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1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成果

本論文經過爬梳臺灣與日本對印度的政策內容,瞭解臺灣南向發展政策中 對印度的政策規劃與作為,並藉由觀察日本對印度相對應的政策實行,據以比較 分析出日本政策的優勢區塊,並就未來臺灣南向發展政策中對印度政策的發展方 向提出建議作為研究成果,本節茲就「雙邊條約(協定)」「政府開發援助」、「產 業園區」、「語言教育網絡」、「青年志工網絡」、「產業人力資源網絡」等項目之研 究成果分述如下:

一、雙邊條約(協定)

(一)建立臺印政府雙邊互訪機制,以領導雙邊條約(協定)的談判與簽署

日本自 21 世紀初與印度締結「21 世紀日印全球夥伴關係」,以及確立日印 兩國領袖每年互訪的慣例後,兩國簽署和談判的雙邊條約(協定),不論是在觸 及領域還是數量上皆有高速的進程。由此可觀察到建立雙方領袖或部會首長年度 峰會互訪機制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藉由領袖、首長會面的時點推動官僚體制建 立談判期程表並依限完成,另一方面在印度特殊的「友情文化」也可能起到關鍵 作用。

臺灣與印度未來在雙邊互訪機制的創建上,可以朝向「由下而上」建立政府 雙邊互訪機制的方向前進,從各部會次長、首長往上,逐步建立雙邊互訪機制,

方能於中印矛盾擴大的戰略機遇期,順勢利用臺灣的經貿與印太戰略地位,與印 度簽署各領域雙邊條約(協定),增進雙邊關係。

(二)印度退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談判,臺印順勢重啟「自由貿易 協定」談判

印度總理莫迪於 2019 年 11 月宣布印度退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的談 判,臺印之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的「中國因素」隨之削弱。加以觀察印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2

與他國談判的「自由貿易協定」內容,其核心顧慮在於勞力密集的製造工業與酪 農業,對於印度國內造成的同質性產業衝擊,而臺灣在經貿產業結構上,相對不 易造成臺印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顧慮阻礙。

另隨著印度吸引外資投資推行「在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等政策,臺灣 未來可嘗試將投資印度作為前提,推動臺灣與印度「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並 以與印度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視為南向發展政策的關鍵推動目標,作為臺灣對 外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指標性的樣板。

二、政府開發援助

(一)以印度為目標國家,擴大「政府開發援助」中貸款援助的規模

日本長期將「政府開發援助」中的貸款援助,作為拓展國家出口及協助國內 企業投資海外的政策工具。近年來日本投注在印度的「政府開發援助」,所佔比 重高居編列預算之冠,其中貸款援助佔比更是高達「政府開發援助」中的九成,

投入印度的大型基礎建設之中,於協助印度發展並提升日印雙邊關係的同時,帶 動國內產業跨足印度。

臺灣長期以來對外援助政策將「敦睦邦交關係」設定為最主要的目標,在透 過「政府開發援助」開拓國際市場以發展國內產業的區塊,較少有實踐的概念與 經驗。未來臺灣可將印度作為當前「以 ODA 模式推動海外公共工程執行計畫」

之目標國家,發揮貸款援助的「開拓性」與「回收性」,在不排擠原先友邦國家 的援贈預算下,以貸款援助擴張臺灣「政府開發援助」的政策空間。

(二)制定結構性策略,尋求嵌入日本在印度的大型基礎建設

由日本「政府開發援助」中的貸款援助案例可見,日本以新幹線等國內優勢 產業連結印度大型基礎建設,進而將上下游產業鏈帶入印度市場。然當前印度尚 有許多區塊及領域待投資與發展,臺灣此時應整合國內產業鏈,於印度選定區塊 制定結構性策略,結合臺灣政府及民間的能量,共同開拓印度市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3

另若臺灣當前可能囿於「政府開發援助」的預算規模或優勢產業的競爭能力,

無法直接建構或承攬大型基礎建設,亦可轉換角度尋求嵌入日本在印度的大型基 礎建設作為起步,例如利用日本新幹線在臺灣落地等先行實踐經驗,作為臺灣產 業進入印度的奠基石。

三、產業園區

(一)參與「日本工業城鎮」的建設與進駐,學習產業園區經驗

臺灣企業在以往面向中國市場的同文同種,以及東南亞市場的華僑社群,均 存有相對的競爭優勢;而日本企業以往不論是在進入中國還是東南亞市場,其語 言、文化皆與目標市場存有一定程度的歧異性。故透過產業園區形成生活聚落的

