化性、技藝性、運動性、娛樂性、社交服 務性、戶外遊憩性. 本研究主要探究國小資優班學生的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相關之 分析,依據研究者從事資優教育多年之經驗,並綜合上述研究者之觀. 27.

(38) 點,本研究將休閒參與之內涵定義為:運動型、藝文型、戶外遊憩型、 社交型、娛樂型等五個構面,作為休閒參與的基礎架構,分述如下: 1.運動型:指可以鍛鍊身體、培養技能的活動。例如:各類的運動、 健身、游泳等。 2.藝文型:指可以增加知識的活動。例如:學習才藝活動、閱讀、藝 術欣賞等。 3.戶外遊憩型:指個人於課餘時間所從事的戶外活動,純粹為了打發 時間或玩樂,所進行的休閒活動。例如:國內外旅遊、 散步、爬山等。 4.社交型:指與朋友共同進行,能增進人際關係或學習社交禮儀的活 動。例如:與朋友聊天、參加社團活動。 5.娛樂型:指能怡情養性、放鬆心情的活動。例如:看小說漫畫、聽 音樂廣播等。. 五、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一)國中小學生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人們參與休閒活動的原因是多元且複雜的,國內針對國中小學生 休閒參與的研究眾多,茲將近年文獻資料彙整如表2-6所示: 表 2-7 國中小學生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結果. 張文禎. 2002. 針對國小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研究,發現 逸樂類、社交類、體育類參與情形較佳;遊憩類、 知識類、技藝類休閒活動參與情形較低。 (續下頁). 28.

(39) 研究者. 年代. 研究結果. 李三煌. 2004. 針對台北市內湖區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活動之 研究,發現其最常從事遊憩逸樂類休閒活動,依 序為:看電視、打球、打電玩、騎腳踏車、閱讀 書報、跑步健行、游泳、聽音樂廣播。. 林金城. 2005. 針對國中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休閒活動之比較 研究,發現休閒參與程度依序為玩電腦、看電 視、閱讀課外書籍、團體球類運動、收聽音樂、 廣播、看球類比賽。. 余明書. 2006. 針對國小學童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之研究-以 台北縣一所國小為例,發現在平常日最常參與的 休閒活動分別是:看電視、玩電腦、和同伴玩遊 戲、閱讀課外讀物、打球。. 黃薇如. 2006. 針對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現 況研究,休閒參與比率最高依序:看電視或錄影 帶、閱讀書籍、聊天、上網瀏覽資料、球類運動。. 鄭味玲. 2007. 屏東縣國中生休閒活動參與、休閒態度及休閒阻 礙之研究發現,以娛樂型最高,最低的為技藝 型;參與頻率最高的活動依序:看電視、聽音樂 廣播、玩電腦、上網、聊天、騎腳踏車。. 吳忠宏. 2009. 針對台中縣市國小學童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 張家銘. 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發現娛樂型、社交型休閒. 李枝樺. 活動的參與頻率最高。 (續下頁). 29.

(40) 研究者. 年代. 研究結果. 徐範臻. 2009. 針對台北市中山區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 滿意度之統計調查,發現以消遣娛樂性休閒活動 參與頻率最高,最低為藝文性;最常從事的依序 為看電視、上網、聊天、打球、學習電腦。. 張嘉禎. 2009. 針對南投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 社團參與之關係的研究,發現以娛樂型、社交型 的參與頻率最高;而戶外遊憩型、學藝型、運動 型的參與頻率最低。. 吳昭璇. 2012. 針對高雄市偏遠地區國小學童休閒參與及休閒 滿意度之研究,發現娛樂型、社交型活動的參與 頻率較高,藝文型活動的參與頻率最低;參與頻 率最高的活動依序:聊天、騎腳踏車、看電視。. 王義曉. 2013. 針對阿里山鄉國小原住民學童休閒參與及休閒 需求之研究,發現休閒參與以娛樂型、體育型及 戶外遊憩型為主要類型。. 柯美杏. 2014. 對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休閒阻礙之 相關研究—以偏鄉地區為例的研究發現,其休閒 參與度並不高,屬中下程度,以社交型為最高。. 呂淑菁. 2014. 針對高雄市國小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學生休閒活 動參與類型、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之研究,發 現參與頻率較高為運動性,較少是戶外遊憩性。. 綜上所知,目前學生休閒參與現況中,最常參與的休閒活動以娛 樂型、社交型、運動型為主,而藝文型、戶外遊憩型則較少;休閒活 動項目以看電視、玩電腦、上網、打球、聊天為最常參與,因其活動. 30.

