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壹、研究方法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理論分析法、歷史分析法、文件分析法及比較研究法,

其中以文件分析與比較研究為主,理論分析與歷史分析為輔。

一、文件分析法

本研究使用文件分析法,蒐集國內外相關期刊、論文、書籍、資料庫數據等文獻資 料。就業力政策方面分別介紹英國 2000 年進行之「增強技能」(Skills Plus)方案、2003 年「教與學卓越中心計畫」(Funding for the centres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以及台灣 2007 年推動之「提升青年就業力試辦計畫」、2005 年「獎勵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為主要政策文獻。

就業力現況方面,英國部分主要使用 CHEERS 調查研究報告作為英國實證資料,國 內部分使用青輔會 98 學年度大專青年就業力調查作為實證,透過文件了解目前英國與 台灣畢業生就業力準備情況,以及政府如何提升畢業生就業力之政策,以其分析並比較 兩國之異同。

二、比較研究法

本研究使用橫面式跨國比較研究法比較英國與台灣知識經濟發展程度、就業力內 涵、提升就業力政策以及畢業生就業力之現況。本研究採用貝爾德(G.Z.F. Bereday)的 區域研究模式,將所得資料進行描述、解釋、併列、比較四階段的處理,四階段說明如 下:

(一)描述:將英國與台灣之知識經濟發展程度、就業力內涵、提升就業力政策與畢業生 就業、就業力作現況的描述。

(二)解釋:以知識經濟為脈絡,藉以分析英國與台灣提升就業力政策、畢業生就業力準 備狀況之形成因素。

(三)併列:將英國與台灣知識經濟程度、提升就業力政策、畢業生與雇主問卷調查結果 加以系統化的排列,比較並找出了解兩國之異同。

(四)比較:處理並列階段資料,驗證知識經濟與高等教育、就業力之關係,對英國與台 灣資料反覆研究比較,進而獲得結論。

三、理論分析法

本研究擬用理論分析法,以知識經濟為理論架構,分析知識經濟對高等教育之影 響,並了解知識經濟所強調就業力的內涵,論證知識經濟時代下高等教育提升就業力之 必要與方法。

四、歷史分析法

本研究擬用歷史分析法,對英國與台灣不同知識經濟發展程度以及相關就業力政策 制定之原因與脈絡作一了解,從中分析不同時代就業力之差異,並且從歷史角度分析高 等教育與就業市場關係之轉變。

貳、研究架構

本研究之架構如圖 1-2。知識經濟影響社會、經濟、教育等多層面,在不同經濟時 代下所發展產業亦有所不同,同樣地也牽動就業市場對於人力的需求,也就是不同時代 就業力內涵會隨之改變,又高等教育功能之一為培育人才,本研究欲探討知識經濟、高 等教育與就業力三者關係,並以英國與台灣為研究對象。因此第二章從理論開始闡明,

說明知識經濟與就業力之意涵與關連,在農業、工業、知識經濟時代有不同的就業力內 涵,邁進二十一世紀人類主要受知識經濟影響,各國對於知識的渴求更甚於往,因此高 等教育機構也受到關注。

第三章論述高等教育與就業之關係,隨高等教育發展與功能之轉變,就業漸成為高 等教育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業市場同樣對高等教育有著有別其他教育機構的期待,但 隨著高居不下的失業率以及畢業生就業困難等現象,讓各國開始著重高等教育就業力培 養的課題,嘗試透過產學合作教學與職涯輔導協助畢業生順利進入職場。

第四章以英國為研究對象,一方面由於英國相關文獻資料豐富,二方面乃因英國 高等教育經費透過高等教育經費委員會(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HEFC) 分 配,其特別重視各大學對於學生技能與就業力之培養狀況,故其提升就業力政策可與台 灣政策作一比較。因此,本章分析英國知識經濟發展程度與該國產業所需之人才就業力

,並透過 CHEERS 調查畢業生與雇主對畢業生就業力準備情況之看法,最後透過英國政 策之探討,包括 Skills Plus 計畫及教與學卓越中心計畫政策,瞭解英國政府如何提升 學生就業力。

第五章以台灣為研究對象,分析台灣知識經濟發展程度與產業所需之人才就業力,

進而根據青輔會委託 104 市調中心進行 2006、2009 年兩份大專青年就業力調查,藉此 瞭解雇主與畢業生對大專畢業生就業力準備之看法,最後透過台灣政府政策之探討,包 括「提升青年就業力試辦計畫」與「教學卓越計畫」進一步瞭解台灣政府如何提升學生

就業力。

第六章將英國與台灣知識經濟程度、畢業生就業準備之情況、政府提升就業力之政 策、做法、影響等做一比較討論,最後提出結論與建議作為高等教育提升就業力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