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印與日印的產業人力資源網絡

第四章 臺灣與日本對印度的交流網絡

第三節 臺印與日印的產業人力資源網絡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第三節 臺印與日印的產業人力資源網絡

一個國家的產業人力資源,常與其經濟發展具有很高的關連性,而產業人力 資源則包含勞動人口的數量、比例與教育程度等項目。近年來,已開發國家人口 結構逐漸出現邁向高齡化社會的現象,同時開發中國家大量的勞動力亦尋求相稱 的教育能量與工作機會,以作為經濟發展的動能。在現今全球化的體制下,各國 無不相互建構跨國的產業人力資源網絡尋求互補。另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成長,

勞動成本亦隨之提高,各國也開始探尋中國之外的勞動力。

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研究,臺灣人口結構於 1993 年成為高齡化社會,到 2018 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 2026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21,勞動人口的減少將很大 程度的影響經濟發展的動能。而印度龐大的勞動人口,可對應成為臺灣建構產業 人力資源網絡的重點目標國家。同時,日本較臺灣更早進入高齡化社會,近年來 日本安倍政府更是與印度莫迪政府推行各項產業人力資源合作的政策,可作為臺 印產業人力資源網絡發展的關注研析對象。

一、臺灣的「新南向外國學生產學合作專班」

臺灣行政院於 2016 年 9 月提出「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並擬定推動「經貿

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與「區域鏈結」等四大面向,其中教育部就「人 才交流」的部分,於 2016 年 12 月訂定「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2017 年-2020 年),以辦理「新南向外國學生產學合作專班」建構與新南向國家的產業人力資 源網絡22。教育部依據上述計畫內容,分別於 2017 年 2 月發布「教育部補助技 專校院辦理產學合作國際專班申請及審查作業要點」,以及於 2017 年 6 月制定「新 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規範」。

21 國家發展委員會,〈高齡化時程〉,2018 年 8 月,《人口推估》,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695E69E28C6AC7F3>

22 中華民國教育部,〈產業人力合作〉,《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106-109)》,2016 年 12 月 28 日,頁 16-17。

簽訂契約,畢業後進入「遠東機械」正式工作,第一年月薪 30,000~33,000 元;

第二年可調薪至 38,000 元;第三年則符合「外籍白領工作者」法規定義調薪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

二、日本的「日印製造研究所」(JIM)與「日本專修學程」(JEC)

2016 年 11 月,日本經濟產業省與印度技能發展及創業部(Ministry of Skill Develop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MSDE)簽署《製造技能轉移促進計劃備忘錄》

(Memorandum of Corporation on the Manufacturing Skill Transfer Promotion Programme)。計劃透過日本企業在印度建立「日印製造研究所」(Japan-India Institutes for Manufacturing,JIM),以及與印度工程學院合作設立「日本專修學 程」(Japanese Endowed Courses,JEC),預計於 10 年內培訓 30,000 名印籍技術 工人,以呼應印度總理莫迪於 2014 年 8 月所提出的「在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

及 2015 年 7 月所提出的「技能印度」(Skill India)政策,促進培養人力資源以發 展印度製造業方面的合作,加速日本企業在印度的業務發展27

「日印製造研究所」係由日本「海外產業育成協會」(AOTS)在「經濟產業 省」指導下制定課程,為印度導入日式企業訓練模板,包含諸如安全、紀律、守 時、3G、5S、持續改善等日式工作方法,以及透過日規的鉗工、電工、焊工、

機電維修等現場實作技能標準作業程序,來培訓印度技術工人,並於結訓時頒發 日本經濟產業省和印度國家職業培訓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f Vocational Training & Education,NCVT)雙重證書協助學員就業。2017 年 6 月日本鈴木汽車、

豐田汽車、大金工業、山葉公司分別在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卡納塔克邦 (Karnataka)、拉賈斯坦邦(Rajasthan)、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等 4 個邦,由日 本經濟產業省批准成立第一批的「日印製造研究所」。截至 2020 年 3 月,日本企 業在印度陸續成立 13 間「日印製造研究所」(請見下頁表 4-3、圖 4-2)。

