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介紹與描述

第二節 設計師訪談結果

一、設計師使用 Pinkoi 的動機與目的

(一) 一開始如何接觸到 Pinkoi

1、 創業前就已接觸過 (設計師 A,B,C,D,E,F,G)

設計師在開始創業前就已經使用過或認識 Pinkoi 這個平台,由於每位設計師 接觸到 Pinkoi 的時間點都不同,認識的管道也有所差異,初期較多是身旁同 為設計師朋友的口耳相傳,也有因為工作關係需接觸大量不同性質電子商務 平台而認識。而隨著 Pinkoi 逐漸在設計圈打響知名度,後期加入的設計師大 多是在進入設計的圈子後,因為其知名度而認識。這一些設計師不一定有在 平台上消費的經驗,但大致上都了解 Pinkoi 是一個設計性質商品為主的電子 商務平台。

2、 上網搜尋 (設計師 H,I)

設計師為了尋找新的通路,上網搜尋合適的通路夥伴時意外接觸到 Pinkoi,

透過網路搜尋的這兩位設計師均屬於直營廠商性質的設計師,因此在通路鋪 設方面也較為積極,會主動上網搜尋設計相關的通路平台,因而認識 Pinkoi。

3、 Pinkoi 主動接洽 (設計師 G)

比較特別的是,平台上有少數設計師是初期由 Pinkoi 創辦人逐一拜訪邀約的 品牌,這些品牌大多是處於稍微成熟的成長階段,在 2009 年 Pinkoi 成立之 際,就已有一定數量的產品系列且產量較大也較穩定,能協助初期平台內容 的充實。

41

(二) 設計師挑選線上通路之考量因素 1、 通路質感(設計師 A,D,G)

一般使用者通常會從網頁的視覺設計評斷這個網站的性質,對於設計商品而 言網站的質感更顯重要,網站的視覺設計必須要與設計商品一樣能傳遞出某 種特殊的風格,襯托出設計品的價值,而不會讓設計品淹沒在其他生活用品 或雜貨中。

選擇通路的時候第一眼會看網頁的觀感、質感和視覺設計,從網站是

否具有美感也可大略瞭解使用這個網站的消費者的特性。(設計師A) 我們希望選擇的通路在質感上是好的,他能夠了解我的品牌的特性,

知道怎麼去表現這樣的品牌特性,如果通路沒辦法做到這樣的話,他可能 會把我們的商品跟其他的一般商品擺在一起,對於設計商品來說其實是很 難在上面做銷售,銷售的能量不會好,而且也沒辦法建立一個品牌該有的 價值。(設計師G)

2、 收費方式(設計師 A,B,D,H)

通路的收費雖非設計師決定是否進駐的主要因素,但仍是設計師在挑選通路 時的一項重要考量,設計師通常會多方面評估通路的表現和收費機制,綜合 考量後再決定是否進駐,其中又以新手設計師對線上通路之上架費特別在意,

會盡量選擇不需要初期開館上架成本的通路。

目前使用的線上通路都沒有所謂的『平台管理費』,如果必須在未售

出商品前就繳費,在一開始評估是否進駐時就會被刪除。(設計師H)

3、 通路性質(設計師 D,F,G,H)

目前較熟為人知的線上通路大多屬於一般綜合型消費性平台,這些平台上有 各式各樣不同的商品,幾乎囊括所有的商品類別,但是商品屬性比較是一般 消費用品;另一種是相似於 Pinkoi 專精於特定領域的通路,這些特定屬性之

42

通路在市場上相對小眾,但吸引到的使用者比較接近目標消費族群。

線上通路會先考慮性質只要不是太雜亂的,跟文化、設計、陶瓷類相 關的都可以,屬性更專精的通路也會考慮,雖然這樣品牌之間會互相打架,

但是這樣的平台有時候目標不是一般單一消費者而是採購商,這樣的性質

對我們來說更有幫助。(設計師F)

選擇通路的考量是階段性的評估,與品牌的進程和推廣是息息相關的。

設計性質網站雖然聚焦,但也相對小眾,因此從去年開始陸續增加了消費 性平台的通路。對於產品來說,若是定位在設計品,接觸到的消費群就會 比較聚焦,但若產品定位希望是逐漸走向消費性市場,在商品的設計上,

也許更需要加強實用性的考量。(設計師H)

4、 通路曝光度(設計師 B,D)

設計師在進駐通路之前會先評估通路的使用流量和知名度,知名度高的通路 有比較強的集客力,能幫助設計品牌大量的曝光,相對地,知名度較低的通 路較難為品牌創造很好的曝光效益。由於多數的線上通路必須由設計師自行 管理,在考量通路管理成本的情況下,若是設計品牌在該通路上遲遲未有好 的曝光和銷售成績,設計師也有可能為退出。

現在的經營狀況就是很多事情要做但不一定一次做得來,所以在選擇 通路的時候也會考慮通路的使用人數,評估管理時間效益,與其加入很多 很小的效益不高的通路,不如把時間拿來自己經營官網。(設計師B)

5、 對於品牌的介紹(設計師 A,E)

品牌故事是經營設計品牌時相當重要的一個元素,也是設計品牌之所以獨特 的原因,一般消費性平台上習慣以商品資訊作為主要的訊息主體,並不會特 別去介紹設計品牌的理念或精神,設計品也不一定能擁有一個獨立的分頁呈

