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動態能力觀點下的企業成長過程-配適的建構與轉換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52 -

第二節 研究方法

一、研究取向

本研究透過動態能力觀點重新詮釋企業成長的過程,為成長過程提供 一個動態配適的理論基礎。文獻回顧的部分帶入動態能力觀點與策略更新 的概念,結合企業成長理論進行探討,以建構初步的觀念性架構(圖 3.2)。

為了瞭解觀念性架構的實質內涵,質性的個案研究是較為合適的研究方式,

因此本研究期望藉由深度的訪談資料,歸納出可供分析的線索與發現。

二、研究對象與個案選擇

本章節採用動態能力觀點詮釋企業成長過程,希望為靜態的權變理論 提供一個動態配適的理論基礎。因此分析時將圍繞在企業成長的情境上,

探討不同成長階段的營運重心,與主要價值活動彼此的關連性。

由於探討的焦點是企業成長過程,因此個案企業的發展歷史必頇要有 明確的記載、或是能夠追溯。再者關於餘裕資源的使用方式與策略更新牽 涉到高層的決策制訂,所以訪談的過程中除了要能接觸資深員工以瞭解企 業的成長歷史外,還必頇要能夠接觸到願意分享意見的決策高層。此外,

由於本研究探討的是配適的建立與轉換,因此如何界定企業是否達到配適 的狀態,即成為選樣的重點。對此,本研究採用 Venkatraman(1989)的建議,

以產業中績效表現最佳的企業作為界定是否達到配適的準則。G 企業自從 跨入地工材料產業以來,在台灣一直都是該產業的龍頭,其相關的策略思 維也都是其它競爭對手模仿的方向。

此外,1990 年左右,強調生態工法的地工材料產業在台灣屬於新興萌 芽的產業,因此對於企業而言,必頇面臨產業鏈中客戶因為產品知識不足 而不願意使用的市場環境,再加上國內並無相關產品的規範、施工程序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53 -

及生產技術可供參考, 而國內的自然環境地形又相當的複雜,使得產業 中的領導廠商必頇時時因應政府法規與施工地形的多樣性,進行產品的設 計與修改。而這些環境特徵正好適合用於探討企業如何運用動態能力,適 應環境的變化。因此,根據這些條件本研究選擇地工材料產業的 G 公司作 為個案分析的樣本。

訪談過程中,訪員以首先接觸的對象為基礎,先對企業整體的營運內 容與成長歷史進行瞭解,接下來請對方推薦一位資深且為公司決策高層的 人員作為訪談對象,進行策略決策等相關問題的訪談,另外本研究也透過 不同層級對象的訪談,並輔以次級資料的蒐集校正,以類似三角驗證的方 式,進行資料的比對,以確認訪談內容的信、效度。

三、資料收集與分析

資料蒐集方式(表 3.1)包含深度訪談、報章及公開報導資料(eg., 工商時 報)、內部文件與檔案、企業網站。訪談之前訪員先對個案相關的次級資料 進行分析,對個案企業有初步的了解,接著透過每人約 2~8 個小時的訪談,

過程中進行錄音、並針對相關的問題進行追問,結束後完成訪談內容逐字 稿的紀錄,並與部分受訪者進行逐字稿內容的確認與修正,以此作為後續 的分析基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55 -

獲得初步的個案核心觀念與發現。過程中若發現資訊不足的狀況,會再與 個案的受訪者聯絡進行再次的訪談。此外,若有無法對應的論點或有新觀 念的產生,則繼續進行訪談,透過個案資訊交互印證的方式獲得最終的研 究發現。

為了瞭解組織如何達到配適的過程,因此在配適的描述上,本研究採 用系統觀點,將組織達成的配適狀態視為一致性的系統(coherent system) 或是一群活動的組合體(bundle of practices)( MacDuffie, 1995; Delery and Doty, 1996; Delery, 1998),當系統內各要素間存在交互作用(interaction)或相 互增強(reinforcement)的現象時,則表示存在配適的現象。而所謂的交互作 用指的是『A 要素價值的產生必頇依賴 B 要素的存在』,而相互增強則是指

『A 要素價值的增加必頇依賴 B 要素的存在,A、B 為彼此互補的兩要素』。

因此研究中可以透過探討不同成長階段的事件分析,界定事件彼此的關係,

以描述不同階段的配適構型(Siggelkow, 2002b)。

四、個案介紹

個案介紹包含說明公司的現況(產業、主要產品)、企業演進的歷史、

主要與其它輔助價值活動的關係。

大地工程材料產業,在台灣屬於新興產業,然而在歐美等地則屬於成 熟產業,國外主要的廠商有 TENSA、TENAX 以及 HUESKER。所謂大地工程 材料指的是一種由高分子聚合物製成的產品,能夠與岩石、土壤以及其它 土木工程材料搭配使用,作為山坡地、海岸等各類地形的防護之用。而大 地工程材料主要的產品包含大地工程排水管、大地工程複合材料、大地工 程織物、大地工程格網、大地工程止水膜、大地工程皂土毯、大地工程沙 腸袋、大地工程排水網。過去台灣大地工程的施工方式主要以鋼筋、水泥、