27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METI), METI and MSDE, India, Concluded an MOC Concerning Industrial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2016)<https://www.meti.go.jp/english/press/2016/1111_01.html>

Training Institute

卡納塔克邦 (Karnataka)

64 人/

3 年 2017 年 8 月 大金(Daikin) Daikin Japanese Institute of

Manufacturing Excellence

拉賈斯坦邦 (Rajasthan)

31 人/

2 年 2017 年 8 月 山葉(YAMAHA) YAMAHA MOTOR

NTTF Training Center

泰米爾納德邦 (Tamil Nadu)

40 人/

Ahresty Japan-India Institute for Manufacturing

哈里亞納邦 (Haryana)

43 人/

1 年 2018 年 9 月 豐田(Toyota) Toyota Tsusho NTTF

Training Centre

古吉拉特邦

SriCity Japanese Companies JIM

安德拉邦

Bellsonica JIM

哈里亞納邦 (Haryana)

44 人/

3 年 2019 年 11 月 大塚製薬 (Otsuka

Pharmaceutical) Otsuka JIM

古吉拉特邦 (Meidensha Corporation)於印度安德拉邦(Andhra)的 N.B.K.R 科學技術研究所 (N.B.K.R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成立第一門「日本專修學程」。截至

Science & Technology

安德拉邦 (Nitta Gelatin)

Little Flower Engineering Institute

喀拉拉邦 (Kerala)

20 人 2019 年 11

月 松下電器(Panasonic) SRM University

哈里亞納邦

術人員,於 1993 年建立「技能實習制度」(Technical Intern Training Program,TITP),

並由日本外務省、厚生勞動省、法務省、經濟產業省、國土交通省共同設立的公 益財團法人「國際人才協力機構」(Japan International Training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JITCO)執行及管理。「技能實習制度」提供開發中國家派遣人員到 位於日本的企業公司實行在職培訓(On the Job Training,OJT),再將於日本學到 的技術帶回派遣母國,從而達到向開發中國家轉移日本技術的目的29

2017 年 10 月日本厚生勞動省與印度技能發展及創業部簽署《技能實習制度 合作備忘錄》(Memorandum of Corporation on the Technical Intern Training

Program),印度也成為繼越南、柬埔寨之後,第三個與日本簽署備忘錄的國家30。 印度未來預計派遣總計 30 萬名的技術實習生,到日本進行為期三到五年的在職 培訓31,以結合印度總理莫迪於 2015 年 7 月所提出的「技能印度」(Skill India) 政策,以及提供日本所需的勞動力,實現日印雙邊技術人員的交流。

繼日印簽署《技能實習制度合作備忘錄》之後,印度技能發展及創業部委託

「國家技能開發公司」(National Skill Development Corporation,NSDC)作為印度

「技能實習制度」的實施機構,協助印度國內各地成立「派遣機構」(Sending Organization,SO),作為遴選參與「技能實習制度」人員的組織,並針對派遣人 員包含日語、文化等基本能力進行職前培訓後派遣,截至 2020 年 4 月,印度已 有 27 個「派遣機構」在日本的「外國人技能實習機構」(Organization for Technical Intern Training,OTIT)完成註冊。2018 年 7 月,12 名第一批的印度實習生在「技

29 国際人材協力機構(JITCO),〈外国人技能実習制度とは〉,2020 年,《外国人技能実習制度》,

<https://www.jitco.or.jp/ja/regulation/>

30 国際人材協力機構(JITCO),〈二国間取決め締結とその後の流れ〉,2020 年,《外国人技能実 習制度》,<https://www.jitco.or.jp/ja/regulation/send/>

