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Pargament(2007)認為宗教因應會被特定的情境所引發,特別是當這些情 境(如:死亡、末期疾病)所帶來的壓力,超過了個體的理解與其當下有限的個 人、社交資源。且過去文獻指出,宗教因應行為最常出現在當個體遇見重大壓力 事件時(Koenig et al., 2001)。因此,本研究意圖探討個體在高壓力情境下,因 應的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與宗教因應之使用間的關聯,並進一步檢驗因應自我 效能感與社會支持對宗教因應的預測力。研究者整合前幾節的文獻回顧與推論,

形成研究架構如圖2-3。

與宗教信仰相關的個人因素,如:宗教信仰重要性、虔誠程度、信仰的內涵…

等,會形塑個體看待世界的基模,廣泛地影響其自身如何知覺、解釋外在環境,

以及如何作出反應。此外,一個人使用因應策略的習慣或傾向,對於其往後的壓 力因應亦存在顯著的影響力。因此,不論是宗教信仰相關變項,或是宗教因應的 風格傾向等個人變項,可視為壓力因應歷程中的脈絡,隨時對認知評估系統、宗 教因應策略的選擇造成影響。當個體面對某一特定的壓力情境時,其認知評估系 統會趨近自動化地立即啟動分析所處狀況。一方面,初級評估考量該情境對自身 安適感的利與弊;而另一方面,次級評估則會衡量當下的因應資源的可用性與效 用,包括:個人、他人或靈性資源。若評估該情境導致之損害越高,且內、外在 資源越低,則個體主觀知覺的壓力程度也會越高;同時,個體所知覺能協助面對 的個人內在資源(如:因應自我效能感)或是外在他人資源(如:社會支持)越 低的狀態下,則會提升個體選擇尋求靈性資源的協助,意即增加宗教因應策略使 用的程度。

圖2-3 本研究之概念模式 壓力情境

選擇加入宗教因 應的程度

因應資源:

1.個人(因應自我效能感)

2.他人(社會支持)

3.靈性 初級評估

次級評估 個人因素:

1.宗教信仰相關變項 2.宗教因應風格

而根據上述研究架構形成本研究之問題和假設如下:

問題一、個人宗教信仰變項與宗教因應是否具有關聯性?

假設 1-1:宗教信仰的主觀重要程度與宗教因應呈正相關。

假設 1-2:宗教信仰的主觀虔誠程度與宗教因應呈正相關。

假設 1-3:宗教團體的主觀重要性與宗教因應呈正相關。

問題二、一般性的宗教因應風格與特定情境中之宗教因應是否具有關聯性?

假設 2-1:一般性宗教因應風格與宗教因應使用呈現正相關。

問題三、高壓力的情境下,高因應自我效能組與低因應自我效能組在宗教因 應的使用上是否存在差異?

假設 3-1:低因應自我效能組的宗教因應使用明顯較高自我效能組的多。

問題四、高壓力的情境下,高社會支持組與低社會支持組在宗教因應的使用 上是否存在差異?

假設 4-1:低社會支持組的宗教因應使用明顯較高社會支持組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