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研究方法

在既有的日治新文學前行研究中,由後殖民主義、社會主義、女性主義等 觀點發展而出的論述策略,時常被作為評析小說意涵的切入視點,然而,這樣 的研究通常指向的是對「政治問題」而非「文學問題」的詮釋,作為研究對象 的文本,也因而只成為意識形態相互辯證的戰場,而非受到細膩討論的主體。

必須承認的是,每位研究者都有各自傾向的論題,以及各自關切的回應對象,

具有政治性指涉的種種研究視角,確實為臺灣文學場域孕育了強大的能量,具 有重要的存在價值,然而,關於「文學」本身的細節,卻也可能同時在這一波 又一波的論述風潮之中被不斷地稀釋,甚至匿跡。存於日治時期新知識分子記 憶中的「文學」,應不只是一個言說的場域,更是一片具象的風景,結合理想 與欲望的投影,而尚待更為仔細的閱讀與解析。基於這樣的思考,本文以描寫

「戀愛」並承載新知識分子觀點的小說為主題,在具脈絡性的文本梳理之中,

不僅試圖詮釋這些作品「書寫什麼」,也打算解析他們「如何書寫」。

筆者擬以時代背景的對照為基礎,探究特定時空脈絡下、身分具有特殊指 向性的「新知識分子」,將其意識型態表現在新文學作品中的過程。必須說明 的是,本文不只準備指出這樣一群人進行文學創作時,所可能表現的開拓性,

同時,也打算反思他們的作品在時空脈絡與知識背景等因素交相牽動下,所可 能透露的侷限性,而這樣的討論,將依循時間順序,針對文本內容進行爬梳與 分析,希望能更為仔細地觀察意識型態被轉化為文學作品的表現細節。必須附 帶一提的是,雖然在本研究的設定之下,無可避免對「新知識分子」意識型態 的討論,但其「意識型態盲點」並非研究的主題,在論述中只會作為對照與補 充的向度;將意識型態「轉化為文學表現」的種種細節,才是筆者真正關切並 打算分析的重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文從對「戀愛」在臺灣的被接受與被表述歷程為始,整理作為現代性知 識論述一環的「戀愛」,受到新知識分子轉載、譯介與論述的細節脈絡,如愛 倫‧凱 Love and Marriage 和厨川白村〈近代の恋愛観〉對新知識分子「戀愛」

表述的具體影響,即收入分析子題之中;除此之外,也將對在同一個時間軸上 初試啼聲的首篇新文學「戀愛」故事〈彼女は何處へ?〉進行分析,觀察原本 作為議題出現的「戀愛」,被「小說化」的過程與意義,為新知識分子場域中 的「戀愛」,從思想表述到文學創作的轉折立下註腳。

而後,正式進入針對小說作品的分析,首先觀察新知識分子充滿「婦女解 放」指涉的初期「戀愛」想像,整理婦解運動中言及「自由戀愛」的文獻資料,

配合王白淵〈偶像の家〉作為主要分析對象,觀察小說中「臺灣娜拉」的在地 變化。在這個階段裡,小說中的「戀愛」通常作為一種敘事策略式的存在,除 了〈偶像の家〉以外,尚有許多新知識分子的小說作品,呈現出了社會運動與 文學創作的交會細節,關於這方面的討論,也被排入預定的論述項目之中。其 後,屬於「敘事」範疇的小說敘述視角、情節安排、人物形象以至於意義指涉 等研究,也進一步順序展開,新知識分子書寫「戀愛」時從「她」到「我」的 敘事轉折、隱含不同意旨的情節設定、承載個別理想的戀人形象、甚至事實上 非關「戀愛」的意符指涉,都將得到更進一步的分析。

除此之外,在「戀愛」風潮盛行的東亞,書寫「戀愛」的作品,也具有彼 此相互影響的現象,令人玩味。舉例而言,《金色夜叉》對「金錢」與「戀愛」

彼此衝突的描寫,似乎也成為臺灣新知識分子創作時的參照對象。然而,「異 域」的文學作品,如何被「在地」知識重新吸收與生產,則又是另一個須以「影 響論」角度仔細研究的問題。這方面的研究方法,將以洪郁如《近代台湾女性 史:日本の殖民統治と「新女性」の誕生》、張競《近代中囯と恋愛の発見》32 和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s~1930s)》的

32 由東京岩波書店於 1995 年出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論述作為主要參考對象,於他們所架構出的研究基礎上,再適度配合當代理論 與臺灣語境進行分析。

本文以「日治時期新文學小說中的『戀愛』敘事」為研究主題,預計緊扣

「新知識分子的書寫視角」作為論述的出發點,除了進行基本的史料爬梳和文 本分析外,亦預計涉及影響論與敘事學的分析向度展開討論,期待能為日治小 說的研究,立下一個可供參照的座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