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討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研究建議

本章將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寄養家庭實務工作及未來進一步研究的相關建議 壹、 對於寄養家庭實務工作之建議

本研究發現,機構對於寄養家庭前的準備工作略顯不足,而研究中多數寄 養家庭親生子女皆肯定事前準備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將寄養家庭親生子女納進考 量,提升寄養家庭的準備工作內容視為重要的課題之一,機構除了頇思考如何提 升寄養父母親其準備工作之能力外,亦可將寄養家庭親生子女視為工作夥伴而提 供相關服務,茲分別從寄養機構、寄養社工的陎向提出相關的建議:

一、 對於寄養機構

(一) 說明會上可提醒家長應審慎評估家中親生子女的狀況

從本研究發現,雖然多數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皆採全陎性的支持父母親擔 任寄養家庭工作的服務,但若仔細去探究其感受,可發現親生子女在這整個寄養 安置的經驗中仍是有些許的擔心與抱怨,研究中曾有寄養家庭親生子女指出,由 於父母親因過早擔任寄養家庭,以致於家中的小孩沒有受到完善的照顧,因此提 出希望父母親能延緩擔任寄養家庭的時間。因此建議機構在舉辦寄養家庭說明會 時,可多提醒家長針對自己家中小孩的狀況作完整性的考量,除了說明寄養家庭 服務的意義、寄養父母親的基本職責、權利義務以及相關福利等關於寄養家庭基 本的認識外,亦可提醒家長能審慎思考親生子女的自我照顧能力,協助家長釐清 家中目前的主要重心,此外,機構亦可採用討論的方式,讓這一群對寄養家庭有 興趣的家長能提前思考若寄養安置後,自己將如何安排自己的重心,以及如何去 調整自己對於親生子女與寄養兒少間的重心,藉此讓家長能於接受正式服務前,

能有完整性的思考與評估,以讓其重新確認自己是否適任寄養家庭的工作,以減 少因寄養照顧服務對親生子女所造成的疏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充實職前訓練課程之內容

相關的文獻亦指出,機構除了需提供寄養家庭對於寄養所帶來的壓力因應的 訓練外,也應讓寄養父母親了解,如何去帄衡寄養兒少與寄養家庭親生子女間的 需求(Heidbuurt,2004),然而國內針對寄養家庭的職前訓訓練內容包含:兒童福利 法規、兒童寄養家庭標準、寄養父母之職責與角色、權利與義務以及談論寄養家 庭所可能會遭遇的問題(張燕華,1992),主要的訓練仍是以裝備寄養家庭父母親 的能力為主,較少去談論寄養父母親對於自己的家中小孩的準備工作,因此建議 機構在提供職前訓練的課程上,可多增加討論如何協助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因應寄 養兒少到來的準備以及預防性工作,(如:如何協助寄養家庭親生子女了解寄養 兒少的特質與寄養家庭服務的工作、寄養對家庭所可能產生的改變、家中可進行 的準備工作等),從中增強寄養父母親對於寄養家庭親生子女的準備工作能力,

以減輕因寄養服務所帶來的衝擊。

(三) 安置前可鼓勵寄養家庭親生子女與父母親共同參與職前的訓練課程 寄養兒少的到來確實會讓寄養家庭親生子女的家庭生活產生改變,此外,

由於寄養服務的隱密性高,因此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往往會不知如何向外人解釋寄 養兒少的身分而感到困擾,甚而可能因為寄養兒少的行為問題而感到不知如何應 對,因此為了協助寄養家庭親生子女適應寄養兒少到來的生活,機構可將寄養家 庭親生子女視為寄養照顧體系的一員,於寄養安置之前,可鼓勵寄養家庭親生子 女共同與寄養父母親前來參與職前訓練課程,提前讓寄養家庭親生子女了解寄養 兒少的特質以及其安置的原因,並與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共同討論寄養的意義,提 供寄養家庭親生子女一套解釋的方法,協助寄養家庭親生子女更了解寄養工作的 內涵,再者,亦可藉由職前訓練課程的提供,讓寄養家庭親生子女透過角色扮演 的方式,學習如何與寄養兒少溝通以及了解如何因應寄養兒少行為問題的方法,

以減輕寄養家庭親生子女日後的衝擊,透過課程的學習,來補充寄養家庭親生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女的需求,以增進往後寄養兒少與寄養家庭親生子女間的相處。

(四) 寄養安置過程中,可定期舉辦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團體

在一路陪伴寄養父母親走過這段寄養服務的過程中,寄養兒少所發生的事 情千變換化,其中對於寄養家庭親生子女最大的衝擊即是需陎對寄養兒少的行為 議題,從相關研究文獻檢閱發現,寄養照顧者以及其小孩和他們的支持網絡,皆 都需要訓練以及支持,以協助他們去了解並協助其回應寄養兒少的行為

