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採質性取向的田野調查法,至兩所偏鄉小學進行資料蒐集,以了解互 動式電子白板(Interactive Whiteboard)在偏鄉小學的導入歷程與融入教學的情 形。本章為緒論部分,全章共分五節,首先說明本研究之背景與重要性,接著敘 述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再對本研究中之重要名詞提出釋義,最後說 明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

隨著資訊與通訊科技(ICT)的快速發展與進步,互動式電子白板這項新興 的教學科技產品,已在 2006 年逐步引進國內的教室,由教育部主導,開始進行 一系列的教學實驗,並逐年擴大規模,以示範點的方式加以推廣至各縣市中小學 校園裡。然而,此項資訊設備的所需經費、教師相應所需具備的資訊素養、使用 意願、學生學習情況有無改善等課題,台灣尚處於起步階段,如何將教育經費有 效的投入校園,促進更有效能的教學,縮小城鄉教學與學習上的數位落差,已成 為重大課題。

互動式電子白板是十多年前開始應用在課堂教學的科技產品。其在西方國家 的應用已經漸趨普遍與成熟,相關研究也多呈現互動式電子白板提升教學效能的 證據,具體包括:可增進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程度,有助於教師進行困難、

抽象與複雜概念的教學,促使教師接觸與使用多媒體資源,配合特殊學生的學習 需求,協助改善其行為,建立師生社群感及合作學習與分享的教學環境。目前互 動式電子白板的設計、製造與廣泛使用都以英語系國家為主,特別如英、美、加 等國。中、台、港部分學校(以城市地區學校為主)開始嘗試使用是近幾年來的 事情(陳惠邦,2008)。

自 2006 年起,教育部計畫在「建構 E 化教學環境」方案之下,補助部分縣 市試辦互動白板導入教室教學,並鼓勵逐步發展學科領域學習中心(Learning Center)。在此之前,財政情形較佳的臺北市已經採購少量的互動白板安裝於部 分學校教室中,以配合相關的資訊融入教學活動。也有若干縣市(花蓮縣、新竹

地方政府方面,桃園縣教育處為落實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達到提升教學品質 與追求教學卓越的目的,乃依據教育部政策制訂《桃園縣資訊教育白皮書》,並 試辦 E 化示範教室;在 2006 年中申請獲得教育部「建構 E 化學習環境示範點推 動計畫」補助後,於縣內三所 E 化學習環境示範點(楊光國中小、大埔國小、

上大國小)及三個數位學習中心,試辦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桃園縣互動式電子 白板導入教學自此開始萌芽。2007 年起,更透過「資訊融入教學學習社群教師 團隊」、「E 化專科教室」等專案計畫,逐年增加各校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教學之 教師社群團隊。2009 年則配合中央政府「振興經濟方案」,規劃「E 化專科教室」,

與「E 化數位教室」二個子計畫,前者目的在設置以互動式電子白板為主體的軟、

硬體相關設備,後者則在一般教室中增置單槍投影機,以建置全縣中小學達「班 班有單槍,校校有電子白板」之優質化均等數位環境,因此互動式電子白板在該 方案完成後,已進入桃園縣各中小學校園中(曾錦達、林智偉,2010)。

至於教師在電子白板應用的專業發展方面,桃園縣教育處延續 2007 年度 E 化學習環境示範點建置計畫,持續推動 E 化專科教室,支援各領域課程教學,

鼓勵學校組成資訊教育融入教學教師團隊,建構優良學習社群,發展電子白板融 入各領域教學,提昇資訊科技在教育上應用成效,並擴展 E 化學習環境示範點

(互動式電子白板),建立資訊融入教學模式,以期在教師方面,藉由 E 化學習 環境的建置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活動的推展,促使教師習於利用資訊科技從事資 料之蒐集、教材編輯、設計、教學,提昇整體教學知能(桃園縣教育處,2010b)。

在各校逐步更新或購置資訊設備的同時,為了縮小城鄉間的數位落差,桃園 縣教育處亦在《資訊教育白皮書》中揭示「拉近數位落差」的目標,以期能充實 偏遠學校資訊教學資源及設備、網路連線設備經費,普及城鄉寬頻網路建設,降 低資訊城鄉差距(桃園縣教育處,2010c)。

因此,在教育部及地方政府的努力下,利用電子白板等教學科技設備來改善 學生學習,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同時亦兼顧偏遠地區的弱勢學生,縮小數位落差,

已成為資訊教育施政的一大重要方向。

第二節 研究動機

全台二千六百六十九所小學當中,學生數在六十人(含)以下的偏鄉小學約 佔了九分之一,達三百零九所(教育部,2011b)。桃園縣內唯一的偏鄉-復興鄉,

在縣教育處的推動下,依照《桃園縣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2011)》的規劃,已 在 2009 年達成了校校均有電子白板的目標。在 E 化專科教室建置的教育政策推 行之下,電子白板進入了鄉內每所學校,讓教師有機會運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研究者欲探討當電子白板在政策的推行之下進入校園,

人力編制較少的偏鄉小學,行政人員如何將電子白板導入校園?其實施的方式與 遭遇的困難是研究者的動機之一。

再者,電子白板自 2006 年引進部分校園之後,也產生了一些問題。蕭英勵

(2007)以國小教師角色研究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教學略策,提醒學校行政人員 與教師,在面對電子白板這樣昂貴的教學設備,必須考量到:教育現場教師的真 正需求為何?行政領導人員如何支持教師將資訊科技與學校本位課程脈絡結合?