「團體戰」經驗模式,日本在政府的擘畫及企業公司的實踐均可為臺灣借鏡。

日本於印度的「日本工業城鎮」自 2015 年雙方簽署協議後,啟始興建及執 行相關談判,目前「日本工業城鎮」尚處於前置發展階段。臺灣當值此時機參與

「日本工業城鎮」的建設與談判,並於「日本工業城鎮」招商前期,尋求臺灣的 供應鏈企業公司進入「日本工業城鎮」,實際實踐日本在產業園區的運行模式,

以及觀察日本企業與印度地方政府的互動方式,更能使臺灣未來在印度發展產業 園區有精進的方向。

(二)剖析「日本工業城鎮」設立地點與進駐企業,於印度承續臺日雁行或產業 分工模式

臺灣未來在印度的產業園區地點選址,可優先考量設立鄰近日本當前已於印 度興建的十二個「日本工業城鎮」旁,期能形成臺灣與日本互為犄角的產業及生 活聚落圈,同時當地印度地方政府已有產業園區優惠措施及行政流程的談判和執 行經驗,能縮短臺灣創設產業園區的溝通時程。

另應剖析不同的「日本工業城鎮」中的進駐企業公司,以引導臺灣符合其上、

下游產業鏈的企業公司前往投資,利用臺灣長期與日本企業存有的供應鏈關係,

承續臺日以往的雁行或產業分工模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4

四、語言教育網絡

(一)建立臺灣海外華語教育網絡的統合機構

現行臺灣海外華語教育網絡的建構是以教育部為主管機關,於各大學指導補 助設立以國別區分的「臺灣華語教育中心」(TEC),再由各大學的「臺灣華語教 育中心」主政向負責國家洽談合作事宜,並審核有意願至海外教授華語的教師,

向教育部申請海外教學生活費補助。

未來臺灣應思考建立如日本的「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中國的「國家漢語 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漢辦)等組織,以中央的高度統合華語教育網 絡資源。進而以印度這個廣大且可開發市場作為基石,在華語教學課程以及教師 培訓上,配合國家政策於各國推動「軟實力」(Soft Power)的體現,方能建立起 一套長遠且有效率的華語教育網絡。

(二)於印度設立印籍華語教師培訓課程

日本透過在印度設立「日語教師培訓中心」培訓印籍日語教師,一方面提供 印度新的就業管道並結合印度「技能印度」(Skill India)政策,另一方面藉由印籍 日語教師的增加做為節點,迅速擴張日本在印度的日語教育網絡。

臺灣可以現行的「華語教師赴印度學校任教推廣實施計畫」為基礎,嘗試以 日本在印度的「日語教師培訓中心」為概念,發展培訓印籍華語教師體系,規畫 建構長期整體的華語教育網絡,同時推行華語教育產業鏈,增進與印度雙邊網絡 的節點,以達成事半功倍的成效。

五、青年志工網絡

(一)明確短、中、長期目標願景,規畫作為臺灣提升國際雙邊交流的政策工具 日本將「青年海外協力隊」納入「政府開發援助」,作為無償援助中技術合 作的一環,並責由「日本國際協力機構」訓練與執行,使海外青年志工更能系統 性的組建,提供服務國家更良善的協助,並有助於青年志工服務的經驗與人際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5

絡整合及延續。同時透過「日本國際協力機構」的統籌規劃,使青年志工能量能 進一步配合國家對外政策,有效運用為提升國際雙邊交流的政策工具。

臺灣可規劃將 2016 年組建的「青年海外和平工作團」納入「政府開發援助」

範疇,由「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或外交部等外交系統,統合規劃並組訓有方針 性的「青年海外和平工作團」,突破現行補助個別海外青年志工團體的作法,更 能朝永續發展的目標前進,為國家雙邊交流關係做出系統性的貢獻。

(二)以印度作為目標國家,與日本的「青年海外協力隊」協作

日本於 1966 年即派遣首批「青年海外協力隊」至印度,其後曾於 1970 年代 一度中斷,直至 2006 年方開始恢復派遣,日本「青年海外協力隊」目前於印度 尚處於起步階段,更可能於印度尋求與他國青年志工團隊的協作。

臺灣的「青年海外和平工作團」應將印度列為重點目標服務國家,於印度尋 求與「青年海外協力隊」共同協作。進而參與日本「青年海外協力隊」組訓和執 行,藉以提昇「青年海外和平工作團」的服務能量,以及熟悉青年志工網絡資料 庫的創建運用,期能同時深化臺灣、日本與印度三方的青年網絡。

六、產業人力資源網絡

(一)「以產促學」,減低學用落差

日本透過合作並協助在印度投資的企業,由經濟產業省指導設立「日印製造 研究所」(JIM)及「日本專修學程」(JEC)培訓印度學生,並於培訓後立即投入日 本企業工作,建立「以產促學」的模式,減低學用落差以符合企業需求,並呼應 印度當前「在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與「技能印度」(Skill India)政策,使日 印之間的產業人力資源網絡能夠迅速推展。

臺灣未來與印度在產業人力資源網絡的建構上,可參酌日本以及臺灣吳鳳科 技大學「印度專班」的「以產促學」的模式。由經濟部指導臺灣在印度已設廠或 即將前往的企業公司,經教育部配合搭建與印度技專校院之間的溝通聯繫管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6

建立與企業相對應的產學合作專班,以透過「以產促學」減低學用落差與呼應印

建立與企業相對應的產學合作專班,以透過「以產促學」減低學用落差與呼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