(41) 進行較簡單方便、設施及場地較多、媒體與資訊產品多樣化、重視聲 光刺激、環境容易接觸、花費少且娛樂性高、不需太多技巧。. (二)不同變項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本研究以個人因素之性別,及家庭因素之社經地位等做深入探討: 1. 性別方面 有關性別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如表2-7所示:. 表 2-8 性別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結果. 王薰禾. 2004. 針對高雄地區國民小學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 及休閒阻礙之研究,發現休閒參與會因性別不同 而有顯著差異,男性高於女性。. 李三煌. 2004. 針對台北市內湖區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活動之 研究,發現休閒參與會因性別不同而有顯著差 異,女生高於男生。. 林金城. 2005. 針對國中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休閒活動之比較 研究,發現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休閒參與達顯 著差異。男生在體能性、知識性層面高於女生。 女生在藝術性層面高於男生。. 余明書. 2006. 針對國小學童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之研究-以 台北縣一所國小為例,研究發現不同性別在休閒 參與上無顯著差異。 (續下頁). 31.

(42) 研究者. 年代. 研究結果. 梁恒華. 2006. 針對新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生活型態與休閒參 與關係之研究,發現國小學生的休閒參與類型會 因性別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女生高於男生。. 蔡佳穎. 2007. 針對高雄縣城鄉地區國中生休閒活動區域差異 之研究的研究發現,休閒參與會因性別不同而有 顯著差異,但組間無顯著差異。. 黃任閔. 2007. 鄭味玲. 針對屏東縣國中學生休開參與之研究,發現休閒 參與會因性別不同有顯著差異,運動性和實用性 男生高於女生,藝文性和社交性女生高於男生。. 沈哲丞. 2009. 針對國小學童休閒參與和休閒空間之研究-以 土城市和斗南鎮為例的研究發現,休閒參與會因 性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男生高於女生。. 張嘉禎. 2009. 針對南投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 社團參與之關係的研究發現,不同性別在休閒參 與上無顯著差異。. 徐範臻. 2009. 針對台北市中山區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 滿意度之統計調查研究,發現休閒參與會因性別 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女生高於男生。. 劉俊一. 2009. 針對三重市國小高年級學生休閒參與與休閒滿 意度關係之研究,發現休閒參與會因性別不同而 有顯著差異。. 王義曉. 2013. 針對阿里山鄉國小原住民學童休閒參與及休閒 需求之研究,發現休閒參與會因性別不同而有顯 著差異,男生高於女生。 (續下頁). 32.

(43) 研究者. 年代. 研究結果. 吳昭璇. 2012. 針對高雄市偏遠地區國小學童休閒參與及休閒 滿意度之研究,發現不同性別在休閒參與上無顯 著差異。. 鍾念濡. 2013. 針對休閒態度、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關係之探討 -以雲林國中為例,研究發現休閒參與會因性別 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女生高於男生。. 柯美杏. 2014. 針對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休閒阻礙 之相關研究—以偏鄉地區為例,研究發現不同性 別在休閒參與上無顯著差異。. 呂淑菁. 2014. 針對高雄市國小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學生休閒活 動參與類型、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之研究,發 現休閒活動參與類型會因性別不同而有顯著差 異,女生高於男生。.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發現以性別做為變項對於休閒參與的影響並 無一致的結論。. 2.家庭社經地位方面 家庭是塑造人性、個體成長的基地,兒童在父母製造的環境成 長,受到父母的知識、價值觀念、生活習慣、教養方式、親子關係 、 社經地位等因素影響其行為,並與家庭外的因素交互作用,直接、間 接影響兒童將來的發展與成就(蔡典謨,2001;陳芬芳,2004;林芳 韻,2008)。而自幼在家庭學習到的休閒態度及休閒方式,長大後亦 承襲此休閒模式,影響自己的休閒選擇(龔慧文,2006)。茲將家庭 社經地位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整理如表 2-8 所示:. 33.

