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芬蘭師資培育對我國之啟示

在文檔中 芬蘭師資培育制度之研究 (頁 125-145)

第五章 芬蘭師資培育特色與啟示

第二節 芬蘭師資培育對我國之啟示

本文透過瞭解芬蘭師資培育發展與現況,試提出如下建議,作為國內師資培 育之參考。

壹、 吸引優秀的人才

在芬蘭,教職為高中畢業生首選的職業,大量的學生因為嚮往教職的工作和 教職的高地位等因素來申請師資培育計畫。在師資生甄選的過程中,芬蘭不僅重 視申請者的學術能力,還期望是具有教師人格特質者,因而必須經過重重關卡,

才能成為師資生,而這些師資生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優秀人才。再加上芬蘭教職 市場採取計畫性培育,具教師資格者日後幾乎都能找到教職工作,因而這也成為 引許多人才申請師資培育計畫的原因,。

在臺灣,高中畢業生申請進入教育系無須通過師資培育單位的入學考試,憑 藉大學入學考試成績進入教育系後,即能修習師資培育計畫。但若在大學階段才 申請修習師資培育計畫,部分大學規定學生必須經過筆試測驗,如臺灣師範大學,

部分大學則規定要通過筆試和面試兩階段測驗,如銘傳大學、嘉義大學和臺灣大 學等,顯示對師資生甄選亦十分看重。

然而臺灣先前太過於快速開放師資培育,導致有些大學能夠開設職前教育課 程,卻未能嚴格把關師資生的品質,同時過多的教師儲備人才,使得教職難求,

尤其是小學教師,導致許多師資生轉而往其他行業發展,造成師資生素質出現下 降的疑慮。如今,到底是一元化,還是多元化的師資培育,或是能夠運用怎樣的 甄選方式,能讓師資培育單位招募到許多優秀的人才,亦能讓這些優秀的人才留 在教育界,為教育貢獻,同時也能提高教師的專業地位,芬蘭的經驗或許能提供 些許借鏡。

貳、 建立以實務研究為基礎的職前教育

芬蘭師資培育重視培養師資生的研究能力,期望師資生將這份能力作為協助 教職工作之用,因而芬蘭每位教師必定得碩士學位畢業。不同的是,臺灣只需大 學學士畢業即能擔任教師,而在職前教育階段也不以培養師資生研究能力為目標,

除非教師有在職進修碩士學位,或是自行從事行動研究,才有機會增進研究方面 的能力。然而在臺灣這樣的機制下,有時教師卻為了研究而作研究,或是害怕作 研究,或是僅是為了加薪,實際上卻忽略了研究的真正意義是為了讓教師有探究 的精神,能夠自我學習、自我成長、增進教學和解決問題。

因此臺灣可以參酌芬蘭的經驗,建立起以研究為主的職前教育課程,研究者

111

認為若是能在大學階段就培養師資生學習使用研究和從事研究的能力,同時在教 育實習階段,以探究的精神將理論與實務結合,不僅可以消極地能夠協助師資生 面對教學和解決教育問題,更能夠積極地發展師資生的專業能力,成為研究型教 師,促進自我持續地成長。如此,教師都能夠做到自我學習、自我反省和自我精 進,相信臺灣政府就不需消極地對教師實施專業評鑑。相反地,教師獲得了更多 的自主權,也會更樂於教學,亦更有利於提升教師的專業地位。另一方面,研究 者認為不一定要將職前教育課程延伸到碩士學位,才能夠讓師資生學習研究能力,

在學士階段同樣能夠增設此類課程,重要的是課程內容的安排,是否能夠讓師資 生有效地學習研究、有機會運用研究和使用研究,並且讓師資生將研究內化為自 身的態度和知識的一部分,往後能夠持續地使用研究,才是應該優先考量之處。

參、 宜規劃長遠的師資培育政策

芬蘭的師資培育政策是長程規劃,不輕易地更動,通常每十年才有一次重大 的改變,因而,政策不會匆匆上路,也有足夠的時間徹底實施每項師資培育政策,

而後才能夠全盤地瞭解其利弊得失。為了做長期的政策規劃,芬蘭政府十分謹慎 地作決定,在規劃每項政策時,都會邀請社會各界參與討論,包含學者、教師、

學生等,並參酌研究報告和國際政策,以規劃長期性政策,同時透過持續性地實 施師資培育方案評鑑,以瞭解師資培育方案的發展狀況。

而臺灣現今即使實施多元師資培育,若能持續地對教師供需進行預估,適量 地培育師資生,亦能夠減少儲備教師過多的現象。同時成立師資培育諮詢委員會,

亦能夠為師資生往後所需的師資和訓練提前作好規劃,才不會政策上路,卻沒有 辦法提供足夠的師資和設備。而定期地評估和評鑑師資培育大學和師資培育中心 的績效,建立相關進退場機制亦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另一方面,政府雖然作為監 督者,但應適時地提供每間師資培育相關大學充足的人力和資源,以使大學能夠 盡力培育師資生。

師資培育政策不應匆忙上路,需要有長時間政策制定過程,更需要邀請各界 人士來一同商討,完善地考量師資培育職前教育和在職教育的每個程序,並做好 兩者的銜接工作,讓大學培育出的優秀教師,繼續學習、終身學習,同時建立「培 育-證照-聘任-離退」等師資供需之完整資料,以培育專業且充足的師資人才。

