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針對結論提出在學術研究與遊憩場所管理單位的建議,期望對管理單位有所助 益,也希望提供後績研究者方向之建議。

一、對臺北市河濱腳踏車道之建議

(一)參考意見

研究結果發現,腳踏車道遊客與管理者在實質環境有部份差異。然而,由於 設置腳踏車道之主要目的在於滿足與解決腳踏車使用者對腳踏車道環境的 需求與期望,因此為了能儘可能地減少管理者與參與者間知覺之差異性,管 理者除了以經營管理目標為主要依據外,同時亦可從管理者以外的觀點與角 度加以考量與抉擇,例如遊客的意見或專家的看法,千萬不可因節省設施的 投資將不相容得活動併於同一場地使用,以免將遊憩衝突擴大,尤其是當管 理者在經營管理決策上遇到困擾或難以進行決策時,應參考專家或遊客的意 見,如此將能使經營管理之決策更具客觀性。

(二)策略聯盟

研究結果發現,參與活動者以居住臺北縣居多,顯示腳踏車活動具有非常高 的地緣性,因此管理單位可以考慮與鄰近地區之地方產業結合 (例如臺北縣 腳踏車道),以策略聯盟之方式共同規劃管理腳踏車道,不論技術上、經驗上 及活動上相互配合支援,使河濱腳踏車道在實質環境上獲得參與者認同。

(三)整體環境品質之檢討改善

臺北市河濱腳踏車道以其美麗的風景、多重活動場地著稱,且為適合親子活 動的場所,因此園內的環境品質甚為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休息餐飲地 點及數量滿足需求」、「廁所數量足夠」對環境影響重為重要,因此經營管理 單位宜對此項列入整體環境品質改善重點,以強化環境品質降低遊憩干擾感 受。

(四)宣導教育

研究結果顯示對於散步或是腳踏車遊客而言,在遊憩過程中可能會有擦撞、

車輛過多或是腳踏車穿越車道的情況發生。臺北市河濱腳踏車道內雖有立牌 告知騎乘腳踏車注意安全,但不時都會有狀況產生。因此為避免造成傷害,

建議加強當地管理單位多多宣導,以維護個人安全,其相關措施可利用舉辦 活動的方式告知其重要性。

(五)增加衝突訴求之管道

在本研究中發現北部地區參與者容忍度大都較高,但對於遊憩衝突是無法百 分之百的解決,也不可完全依賴參與者以容忍態度去處理。但是針對活動者 萬一遭遇衝突之後所產生的問題管理因應,管理單位可提供訴求解決的管 道,在活動地點標誌出可供投訴之專線與專責單位,促使參與者提高對管理 單位因應的採用,除了活動者可以有效的獲得因應之外,管理單位亦可即時 得知衝突之發生與情況,擬定衝突解決策略進行管理。

二、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不同衝突對象之比較

本研究僅調查腳踏車活動者之單方面衝突與因應觀點,因此建議可進行在踏 車道上活動者,與腳踏車活動者雙方面觀點的調查,並加以比較驗證發生在 不同活動團體互動時的不對稱關係;同時在活動方式上相較於自行車活動者 因為速度與工具的關係,在現地環境中較具優勢,因此在因應行為的類型上 與慢跑、健行及散步者是否有所差異,亦是可探討的焦點。

(二)相同與不同腳踏車道的探討

本研究基於時間與地點限制,僅進行臺北市河濱腳踏車道類型之研究,建議 後績研究者可進行其他地區之相同車道類型的研究驗證,或者不同車道類型 (如沿海或山林間腳踏車道)之研究,加以比較衝突的類型與情況是否有所差 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人車爭道【地方新聞】(2008 年 8 月 23 日)。自由時報,第 5 版。

王小文、林晏洲(1998)。大屯自然公園戶外遊憩者之遊憩衝突研究。戶外遊憩研究,

11(1),65-84。

王升汎(2008)八卦山登山者健行經驗對遊憩衝突與調適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大葉大學運動事業管理研究所,彰化。

王羿婷(2007)。登山健行者對登山自行車活動者之遊憩衝突與因應行為研究-以彰 化縣花壇鄉虎山岩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台中。

孔令嘉、陳重宜、李素馨(1995)。以遊憩衝突觀點探討都市公園中遊客認知之研究

-以台中市中山公園為例。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189-194。台北:中華 民國建築學會。

