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部落服務實習中音樂劇教學的課程分析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實踐

第三節 部落服務實習中音樂劇教學的課程分析

本章的第一節為部落服務實習的政策分析,第二節為原住民部落與學生教育的關 聯與統整,本節將針對研究者所進行的部落服務實習進行分析,探討其中的文化基 底:研究者將分析第一次實施期和第二次實施期的教學內容、教學日誌,以及歸納對 協同教師、原住民學生的訪談,並對照第二章第三節關於音樂劇教學的文獻。本節的 順序如下進行:首先研究者將分析107 年 7 月的東昌教會的「陪讀班」、107 年 7 月

「文化教育」類的東昌文化營、107 年 8 月的「暑期課程」夏日樂學班,以及第二次 實施期108 年 7 月的「文化教育」類的東昌文化營,研究者針對三種可作為部落服務 實習的活動,依照實施的時間順序進行分析。

一、 陪讀類課程分析——第一次實施

研究者與花蓮東昌長老教會進行聯絡以後,它們告知研究者兩項服務內容,一個 為「陪讀」,另外一個是「文化營」,經過研究者自覓通過,意指兩者皆能符合部落 服務實習,故研究者著手進行課程設計。以下研究者運用於第三章所設計的教案設計 表進行基本資訊填寫:

表 14

陪讀類部落服務實習教案設計表

部落服務實習教案設計表 學習目標

1. 從遊戲中認識音樂劇

2. 體會音樂劇中的歌、舞、戲,並感受音樂劇表演型式與原住民文化之關聯 3. 實地體驗音樂劇的演出

教學架構

以遊戲教學做為主軸,在第一節課與學生建立關係互相認識,而後分別在二、

三、四節課帶入戲劇及肢體開發的相關遊戲,最後於第五節課做總體的排練並 呈現和總結。

設計人:里稏爾‧紀達爾 教學節數:共五節

上課時間

2018/7/16(一) 11:00-12:00 2018/7/17(二) 11:00-12:00 2018/7/18(三) 11:00-12:00 2018/7/19(四) 11:00-12:00 2018/7/20(五) 11:00-12:00

上課地點 東昌長老教會

研究者第一天的課程目標以「自我介紹與建立關係」為中心設計,研究者認為,

部落服務實習的服務為短期性質,它能夠帶來的影響力有限,故實習者不應以「帶來 這地的改變」為目標,應以認識這地,以學習的態度進行部落服務實習為要!研究者 所訪問的部落服務實習生說到:

問我說你覺得營隊活動這些服務實習你有幫助到當地居民學校什麼嗎?但我 都會覺得其實是我們在被幫助。(訪I02-3-1090429)

而研究者所訪談的偏鄉的教育專家也認為,並不要以過高的期望去看待短期內的服務 性質活動能為在地或實習者本身帶來什麼實質改變:

不要希望在八週的時間內可以做所有的事情,就好像我們講偏鄉教育好了,

比方說白天上課他都是聽外星文,他都聽不懂,你就希望能夠透過補救教學 來讓他跟上進度,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 比方我們對這些原民師資公費 生,他可能需要上的課,他應該要具備所有的能量,而不是說我們期待他在 八週的服務實習能夠應用然後,等於說你賦予這個部落服務實習太高的期 待,因為他只有八週。(訪P02-3-1090401)

所以研究者認為,八週的部落服務實習所制定的課程,初期要良好的建立關係,而這 些關係包含教案所提及的「建立默契」和「自我介紹」,這是研究者認為不管進行何 種部落服務實習都可做到的!

在第一項課程活動設計,研究者在自我介紹後也引導學生用遊戲的方式預備自我 介紹,研究者發現,原住民孩童對於第一次見面的教學者會有一些膽怯,包含眼神的 逃避、微弱的說話音量,或是出現一些緊閉的肢體動作,如叉腰或與教學者保持一定 的距離,研究者發現這些狀況皆出現於研究者尚未進行遊戲之前,當遊戲是與自己所 熟悉的同伴共同進行時,會慢慢敞開心胸、忘卻與陌生教學者的不自在,如下述教案 中所進行的遊戲,能清楚看見孩子在過程中慢慢改變的狀態:

表 16

第一節課程教案

l 活動一「破冰」:

4. 改變成聽到 1 的時候拍手、2 的時候跳、3 的 時候蹲

5. 想像一位討厭的人,盡可能在遊走時離他遠一 點;想像一位喜歡的人,盡可能在遊走時離他 近一點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設計

因為學生們透過遊戲的熱身,以及對於教學者的初步認識,研究者發現學生們不 再表現畏縮,透過先在破冰中喊過自己的名字,研究者的目標為「讓學生願意自己開 口」,故接下來研究者以另外的方式讓學生們做自我介紹,以下為學生自我介紹的方 式:

「自我介紹」:

1. 圍圈坐好

2. 說明等等要用畫圖來自我介紹 3. 開始畫圖

4. 結束畫圖

5. 放開面子,跳「瘋人舞」,扭動全身上下從簡單到複雜、從小動做到大動 作

6. 回復圓圈坐好,先講自己的名字,再說明為何自己要畫紙上的圖畫

(教-陪-1070716)

研究者認為循序漸進的與學生建立關係是部落服務實習初期需要注意的部分,避免過 於不必要的熱情,而是自然且有規劃的進行,從讓別人認識自己,到認識服務單位的 所有人。在正式自我介紹前,研究者依然融合肢體的展現「瘋人舞」,讓學生初步體 驗肢體的活動,從小至大,由淺入深引導。