(44) 表 2-9 家庭社經地位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結果. 張文禎. 2002. 針對國小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研究,發現 休閒參與會因家庭社經地位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高家庭社經地位最高。. 王薰禾. 2004. 針對高雄地區國小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 阻礙之研究的研究發現,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在休 閒參與上無顯著差異。. 吳貴枝. 2004. 針對彰化縣國小學童假日休閒活動及其影響因素 之研究的研究發現,休閒參與會因家庭社經地位 不同而有顯著差異,高家庭社經地位最高。. 林金城. 2005. 針對國中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休閒活動之比較研 究,發現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在知識性及娛樂性層 面達到顯著水準。高社經地位學生在心理、社交、 知識層面高於低社經地位學生;高社經地位學生 在娛樂層面卻低於中社經地位學生。. 余明書. 2006. 針對國小學童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之研究-以台 北縣一所國小為例,研究發現不同家庭社經地位 在休閒參與上無顯著差異。. 梁恒華. 2006. 針對新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生活型態與休閒參與 關係之研究,發現國小學生的休閒參與類型會因 家庭社經地位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高社經地位 最高,中社經地位次之,低社經地位最低。. 蔡佳穎. 2007. 針對高雄縣城鄉地區國中生休閒活動區域差異之 研究,發現休閒參與會因家庭社經地位不同而有 顯著差異。. (續下頁) 34.

(45) 研究者. 年代. 研究結果. 沈哲丞. 2009. 針對國小學童休閒參與和休閒空間之研究-以土 城市和斗南鎮為例,發現休閒參與會因家庭社經 地位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低家庭社經地位最低。. 徐範臻. 2009. 針對台北市中山區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滿 意度之統計調查研究,發現休閒參與會因家庭社 經地位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低家庭社經地位最低。. 張嘉禎. 2009. 針對南投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社 團參與之關係,研究發現休閒參與會因家庭社經 地位不同而有顯著差異,高家庭社經地位高於低 家庭社經地位。. 劉俊一. 2009. 針對三重市國小高年級學生休閒參與與休閒滿意 度關係之研究,發現休閒參與會因家庭社經地位 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康琨枚. 2011. 針對台北市國小學童家長社經地位及休閒態度對 國小學童休閒參與影響之研究,發現休閒參與會 因家庭社經地位不同而有顯著差異,高家庭社經 地位高於低家庭社經地位。. 王義曉. 2013. 針對阿里山鄉國小原住民學童休閒參與及休閒需 求之研究,發現休閒參與會因家庭社經地位不同 而有顯著差異,高家庭社經地位高於低家庭社經 地位。. 柯美杏. 2014. 針對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休閒阻礙 之相關研究—以偏鄉地區為例,研究發現不同家 庭社經地位在休閒參與上無顯著差異。. 35.

(46)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發現以家庭社經地位做為變項,對於休閒參 與的影響並無一致的結論。隨著環境的變遷,不同背景因素對休閒參 與之影響是否有所差異,所得的結論並不一致。從研究文獻中可發 現,個體的性別差異是影響個體休閒參與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則是個 體自出生開始即接觸到的社會化機構,研究顯示家庭社經地位對個體 休閒參與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柯美杏,2014;康琨枚,2011)。本 研究除探討影響資優班學生休閒活動的性別因素外,更希望能藉此了 解資優班學生之家庭社經地位層面,對其休閒活動整體的影響性。. 第三節. 休閒阻礙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助力與阻力在一件事中是相對存在的,個人想從事休閒活動,除 了有其需求驅動力外,也會有相對的阻力。本節對於休閒阻礙因素之 相關文獻作探討,分為:一、休閒阻礙之定義 二、休閒阻礙之理論; 三、休閒阻礙之分類、四、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 一、休閒阻礙的定義 所謂休閒阻礙 (Leisure Constraint) 係指個人在參與某項休閒活 動時,由於受到某些因素的限制與影響,以致無法持續參與休閒活 動,或使得個體無法獲得休閒滿足感 (Crawford & Godbey, 1987)。 休閒阻礙係個人知覺或經驗其被阻礙或被影響從事休閒活動的原 因,不會絕對限制個人的休閒參與,但仍會影響其休閒參與類型的選 擇與經驗(吳明蒼、柳立偉、張珈瑛,2010;趙善如,2008)。 茲將國內研究者對於休閒阻礙的定義,彙整如表 2-9 所示:. 36.

