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方法

質性研究原先主要用於社會科學領域,相較於量化研究可以對事物進行大規 模的研究,得到最終研究數字結果,質性研究更偏重在對這些現象進行解釋,洞 察出研究數字背後的意義,也因而後來被廣泛地延伸運用到其他學科應用,如市 場研究和管理學領域(Denzin & Lincoln,2005)。

陳向明(2002)認為:「質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 下透過多種廣泛的資料蒐集方式,包含長期觀察、深入訪談、分析私人物件等方 式,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索,用歸納法分析資料與形成理論,透過與研究對 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本研究所要探討的是電子商務平台提供設計師使用者之使用體驗對平台經 營與成長的影響,使用者體驗為一近期逐漸受到重視的領域,過去較少從這樣的 觀點切入研究,而由於體驗的結果會受到使用者內心狀態以及與系統互動情形的 影響(Hassenzahl & Tractinsky,2006;Bevan,2008;Javier & Kasper,2011),透過 質化研究深度訪談的方式,更能洞察出體驗結果背後的意義。

質性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問題在脈絡中的內在意義,施文玲(2006)提出質性研 究的特徵應包含以下八點:

1、 在實際場域(actual settings)中探索真相

質性研究者認為人類行為會受到實際場域的影響,因此在考察事件時不 可排除環境因素,除了了解事件本身也要同時注意事件的社會文化背景與其

23

相關事件。為確保事件真實性,研究者若能融入現場觀察,並與研究對象實 際互動、接觸會是最理想的資料蒐集方式。

2、 以描述形式呈現資料

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呈現方式的差異在於,質性研究的資料大多屬於文 字描述或圖像形式的資料而非統計數字。研究者透過訪問、拍攝、錄音/影 等方式記錄與研究對象相關的各種資訊,並透過研究者的檢視與分析,解釋 這些資訊的意義,並以文字的形式呈現。

3、 以統整觀點進行研究

質性研究者認為社會現象與社會文化背景息息相關,若將人、事、物抽 離,將會使資訊零碎不完整,社會事件背後所代表的意義也會受到扭曲。若 要進行整體性的研究,質性研究者須以多元的方式蒐集資料,並從不同的角 度和視野了解事件脈絡。

4、 重視發展過程與時序

研究者可在資料中歸納出過程與時序,以整體觀點了解事件過程與其因 果關係,進而發現事件的社會脈絡,得知事件發生的原因與過程,不同於量 化研究重點在假說的驗證,質性研究更強調事件發生的過程。

5、 以客觀立場歸納分析

質性研究者重視「參與者觀點」,必須要正確的掌握研究對象的觀點並 完整詮釋,了解研究對象如何解釋和定義事件。

6、 研究的進行具有彈性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為了要融入現場取得各種研究相關的資料,應該 要採取彈性做法進行,並留有研究問題調整的空間,而非以特定的待答問題 或假設考驗進行研究。

7、 避免主觀價值判斷

質性研究以事件為主體,由於事件的發生有其不同的社會脈絡可言,研

24

根據 Yin(1994)所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主要分為五種類型,分別為:實驗 法、調查研究法、檔案資料分析法、歷史分析法、和個案研究法。研究方法的選

25

初期有關使用者體驗的研究大多限縮於易用性(Usability)的評估,找出是「什 麼」(WHAT)創造出好的使用體驗,並可透過量化、問卷的方式得到解釋。然而現 今學界和業界對於使用者體驗的瞭解也不再侷限於功能面的思維,而是意會到使 用情境等非功能面的因素也會同時影響著使用者體驗的形塑,研究的重點從找出

「什麼對使用者體驗產生影響」(WHAT)轉變為「如何形塑出好的使用者體驗」

(HOW)以及「為什麼使用者體驗的設計如此重要」(WHY)的研究。因此,本研究 欲透過解釋性個案研究的方式,剖析平台業者如何透過使用者體驗的提升吸引設 計師進駐,促使平台的成長;以及為什麼使用者體驗的提升有助於平台整體的營 運。

第二節 研究對象選擇

Pinkoi 平台上擁有超過 2 萬位駐館設計師,設計師販售之設計商品性質多元,

從一般常見的衣服飾品、客製化商品到特殊材質的包材等,不同設計師在使用 Pinkoi 的時間以及設計館採用的經營模式上有很大的差異,此外,設計師本身的 經歷、設計團隊的組成以及對於設計品牌的期許也不盡相同,有些設計館是由一 人設計師獨自經營,有些則是多人設計師共同經營或是廠商推出的副品牌;有的 設計師全職投入設計品牌的經營,有的則是當作興趣事業;有的設計師已入行多 年,品牌小有名氣,有的則是新創立的設計品牌。在設計師型態如此多樣的情況 下,使用平台的體驗必然會有所差異,因此在挑選訪談設計師對象時,以滿足設 計師型態多樣性為前提,透過訪問不同型態的設計師在使用平台上的體驗,使本 研究的資料蒐集更臻完善。

在設計師性質分類方面,本研究參考 SOHO 雜誌創辦人張琳琳(1997)分類 SOHO 族的方式,及實際了解受訪的 9 位設計師的工作模式後,將設計師分成以

26

27

I 企業型

設計師 2 年 8 個月 144 112 59 2015/5/6 1.5 小時 Peter Pinkoi 創

辦人 N/A N/A N/A N/A 2015/5/22 1.5 小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三節 研究模式

本研究首先整理出 Pinkoi 平台訴求及其特色,同時訪問 Pinkoi 上的駐館設計 師於使用平台時的感受,以敘述性的方式呈現,重點在使用資訊的蒐集。接下來 透過使用者體驗蜂巢結構歸納整理,分析 Pinkoi 的特色以及平台獨特的定位能為 設計師創造什麼樣的使用體驗,而實際使用平台之設計師在不同面向之使用體驗 感受上,有哪些操作上的事例可以支持,將服務提供方與服務接收方兩邊論述加

以比較,找出使用者體驗設計為平台和設計師共同成長的幫助為何。

圖 3-1 研究模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