研究者認為,不只透過語言可以認識彼此,透過實習生本身設計的課程,以觀察 認識學生也是可行的方式之一,如研究者設計一段自由展現肢體的遊戲,觀察東昌長 老教會孩童對於肢體展現的接受度和程度。而結束完肢體的展現,便開始自我介紹,

研究者認為,以圖畫作為學生們自我介紹的媒介,可以避免學生無所依據的介紹,可 有助於他們透過自己的圖畫發散思考,並自我介紹。以下活動為本日課程的最後階 段,透過更深層的互動去體驗感受肢體:

「催眠」:

1. 兩個人一組面對面,選擇一個舒服的位置站著 2. 選擇一個人是 1 號,另一個人是 2 號

3. 1 號負責做催眠師,2 號當被操控人

4. 1 號手放在 2 號的臉前做預備姿勢,喊「開始」便開始操控 5. 途中指示速度要和緩

6. 1 號 2 號交換操作

7. 停止操作,所有人當觀眾,欣賞自願者上臺操作一人操縱兩人 8. 結束遊戲

(教-陪-1070716)

研究者利用這個活動讓學生體會生活中不曾感受過的肢體操縱及被操縱,因為先前的 課程在肢體上已進行熱身,故研究者發現,在此階段學生已經能自然地聽從指揮操 作,且結束遊戲時學生皆表現出意猶未盡的感覺。第一日的課程,研究者認為任何形 式的部落服務實習都需要將重點放在建立關係,其它課程的淺嚐可斟酌放入,將第二 日再視為正式課程的起頭即可。

(二) 陪讀課程第二日——創作性戲劇中的戲劇元素

第二日課程以舞臺演出的「專注力與構圖」作為核心,帶來演出的基本訓練,

「報數遊戲」

1. 依序報數 1-6,數到 4 的人拍手 2. 數到 6 的人舉手

3. 數到 2 的人拍膝蓋

「眨眼殺人」

1. 遊走在空間中的各個角落

2. 面對圓心閉眼,被點到背的人當鬼,其它是人 3. 鬼單眼札

(教-陪-1070717)

研究者從簡單的指令型遊戲開始進行,且強調專注力是戲劇重要的一環,從靜態的

「報數遊戲」到動態的「眨眼殺人」,可以看見學生有前一日的「遊走」概念,故在 第二日會比較熟悉,當教學者說到遊走,便能立即明白,並完成「眨眼殺人」遊戲。

研究者發現,動態的遊戲結束時,常常會導致學生在秩序方面難以控管,故研究者認 為,動態與靜態的活動盡量穿插進行,而下一個活動便是需要彼此互相溝通討論的

「擺國字」以及「看圖百畫」。

「擺國字」:

3. 呈現,各看猜想對方的字是什麼,答案是「吳」&「林」

「看圖擺畫」:

1. 拿出兩幅畫,一幅為「領導民眾的自由女神」,另一幅為「杜爾博士 的解剖學課」

2. 介紹兩幅圖畫,和簡單說明應注意的構圖

3. 按照上一個遊戲的組別擺出圖畫,並各選出一位同學帶領該組 4. 呈現兩幅圖,分別互相欣賞

(教-陪-1070717)

研究者發現,進入靜態的課程,學生偶有前一個遊戲的浮動,但因為必須要討論,所 以氣氛會慢慢緩和,研究者由簡單的擺國字,到較為複雜的擺圖畫,研究者認為,一 些較為認知型的活動,可以透過學生彼此之間的互動提高其意願,比如研究者使將學 生拆成兩隊,互相猜測、互相欣賞,引起學生的趣味性。而本日課程最後帶來「肢體 組合家電用品」將簡單的肢體互動也融入,為後一天「肢體開發及角色扮演」的課程 作銜接:

「肢體組合家電用品」:

1. 依照原定兩組,讓兩組分別討論出一個家電用品 2. 說明呈現方式會以動態呈現

3. 一組為「電鍋」,另一組為「吸塵器」

4. 呈現兩個家電用品,分別互相欣賞

(教-陪-1070717)

研究者發現學生在進行到這堂課時,已經沒有前一天的生澀感,研究者認為因為前一 天有簡單以肢體進行活動,故在此處融合構圖和肢體的活動對於學生而言並非完全新 鮮事,學生能與彼此討論做出「電鍋」和「吸塵器」,研究者在當日這麼說:

今天的遊戲先訓練大家的專注力,再讓大家從簡單的國字開始發現肢體與構 圖的關係,再進階到大家不熟悉的圖畫構圖,最後是動態的家電用品呈現,

這樣循序漸進的帶領大家認識構圖是有效的!(誌-陪-1070717)

有別於科班,研究者認為在部落服務實習所教授的課程要循序漸進,一方面讓教學者 自己可以邊做邊觀察,二方面也避免給學生過大的壓力。

(三) 陪讀課程第三日——創作性戲劇的肢體元素

第三日教學雖與學生的互動更加熱絡,但研究者需要避免遺忘最開始所訂定的原 則:

「課前預備」

1. 圍圈後,轉身面相圈外,閉上眼默數 30 秒轉回 2. 安靜禱告

3. 重整默契「一啦呼」,強調講完不能發出聲音,也不能笑

3. 重整默契「一啦呼」,強調講完不能發出聲音,也不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