(47) 表 2-10 國內研究者對於休閒阻礙的定義彙整 研究者. 年代. 研究結果. 陳靖宜. 2004. 休閒活動參與時的「種種無法克服的障礙」 ,但 未重視休閒阻礙本身亦有強弱程度的區別。. 李枝樺. 2004. 個體不再繼續參與、減少參與或不想參與休閒 活動的所有因素。. 陳姿萍. 2005. 個體在滿足休閒需求之目的性意圖或行為過 程,主觀知覺到的任何阻止或限制個人參與或 停止休閒參與的因素。. 鍾偉志. 2006. 當個人對某種休閒活動感興趣,或涉入休閒活 動後,可能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而阻斷休 閒 活動參與或降低對休閒的興趣、喜好、動機、 愉悅感及參與頻率等。. 黃薇如. 2006. 限制或阻止個體參與休閒的各項因素, 包括個 人主觀評價因素、參與休閒的伙伴因素及外在 休閒資源因素等。. 鄭味玲. 2007. 個人在從事休閒活動時所遇到的阻撓因素,個 人內在、外在因素、生理、心理、環境等,而 造成干擾個人無法盡情從事休閒活動。. 徐茂洲. 2008. 個體自主性的受限,受到內在自我與外在 環境 的影響,因而降低參與休閒活動的意願,減少 內在動機的驅力,更影響個人實際參與休閒活 動的意念與態度。 (續下頁). 37.

(48) 研究者. 年代. 研究結果. 周清鶴. 2012. 影響個體參與休閒活動之意願,而導致個體減 少、無法或不願參與其某項喜好休閒活動的種 種因素。. 顧兆台. 2012. 曾于誌. 個人有意願去參加休閒活動時,會因為個人或 外在環境因素,導致個人無法、很少或中斷參 與活動。. 柯美杏. 2014. 個體受某種因素影響,不再繼續、減少、不想 或不能參與休閒活動,而無法獲得休閒滿足感。. 鄭慶國. 2014. 個人從事某項休閒活動時,受干擾、 限制、減 少參與甚至是中斷的種種主客觀因素,導致個 人在參與休閒活動的需求上無法獲得滿足。. 呂淑菁. 2014. 參與休閒活動時,受到某些因素影響而減少參 與欲望、降低參與頻率,使得在過程無法從中 獲得休閒滿足,亦或是中斷、停止參與活動的 各項因素。. 綜上所述,休閒阻礙可能存在於活動前或是活動進行中,而影響 所及,是降低或限制個體的休閒參與。本研究將休閒阻礙定義為影響 個體參與休閒活動之意願,導致個體減少、無法或不願參與某項休閒 活動,因而無法獲得休閒的滿足感,這些因素統稱為休閒阻礙。. 二、休閒阻礙之理論 近幾年休閒阻礙的研究在休閒領域逐漸受到重視,其中 Crawford 與 Godbey (1987) 及 Jackson (1988) 均認為人們原本就具有休閒的 偏好,由於阻礙因素的介入,使得休閒偏好無法持續。又於1991年提. 38.