31 PTI, India to send 3 lakh youth to Japan for on-job training,(The Economic Times,2017/10/11)<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jobs/india-to-send-3-lakh-youth-to-japan-for-on-job-training/

articleshow/61042209.cm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6

能實習制度」框架下,派遣至日本的公司中接受在職培訓,截至 2019 年 11 月,

印度已向日本派遣了 161 名「技能實習制度」實習生,工作類別包含機械加工、

建築、工廠鈑金、汽車維修保養、護理、焊接和耕種農業等項目32

四、臺印產業人力資源網絡未來發展方向

臺灣近年來由於產業轉型、社會變遷及少子化情形,臺灣教育體系及國內製 造工業、企業開始面臨招生不足及現場缺工的情況。而印度尤於人口基數龐大,

當前國內產業勞動人口就業需求及教育機構的發展速度,尚無法跟上每年人口成 長的速度,致使印度國內的就業率及就學、升學率處於較低的現狀。是以,建構 臺灣與印度之間完善的產業人力資源網絡,正是臺灣與印度雙方皆需要並期望的 雙贏局面。

臺灣現行的「新南向外國學生產學合作專班」,係責由各學校自行尋求企業 合作並招募新南向國家學生,再由教育部審核及補助產學合作專班的執行費用,

教育部本身並未直接參與各產學合作專班的規劃與執行層面。於此制度下,增加 誘使技專校院在新南向國家招募學生過程中,由於資源及管道的不足,即可能發 生透過仲介公司招募新南向國家學生的情況,而使新南向國家學生來臺就學前遭 仲介公司剝削的案例時有所聞33

另產學合作專班如未能慎選合作企業,則易導致吸引需求廉價勞力的企業參 與,透過產學合作專班的實習機制獲取廉價勞動力,並於產學合作專班學生畢業 後不正式聘僱。上述情形及醜聞近年來已發生多起並見諸媒體,偏離「新南向外 國學生產學合作專班」設立的原意,對於臺灣建置產業人力資源網絡無甚幫助,

也影響臺灣於新南向國家的雙邊關係及國際形象。本節試就臺灣及日本與印度之 間建構產業人力資源網絡的作為提出看法:

32 Embassy of India,Tokyo,Japan, Skill Development,( Embassy of India,Tokyo,Japan,2020/4)

<https://www.indembassy-tokyo.gov.in/bilateral_brief.html#>

33 白宜君,〈新南向學生慘變廉價移工》教育部衝招生量的短線思維,救不了台灣高教困境〉, 2019 年 8 月 6 日,《今週刊》,<https://is.gd/4MI1x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7

(一)「以產促學」,減低學用落差

由日本於印度建構的產業人力資源網絡可見,日本透過合作並協助在印度投

資的鈴木汽車、豐田汽車、大金工業等企業,設立「日印製造研究所」(JIM)及

「日本專修學程」(JEC)培訓印度學生,並於培訓後立即投入日本企業工作。如 此「以產促學」的模式,一方面減低學用落差符合企業需求,另一方面呼應印度 當前「在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及「技能印度」(Skill India)政策,使日印之 間的產業人力資源網絡能夠迅速推展。

臺灣與印度在產業人力資源網絡的建構上,可參酌日本經濟產業省指導在印 度的「日印製造研究所」及「日本專修學程」,以及臺灣吳鳳科技大學的「印度 專班」模式。由經濟部指導臺灣在印度已設廠或即將前往的企業公司,經教育部 配合搭建與印度技專校院之間的溝通聯繫管道,建立與企業相對應的產學合作專 班,以呼應印度當前政策,與透過「以產促學」減低學用落差作為主軸。

(二)「招募外籍學生」、「產學合作專班」與「在職培訓」明確分流

近年來由於臺灣人口少子化的情況,國內各技專校院均面臨招生不足的情狀。

由教育部的「新南向人才培育計畫」專網中可觀察,該專網僅列出各新南向國家 學生歷年來臺數量作為關鍵績效指標(KPI),而未能詳述產學合作專班執行情形 及學生畢業後的就業成果34。教育部應將政策重心置於如何有效輔導國內技專校 院整併或裁撤,而非值政府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時,將經費資源錯置結合,

以「新南向外國學生產學合作專班」補助經費作為誘因,使技專校院加速增加招 募外籍學生數量,尋求透過增加外國學生數量滿足國內缺額的需求。

以「新南向外國學生產學合作專班」補助經費作為誘因,使技專校院加速增加招 募外籍學生數量,尋求透過增加外國學生數量滿足國內缺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