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歷程及架構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歷程及架構

第一節 研究歷程及架構

一、 研究期

本研究時程為2018 年 2 至 2020 年 5 月,研究者將研究計畫的歷程分為 研究預備期、研究執行期、研究分析期三個階段,以下做詳細描述:

(一) 研究預備期(2018/02-2018/06

研究者在106 學年度(2017/09)開始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就讀,

106 學年度下學期(2018/02)開始受領公費,成為原住民公費生,履行「師資培育公 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規定原住民公費生須完成的義務。引起研究者動機和產生 問題意識的時期,正式開始於表演藝術所學習音樂劇演員訓練的相關課程,以及開始 進行原住民公費生須履行的義務,並預備執行部落服務實習。

在研究所的學習階段,研究者體會音樂劇這門集各項藝術與人文為一體的表演形 式,在就讀期間以藝術家身份進行創作、訓練,接受各方藝術相關的刺激,這些刺激 也與身為阿美族的研究者產生連結。

由於研究者需要在暑假進行部落服務實習,便於預備期開始探索可進行服務的地 區;為瞭解服務的相關選擇,從就學學校實習輔導組和服務辦法中獲得資訊,得知令 研究者感到困惑的規定,便欲將本身的專業融入部落服務實習,將研究朝向音樂劇教 學融入部落服務實習的方向。研究者開始搜尋「師資培育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 法」,分析法條的演進,尋找適合的部落實習服務之單位,事先詢問與教學相關的軟 硬體設備和學生人數等,並以音樂劇為教學內容開始著手設計課程、擬定研究流程。

(二) 研究執行期(2018/07-2019/07

本研究共實施兩次部落服務實習,研究者欲先進行探究、而後提問、最後再次進 行教學實踐。故此階段的三個步驟為「第一次實施」接著「修正」再接續「第二次實 施」,期望在反覆的過程中獲得研究成果。

1. 「第一次實施」為 2018 年暑假(2018/07-08),進行以下四類部落服務實習:

(1)東昌長老教會的暑期國中、小陪讀班進行音樂劇教學,時間為 2018/07/16

(一)至2018/07/20(五)。(2)東昌長老教會的文化營協助營隊帶領、早操教學 和音樂劇課程,時間為2018/07/30(一)至 2018/08/03(五)以及 2018/08/05

(日)感恩日音樂劇的呈現。(3)化仁國中的夏日樂學班分別帶領兩天的音樂劇 遊戲課程,時間為2018/08/15(三)和 2018/08/22(三)。(4)達拉讚部落的豐年 祭期間協助活動辦理,時間為2018/08/06(一)至 2018/08/11(六)。研究者特別 選定文化營的服務過程,針對東昌長老教會的原住民牧師、協同教學者、原住民 學生等,進行半結構式的訪談,因為研究者發現此服務方式較符合以音樂劇教學 融入部落服務實習欲探究的問題。

2. 「修正」期為 2018 暑假至 2019 暑假之間(2018/09-2019/07),為特別選定的文化 營教學作修正,透過查找相關文獻、書籍,分析訪談內容和教學日誌,更正教學 方向,為下一次在文化營中進行的部落服務實習做預備。

3. 「第二次實施」為 2019 年暑假(2019/07),進行文化營部落服務實習,時間為 2019/07/22(一)至 2019/07/28(日),嘗試以新的學習目標進行教學,課程後進 行半結構式的訪談,針對大部分「第一次實施」對象,服務單位負責人、協同教 學者等再次進行訪談。

(三) 分析統整期(2019/08-2020/05

在實施與修正期所進行的部落服務實習和教學,皆透過研究者的觀察進行紀錄,

從教學時的紀錄,和相關文獻書籍的閱讀,比較前後兩次的部落服務實習的實施狀 況,從服務單位訪談者的對話中察覺差異,從專家的訪談中得知教育整體前進的方 向,而恰好在2020/02/04「師資培育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再次進行修改,研 究者繼續分析法條走向,對照研究者在研究預備期為部落服務實習所提出的討論,而 後總結研究問題,並提出結論。

二、 研究流程

研究者將研究期分為多個細項流程,將研究預備期分成建立動機及問題、確定研 究方向、第一次文獻蒐集、部落服務實習教案設計;研究執行期分為第一次實施、訪 談、第二次文獻蒐集、第二次實施、訪談;分析統整期分為第三次文獻蒐集、訪談、

統整與歸納、撰寫研究結果。研究流程如圖所示:

2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設計

三、 研究架構

本研究時程為2018/02 至 2020/05,依照研究背景、動機、目的與問題,在完全參 與的過程中持續參考相關文獻和書籍、訪談、觀察、紀錄進行研究,圖3-2 為本研究 架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