肆、 建立彈性且專業的師資培育課程結構

芬蘭政府未訂定出一套制式的職前教育課程,而是讓每所師資培育大學依照 師資培育原則和要點來規畫各自職前教育課程,因而每所師資培育大學都能由各 自的課程特色。

而臺灣現今規定每所師資培育大學和師資培育中心,必須依照「中等學校、

112

113

同時芬蘭師資培育大學設有各自教師訓練學校來指導師資生的教育實習,在 這些教師訓練學校的教師具有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育學知識,甚至有許多還 具博士學位資格,能夠提供師資生最好的指導與協助,帶領他們蛻變為真正的教 師。相較於臺灣,由於多元化的師資培育,師資生人數過多,很難遴聘足夠的優 秀輔導教師指導師資生,臺灣若能思索方法,致力於建立起實習輔導教師制度,

必定能提升師資生的教學,為未來奠定良好的教學態度與知識基礎。

114

陸、 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主題的建議

本研究聚焦於芬蘭一般中小學教師師資培育制度,然學前教育和職業教育師 資培育亦十分重要,國內尚未有許多學者和研究者在討論,因此未來研究可朝向 不同師資培育類別加以分析。

二、研究對象的建議

本研究僅訪問赫爾辛基大學與鄰近中小學,和土庫大學,並未以芬蘭全國師 資培育大學為訪談對象。未來研究可嘗試訪問其他芬蘭師資培育大學,畢竟每間 師資培育大學的特色不同,可以多加比較,以拓展較多討論空間。

11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無日期)。芬蘭。2011 年 12 月 20 日,取自 http://- www.boca.gov.tw/ct.asp?CuItem=649&mp=1

王世英、張鈿富、葉兆祺、謝雅惠、吳美清、張雲龍(2007)。主要國家教育發 展資料蒐集與分析。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明清(1991)。教育硏究 : 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武典、楊思偉、周愚文、吳清山、高熏芳、符碧真、陳木金、方永泉、陳盛賢

(2005)。師資培育政策建議書。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中華民國 師範教育學會。

吳祥輝(2006)。芬蘭驚艷:全球成長競爭力第一名的故事。臺北市:遠流出版 社。

吳清基、黃嘉莉、張明文(2011)。我國師資培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2011 年 12 月11 日,取自 http://data.nioerar.edu.tw/public/Data/191518565171.pdf

林天祐(無日期)。認識研究倫理。2012 年 1 月 31 日,取自 http://www.socialwor k.com.hk/artical/educate/gf15.htm

林佩璇(2000)。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39-262)。

高雄市:麗文文化。

林健次(2009)。芬蘭經濟的特質。臺灣國際研究季刊,5(4),25-48。

朱雲鵬、吳進泰(2000)。知識經濟時代的傳統產業提升。載於高希均、李誠(主 編),知識經濟之路(頁217-245)。臺北市: 天下遠見出版社。

沈茹逸(2011)。芬蘭教育制度的啟發。2011 年 12 月 1 日,取自 http://eduexpres s.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6499.html

116

高博銓(2002)。知識教育與經濟。中等教育,53(1),49-68。

陳之華(2008)。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新北市:木馬文化。

陳幼慧(2011)。波隆納歷程與歐盟高等教育發展趨勢。2011 年 12 月 30 日, h ttp://gebookstore.nccu.edu.tw/coreschool/DownloadData/波隆納歷程與歐盟發 展趨勢ppt-1105.pdf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 : 五南。

陳照雄(2008)。芬蘭教育制度。臺北市:心理。

教育部(2007)。芬蘭駐日大使館介紹該國教育制度。2010 年 12 月 5 日,取自 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50

教育部(2009)。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方案。2010 年 12 月 12 日,取自 http://www.

edu.tw/high-school/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2055

教育部(無日期)。網路論壇-師資培育與專業發展說明。2011 年 3 月 22 日,取 自http://www.edu.tw/people_join_content2.aspx?sn=13&pages=1

教育部中教司(2003)。中等學校、國民小學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 程科目及學分。2011 年 12 月 20 日,取自 http://www.edu.tw/high-school/content.

aspx?site_content_sn=8449

教育部中教司(2007)。推動師資培育「調量重質」目標。2011 年 12 月 15 日,

取自http://140.111.34.116/e9617_epaper/topical.aspx?topical_sn=35 張家倩(2007)。芬蘭國民教育現況探析。教育資料集刊,33,239-256。

張家倩(2007)。芬蘭中等教育現況探究。教育資料集刊,34,247-260。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2010)。課程內容。2012 年 1 月 9 日,取自 http:// ww w.nknu.edu.tw/~edu/web/index.htm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系(2011)。課程規劃。2012 年 1 月 9 日,取自 http://edu.nt cu.edu.tw/course.php

國際透明組織臺灣總會(2009)。組織介紹。2011 年 2 月 9 日,取自 http://www.

tict.org.tw/c_tict.html

117

黃源河、符碧真(2010)。芬蘭師資培育:研究為基礎的派典與課程實踐。教育 研究集刊,56(3),105-137。

溫明麗(2010)。芬蘭教育成就的啟示--找回臺灣教育的主體性。臺灣國際研究

溫明麗(2010)。芬蘭教育成就的啟示--找回臺灣教育的主體性。臺灣國際研究

在文檔中 芬蘭師資培育制度之研究 (頁 12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