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發現與結論

在文檔中 碩 士 論 文 中 華 大 學 (頁 124-1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研究發現與結論

本研究回顧高科技園區發展之區位相關文獻,建構出影響SoC 專區設置 之主要區位因素以及最適地點之選擇,其次透過專家訪談擷取資料,應用 AHP 理論求取區位決策相關影響因子之權重值,建構我國設置系統單晶片專 區選址評估之決策基礎,另一方面敘述目前台灣SoC 產業目前進駐園區之現 況、發展成效與未來願景,進一步評選目前國內較具競爭力之園區,於未來 發展趨勢上給予適當之建議,冀望提供政府、業界以及決策者區位規劃與決 策之參考。綜合上述,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區位決策準則選取方面

本研究經由文獻回顧與德爾菲專家問卷之二次篩選,最後建議 SoC 專區區位決策架構之準則包含『都市環境』、『產業環境』、『研發環境』、

『人力資源』、『行政配合』等五大構面。

『都市環境』之準則包含「醫療設施」、「治安狀況」、「生活環境」、

「電力供應」四項評估次準則;『產業環境』之準則包含「運輸活動」、「市 場產值」、「科技廠商聚集性」、「資金取得便利性」四項評估次準則;『研 發環境』之準則包含「大學及研究機構」、「通訊機能」、「研發支出」三 項評估次準則;『人力資源』之準則包含「勞動薪資」、「勞工供應」、「一 般勞力」、「技術人力」四項評估次準則;『行政配合』之準則包含「土地 取得」、「產業輔導」、「賦稅狀況」、「財政狀況」、「公共設施配合度」五 項評估次準則。

二、區位決策準則與其它產業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全體專家最重視之區位準則依序為研發環境、產業 環境、人力資源、行政配合、都市環境。綜觀相關研究,郭大玄、沈宏 谷等人提出環境與營運成本為影響資訊產業設廠之區位需求;張家維也 指出資訊服務業最重視之準則為市場因素,而系統晶片產業則較偏重於 研發環境;羅浩展與陳聖文則分別指出人力資源為生物科技廠商最重視

之因素以及平面顯示器廠商所重視之次要因素,在本研究中此準則亦排 於第三名。至於都市環境與交通因素在生物科技、平面顯示器以及系統 晶片產業皆列為最不重視之因素,相關產業區位決策準則如表6.1 所示。

表6.1 產業區位決策準則比較表

作者 研究主題 相關產業區位選擇因素

郭大玄

台灣資訊工業空間結 構與設廠區位行為的 地理研究

1.環境寧適 2.動力能源 3.聚集經濟 4.都市與交通 5.土地

張家維 資訊服務業區位選擇 之研究

1.市場因素 2.產業關聯 3.政府政策 4.環境 5.成本因素

沈宏谷

資訊產業廠商區位選 擇關鍵要素與策略之 研究

1.營運成本 2.人力供給 3.技術取得 4.政府政策 5.公共設施

羅浩展

高科技產業區位選擇 之研究-以生物科技 產業為例

1.人力資源 2.研發環境 3.產業環境 4.基礎建設 5.交通運輸

陳聖文

台灣地區平面顯示器 產業之空間區位選擇 模式

1.成本 2.人力資源 3.政府政策 4.產 業關聯 5.都市環境 6.交通因素

本研究 系統晶片專區區位決 策之研究

1.研發環境 2.產業環境 3.人力資源 4.行政配合 5.都市環境

資料來源:【27】

三、區位決策次準則權重方面

若政府欲在國內設置系統單晶片專區,由全體專家之觀點,需優先 考量「研發支出」,其次為「科技廠商聚集性」,第三是專區所在地區「技 術人力」之取得;由產業界之觀點,優先考量「技術人力」,其次為「賦 稅狀況」,第三是「研發支出」;由政府部門之觀點,優先考量「大學研 究機構」,其次為「科技廠商聚集性」,第三是專區所在地區「市場產值」; 由學術單位之觀點,優先考量「研發支出」,其次為「科技廠商聚集性」,

第三是專區所在地區「技術人力」之取得;由研究機構之觀點,需優先

考量「研發支出」,其次為「科技廠商聚集性」,第三是專區所在地區「市 場產值」。

四、方案評選結果方面

根據全體專家總評分之排序結果顯示,各候選方案優先順序與得分 分別為南港內湖園區(0.157679)、龍潭渴望園區(0.130537)、新竹科學 園區(0.117866)、台南科學園區(0.05474)、台南科技工業(0.03774)、

台中科學園區(0.03638)。由於「南港內湖園區」不但鄰近許多大型醫 療設施,生活環境良好且園區內電力供應系統穩定等優勢外,鄰近台灣 大學、中央研究院等國家型研究機構亦為園區加分不少,因此選擇「南 港內湖園區」為專區設置優先考量之地點;而「龍潭渴望園區」在地方 政府的大力配合下,提供較多之研發支出、產業輔導政策以輔助高科技 產業之發展,於「行政配合」準則上相對佔有較佳之優勢,排名第二。「新 竹科學園區」由於鄰近之交通路網活絡,而正在興建中之高速鐵路也將 在新竹縣竹北六家設置場站,未來將增進新竹科學園區之產業競爭能 力,排名第三。