教師間是否能組成團隊進行專業對話與分享?教師能否以課程設計與教學專業 來導入電子白板?學校領導階層是否能支持與重視教師專業成長活動?

面對以上種種要考量到的問題,偏鄉小學由於教師人數、行政人力少,一個 年級僅一班,再加上科任,全校大約十位左右的教師數,在形成團隊方面,似乎 不易循都市學校以某學年或某領域的幾位教師組成學習團隊的模式,也不可能與

「同學年」的老師進行交流或討論。再者,除了校長、教導主任、總務主任之外,

偏鄉小學全校教師幾乎均兼有行政職,如教學組長、訓導組長、資訊、午餐執行 秘書、圖書館管理、輔導、出納、文書等行政工作,在教師數少又兼以行政工作 的情況下,學校行政如何運用時間推動教師在電子白板相關專業發展與融入教學?

偏鄉小學教師們又是如何因應?此為研究者的動機之二。

回歸教學面,電子白板設備採購之後,終究要能善用才能體現其價值。王子 華、沈怡秀、謝佳容(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理論探討教師使用電子白板之接受 度調查研究,發現教師對電子白板的接受度,取決於設備的易用性及有用性,倘 若教師覺得互動電子白板對教學有幫助、覺得容易使用、抱持的使用態度為正面 時,老師對互動電子白板此 E 化教學設備的接受度則會提高。

然而學校老師年紀、資歷、學習背景不同,其接受度也不盡相同,學校購置 電子白板設備之後,偏鄉小學教師對電子白板的運用有什麼想法?教師是如何運 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其考量的因素為何?此為研究者的動機之三。

研究者曾經找尋電子白板相關文獻,發現絕大多數的研究,著重在以實驗研 究或行動研究獲取資料,來比較有無電子白板的學習成效;或有進行問卷調查及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壹、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詢偏鄉小學行政人員及教師,對 電子白板進入校園的政策執行歷程及配套措施的看法,以及教師融入教學的現況 與困境。研究者希望能分別從行政領導及教師教學的角度,來探討兩者的觀點與 詮釋現況調查的結果,為電子白板進入偏鄉盡一份心力。

貳、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偏鄉小學行政人員如何將電子白板導入校園?

二、電子白板導入校園,偏鄉小學教師如何配合或因應?

(一)教師對學校規劃的相關配套措施,有什麼看法?

(二)教師對相關專業的發展,有什麼看法與需求?

三、偏鄉小學教師如何運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

(一)教師對於運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抱持的個人想法為何?

(二)教師運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時機,基於哪些考量因素?

(三)教師進行電子白板教材設計,基於哪些考量因素?

(四)教師在電子白板的操作使用、技術支援、教材設計上,遭遇什麼困境?

參、 名詞釋義

本研究主要探討電子白板及相關設備在偏鄉小學的建置與運用情形,茲將主 要的研究名詞說明釋義如下:

一、 電子白板

電子白板的全名為互動式電子白板(Interactive Whiteboard),又稱為交互白 板或互動白板,簡稱為 IWB。

電子白板是一種大型的觸控面板,連結電腦、投影機而運作,教師可藉由用 手指觸碰面板或使用特定感應筆來代替滑鼠操控電腦,運用事先準備的數位教材 加以呈現來輔助教學,可分為固定式電子白板(固定在牆上)及移動式電子白板

(白板裝在有滾輪的架子上,可以移動),如圖 1 所示:

1-1 固定式電子白板 1-2 移動式電子白板 圖 1 實體電子白板的種類

資料來源:1-1 臺中市北屯國小 96 建構 E 化情境示範點推動計畫(2011)。互動 電子白板教室。取自:http://www.ptes.tc.edu.tw/eschool96b/iwb.html

1-2 捷 觸 優 品 ( 2011 )。 77 吋 互 動 式 電 子 白 板 。 取 自 : http://www.jtup.com.tw/products_image/board77_01_L.jpg

二、 偏鄉小學

本研究之研究場域,為桃園縣唯一全區學校均被列為偏遠學校的復興鄉兩所

本研究之研究場域,為桃園縣唯一全區學校均被列為偏遠學校的復興鄉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