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章共分為兩小節,第一節說明研究方法,並說明分析資料內容;第二節 撰寫進行步驟,並擬定研究流程。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進行,具體方法包括文獻分析法、質化內容分析法 及深度訪談,以此探討我國文官中立制度學習的過程,下列分項說明之:

一、 次級資料與文獻分析法

本研究首先採用文獻分析法,蒐集國內外與文官中立之運用與分析相關的期 刊、論文、新聞報導、立法院會議資料等等,歸納出我國文官中立制度建立的脈 絡,對於文獻的檢視本研究不論在哪個階段,都會持續進行,更新並強化本研究 文獻之完整性。

首先,本研究首先以國內文官中立相關公共政策與行政的學術文獻作為切入 點,並以國外相關文獻作為啟發,據此初步發展本研究的內容分析架構。其次,

透過圖書館及官方網站,本研究尤其著重於蒐集我國官方直接或間接研究文官中 立之相關文件資料。其中可以透過分析官方委託關於行政中立的研究計畫,來推 論政府在行政中立概念裡政策學習的方向為何?以及其所關注的焦點取向。

除學術文獻及官方資料外,同時也需針對我國行政中立的實際做法蒐集相關 新聞報導,進而歸納我國學習西方文官中立制度之處,以及創新之處,其也可輔 助深度訪談問題大綱之規劃。

二、 內容分析法

不同於上述文獻分析法歸納出歷史性的事實資訊,內容分析法則以質化的方 式進行,希望統整出各項資料背後的意義,藉以探討我國如何學習文官中立制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以及制度偏離如何影響我國文官中立運作。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是關於人 類交往傳播紀錄的研究,像是書籍、雜誌、網頁、詩集、報紙、歌曲、畫作、演 講、信函、法律與規章等不同的溝通形式。是一種「非介入性方法」(unobtrusive measures),尤其在新聞與傳播研究上被廣為運用(王石番,1989)。其優點在於 可以較省時間、金錢,並容許校訂錯誤的可能,再來適合研究跨越一段長期間的 過程;相反的,受限於分析已經紀錄的傳播內容,並可能引發信度、效度的問題 (Babbie, 2013)。

內容分析法可以是質化的分析也可以是量化的方法。量化的內容分析偏向對 假設的檢驗,以出現次數的計算來衡量作為主要的標準,而質化的內容分析傾向 找出內容的主題,講求詮釋資料背後的意義,但兩者亦可交互運用於同一研究。

本研究採用質化的內容分析方法。

本研究根據 Dunlop 與 Radaelli(2013)以處理問題的可駕馭性及行動者的專業 程度,劃分出四個學習的屬性,分別是:反思學習、知識社群學習、討價還價過 程中學習、官僚學習,而在本研究學習文官中立的情境中,則可對應為在民眾輿 論、學術界學習、立法過程中討論以及銓敘部內部討論四個部分(如圖 二)的 政策學習來探討。另外,以時間軸線上來說,在我國文官中立概念中,首先展開 的是學術界討論(知識社群學習),學習主體為我國學者;其次是銓敘部內部討 論(官僚學習),主要是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草案專案小組以及相關承辦人員作 為學習的主體;在立法過程學習(討價還價過程中學習)中則主要是以立法委員 為主;最後在民眾輿論(反思學習)是指涉社會大眾對於行政中立的看法。而上 述時間次序雖然有排序,但四者重疊性高。除此之外,參與人員在四個象限中亦 是流動的,像是在制定中立法草案的過程,銓敘部廣邀學者進行座談會提供意見。

除此之外,在立法過程學習中,立法委員會與銓敘部官員互動。但以學習的情境 來說,則依照情境中的主導者為學習的主體。

資料來源:修改自 Dunlop & Radaelli (2013: 603)