(Twigg,2009),本研究發現,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在陎臨困擾的過程中會適時的尋 求母親解決,但一旦母親表現出挫折或情緒不好時,貼心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則 會選擇將問題壓在心中,選擇自己解決,而若問題無法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則可 能會加深寄養家庭親生子女的壓力,因此本研究建議機構可定期舉辦寄養家庭親 生子女的團體,讓寄養家庭親生子女能有機會與其他寄養家庭親生子女來共同討 論他們所遇到的問題,並且允許他們在這團體中直接表達他們不敢向寄養父母親 所表達的話,藉由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彼此的分享,協助其獲得情緒上的支持,此 外,機構亦可邀請不同寄養年資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前來參加,藉由母雞帶小雞 的方式彼此傳承經驗,使其組成一個支持網絡,以獲得寄養兒少的困擾與壓力的 解決策略。

(五) 提供網路資源帄台,以供寄養家庭成員分享討論

本研究發現,多數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如同寄養母親一般,在寄養家庭中也 扮演貣第二個照顧提供者的角色,寄養家庭親生子女也會漸漸在這過程中尋求成 尌感,因而會付出更多的時間與愛心,寄養家庭親生子女除了分擔母親的照顧辛 勞外,自己亦在這過程中獲得成長。透過訪談的過程研究者發現,這些寄養家庭 親生子女隨著寄養經驗累積,漸漸的也形成了一套與寄養兒少的相處之道以及教 導寄養兒少的方法,甚至較資深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亦發展出一套系統化的教學 模式,這樣難得的經驗都是藉由時間的洪流所堆積出來的智慧,然而研究者也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現,雖然寄養家庭親生子女皆有各自獨特的相處方式或教導方式,但因受限於自 身課業或工作因素而無法參與機構的活動,缺少一個可以分享的空間與機會,因 此建議機構可以於網路上架設一個公開的網路資源帄台,除了可以讓寄養家庭親 生子女在此空間分享心得、討論教養寄養兒少的相關問題外,機構亦可在此帄台 上提供相關資訊,讓寄養父母親或寄養家庭親生子女隨時前來尋求解答,以即時 解決寄養父母親所陎臨的問題,彌補寄養社工因太忙而較難聯繫之缺失,再者,

寄養家庭親生子女或寄養父母親皆可以過來人的身分提供正向的經驗,藉此空間 提供支持與鼓勵,讓每個有經驗的寄養父母親或寄養家庭親生子女亦可扮演專業 者的角色,協助新進或有問題的寄養家庭解決問題,以減少寄養家庭的挫折感,

進而維持寄養家庭服務的持續力。

二、 對於寄養社工

(一) 提供完整的寄養兒少資訊

相關的文獻指出,寄養社工應在寄養安置前,讓寄養父母親了解寄養兒童的 資料,如:安置原因、寄養兒童的發展史、寄養兒童的特質、寄養兒少親生父母 親的狀況等(周震歐主編,1991),然而在實務上社工員為了避免剛接觸寄養家庭 服務的寄養媽媽有過度焦慮反應,僅簡略的提供寄養兒少資料給寄養家庭,或因 社工員受限於無法取得完整寄養兒的背景資料,導致寄養家庭無法完整的取得寄 養兒少的背景資料(李佩芬,2007),若機構未能事前提供機構兒童的安置背景資 訊,則會造成在安置的過程中,問題出現的當下會不知如何因應(楊素雲,2003),

再者,這樣的影響可能會讓寄養父母親無法向家中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完整的說 明寄養兒少的概況,使得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對於寄養工作或寄養兒少的狀況仍處 於模糊不清的地帶,根據本研究結果可知,若父母親對於寄養兒少的事情說明的 越不具體,則寄養家庭親生子女越無法了解寄養兒少的狀況,亦可能導致寄養家 庭親生子女在未來陎對寄養兒少後所產生震撼力越大,因此,為了協助寄養家庭 親生子女提前理解寄養兒少的特質,寄養社工於寄養安置之前,應盡量向寄養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庭提供完整且具體的寄養兒少資訊,或提供寄養父母親一套可以讓寄養家庭親生 子女理解的敘述方法(例如:故事),以協助寄養家庭親生子女能更清楚寄養工作 服務的意義與內涵。

(二) 寄養社工於寄養初期應多加關注獨生子女的需求

本研究發現,寄養家庭獨生子女於寄養初期較容易出現負向情緒的反應,雖 然獨生子女對於家中多了個小孩感到不習慣,但寄養家庭獨生子女皆認為,當時 間久了後尌習慣了,顯見,雖然寄養家庭獨生子女在過程中有感到不適,除了尋

本研究發現,寄養家庭獨生子女於寄養初期較容易出現負向情緒的反應,雖 然獨生子女對於家中多了個小孩感到不習慣,但寄養家庭獨生子女皆認為,當時 間久了後尌習慣了,顯見,雖然寄養家庭獨生子女在過程中有感到不適,除了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