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

在文檔中 芬蘭師資培育制度之研究 (頁 43-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方法

基於研究目的與可獲得的資料,本研究採用「多重資料來源」的方式,並用 文獻分析、文件分析和訪談,以提升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壹、 文獻分析

為了探討芬蘭師資培育先前發展,研究者以文獻分析作為資料蒐集的來源,

來瞭解過去所發生的事件,並作為對芬蘭師資培育現況的解釋。在蒐集文獻時,

研究者會先對文獻進行檢閱,從中確保文獻的可靠性和可信度(葉至誠,2000:

102)。

由於研究者不熟悉芬蘭語,主要以英文文獻為資料來源。關於論文期刊研究 方面,研究者查詢國內資料庫,包含「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國家圖 書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教育論文線上資料庫(EdD Online)」、「(國 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論文全文索引資料庫」等,以關鍵字「芬蘭」找尋資料。對 於國外文獻資料方面,將透過「臺灣師範大學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資料庫,

以關鍵字「Finland」、「teacher education」查詢23個資料庫,包含「ERIC」、

「Web of Science(Web of Knowledge系統)」等,另就個別重要期刊逐一查詢 有關芬蘭師資培育制度之文獻,企盼能完整蒐集資料。而各國際組織所出版之統 計資料、研究報告與計畫等,亦是研究的參考文獻,包含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聯 合 國 教 育 科 學 文 化 組 織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歐盟執委會教育視聽文化局(The Education, Audiovisual and Culture Executive Agency, EACEA)、歐洲師資培育政策聯網(European Network on Teacher Education Policies, ENTEP)等。研究者透過具代表性的資料,

以及多方資料的檢證,客觀地分析文獻內容來描述和解釋芬蘭師資培育制度。

貳、 文件和檔案分析

研究者透過文件和檔案分析來探討芬蘭師資培育發展與現況。然而,文件分 析有其限制,例如:記載偏差、保存不易、缺乏代表性、內容不完整、取得不易 與整理困難等缺失。因而研究者會運用正常管道,如政府機關網站,多方蒐集文 件資料,降低缺乏代表性或不完整性的限制,並透過資料本身的內在邏輯性和外 在參照證據(如本研究的訪談資料和文獻等),來確定資料的真實性與精確性,

而後依據研究目的,有系統的整理和應用(吳明清,1991:300-301)。

本研究文件和檔案分析以政府機關文件和記錄為主。研究者透過實際到芬蘭 蒐集官方資料,並在網際網路中搜尋芬蘭國家官方單位的網站,包括芬蘭教育文

29

化部、全國教育委員會,以及8 所綜合大學師資培育單位,如赫爾辛基大學、亞 萬士克大學等,與13 所師資培育大學附屬教師訓練學校如赫爾辛基教師訓練學 校、維克教師訓練學校、亞萬士克教師訓練學校等,資料內容包括法令規章(教 育人員資格法令、大學學位法等)、國家測驗(教育文化部網站)、師資生甄選方 式(師資培育大學網站、全國教育委員會網站)、職前教育課程與教育實習資料

(各大學師資培育相關系所與教師訓練學校網站)等。

參、 訪談法

一、訪談目的與方式

由於文獻和文件資料多為技術性的內容,透過訪談,研究者可以讓受訪者以 講故事或舉例等方式來詳細描述問題,亦可獲得更多受訪者本人的親身經驗、感 受和所見所聞,另外可就文獻和文件資料不足之處,藉由訪談獲得較完整的資料,

同時用來印證文獻和文件資料的內容。

依據第一章研究目的與初步資料發現,研究者針對芬蘭師資培育理念、師資 生甄選、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實習與教師甄選等特定問題,在訪談前事先製作好 訪談大綱,採用半結構式訪談。而半結構訪談的好處在於問題結構雖然鬆散,但 有重點,所以研究者在提問的過程當中,可以依據受訪者的回答,適時適度地追 問,形成較廣泛的研究問題,或用以更深入地探討,或釐清對話內容(陳向明,

2002)。

二、訪談對象

本研究訪談對象的選取方式先以立意取樣,再以滾雪球取樣找出適當的受訪 者。首先,從ERIC 資料庫中,以下列關鍵字「Finland」和「teacher education」

找尋相關作者,在這過程中,有許多篇文章是以芬蘭文寫成,但礙於不通芬蘭語,

無法得知作者為誰,因而能清楚知悉作者名稱的文章大部分是以英文撰寫而成。

而後對照這些學者的研究背景與其所出版過的相關論文期刊,從中挑選出對芬蘭 師資培育有研究之學者,接著刪除非居住在芬蘭者。由於考量停留在芬蘭的時間 有限,最後以赫爾辛基大學與土庫大學學者作為主要訪談對象。

除此之外,為了訪談芬蘭教育現場工作的教師,透過駐芬蘭臺北經濟文化辦 事處的介紹,得知赫爾辛基教育局網站,從中找尋赫爾辛基教師訓練學校(Normal Lyceum, 即 Teacher Training School)與赫爾辛基地方中小學,以獲得中小學學校 校長的聯絡方式。

在確認受訪者名單後,透過電子郵件邀請所挑選之學者專家與中小學學校校 長,說明訪談原因和訪談日期,並就訪談方式加以詳述,如訪談過程約為一個小 時至一個半小時、訪談時希望能夠輔以錄音筆作紀錄等,以徵詢受訪者的意願。

30

而後請同意接受訪談的中小學校長推薦適合訪談之教師。由於前往芬蘭進行訪談 的時間,正值各中小學學校開學之際,更適逢芬蘭主辦「2010 年歐洲國際教育 研討會」,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和中小學學校忙於接待來自各地取經的教育團體,

雖寄了超過近六十封的信件,但部分學校校長無回應,其餘,有的學者與校長忙 於公務而抽不出身,或有的改為介紹或推薦他人,僅少數學者專家與校長願意接 受訪談。在與受訪者信件反覆往來的過程中,研究者感受到芬蘭的人情溫暖,十 分感謝不辭麻煩願意接受本研究訪談的學者專家、校長和教師。最後經電子郵件 及電話的反覆聯繫,確認訪談時間與地點。

同意受訪之學者與教師共有11 位,包含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師資培育系教授、

土庫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中小學學校校長與正式教師,以及教育文化部官方機構 研究員等,將其基本資料整理如下表3-2-1,為了方便日後逐字稿的整理與呈現,

以英文數字表示受訪者之代號,第一個英文字母S、T、P、R 分別代表學校校長、

正式教師、大學教授與教育文化部官方機構研究員,而英文字母後的數字代表為 該類組的第幾位受訪者,舉例說明,如S1 即是受訪的第一位學校校長:

表3-2-1 訪談對象代號表

編號  職稱  性別 所在區域  訪談日期  訪談時間(分)

S1  學校校長  男  Helsinki  2010/8 下旬  79  S2  學校校長  女  Helsinki  2010/8 下旬  84  S3  學校校長  女  Helsinki  2010/8 下旬  38  T1  小學教師  女  Helsinki  2010/8 下旬  58  P1  教授  男  Helsinki  2010/8 下旬  121  P2  教授  男  Helsinki  2010/8 下旬  89  P3  教授  男  Helsinki  2010/8 下旬  76  P4  教授  男  Helsinki  2010/8 下旬  132  P5  教授  男  Turku  2010/8 下旬  74  P6  教授  男  Turku  2010/8 下旬  74  R1  教育文化部研究員  男  Helsinki  2010/8 下旬  77  P= professor, S=schoolmaster, T=teacher, R=research

31

在文檔中 芬蘭師資培育制度之研究 (頁 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