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研究方法與設計 研究方法與設計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設計與推廣「泡泡世界」科普活動的實踐歷程,並 了解研究者本身在此歷程中所獲得的專業成長。為達成上述之研究目的,

依據所欲解答之研究問題:在設計與展出以「泡泡世界」為主題之科普活 動的過程中,研究小組與工作人員遭遇的問題或困難為何?以「泡泡世界」

為主題之科普活動的展出成效為何?在以「泡泡世界」為主題之科普活動 設計與推廣的實踐歷程中,研究者本身的專業成長為何?本研究採用觀察 研究法中的參與觀察法、問卷調查法及質性研究中常用的訪談法,經由蒐 集活動歷程中相關的文件、資訊,配合活動展出時參與民眾填寫的問卷、

與相關人士進行正式或非正式訪談的逐字稿及研究者本身從活動的設 計、展出到結束階段持續進行的觀察紀錄與不斷閱讀相關文獻等方式,協 助研究的進行。

一一

一一、、、參與觀察法、參與觀察法參與觀察法參與觀察法

根據王文科(2002)的觀點,參與觀察是一種互動性的參與技術,研 究者在自然情境中一段時間,描述現場所發生的一切並撰寫田野(現場)

札記,根據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歸納並提出解釋。依研究者在觀察研究中扮 演的角色可將之區分為四種:完全參與者、參與者的觀察、觀察者的參與 及完全觀察者,其中,參與者的觀察(participant-as-observer),也就是「觀 察的參與者」,在此種角色中,研究者完全參與接受研究的對象或團體,

且能深切體認及知覺到自己正在進行一項研究,研究者在本研究中的角色 即屬於參與者的觀察。

為了解答研究問題一,瞭解以「泡泡世界」為主題之科普活動設計與

展出歷程中,研究小組和工作人員遭遇的問題或困難;解答研究問題二,

瞭解「泡泡世界」科普活動的展出成效;及解答研究問題三,研究者獲得 的專業成長。本研究透過研究者的參與觀察,觀察對象有參與活動設計的 研究小組(加上計畫主持人許良榮教授與研究者共有 6 位)、展場工作人 員(共 21 位)、參觀民眾、主辦或協辦單位之教師、該單位工作人員、參 與活動的師生及全程參與的研究者本身等;觀察的面向或主題則在於研究 小組成員間的對話或互動、設計或展示活動的過程、活動過程期間遭遇的 問題或困難、展場工作人員與參與民眾間的交流互動、參與民眾對本活動 的各項態度或反應、活動現場的氣氛或現象、研究者對當時情境的體會與 感受等。在進行參與觀察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需隨時提醒自己保持中立 的觀點與狀態,為避免研究者受到本身主觀的偏見或個人意識型態的影 響,現場同時進行拍照、錄音或錄影的動作,以作為解釋資料時多方面的 證據來源。

二二

二二、、、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法

為迅速且有效獲得活動現場參與民眾對本活動之相關看法與意見,解 答研究問題二、瞭解「泡泡世界」科普活動的展出成效,本研究擬採用「泡 泡世界」問卷,並配合「填問卷,送泡泡」的方式,吸引民眾踴躍參與活 動及提高民眾填寫問卷之意願。基於研究倫理,除了研究所需的基本資料 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之外,問卷採匿名方式處理,問卷內容設計的重 點在於瞭解參與民眾對本活動的各項看法及意見,除了提供配合活動設計 的相關選項供民眾勾選之外,也在各題最後保留「其他」項目供民眾針對 本活動,提供問卷中沒有提及的各項相關訊息,最後一大題以開放式問題

(open-ended questions)呈現,希望獲得民眾對本活動各項建議、感受、

看法及回饋之珍貴資料及訊息。

三三

三三、、、訪談法、訪談法訪談法訪談法

為解答研究問題一,瞭解以「泡泡世界」為主題之科普活動設計與展 出歷程中,研究小組和工作人員遭遇的問題或困難;及解答研究問題二,

瞭解「泡泡世界」科普活動的展出成效,本研究採用訪談法為研究方法之 一,訪談對象為研究小組成員(共 4 位,不包含許教授與研究者在內)、

參與科博館展出活動的工作人員(21 位中隨機選取 6 位)、策劃早稻田展 出活動的教師(1 位)、兒童福利中心館長(1 位)與該展場工作人員(2 位)及彰化縣復興國小主任(1 位)與該展場工作人員(2 位),總計晤談 對象共 17 人次。

Miller and Crabtree(引自胡幼慧編,1996)指出,訪談法,按結構程 度可以將其分成非結構式訪談、半結構式訪談與結構式訪談三種取向:

(一)非結構式訪談(informal conversational interview):本取向是以日常 生活閒聊的方式或知情人士/專家訪談的方式來取得研究所需的資料。

(二)半結構式訪談(general interview guide approach):以「訪談大綱」

來進行訪談,可分為個人訪談及團體訪談。

1.個人訪談:即所謂的「深入訪談法」(depth interview),係指研究者 與受訪者面對面針對特定議題進行深入探問。

2.團體訪談:即為「焦點團體法」(focus group),係指研究者與團體 成員針對特定議題進行深入探問。

(三)結構式訪談(standardized open-ended interview):有累積分類、排 序法等進一步澄清認知或決策活動的研究技術 。

本研究為求合理的客觀性,又希望受訪者能充分表達反映己見,與受 訪者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並以個人訪談為主,即使事先已擬定訪談大 綱,但在訪談過程中,研究者會根據當時情況及研究需要適切調整與受訪 者的訪談,一方面尊重受訪者發表意見或想法之權利,另一方面也可避免

過程中遺漏與研究相關之重要訊息。

Bogdan and Biklen(引自黃光雄等譯,2001)認為,訪談不見得能回 答全部的問題或涵蓋所有的研究問題,訪談研究的中心目標是要了解受訪 者的想法。要引導受訪者對自身的經驗及觀點去深入思考並完整的表達 前,研究者必須做個好的傾聽者,適當表達研究者自己的感受與同理心及 適切 的 眼 神 接 觸 ( eye contact),適 度 揭露 自己 的經 驗 , 即自 我揭露

(self-disclosure),讓受訪者知道自己是認真且在乎的,要鼓勵受訪者說出 自己的想法和感覺,以協助他們敞開心胸、暢所欲言。因此,研究者事先 會與受訪者建立關係,讓受訪者接納且願意接受訪談,在訪談過程中,對 於受訪者的回答均予以專注地傾聽和適切的回應,以期與受訪者產生良好 的交流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