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研究雖已達成探究數位學習遷移動機影響因素之研究成果,但這 將是各研究起點並非終點。在眾多因素之下,研究能獲得模式收斂,實 在要歸功於過往研究者的學術累積,讓我足以在學術巨人的肩膀上,找 出符合企業組織情境脈絡的數位學習遷移動機模式。當然,模式中仍有

161

諸多待改進之處,研究者期盼自己以及未來之研究者能深耕企業數位學 習領域,使其成為支援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利器,從學術領域對企業實 務貢獻。

一、對企業經營數位學習的建議

本研究融合跨領域的理論模式,彌補以往在數位學習成效的衡量多 數以微觀系統的滿意度及使用意圖等層面為主,進一步將數位學習科技 相關模式的衡量方式提升至更為宏觀的訓練遷移層面,發展出適合衡量 數位學習遷移動機的衡量工具,透過本研究成果期盼能精進產業界對於 數位學習成效的衡量方式,成為找出數位學習在組織發展成效的證據。

提供以下建議供企業推動數位學習參酌:

(一) 持續學習文化因素是組織長遠推動數位學習需要考量的因素 數位學習逐漸轉為一種人力資源發展的活動,成為組織訓練的 基本配備與途徑。「持續學習文化」因素影響到組織中各種學習和表 現行為,包含數位學習的遷移設計、內容效度、內容使用、主管支 持、績效結果期望以及遷移能力等因素,影響組織推動數位學習相 當廣泛,佔有很重要的情境角色。形塑組織特定學習文化的重點在 於「持續」發展以讓組織成員養成學習習慣,因此建議組織能夠持 續不斷打造套裝的系列課程,不斷地對內容的發展用心,最終建立 組織持續的學習文化。

(二) 將主管視為推動數位學習的重要推手

在路徑結構驗結果,「主管支持」直接影響遷移能力、績效結果 期望、遷移動機,而組織的「持續學習文化」及「知覺組織支持」

因素都需要仰賴主管支持因素作為中介才能在數位學習遷移動機模 式中發揮作用,顯示主管是組織和員工之間的橋樑,該因素不僅直 接影響員工的遷移能力和績效結果,還能直接影響遷移動機,所以

162

其具有組織承上啟下之關鍵角色。企業組織推動數位學習時,需定 位主管成為數位學習推手,而人力資源單位退居後面的數位學習內 容、系統和服務的支援者。

(三) 數位學習課程的設計需有部分著重在增進員工的「遷移能力」

在數位學習遷移動機模式的路徑結構中又可解釋遷移能力對遷 移動機有高度的解釋力(β = 0.74),服務品質又是影響遷移能力的 因素之一,因此,「遷移能力」因素成為整個關鍵要素。組織則可以 在規劃數位學習活動時,多制定增進員工遷移能力的課程活動,此 結 果 從 社 會 認 知 理 論 來 看 , 將 屬 於 信 念 方 面 的 自 我 調 節 知 識

(Bandura, 1997),課程的設計必須要讓員工有自我反思、監控學習 以及控制自己學習行為的知識。本研究認為對於遷移能力的促進最 直接的方式是「主管支持」,而較高層次則為組織所塑造的「持續學 習文化」,此部分則能提供企業經營數位學習之單位思考相關策略。

(四) 提升學習滿意度可從「內容 - 系統 - 服務」三個要素著手 從研究模式的影響因素,本研究認為擁有良好品質的數位學習 環境,「內容 - 系統 - 服務」缺一不可,不論是剛導入數位學習的 組織或是經營一段時間的企業,都應兼顧其品質。在模式中,「內容 效度」和「內容使用」成為重要中介因素,從組織情境脈絡會影響 到遷移設計和內容效度,進而影響遷移動機。所以從理論的角度而 言,對於企業深入經營數位學習的同時,建議首要考慮內容的規劃 與設計能否符合組織需求,並針對員工工作所需進行發展,讓員工 感覺有效的內容,才是其數位學習推動的主要關鍵。此外,本研究 雖然在研究結果中闡明數位學習科技設備的操作、員工的電腦科技 應用能力與自我效能,不再是未來組織推動數位學習或是研究者所 應注重的面向,但是在整個數位學習遷移模式中,系統品質是基本

163

的要素,缺一不可。有好的系統品質也能直接促進「學習滿意度」, 進而影響員工的遷移動機。最後,「服務品質」更是相當關鍵的要素,

良好的服務品質所影響的層面相當多可直接影響「學習滿意度」、「遷 移能力」、「遷移動機」、「內容效度」與「內容使用」,其在數位學習 經營的地位舉足輕重,因此,企業推動數位學習更須注重良好服務 品質。

