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討論、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討論

壹、 英國、台灣知識經濟發展程度之比較

世界銀行 2009 年公布全球經濟指數評比,包含經濟誘因及機構制度、教育與人力 資源、創新系統、資訊基礎設施四大面向,在受評一百四十個國家中,英國排名第七、

台灣排名第十八,英國大部分指標表現優於台灣,但相對優勢各有不同。以下根據四面 向分述之:

一、經濟誘因及機構制度

台灣「政治穩定性」分數最低僅有 6.85,遠低於英國 9.18(圖 6-1),「管理品質」

方面台灣與英國差距最大,「政治穩定性」兩國差距最小。此見台灣與英國政治穩定性 差,但台灣情況更糟,政治不穩定性對於國家的發展不利,台灣政府的管理效能與制度 仍有努力進步空間。

圖 6-1 英國與台灣在經濟誘因及機構制度面向之雷達圖 資料來源:整理自 World Bank(2009a)

二、教育與人力資源

(一)教育指標:英國唯有學校教育平均年限高於台灣,台灣在大學入學率、四年級與十 五歲之科學與數學成績皆領先英國,尤其四年級科學遙遙領先英國達 4.28(圖 6-2)。

(二)勞動指標:專業與技術工作者作為勞動之比率兩國幾乎沒有差距,但在工業就業率 上台灣高於英國、服務業就業率上英國大幅領先台灣達 7 分,英國雇用員工的困難程度、

解僱與成本也都遠高於台灣,但台灣高等教育程度之勞動力失業率比英國高出 5.75。

圖 6-2 英國與台灣在教育與人力資源面向之雷達圖 資料來源:整理自 World Bank(2009a)

三、創新系統面向

此面向台灣表現最好,台灣唯有在專利授予平均分數高於英國,但其他指標以微幅 差距落後英國(圖 6-3)。

英國 台灣

英國 台灣

四、資訊基礎設施面向

在各種指標方面,英國仍舊全面領先台灣,唯其分數差距皆不超過 1.5 分(圖 6-3)。

圖 6-3 英國與台灣在創新系統與資訊通訊科技面向之雷達圖 資料來源:整理自 World Bank(2009a)

整體來看,台灣雖在創新系統、資訊基礎設備方面評比雖落後英國,但其數據已與 英國相差不遠,這是因為台灣積極推動各項研發創新政策、倡導產學交流機制、推動成 立創新研發中心、強化專利權的保護等措施有具體成效之故(經建會,2008),此見,台 灣的創新與科技產業具相對利益,是能與全球競爭的強勢產業。特別的是,台灣雖然在 教育指標方面,如高等教育入學率、四年級數學、科學素養、十五歲數學、科學素養表 現領先英國,但勞動指標卻顯現出知識經濟中重要的服務業尚未成熟、高等教育程度勞 動力之失業比率高達 9.89,此見台灣雖然有贏在起跑點的本錢,但卻未發揮效用。縱然 擁有高學歷,但畢業生仍無法獲得進入職場的保證書,而其背後原因有二,一為台灣產 業環境仍以工業為主、服務業就業率低,尚未發展出充足之高等教育人力需求,二為台 灣高等教育並未同時提升質與量,在人才培育失衡、失質的狀態下,造成高等教育畢業 生失業率高的問題。

教育受到該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之影響,高等教育功能與目的隨著時代流轉 逐漸向大眾靠近,縱然許多學者認為高等教育不該成為職業訓練所、不該背離高等教育 之所存在的原始目的,但在崇高理想與現實間,高等教育應該且必須為畢業生的就業多

英國 台灣

所思量。因而,高等教育與現實社會有了焦點,經濟影響產業、產業改變人才的需求、

人才需求牽動高等教育培育人才的思考。從世界銀行公布之知識經濟排名可知,英國及 台灣的經濟型態從工業走向後工業,更邁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增加對終身學習之 需求,而高等教育成為重要終身學習之場域;此外,知識經濟時代中知識汰換速度加速,

導致高等教育不只需要傳遞知識,更要讓學生獲得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創新知識的能 力,連帶著高等教育課程、教學模式、評量與目標都更加多元化,而專業知識是知識經 濟中人才必備之條件,但在知識經濟變動快速環境中,與人合作、問題解決、良好工作 態度亦不可或缺。

貳、 英國、台灣高等教育畢業生就業力準備情況之比較

本研究依據 2000 年進行之 CHEERS 調查、2009 年青輔會就業力調查分別瞭解英國、

台灣高等教育畢業生就業力準備情況。雖然這兩份問卷內容、調查時間與方法不盡相 同,英國對雇主進行質性訪談、對畢業生使用量化問卷;台灣則皆對雇主與畢業生進行 訪談與問卷調查,但無論使用何種方法,都能夠瞭解雇主對畢業生已有能力、應有能力 的看法,以及畢業生自省在高等教育已獲得之能力、職場所需能力之具備情況,而兩相 對照之下,可發現無論英國或台灣高等教育皆無法適切回應雇主之期待。

