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步驟與流程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本節將依據本研究的目的與問題列舉出整體研究流程。研究流程從研究動機的萌 發、研究主題的擬定、文獻的探討、確定研究參與者、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分析,至最 後完成報告撰寫之研究流程圖說明如下(參見圖3-4-1研究流程圖),研究進行的歷程 中,仍以文獻的參考為研究依據,整個研究預定時程以甘梯圖呈現(參見圖3-4-2研究 甘梯圖)

一、 研究動機的萌發

在尚未決定研究議題時,研究者在研究所修習各類的課程過程中,即不斷思考論 文的研究方向,並針對有興趣的主題進行初步的文獻閱讀,對初始的研究焦點不斷進 行思索。最後,經過與指導教授討論之後,研究者由任職的幼教教學現場為思考的出 發點,決定以幼兒為主的說故事活動為探究的議題。

二、 研究主題的設定

研究動機逐漸形成之後,研究者再與指導教授進一步討論釐清想法,研究者得以 將研究動機發展成研究目的與問題,並將研究問題聚焦,擬定研究主題為「幼兒園實 施幼兒說故事活動之研究」。

三、 文獻的探討

在確定研究目的與問題之後,研究者持續蒐集相關文獻,透過閱讀文獻資料與相 關研究,幫助研究者釐清相關概念進而歸納出研究的理論架構,引導本研究的進行。

閱讀文獻理論與研究問題的對話反思,會持續循環交替於本研究的進行與研究資料收 集與分析歷程中。

75

四、 確定研究參與者

研究參與者為研究者任教的班級幼兒、教師與家長,但在開學期初將先分發「家 長同意書」,以獲得研究參與者之同意,並整理研究參與者的背景相關資料。

五、 研究資料的蒐集

在取得研究參與者的同意之後,研究者以觀察、訪談及相關資料的蒐集方式,進 行研究資料蒐集的工作,蒐集資料時間預定為101年9月至12月。

六、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質性研究是一種循環往返的過程,資料的整理與分析之間更是一種相互參透、相 互作用的關係(陳向明,2002)。研究者必須將每次蒐集的資料進行初步的整理與分 析,透過反覆的資料閱讀、參考指導教授與同儕之觀點,並持續與文獻進行交叉比對 及驗證,建立編碼及歸檔,以尋求和解釋資料本身蘊涵的多重意義。

為避免研究者的研究方法與主觀經驗,影響研究結果的客觀性或形成偏差,研究 過程與資料分析必須採用多種方法相互比較,藉以檢視其中的發現是否一致。三角檢 證法(triangulation)是指研究者應運用各種資料來源、各種理論與方法、不同的資料 蒐集,以交叉檢證所蒐集的資料並對資料提出解釋的客觀性加以檢視(王文科,1990)。 因此,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利用不同方式多方進行資料蒐集外,並以多元之觀點進行 資料的分析,以三角檢測法作自我的檢視。

七、 完成研究論文撰寫

研究者將所有資料加以統整,必須透過不同資料來源之間交叉檢驗,並逐一回應 研究目的與問題,最後歸納所有分析之資料,撰寫研究報告陳述研究發現與結論,並 提出具體建議供各相關領域參考。

76

圖 3-4-1 研究流程圖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