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流程

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行動研究」作為研究進行的主軸,根據研究動機及目的,作相關文獻 的探討,以為本研究課程設計的理論基礎,再設計與實施「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藝術與 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以實際教學的行動研究探討實施情形,以做為課程修正之依據。

行動研究是一種教師自我反省的探索過程,為了改進教師在教學工作的實務及對實 務的瞭解,和解釋實際發生情境所產生的研究(林素卿,2002)。教師便是研究者,研究 場域便是每日的工作場所及對象,在教學過程中直接從生活中獲得第一手資料,改進教 學,檢視自己的專業知識,建構適合自己的教學理論(歐用生,1994)。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是由情境中的人針對情境中的問題進行系統性的研究。

教育上的行動研究起於教室實務工作者,也就是老師在教室從事教學時,每日教育工作

47

中所面對產生的問題,所以可說是一種持續不斷的研究(歐用生,1994)。研究者經過長 時間的教學與省思,一連串的行動與反思間的緊密連結,致力於改善教學上的問題與現 狀。其宗旨在克服教學困難,改善教學上的實務,不在產生理論或知識,而是在實務工 作經驗中試驗各種想法,運用各種策略,改善現有的狀況,並透過行動研究增進實務工 作者自身的知識與專業,提升教學方法。

行動研究的循環階段為:計畫、行動、觀察、反思,也就是經過四個階段不斷的反 省和修正,並調整教學。研究者即教學實務工作者先尋找一個研究問題,擬定研究範圍,

蒐集文獻探討,實施教學計畫,在課程設計和教學過程中釐清問題或困難所在的情境,

發展行動策略並付諸實踐,並藉由教學歷程中所蒐集記錄的檔案,不斷的反省、一再地 檢視,最後公開行動策略知識,亦即教師行動實踐知識。行動研究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 程,每一循環所得結果被用於接續研究計畫的參考依據。(林素卿,2002)

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文獻探討結果,進行「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視覺藝 術領域教學」之研究,因為行動研究中的研究者就是教學者,研究場域及對象都是自己 本身所熟悉的,所以可以直接從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做修正,再從行動觀察、訪 談中所蒐集的資料去分析問題,最後評鑑此一方案對學生了解性別平等觀念之提昇之情 形。研究者將行動研究循環歷程整理如下圖 3-2

48

圖 3-2 行動研究循環歷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

二、研究流程

「性別(兩性)平等教育課程」乃是指實施經過設計之系統化的統整課程,使學生在 性知識、性心理、性態度及兩性互動等各方面都能有顯著的進步,並破除傳統文化脈胳 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將課堂上所認知到的知識和概念,轉化為生活實踐,達到性別平等 教育的目標(郭維欣,2004)。

由上所述可知,由於教師即研究者,在教學場域、教室裡與學生一起學習,再利用 教學過程中所觀察的紀錄及訪談的資料,了解學生的學習情形,因此最了解教學時所發 生的困難和遇到的需求,也能立刻察覺研究問題之所在。故與其他傳統教育研究方式比 較,行動研究更具瞭解教育實況、立即改革問題的功能,並能達到結合教育理論與實踐 的理想(甄曉蘭,2003)。

本研究中,研究者即教學者,在課程設計中實施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 教學,並針對特定的問題進行研究。研究者設計了四個教學單元,進行課堂教學、學生

一、研擬教學方案

三、蒐集相關資料

不斷循環 二、實施教學活動

計畫

行動 四、資料分析

反思

觀察

49

訪談、教學回饋、教學省思、學生作品、檔案歷程整理等記錄教學,記錄並了解學生對 於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成效,並採資料蒐集方式作分析探討,繼而做教 學調整和提供改革的建議。研究流程如圖 3-3

50

圖 3-3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

省思

修正 服

裝 設 計 秀

課程實施準備

實施教學課程

擬訂研究架構 擬定研究計畫

研 究 流 程 圖

資料整理與分析

研究結果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小四年級視覺藝術領域 課程教學行動研究

擬定研究問題與範圍

初步文獻探討

51

本研究希望在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架構中,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視覺領域教學課程 的研究中,亦將多元文化的觀念融入學生的生活當中,期望破除不平等的性別刻板印 象,讓學童建立國際化的兩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