英國與台灣雇主都認為明星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具有優勢,而高等教育學位是進入 職場必要條件,但兩國雇主卻也認為進入職場才是學習的開始,高等教育無法讓學生所 學與職場所需完全吻合,而這正是知識經濟強調終身學習的表現,即使擁有高等教育文 憑,但不代表具備足夠就業力。以下將英國與台灣雇主、畢業生對就業力準備之看法整 理如表 6-1,並討論如下:

表 6-1 英國、台灣雇主及畢業生對畢業生就業力準備情況之比較

都對畢業生之電腦能力、學習能力多所肯定。此見,高等教育畢業生是具備終身學 習的態度與能力。

三、在不足能力方面,國家間、雇主與畢業生間看法差距頗大:英國雇主特別指出英國 畢業生專門知識不足,但畢業生卻完全不認為,但兩方皆認為在溝通、協調、計畫 組織之能力待加強;台灣雇主認為畢業生未瞭解產業、其穩定度與抗壓性亦待加 強,但畢業生認為專業知識與技術、表達與溝通、外語能力才是最為缺乏能力。兩 國畢業生皆認為溝通能力不足,而英國畢業生占有母語優勢,其外語能力反而是為 充足之能力。

四、高等教育應加強之能力方面,雇主與畢業生看法不同:英國、台灣畢業生認為高等 教育應加強不足之能力,但雇主們卻不如此認為,反而從較為宏觀的角度期待高等 教育之改革,例如英國雇主期待高等教育與產業有更多接觸、台灣雇主則期待高等 教育加強畢業生穩定度及抗壓性、良好個人工作態度及表達與溝通能力,可見不足 之能力不一定是雇主最渴求的就業力。

參、 英國、台灣透過高等教育提升就業力相關政策之比較

無論是歐洲 CHEERS 調查或台灣青輔會大專就業力調查皆可見,畢業生就業力不足 之問題,雇主先驗地認為高等教育培育素質較高人才,並且應該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

良好工作態度等,但畢業生的表現卻只在電腦技能、學習能力上較令人滿意,而無法在 高等教育過程中培育出雇主認為重要的能力,這些能力除了一般所謂的核心或關鍵能力 外,還包括在不同脈絡、情境中皆可使用的態度及能力,亦即可轉移能力。英國與台灣 雇主特別重視求職者的人格特質、良好的態度,而這些看似非常抽象的能力,究竟如何 在高等教育過程培養,藉以降低職場所需與大學所學差距,成為近年來英國與台灣高等 教育與政府十分關切的議題,英國由 HEFCE 於 2000-2002 年推動從課程改革之 Skill

一連串提升就業力政策,而從高等教育著手的有教與學卓越中心計畫(CETL)。而台灣政 (Skill Plus)

教與學卓越中心計畫

業進行產學合作,甚至規劃產學專班,直接針對產業需求培育人才;相較之下,英國 Skills Plus 計畫則從高等教育課程著眼,透過重新調整課程、教學、學習與評量,以 增強就業力四要素─USEM(理解題材、精熟技能、效力信念與後設認知),換言之,英國 並非列出幾項需要增強的就業力,然後對症下藥,而是試圖教给學生一種獲得就業力的 能力。最後,Skills plus 計畫於 2002 年結束,但其概念持續影響,爾後陸續成立增強 學 生 就 業 力 合 作 小 組 (enhancing student employability co-ordination team, ESECT)、學習與教學支持網絡(learning and teaching support network, LTSN)進行 一連串就業力研究與推動。

另一組以鼓勵優秀教學為目的包括英國教與學卓越中心計畫與台灣之獎勵大學教 學卓越計畫。首先,兩者就名稱來看十分相似,都是鼓勵高等教育中優秀教學活動、並 透過鼓勵優秀教學以提升學生就業力,但英國可跨校、跨系進行教學合作,台灣只限以 校為單位提出,不如英國具有彈性及變化。在成果方面,卓越中心遍佈英國,目前總數 有 74 個卓越中心,並包含各種學科與學習面向;台灣 98 年度則有 31 所大學獲得教學 卓越補助,但該政策制定的背景並非單純改善高等教育教學,其目的多少存在消弭未獲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補助之學校的資源平衡。就整體而言,英國提升 就業力政策是由 HEFCE 及 HEA 所主導,之後並成立 ESECT 與 LTSN 進行一連串就業力研 究與推動,反觀台灣政策都是由各部會負責,缺乏部會間整合與整體規劃,因此英國政 策推動較台灣具統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