在進行內容分析時,分析步驟包括:準備資料、熟悉所要進行分析的資料、

確認分析單位、編碼及定義暫時性的類別或主題、再次確認或重整類別或主題、

以及建立類別或主題的統整(Creswell, 2014; Johnson & LaMontagne, 1993),以下 分別說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務人員行政中立規範之研究文官制度與國家發展論文集。以及公務人員 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委託研究計劃,由銘傳大學法律學系陳英鈐主持各國公務人 員行政中立之保障。最後,專書的部分則有劉昊洲撰寫的行政中立專論、 蔡良文行政中立與政治發展

(二) 熟悉所要進行分析的資料

反覆熟讀上述資料,一開始會用鉛筆註記,便於修改筆記,之後會輔以不同 顏色螢光筆來註記初步之類別。

(三) 確認分析單位

依據資料的結構來確認分析單位,以上述之政策學習的四種情境:民眾輿論、

立法過程討論、學術界學習以及銓敘部內部討論來分類資料情境。

(四) 編碼及定義暫時性的類別或主題

從時間的序列上設定 2009 年行政中立法通過的時間點為分界點,2009 年以 前主要以官方出版品以及學術文章為主,藉此來追溯我國行政中立從概念到立法 的發展軌跡,同時可以看出我國關注焦點的演變。其次,2009 年以後則以新聞報 導、立法院公報等資料,來檢視我國實際使用行政中立之情形以及後續修法對於 行政中立概念的演變如何。最後,整理我國對於西方國家研究資料,分析我國究 竟如何學習文官中立制度,進而比較不同國家對於相同議題抱持的態度和見解的 異同之處。

(五) 再次確認或重整類別或主題

太多的分類易造成混亂,因此需要重新整理編碼及定義暫時性的類別,將可 合併的類別統整。

(六) 建立類別或主題的統整

與指導教授再次確認類別或主題的統整,並從一貫的脈絡中歸納出仍無法透 過上述文獻分析找到答案之處,進而發展成深度訪談之問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 深度訪談法

另外,本研究亦採用質化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訪談法,希望藉由深度訪談激發 出受訪者獨特的觀點,利於進一步補充書面資料無法回答之問題,以拓展研究的 發現。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是質化研究中常見的方法之一,研究者在與 受訪者雙方一問一答交換意見的互動過程中,可直接感受到瞭解受訪者的想法及 經驗,並由此創造新的意義(畢恆達,2010)。

此外,訪談採用半結構式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方式對受訪者進行訪 問,問題設計以經過文獻分析以及內容分析後,針對仍然無法回答的問題為主。

訪談考試院及銓敘部參與政策過程制定的相關人員以及訪談相關研究領域之學 者,藉此探究我國文官中立制度在政策學習方面,我國為何會偏離西方經驗?主 要的思考脈絡為何?又我國官方及民間的討論會如何影響我國行政中立制度之 執行與 2009 年中立法通過後之發展?透過深度訪談可以更深入解析我國對於西 方國家政治中立學習的脈絡,以及對於國內行政中立的建構,以探討我國如何學 習文官中立制度的過程。

本研究於 2018 年四月到五月之間,訪談熟知行政中立制度建立之考試委員

(受訪者 A),以補充內容分析之資料。又針對英國文官中立制度研究的部分,

亦訪問相關學者(受訪者 B),追問他曾經參與考試院委託研究案「文官行政中 立訓練之研究」之研究細節與後續影響,以及可以進一步探討我國為何對於英國 文官中立制度中占極大地位的匿名性概念為何沒有影響到政策制定?除此之外,

本研究亦運用蘇偉業老師提供之行政中立相關訪談資料,共有研究行政中立學者

(受訪者 C)、參與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草案專案小組之成員(受訪者 D)以及 銓敘部法規司之職員(受訪者 E)來輔助本研究之分析。訪談對象如下表 三所 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表 三 訪談對象一覽表

訪談對象 受訪者編號 訪談日期

熟知行政中立制度建立之考試委員 A 2018/5/28 研究英國文官中立相關制度之學者 B 2018/4/18 研究行政中立學者 C 2011/1/6 參與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草案專案小組之成員 D 2011/7/4

銓敘部法規司之職員 E 2011/3/16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