(49) 出,休閒阻礙因素對從事休閒造成改變,而非一定阻絕個人對從事休 閒活動,亦即休閒阻礙對個人休閒經驗之形成有所阻礙,並非必然得 到因此不從事休閒活動之結果;休閒阻礙因素固然對個人休閒參與產 生不同程度之障礙,若能以正向的態度面對,應可對休閒有更深入之 認知,有助於其休閒經驗之形成與發展(吳明蒼、洪雪鳳、陳志明, 2010)。 Crawford 與 Godbey (1987) 整理相關休閒阻礙之研究,認為休 閒阻礙具有層次性,並將休閒阻礙分為下列三種: (一)個體內在阻礙 (Intrapersonal Constraints) 係指個人的心理狀態及歸因與休閒偏好相互影響,進而在偏好與 參與之間形成了阻礙。個體內在阻礙包括壓力、沮喪、焦慮、信仰、 自我技巧感及對適當休閒活動之主觀評價。 (二)人際間的阻礙 (Interpersonal Constraints) 乃是人際互動或是個人特質間關係影響的結果,指個體因沒有適 當或足夠的休閒參與同伴,而影響其休閒喜好與參與,是人與人之間 相互影響的結果。例如結交經濟狀況、時間均能配合的朋友或同伴, 以參與共同喜好的休閒活動(許建民、高俊雄,2000)。 (三)結構性的阻礙 (Structural Constraints) 係指休閒喜好與休閒參與的中介因素,亦即為影響休閒喜好與休 閒參與之外在因素,例如交通、休閒設施之可利用性、休閒機會、時 間、休閒資源、財務來源、家庭的生命週期、季節、氣候、工作時間、 可利用的機會(或是有用的知識);而此類的休閒阻礙是可經由個人 高度的休閒喜好去克服。 此概念經 Crawford、Jackson 與 Godbey (1991) 修正並將三種要 素整理為休閒阻礙階層模型圖,如圖2-3所示: 第一個層級為個人內在阻礙,指個人心理狀態及歸因方式,包含 壓力、沮喪、焦慮、及自我技能覺知等,個人對於休閒活動的評價,. 39.

數據

表 2-3  資優生的休閒活動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林金城  2005  國中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休閒活動之比較研究  黃薇如  2006  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現況研究  魏展聘  2007  台北市國小資賦優異學童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 礙因素之研究  李偉清  2008  國中小資優生與普通生休閒生活現況與關聯模式 之比較研究  王振宇  2009  台北市國小資優生休閒運動之參與及阻礙因素之 研究  連怡婷  2010  高雄市國小音樂資賦優異學生和一般學生休閒活 動
表 2-6  休閒活動參與之類型 研究者  年代  休閒活動參與類型  胡信吉  2003  知識性、藝文性、體能性、娛樂性、社交服務性。  李三煌  2004  知識技能類、體育運動類、遊憩逸樂類、社交活 動類  李枝樺  2004  社交型、運動型、娛樂型、技藝型、戶外遊憩型、 知識文化型  李冠儀  2005  閒逸型、運動型、嗜好型、旅遊知性型、社交型  蘇瓊慧  2005  藝術性、知識性、體能性、社交性、戶外性、服 務性、娛樂性  陳志清  2006  藝術性、知識性、體能性、娛樂性  廖允涵
表 2-9  家庭社經地位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結果  張文禎  2002  針對國小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研究,發現 休閒參與會因家庭社經地位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高家庭社經地位最高。  王薰禾  2004  針對高雄地區國小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 阻礙之研究的研究發現,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在休 閒參與上無顯著差異。  吳貴枝  2004  針對彰化縣國小學童假日休閒活動及其影響因素 之研究的研究發現,休閒參與會因家庭社經地位 不同而有顯著差異,高家庭社經地位最高。  林金城  2
表 2-10  國內研究者對於休閒阻礙的定義彙整  研究者  年代  研究結果  陳靖宜  2004  休閒活動參與時的「種種無法克服的障礙」 ,但 未重視休閒阻礙本身亦有強弱程度的區別。  李枝樺  2004  個體不再繼續參與、減少參與或不想參與休閒 活動的所有因素。  陳姿萍  2005  個 體 在 滿 足 休 閒 需 求 之 目 的 性 意 圖 或 行 為 過  程,主觀知覺到的任何阻止或限制個人參與或 停止休閒參與的因素。  鍾偉志  2006  當個人對某種休閒活動感興趣,或涉入休閒活 動後,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t was found from the research that in four simulation situations,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Hsinchu city has five VDs currently in the research scope and when the peak

The campus of an existed elementary school was this object of research which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tables of biodiversity, greenery and on-site water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Therefore, in this research, innovative curriculum was design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program and activitie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Syllabuses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erefore, in this research, innovative curriculum was design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program and activitie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Syllabuses regulat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A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ite supervisors of consultant companies, and professional staff in construction companies to explor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