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質性取向之田野調查法,以偏鄉之國民小學為田野,至桃園縣復興 鄉兩所小學,對行政人員與教師進行深度訪談,並對經常使用電子白板的導師進 行教室觀察,接著微觀描述各校所得重要資料,以及鉅觀詮釋兩校共同現象來撰 寫報告。

壹、 研究方法的選擇

在進行研究方法選擇之前,研究者於 100 年 7 月 24 日,於臺灣碩博士論文 加值系統,以電子白板精確搜尋,檢索近二年(2010-2011 年)發表的論文共 40 篇,其中有 28 篇是與學生學習相關的論文,整理如附錄一。

分析發現,多數研究者選擇的對象與範疇,主要著重在學生對單一學習領域 的探討,以準實驗研究及行動研究為主,來探討電子白板對學習的影響。

與上述研究不同,本研究以整個學校當作研究場域,相關的教育人員,包括 行政人員及教師,當作研究對象,選定偏鄉小學,以質性取向的深度訪談法及參 與觀察法來蒐集資料,接著找出觀察和訪談內容的重點,並加以組織,透過概念 化的過程,賦予意義。除了取得訪談文本外,研究者也會以教室觀察教師操作電 子白板的記錄、相關照片拍攝做為對照。

綜合考量研究方法的所能獲取資料的深度、研究對象所在田野的個殊性與共 通性、研究者本身較易成為局內人等三個理由,本研究採取田野調查法,分述理 由如下:

一、 田野調查法較能獲得深入的研究結果

雖然研究者本身並不能像一些文化或人類學者,在進入田野之後,能夠為研 究待上數個月的時間,但以本研究目的觀之,研究者認為以質性方法所進行的「田 野研究」(field research)方式,較其他研究設計(如量化、準實驗研究)來說,

能獲得更為深入而在地的研究結果,深入了解行政人員對教育政策的推行如何因 應,以及教師在利用電子白板之前的想法、心路歷程等。在此要特別強調的是,

田野中的所有教育人員,都是研究者的研究對象,故無論其對電子白板有任何的 想法、正在使用或不曾使用,其意見與想法都要加以呈現,以開放的態度求得研 究的完整性。

二、 田野調查法較能兼顧個殊性與共通性

以研究場域來看,本研究所言之偏鄉小學,雖然其物理環境都有一些共通點:

班級數少、教師少、各校間距離遠、交通不便等,然而每個學校卻又有其行政運

作的個殊性及各自的考量,故同樣的教育政策在各校執行後,購置的電子白板及 相關資訊設備也各不相同。因此,從當資料從各個不同學校蒐集完成之後,其詮 釋與報導的方式則可從先從微觀角度描述每個學校的個殊性,接著再從各個學校 的資料中找出其共通性,加以鉅觀的詮釋。

三、 田野調查法適合以局內人觀點撰寫結論

若欲對一田野內的文化做研究,研究者總是扮演客觀外來者是不夠的,應該 深入被研究者的生活世界,與他們建立共融關係,才能真正了解現象或行動之意 義。研究者在進入田野之後,要能透過局內人的觀點,來認識人類社會現象或行 動之意義。所謂局內人的觀點,就是在日常生活世界中,透過參與觀察過程,對 觀察之現象或行為,進行詳盡的描述(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

再以局內人的角度來看研究者本身,由於研究者在研究場域(即復興鄉的國 民小學)已任教四年,要與研究對象建立關係比較容易,或許較能以局內人的觀 點來描述研究的結果。

貳、 研究步驟

綜合考量研究方法的所能獲取資料的深度、研究對象所在田野的獨特性、研 究者本身較易成為局內人等三個理由,本研究採取田野調查法,以下就本研究的 步驟,分四階段說明如下:

一、 選擇田野階段

本研究的田野是偏鄉國民小學,即各縣市教育主管機關,就所轄學校的位置、

交通情況、班級數、學生數等現況,區分為「偏遠」類別,並在學校概況資料中 加註的國民小學。

首先說明研究者對偏鄉的選擇,之所以選定桃園縣復興鄉,是由於先前曾從 學校主任方面得知,鄉內各校因應電子白板推行的教育政策,做法各不相同,對 於電子白板的置建內容差異頗大,各校基於各種不同的考量,購置的內容相當多 元,滿足研究者對「電子白板」此一教學科技深入探討的需求。

二、 進入田野階段

本研究會在取得學校同意之後,預定會在 2011 年 9 月起至 2012 年 5 月之間 進入田野。分成兩階段:

(一) 環境熟悉期

先利用一至兩次周三下午教師進修研習的時間進入田野,對學校的物理環境 做初步的認識,同時商請學校行政人員,將研究者介紹給校內的教育工作者,並 向其說明來意。此時會將目標放在認識校園的環境與教育人員,故會以研究者的 角度多聽多看,甚至聊一聊平日的教學生活、學生的學習情形……等,主要是與 校內的教育人員先與建立關係,與記錄一些與電子白板相關硬體建置的資料。

(二) 資料蒐集期

主要分為三種資料的蒐集,然此三部分資料原則上,會先將教師部分的資料 先蒐集,當有一定研究者對教師的想法有一定的了解之後,再以此為立基點,向 學校的行政人員進行訪談。然細節部分,可能須視研究者與該校教育工作者的熟 悉情況,以及其能夠接受的約訪或教室觀察的時間而定。此時會運用訪談大綱與 教室觀察表進行調查,說明如下:

1. 行政人員的訪談

偏鄉小學行政人員包括校長、總務主任與教導主任三位。校長在行政領導扮 演核心人物的重要角色,而總務及教導主任兩位,各司採購及教學規劃的工作,

故在行政人員方面的訪談為求細緻與完整,將訪談大綱的方向依科技領導的面向 及其職務的不同分成三部分,分別訪談校長、總務主任及教務主任,詳見附錄二。

2. 教師的訪談

教師部分,考慮到並非全校的教師都會是經常使用電子白板的教師,故為求 研究之完整性,除了經常使用電子白板教師的意見外,將不常使用(未使用)電 子白板教師的想法也同樣視為研究的資料,故訪談大綱會依教師使用電子白板的 狀況分成兩部分,詳見附錄三。

3. 教師運用電子白板的教室觀察

教室觀察可以讓研究中「使用現況」部分除了教師訪談外,更加入真正的使 用情況,增加訪談的深度與研究的可信度。教室觀察的重點有二,一是教室資訊 設備建置的物理描述,其二是師生上課情況描述;至於教室觀察時間點的選擇,

會以受觀察教師認為適合使用電子白板教學之課程為主。教室觀察表,詳見附錄 四。

三、 蒐集與整理資料階段

在田野蒐集的資料,主要包括三種,依序是對研究對象進行的深度訪談、使 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的觀察,以及在田野拍攝的照片。所得資料,會影片檔、錄 音檔、圖片檔等轉譯成文字,依概念予以編碼,漸次將田野中所有蒐集到的資料 完成編碼。

四、 寫作與詮釋資料階段

寫作的部分,仍遵循田野報告的描述架構,以微觀而鉅觀的角度,先微觀地 分述在兩校的背景概況後,再鉅觀的歸納共同的發現及特殊發現,最後與文獻對 話,詮釋出偏鄉小學行政人員及教師,對電子白板導入校園的因應方式及看法、

使用現況及遭遇的困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