(五) 將服務品質納入推動數位學習計畫的一環

在本研究模式中支持「服務品質」因素所影響的層面包括「學 習滿意度」、「遷移能力」、「遷移動機」、「內容效度」與「內容使用」

因素,說明其在數位學習推動過程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以往在數 位學習導入之時,企業僅著重數位學習科技環境的建設,忽略了服 務品質,也可能未正式設立服務的管道與窗口協助員工進行數位學 習,更未在計畫中規劃整個服務的流程,在此,本研究已驗證服務 品質的重要性,所以建議組織需要將服務品質納入數位學習推動的 規畫中,以使數位學習的推動能夠順利且持續發展。國家數位學習 品質服務中心有一對「數位學習服務」的認證規範,其內容將有助 於組織建議數位學習服務參酌,建議推行數位學習時,可加以運用 在組織內部的數位學習規畫中。

二、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本研究跨領域發展出一數位學習遷移動機模式,其中仍有諸多的空 間有待更多有興趣的學者共同努力與切磋,在此提出本研究的應用、改 進以及後續研究的建議,做為未來研究者之參酌:

(一) 以本研究為調查工具應用於不同樣本與單位的調查

本研究最重要的成果為確立數位學習遷移動機影響因素的路徑 模式,可以供學術界作為量測與探究數位學習成效的影響因素之用。

164

研究成果所歸納的各潛在構念代表受測者的心理狀態,已有別於傳 統將數位學習獨立於組織情境外的發展,故研究領域將可以本研究 模式作為未來數位學習理論的基礎,逐步探索更深入的數位學習各 層面。此外,伴隨本研究模式所產出具有信、效度的量表是一非常 實用的工具,所以在實務應用方面,將可利用本研究的構念發展出 量測的指標,評估組織的數位學習現況,釐清在不同的研究對象及 組織情境中,該組織員工對於公司所提供的數位學習反饋,以提供 人力資源單位調整數位學習經營時的參考依據。

(二) 以專班為研究對象以避免施測於不同企業所產生的誤差

在研究的設計上本研究對各大小規模及不同產業之組織進行 調查,無法控制各組織課程品質的一致性,實為企業實務研究相當 大的限制,建議未來研究者可思考個案研究或是針對顧問公司或訓 練機構所開設的數位學習專班進行研究,以利解決此一問題。

(三) 未來研究仍須將「使用機會」因素納入研究以避免影響本土企 業與國際研究之結果不同步調

在相關研究中,Chen、Holton III 和 Bates(2005)曾將 LTSI 施 測於臺灣企業樣本,研究最後提出學習後「使用機會」因素之負荷 量較低,所以獲得 15 個因素,事隔 7 年後的本研究調查結果亦 同,「使用機會」因素負荷量極低(均低於 0.3),在本研究進行探 索性因素分析時,所有量測題項均受到刪除,此結果當初作者推測 臺灣在訓練方案的設計上,較缺乏考量訓練後的利用機會此外,也 受到各組織課程的限制,無法確認各組織訓練方案或課程的水準品 質。本研究同樣認為學員受訓後的使用機會偏低,且各組織的數位 學習發展程度不一,容易造成此結果。然而在其他國家並未有此一 現象產生,此也值得未來研究者繼續將「使用機會」因素納入數位

165

學習相關模式中繼續探究,以免受到樣本偏差而影響。

(四) 持續探究可能產生的路徑關係,使模式有更佳的詮釋

在研究過程中,本研究精煉出 11 個影響數位學習遷移動機的 因素,變數間的關係由理論推估而成,然而因素與因素間必然還有 其他路徑存在,值得持續探究,舉例而言,本研究合理懷疑「內容 效度」將影響員工的「內容使用」,因為有效的內容能增進數位學 習的使用程度,然而,在本研究探究過程中未找到相關文獻說明此 點。另外,在「服務品質」因素亦可能對於「主管支持」因素產生 影響,原因是當主管感受到其對員工數位學習的支持能由組織所提 供的服務來協助,以促進主管支持,此將會是合理的解釋,同樣值 得繼續深入研究。

(五) 比較因素權重並於模式中控制背景變項以更精準發展模式 本研究歸納出 11 個影響因素,然而對於模式的發展而言因素 數量仍過多,在模式的解釋上和未來推廣運用可能不易。建議後續 研究者提升研究品質和考量未來應用的方式包含可從個因素的因 素負荷量的情形,或是透過相關係數作為權重加以確認與遷移動機 最關鍵的因素,進而縮減因素個數達成與遷移動機最適配的模式。

此外,在縮減因素的同時,仍建議研究者可以考量受調查人員的背

此外,在縮減因素的同時,仍建議研究者可以考量受調查人員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