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行動研究中,研究者可針對教學現場中的教學資料蒐集並加以分析,可即時修正教 學策略,成為下個循環的執行。本研究蒐集的資料包括觀察記錄表、教師省思札記、教

57

學現場的錄影錄音,及教學日誌分析師生互動情形,再從學生填寫的學習心得問卷,採 量化分析方式。為了有效率的整理資料,研究者加以組織、分類、編碼,並轉成電子檔 案依續存放。從學生的迴響瞭解學生學習情形,以供研究者教學改進之參考。為配合本 論文之研究所設計的相關輔助文件,包括學習單、學習心得問卷、自評表、教學札記、

教師省思日誌等。其功能簡述如下表 3-4:

表 3-4 相關輔助文件的說明

相關輔助文件 功能說明

學習單 配合教學單元設計學習單,以瞭解學生的學習情形,作為 資料分析來源。

自評表 學生就自己作品表現自評,提出優缺點的評析

學習心得問卷 調查學生對學習活動內容的「學習收穫和心得感受」

學生作品分享 與課程活動紀錄

將學生作品及活動狀況以錄音、錄影方式記錄

教學札記 教學研究期間於每個單元教學後,觀察學生對教材的反 應,與互動中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況

教師省思日誌 進行活動記錄及省思,檢討課程進行問題及改善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資料的蒐集、處理與分析是系統化的搜尋和組織資料的過程,除了增加研究者對現 象的瞭解,也能清楚向讀者呈現研究的主要發現(吳芝儀,2003)。

文本資料包括課堂觀察、教師反思日誌、訪談記錄、及學生學習單;非文本資料包 括訪談錄音,教學活動錄影。本研究以時間序列的方式整理資料。所有的文本資料,均 依日期順序及資料來輸入電腦分別「編碼」建檔。非文本資料的錄音部分全部逐一轉譯 成文字稿,輸入電腦建檔,以下表 3-5 說明資料編碼所代號所代表的意義。

58

表3-5 原始資料編碼代號與意義

資料編碼代號 意 義 140304 課程觀察 2014年3月4日課堂上觀察之紀錄 140304 反思日誌 2014年3月4日教師反思日誌 140304 訪談小志 2014年3月4日訪談小志的紀錄 140304 訪談楊老師 2014年3月4日訪談楊老師的紀錄 140304 訪談呂老師 2014年3月4日訪談呂老師的紀錄 140304 小志學習單 2014年3月4日小志的課程學習單 140304 小志課堂表現 2014年3月4日小志的課堂表現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蒐集的資料編碼後,在整理分析的過程中,應審慎地再次確認資料的正確性,資料 分析的檢核,採多元交叉方式進行,而在每次的教學活動結束,都要配合研究目的展開 反思與解釋,作為下一次教學的修正與調整。待所有研究單元結束,須重新閱讀並整理 所有的資料,並與協同教師進行討論,以求研究結果的客觀性與整體性,歸納整理後形 成概念,最後再公開發表研究結果。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