台大教授在河濱公園遭歹徒攻擊不幸身亡【社會新聞】(2008 年 4 月 1 日)。聯合報,

第 3 版。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2004)。台北市腳踏車政策。台北:台北市政府交通局。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2005)。台北市河濱腳腳踏車道導覽圖。台北:台北市政府交通 局。

車道天雨路滑、雜草遮蔽【地方新聞】(2008 年 6 月 23 日)。自由時報,第 6 版。

宋秉明(1983)。遊樂容納量的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

台北市。

余萍(1991)。國小學童解決親子衝突的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心理 學研究所,台北。

李美枝(1984)。社會心理學,台北:大洋。

李茂興譯(2001)。組織行為。台北:揚智文化。

河濱一帶常見野狗追逐車友事件,令騎乘者又驚又怕【地方新聞】(2008 年 3 月 28 日)。聯合報,第 7 版。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林俊宏(2002)。捷運車站腳踏車停車需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 程研究所,台北。

林建堯(1999)。自行車專用道環境屬性重要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 大學園藝學系,台中。

林惠忠(2003)。台灣單車風情畫。台北:上旗文化。

周金玉(2006)。綠色運具遊客識覺與行為之研究一以八里岸自行車道為例。台灣大 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周港敦(2008)。自行車道設計與環境屬性需求度之研究-以關渡自行車道為例。大 葉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侯良憲(2005)。自行車通學之環境行為研究一以花蓮女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環境 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

侯錦雄、郭彰仁(1998)。香客與戶外遊憩者之遊憩衝突探討-以松柏嶺宗教觀光區 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1(2),1-18。

夏翊倫(2000)。運用期望容忍區間探討優良商店認證餐廳服務品質。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研究所,花蓮。

涂哲豪(2007)。生態旅遊觀點剖析台東舊鐵道路廊使用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台南。

陳心怡(2004)。自行車騎乘者專業化程度與場所依戀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大度山區 騎乘者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台中。

陳佳君(2005)。遊憩干擾、使用經驗與調適行為關係之研究-以陽明山健行者為例。 台北市。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台北。

陳怡凱(2008)。自行車騎乘者遊憩專業化與遊憩環境偏好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休 閒事業管理學系,台北。

陳冠璋(2006)。不同自行車類型與車道設施滿意度之研究一以后豐自行車道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台中。

張尹薰(2007)。地方依附、遊憩衝突與調適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 新大學觀光學系研究所,台北。

張光華(2004)。自行車觀光客遊客行為特性之研究一以北海阜風景區為例。中華大 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量系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

張忠興(2004)。都市永續自行車道可行性探討一以台北市捷運芝山至北投站為例。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辭典。台北:東華。

張雯茹(2007)。遊憩調適行為之研究以左岸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 學觀光學系研究所,台北。

張靜芬(2008)。遊客屬性、環境認知與場所依戀之關係研究一以八里左岸自行車道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台北。

張馨文(2004)。台灣發展自行車觀光之研究。都市交通季刊,19(1),1-10。

馮正民(1988)。台北市東區設置徒步區及自行車道可行性之研究。台北:台北市政 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傅元幟、林晏州(2003)。台北市自行車道之使用行為之探討。第五屆休閒、遊憩、

觀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83-91。台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黃淑君、薛毓屏、林育慧(1999)。遊憩單車使用者對單車活動的實質環境屬性偏好 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2(4), 43-60。

黃顗芳(2003)。自行車觀光客環境偏好之研究-以新竹縣峨眉湖為例。未出版碩士 論文,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學系,新竹。

腳踏車道設計不良,導致車友重傷摔車【地方新聞】(2008 年 10 月 1 日)。自由時 報,第8 版。

楊萃萍(2003)。直排輪活動參與者閒遊憩衝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 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台中。

楊于萱(1999)。國小高年級學童親子衝突經驗與因應之研究-以家庭系統理論分 析。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

楊宏志(1995)。何去何從:森林遊樂區遊憩容納量。戶外遊憩研究,8(4),75-93。

楊舒雯(2006)。自行車道遊客特性與遊憩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台中縣東豐自行車 綠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台北。

經濟部技術處(2002)。2002汽、機、自行車產業現況與趨勢分析。新竹:工研院 經資中心。

廖明豊(2003)。東豐自行車綠廊之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及忠誠度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研究所,嘉義。

廖佾晨(2008)。生活型態、遊憩動機對自行車道環境偏好影響之研究-以臺中縣潭 雅神綠園道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台中。

賴允荃(2008)。自行車專用道使用者環境知覺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嘉義。

賴允荃(2008)。自行車專用道使用者環境知覺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