43

現,而是必須和其他一般消費品並列。

品牌是需要故事的,如果沒有故事性,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可能就會 偏向功能性或價格等考量,考慮的是「我需不需要這個商品」,有故事性 的商品是有感情的,即便消費者當下沒有立刻購買,但這個商品的故事卻 已經留在消費者心中,與顧客的連結會更強。(設計師E)

(三) 加入 Pinkoi 的動機 1、 理念相同(設計師 E)

平台理念和品牌希望營造出的氛圍一致是吸引設計師加入 Pinkoi 的主要原 因,專注在設計商品的領域讓整個平台和一般線上購物網站相比有很大的不 同。

相較於Yahoo!購物中心和Pchome等,Pinkoi最大的差別在於它不只

是在做生意,而是想要分享好的設計、美的事物給消費者,我們當初創立 設計館的目的也不單單只是為了快速銷售,而是希望在銷售過程當中讓消 費者感受到因為有了我們的商品而讓生活多了一些美好。(設計師E)

2、 平台性質以設計品為主(設計師 D,H)

Pinkoi 於 2011 年成立,當時市場上較少有類似這種專注於設計品的平台,

而處於萌芽階段的 Pinkoi 也尚不足以在設計領域中打響名號,但明確的定位 有助於平台對設計師的曝光,初期加入的設計師大多是自己主動接觸決定加 入或經由創辦人拜訪後邀請加入,後期隨著 Pinkoi 知名度越來越高,許多新 的設計品牌也紛紛主動要求加入。

Pinkoi明確的劃分出對設計品有興趣的客群,目標族群很鮮明,對品

牌來說也是很有力的曝光,即使接觸的人群沒有Yahoo!Pchome來的多,

但好處是會逛Pinkoi的人通常也是比較會購買設計品的消費者,比起在一

般消費性平台亂槍打鳥,在Pinkoi上比較像是精準行銷。(設計師D)

44

剛開始品牌商品已經出來了正試著在找通路,透過網路認識了Pinkoi

這個平台,而在那個時間點,Pinkoi算是比較早出來且強調設計和MIT 神的一個平台,剛好我們的品牌也很注重MIT的精神,因緣際會之下決定

要在Pinkoi上上架。(設計師H)

3、 平台具指標性 (設計師 A,B,D)

使用 Pinkoi 時間在 2 年以下的設計師大多在使用前就已接觸過這個平台,對 於平台的性質也略有了解,對設計師來說 Pinkoi 具有一定的指標性,能在平 台上開設設計館對於品牌來說是種認可的象徵,也是部分設計師加入的動 機。

一開始的話,因為這個平台還算是蠻有名的,在文創商品這一塊,看 到很多品牌都會在上面販售,好像沒有在上面販售就不夠厲害一樣,因為

他加入好像不是辦帳號就是加入,是需要經過申請。(設計師B)

Pinkoi是很具指標性的,而且很多新的設計品牌都有使用,所以我們

當然也要進駐。(設計師D)

4、 成本考量(設計師 A,B,D,E,F,I)

相較於其他網購平台,Pinkoi 不收取上架費的方式對新手設計師而言更為友 善。大部分的受訪者(設計師 A,B,D,E,F,I)均認為 Pinkoi 不收上架費、僅抽取商 品成交費用的方式較為合理,設計師不需一開始就負擔高額的費用,也讓他 們更願意嘗試到平台上開設設計館,不過在考慮是否加入 Pinkoi 時,收費機 制並非主要考量,僅是其中一項加強動機的因素。

除了理念外,因為剛開始品牌的經費並沒有這麼多,Pinkoi的機制是

一開始不收上架費,設計館有成交才收取管理費,今天如果我們的品牌因

Pinkoi這個平台而銷售出一樣商品,我覺得Pinkoi跟我們收取管理費用

是合理的,因為這代表他對我們的品牌有貢獻。(設計師D)

45

二、設計師於 Pinkoi 設計館經營之使用者體驗 (一) 設計館的管理模式

1、 自行管理(設計師 A,B,C,D,E,F,H,I)

選擇自行管理模式之設計館從商品的上架、接單出貨、參與活動到退換貨處 理,都是由設計師自行管理,平台並不會干涉設計館的經營。選擇自行管理 的好處是設計師在處理訂單和出貨時,都能直接的與消費者互動,主動提供 訂單處理進度、加強商品的包裝或提供貼心小卡等,讓消費者在收到商品時 可以有意外的驚喜感。

我們是自行管理,不清楚統一管理的功能,不過現在大家都很強調精

美的包裝,商品的包裝感覺已經變成一種隱性的競爭。(設計師D) 我們是採用自行管理,兩種的費用差距不大,反而是在出貨方面有比

較大的差異。如果是由Pinkoi統一管理,設計師必須將一部分的產品寄放

Pinkoi的倉儲,顧客下單後便由Pinkoi負責發貨;但如果是自行管理,

在出貨時還能特別增加一些與顧客的互動,例如貼心的小卡或是試喝包等,

有更好的顧客管理。(設計師E)

Pinkoi採用自行管理,接單後直接出貨給消費者。若是之後各平台上

的銷售狀況非常好,也有可能考慮交由Pinkoi統一管理,品牌就可專注在

的銷售狀況非常好,也有可能考慮交由Pinkoi統一管理,品牌就可專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