五、方案評選結果分析

本研究依據各候選方案決策分析之結果,對發展SoC 專區區位決策 提出之建議如下:

(一) 由南港經貿園區與內湖科技園區扮演核心設計之角色

無論由全體專家或個別單位來看,南港內湖園區之評點得總分 與排序皆為第一,其中許多準則得分優於其它園區,例如大學及研 究 機 構 (0.050804 )、 技術人力(0.034484 )、資金取得 便利性

(0.024726)、通訊機能(0.008166)等準則,由於南港內湖園區位 於台北市,鄰近市府中心,具學術研究資源豐富、專業 IC 人才資 源充足、資金籌措能力強、通訊機能網絡便利、加上生活環境良好 等優勢,適宜發展核心設計產業,並配合內湖科技園區之高科技服 務業特性,必能帶動北部 IC 設計產業之升級,進而提升台灣地區 之設計業整體競爭力。

(二) 新竹科學園區與龍潭渴望園區適宜創立矽智財交易中心

根據全體專家之方案優劣排序結果顯示,新竹科學園區與龍潭 渴望園區之排序大部分位於第三與第四名,新竹科學園區於研發支 出(0.06968)、公共設施(0.009052)、公路密度(0.007754)準則 得分較高,而龍潭渴望園區則在市場產值(0.030971)、科技廠商聚 集性(0.023103)、財政狀況(0.015838)等準則得分較高,由於政 府投資之研究發展經費比例高、相關公共設施硬體完整、交通網絡 便利、IC 設計產值規模龐大,因此適合作為矽智財交易中心,以供 台灣IP 供應商完善之晶片交易平台使用,使桃竹地區形成 SiP 之集 散中心與服務重鎮。

(三) 台南科學園區與台南科技工業區可作為半導體製造專區

台南科學園區於一般勞力(0.002351)、治安狀況(0.001877)、

賦稅狀況(0.001365)等準則得分較高,而台南科技工業區在一般 勞力(0.002351)準則得分較高,由於南部之科學園區具有土地成 本低廉、賦稅較低以及一般勞力較易取得等優點,但由於台南縣市 相關產業基礎較為薄弱,加上國家形研發機構較少,因此在研發環 境中居於劣勢。儘管如此,在 IC 產業分工合作原則之下,建議台 南科學園區與台南科技工業區可於製造、封裝與測試上多加著墨,

扮演其它核心專區生產支援的角色,發揮其未來擴廠土地較易取得 之相對優點,惟此地區應加強交通運輸之機能並引入與SoC 產業相 關研究機構,方可加強南部既有IC 製造代工之優勢。

(四) 加強專業技術人員之培訓與輔導

系統單晶片整合之困難點在於需應用專業知識經由語言發展 測試工具,融入硬體系統與I/O 規劃,最後透過 IC 混成模式之製程,

形成一個低耗電之單晶片電腦,透過此四種不同領域之專業知識整 合為不可分割之單一產品,由本研究專家訪談得知,目前我國SoC 產業缺乏類比元件、IP 重複使用以及系統整合之人才,而在專區區 位評估架構中,「技術人力」準則整體權重值高達0.101,為 SoC 專 區設置時相當重要之因素之一,故我國政府應多開立SoC 專業課程 與在職訓練,積極培養優秀人才投入高階研究,以增進我國專業人

力之素質。

六、方案加強方針

本研究針對得分較弱之評選方案,提出以下幾點加強方針以供參考:

(一) 新竹科學園區

新 竹 科 學 園 區 於 土 地 取 得 (0.006064 )、 資 金 取 得 便 利 性

(0.003532)、治安狀況(0.004054)之準則得分劣於其它園區,故 建議應降低其土地取得之成本,使企業可以利用較少之資金成本,

進行較大之投資計畫,以及引進相關金融銀行,讓園區內之 IC 設 計廠商可公平、合理地取得銀行融資,並隨時檢討各項治安維護作 為及勤務部署,做好治安維護工作。

(二) 台中科學園區

台中科學園區於科技廠商聚集性(0.004382)、大學及研究機構

(0.004382)之準則得分劣於其它園區,故建議引入 SoC 產業相關 上、下游廠商,形成完整的產業供應鏈,使企業獲得半導體供應鏈 之間更具效率、低成本以及提昇利潤等優勢。

(三) 台南科學園區

台南科學園區於技術人力(0.005817)、通訊機能(0.002764)

之準則得分劣於其它園區,故建議定立員工認股分紅之相關法規,

利用完善之認股分紅制度,使規模較小之IC 設計廠商能留住人才,

並考慮建立全國產業科技人才供需通報系統,提供人才失衡之預警 機制,另外加強園區內部資料傳遞及通訊聯繫之軟硬體設備。

(四) 台南科技工業園區

台南科技工業園區於研發支出(0.001917)、大學及研究機構

(0.001917)之準則得分劣於其它園區,故建議可適度提高研究發 展經費之年度預算,以期推動系統單晶片產業之研究發展,並設置 相關高科技產業之研究機構,藉此增加國際產學交流之機會,進而 促進國家型研究機構與產業間技術轉移之交流。

在文檔中 碩 士 論 文 中 華 大 學 (頁 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