以及碎石等材料作為主要的施工實材,容易受到地形的限制、而且施工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56 -

對於環境的防護效果有限,然而國內的工程單位受限於對大地工程材料產 品知識的限制,以及施工技術的缺乏,因此大部分仍以傳統的施工方式為 主,僅有少數廠商願意嚐試使用,至於產品需求主要仰賴經銷商引進,1990 年代初期國內並沒有大地工程材料的生產廠商。

個案 G 公司成立於 1996 年,初期仍舊承襲家族事業以生產農業用網、

目光網等農用產品為主,為國內第三大的廠商。由於台灣農業體系中農會 是農民資金與資訊的主要來源管道,因此 G 企業為了產品推廣的需要,必 頇常常與農會體系打交道,藉此穩定銷量、開拓客源,因此許多的通路與 人際關係就在這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建立貣來。也正因為這些關係,間接使 得 G 企業進入大地工程材料產品的生產;在當時由於台灣經銷商為了穩定 地工格網的原料供應,避免受制於外國廠商數量與價格的限制,因此開始 尋找在地的供應商,而 G 企業由於擁有農業用網的紡織生產技術以及先前 累積的人脈關係,透過介紹引入德國的地工格網生產機台,遂開啟地工格 網的生產業務。

草創初期(1996~1999)為了克服技術障礙、符合交貨品質,即透過生產 農業用網時期累積的紡織業人脈關係挖角專業的技術人才,藉由不斷的探 索與試誤,逐漸摸索出產品的生產方式,並將製程中各項調整數據予以記 錄以及標準化其生產流程,以供日後生產同型訂單的參考依據,藉此降低 錯誤成本,而這樣的循環過程無形中也為 G 企業打造出難以模仿的生產技 術與核心能力,並且率先同業成立台灣第一條加勁格網自動化生產線,隨 後也獲得 IS9001 的認證。至於產品銷售方面,草創期地工格網的產品主要 交由國內經銷商進行銷售,出口外銷的部分仍舊以利潤較低的農業用網、

目光網為主。

2000~2004 年成長期間,G 公司除了專注於地工格網的生產外,為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57 -

擺脫經銷商的束縛,提升產品毛利,於是決定跳過經銷商直接進行產品的 銷售。因此從 2002 年開始吸收專業的土木人才,建立能夠肩負產品推廣 與開發的專業土木服務團隊,一方面透過土木服務團隊瞭解國內的工程生 態、建立與產業的關係,同時透過土木服務團隊為缺乏設計經驗的工程顧 問公司提供施工規劃、設計、與相關的技術支援,並且將大地工程材料的 產品知識,推廣至工程顧問公司,增加顧問公司對於生態工法的認識,藉 此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而 G 企業也因此得以透過土木服務團隊與客戶(工 程顧問公司)的直接接觸,跨越經銷商進行產品銷售,藉此掌控產品獲利率。

這樣的運作方式除了為公司創造獲利外,無形中也累積了土木服務團隊的 專業能力、工程經驗、以及瞭解如何克服產品的應用限制,因此對於肩負 產品研發的土木服務團對而言,也有助於累積日後產品的開發能力。

2004 年以後的海外擴張階段以及產品多元化階段,個案公司除了因為 生產技術不斷提升而開始穩定獲得國外大廠穩定的代工訂單外,也透過國 外代理商的銷售方式,將產品銷售到海外。同時,由於國內已經成功累積 了多年的土木團隊營運模式,因此決定將該模式移植到海外使用,鎖定東 南亞等開發中國家為主要的目標市場,藉此將營運範疇拓展到海外,使得 G 企業正式進入海外擴張的成長階段。另一方面,隨著國內業務量的累積,

以及廠商的信賴,客戶也希望 G 企業能夠嘗試提供施工過程的相關資材,

而這些資材開發的試煉,無形中也提升研發人員產品開發的能力,以及針 對既有技術進行組合以開發新產品的能力,例如:近年來 G 企業將既有的 編織技術以及披附技術應用於開發漁業用養殖網。由此可以發現 2004 年 以後 G 企業由於運用餘裕資源的能力日漸成熟,因此開啟以餘裕資源為主 的成長方式,並且透過策略更新追求持續的成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