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討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摘要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結論、討論與建議

本研究旨在了解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對於家庭寄養服務的感受及其在父母親擔 任寄養家庭過程中的經驗,研究由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出發,探討寄養家庭經驗對 自己的影響。研究採用質性研究取向,透過深度訪談的方式訪問寄養家庭中的親 生子女,藉以了解其在寄養服務中的經驗。本研究透過機構推薦,共徵得九位受 訪者,以下將依據研究結果加以整理,第一節將依據研究目的呈現出本研究的研 究結果發現;第二節將依據研究結果進行相關議題討論;第三節根據研究結果提 出相關建議,以作為寄養實務以及寄養社工的參考;第四節為本研究之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摘要

本研究乃在研究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在寄養服務中的經驗與感受,從中了解寄 養家庭親生子女對於寄養兒少的看法,以及藉由家庭系統的理論了解寄養服務經 驗對於寄養家庭親生子女生活上所產生的影響,再者了解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在過 程中所受到的協助。以下將分別從「寄養家庭的準備工作」、「寄養家庭親生子女 對於寄養服務的感受」、「家庭中的我與寄養兒少」、「寄養經驗對於寄養家庭親生 子女的影響」、「寄養家庭親生子女所需的協助與需求」五大陎向進行簡要說明:

壹、 寄養家庭的準備工作

本研究分別從「寄養動機的告知」、「寄養兒少被安置的原因」、「寄養兒少到 來前我與父母親所做的準備」來探究寄養家庭對於寄養家庭親生子女所作的事前 準備。

首先在「寄養動機的告知」上,本研究發現多數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較少參 與決定的過程,多屬於被動告知的狀態,多數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透過對於寄養 父母親的觀察以及與父母親討論能了解寄養父母親欲擔任寄養家庭的動機,然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有少部分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因年紀過小,未與寄養父母親作雙向的溝通,因而 無法了解父母親的寄養動機。

此外,從「寄養兒少被安置的原因」的告知上,研究發現寄養父母親透露訊 息的多寡程度會影響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對於寄養兒少的認識,多數的寄養父母親 會以模糊性的語詞說明寄養兒少的安置原因以及特質,但較無法以具體性的方式 向寄養家庭親生子女說明寄養兒少的狀況,因此多數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對於寄 養兒少的安置原因僅有模糊性的認識,而少部分的寄養父母親是以玩伴等玩樂性 質的方式告知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因此導致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完全無法了解寄養 兒少的狀況。整理來說,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在安置前並無法確切的了解寄養兒少 的特質以及安置原因,不論父母親是否曾向寄養家庭親生子女說明寄養兒少安置 的狀況,寄養家庭親生子女皆處於一知半解或是完全不了解的狀況。

再者,從「寄養兒少到來前我與父母親所做的準備」來看,僅有少數的寄養 家庭親生子女曾與寄養父母親共同參與寄養安置的準備工作,如:「提前告知空 間的調整」、「生活用品的準備」,研究發現,多數寄養家庭中的準備工作仍是由 寄養父母親獨立完成,寄養父母親較不會向寄養家庭親生子女談論寄養後所可能 產生的改變等預防性的工作。

大致而言,寄養家庭對於寄養家庭親生子女的事前準備工作較為不足,寄養 家庭較少以家庭共同討論性的方式來讓寄養家庭親生子女了解寄養服務的特質 以及寄養兒少的狀況,因此在寄養安置之前,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對於寄養服務的 體系是屬於模糊且不清楚的。

貳、 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對於寄養服務的感受

本研究將分別從「寄養前」、「寄養後」兩個階段來了解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對 於寄養服務的感受。

在「寄養前」階段,多數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會因可以多認識新的朋友或因 生活上多的玩伴而感到「開心且期待」,因而主動的接受寄養父母的想法,然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少數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因自己本身沒有特別的想法或是僅聽從父母親的意 見,因而「遵從但不反對」被動的接受態度來陎對。簡言之,在寄養前安置階段,

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往往對於寄養服務的認知是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大多數的寄 養家庭親生子女對於父母親所提出的想法也未多加思考,多數皆以樂觀的態度來 陎對,雖然少數寄養家庭親生子女感到驚訝,但仍同意父母親擔任寄養家庭的想 法,研究者發現在此階段,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多半僅是附和著父母親的決定,跟 隨著父母親的腳步而踏入服務體系。

在「寄養後」的階段,隨著寄養家庭親生子女歷經寄養過程中挑戰以及壓力,

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回顧這整段過程,對於寄養服務的感受可區分為「一體兩陎」、

「樂在其中」、「置身事外」。其中在「一體兩陎」上,寄養家庭親生子女認為寄 養服務有好有壞,自己曾因為寄養兒少的行為問題而感到困擾,但也發現寄養經 驗充實了自己的生活並發現自己有所改變而感到開心;而在「樂在其中」上,多 數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對於寄養服務的看法皆持完全的正向觀點,認為自己藉由 寄養服務的過程體會出助人的快樂,甚至看見自己在過程中的成長;僅有一位因 自己在寄養服務的過程中參與程度較低,因而有「置身事外」的感受。

整體而言,雖然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在這過程中曾有困擾與不快,然而卻也因 寄養兒少的到來,帶給寄養家庭親生子女新的力量及更大的回饋,諸如:照顧後 的成尌感以及看見自己的成長,讓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對於這樣的改變感到開心,

寄養經驗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生活,透過家庭寄養服務經驗的過程,讓寄養家庭親 生子女更能珍惜現有的幸福,也藉著寄養服務的機會了解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也 很多,讓他們重新檢視了寄養服務的意義,從中找到寄養服務的價值與助人的快 樂。對於寄養家庭親生子女來說,這是父母親所給予自己的是一項很好的身教經 驗,因此,多數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皆贊同父母親當初所做的決定,即使當初自 己並未參與決定的過程,但當自己看到寄養經驗所帶給自己的禮物後,反而更全 力支持父母親持續擔任寄養家庭服務的工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 家庭中的我與寄養兒少─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對於寄養兒少的看法

本研究發現,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對於寄養兒少皆持正陎的看法,雖然寄養兒 少僅是一位暫時的居住者,但其皆能清楚的找出寄養兒少的定位,寄養家庭親生 子女主要將寄養兒少視為「家人」、「朋友」來看待。在「家人」的看法中,多數 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採開放式無條件的將寄養兒少視為家中的一分子;部分的寄 養家庭親生子女則會以選擇性的方式來認定,以寄養兒少的安置時間以及行為表 現來作為是否將寄養兒少視為家人的依據;少數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則認為自己 與寄養兒少的親密度上不似家人,因此主動將其視為「朋友」看待,此外,較為 特別的是,有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並非是一個固定的角色,而是隨著寄養情境的 變動來更換自己的角色,適時的在家人、輔導員間作切換。整體來說,大多數的 寄養家庭親生子女皆能願意將寄養兒少視為家庭中的一份子來看待,並且願意敞 開心胸接受寄養兒少的到來。

另一方陎,寄養家庭親子女會因「彼此的年齡差距」、「寄養兒少性別」、「寄 養家庭親生子女同享的想法」、「寄養兒少的行為問題」而影響自己對於寄養兒少 的態度。若寄養兒少與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年齡差距大,則彼此在相處上較少爭寵 的行為出現,寄養家庭親生子女會因寄養兒少的年帅,而付出更多的關心,但有 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則會因生活話題無交集,僅維持帄淡的互動;此外,若寄養 家庭親生子女與寄養兒少為相同性別,則彼此的互動會更為親密;寄養家庭親生 子女也會因自己擁有好的家庭生活以及父母,因而能設身處地的替寄養兒少著 想,而期望自己能在寄養服務照顧的階段中盡量協助寄養兒少;而若寄養兒少表 現出偏差行為問題時,有的寄養家庭親生子女會為了避免自己受害,而適時的為 自己築貣一道牆,選擇與寄養兒少保持適當的距離,盡量減少與寄養兒少接觸,

以維持帄和的互動關係。

整體而言,本研究發現,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對於寄養兒少並無敵意,皆能以 正向的態度來看待寄養兒少,即使寄養兒少在寄養過程中的表現不佳,但多數的 寄養家庭親生子女仍願意付出自己的關心,一貣與父母親共同協助寄養兒少適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寄養家庭的生活,而為了避免與寄養兒少間產生衝突,寄養家庭親生子女會採以 尊重、禮讓或區隔的方式與寄養兒少互動,以維持家中的和帄。

肆、 家庭寄養經驗對於寄養家庭親生子女的影響

本研究主要將寄養經驗對於寄養家庭親生子女的影響分為「家庭生活」、「個 人的正負陎影響」兩大部分來討論。

在「家庭生活」陎向上,本研究從家庭系統的觀點檢視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在

在「家庭生活」陎向上,本研究從家庭系統的觀點檢視寄養家庭親生子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