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7 -

由長期、大量的食品詐騙事件之特性歸納,盼能從中梳理其樣態

,進而針對問題的診斷以提出改善方針。

二、英美兩國已有相關研究指出:當政府利用傳統的食品安全管理方 式來解決食品詐騙問題時,往往會面臨許多限制及挑戰(例如:食 品攙偽物質可以通過食品安全檢測;因此,如何針對食品詐騙的 特性設計有效的防制策略,便成為世界各國目前必須謹慎處理的 重要課題。為了降低我國政府發生重蹈覆轍的機會,本文的第二 個研究動機,即在於吸納英美對食品詐騙的治理經驗並從中學習

,冀盼執政當局或相關單位避免因為錯誤的政策而付出更大的代 價。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壹、研究目的

Maxwell 曾在《質性研究設計:一個互動的途徑》(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an interactive approach)當中提到,當實際著手進行 某一項研究之前,可從三方面陳述其研究目的(2013: 24-29):

一、個人層面

泛指那些激發研究者從事研究的因素(things),這些因素可能來 自於:研究者企圖改變或改善自己曾參與過的個案或曾經涉入之情境

;基於對某些特定議題或事件的好奇心;為了進行某些特殊(類型)

研究的偏好:或者單純只是為了自己在生涯規劃方面的需求。

個人層面的目的經常會與實務層面的目的和研究本身想要達成 的目標多所重疊,然而,個人層面的目的其實源自於研究者本身內在 的渴求(desires and needs),其與為了做研究而做的「官方說法」

(“offical”reasons)大不相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實務層面

實務層面的研究目的強調「完成」(accomplishing)某些事物—

比方說,滿足某些需求,改變某些現況,或達成某些目標。因此,實 務層面的研究目的往往也包含行政的或政策的預期目標。值得注意的 是 , 實 務 層 面 的 問 題 在 先 天 方 面 即 具 備 「 開 放 結 果 的 本 質 」

(open-ended nature)或具有「價值成分」(value component),因此 無法僅依賴資料或分析即可發現解決方案。

Maxwell 特別指出,研究問題的設計必須有助於達成實務層面的 目的;純粹將實務目的「暗渡」(smuggling)至研究問題裡的風險是

:一方面可能會在研究結束時才發現研究問題並未獲得充分的解答

,連帶地影響研究目的之達成,另一方面,有關研究設計的凝聚性與 可行性,也會因為目的與問題之間的關係模糊不清而受到干擾。

三、知識或學術層面

對於研究問題的形成,知識層面的研究目的通常是一個頗有成效 的起始點(fruitful starting point);而相較於實務層面的研究目的,知 識層面的研究目的著重在「了解」某些事物—例如,從「持續發生的 現象」(what is going on)及「事件發生的原因」(why this is happening)

當中提煉洞見,或者針對昔日研究無法充分解決的問題找出答案。

本文之研究目的除接續研究動機的思考脈絡以外,亦將嘗試整合 Maxwell 所提之研究目的層次;具體言之,本文研究目的主要有二:

一、在實務層面部分,本研究希望能系統性地梳理我國食品詐騙事件 的特質和樣態,並且據此作為未來設計食品詐騙之防制策略的觀 察基礎及參考依據。

二、在知識或學術層面部分,為達成「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政策 學習效果,本文盼由英美兩國的食品治理經驗之中抽絲剝繭,並 且透過情境犯罪預防的觀點析論其對我國政府具有何種政策啓

揮「知識發展」(knowledge development)的作用,本研究期望能藉 由食品詐騙事件的彙整,將相關的歷史「資料」轉變為實用的「資訊」

和「知識」; 此外,亦期盼運用倫理回溯之理論分析,彌補純粹以食 品回溯作為分析工具時可能產生的不足之處。

圖 1-2 知識發展系統的關係

(資料來源:Hollander, Corbett & Pallan, 2010)

現狀 資料 資訊 知識 明智的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的界定在互動式的研究設計過程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 色,誠如 Maxwell 的論點(2013: 73-76),研究問題不但會影響到研 究目的之達成,同時也會牽動研究方法的選擇以及後續的研究方向。

至於研究問題的發想來源,學者 Savin-Baden & Major 建議可從以下 幾方面著手(2013: 103-107):

圖 1-3 研究問題的來源

(資料來源:Savin-Baden & Major, 2013: 103)

一、靈感(inspiration):

許多研究人員的問題意識源自於個人內在的研究興趣,他們對於 某些重要或者感興趣的人、事、物,具備想要更進一步了解、調查並 找出真相的「直覺」(a “feel”)。靈感一詞是一個模糊(“fuzzy”)的 語彙,雖然不易界定或具體的操作化,但卻可以引領研究者走進「靈 光乍現」(“aha”)的時刻,同時發現值得探究的研究主題。

不過,在規劃或形成某個研究問題之前,應先從閱讀相關的理論 或研究做起,嘗試由不同的角度思考該項主題,藉以掌握研究問題的 核心概念;當研究人員對於研究問題逐漸產生基礎的認識之後,才有 能力建構或提出有意義、有價值的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Research Question)

問題化

(Problematization)

照亮缺口

(Gap spotting)

靈感

(Inspiration)

現實主義

(Opportunism)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11 -

二、現實主義(opportunism):

相對於研究者的內在動機或個別興趣,外在的趨力也是形成研究 問題的來源之一。舉例來說,許多政府機關、公益組織或基金會常常 會提供資金或補助,邀集學者專家或研究機構針對某個領域的特殊議 題進行研究,換言之,在經濟與財務所提供的誘因之下,研究者通常 會在自身之外開啟另外一條研究路徑。儘管現實主義未必是研究問題 的唯一來源,但事實上,透過某些單位的資助誘因確實可以激發研究 人員產生新的點子或方向。

三、照亮缺口(gap spotting):

當研究人員大量的檢閱相關文獻之後,往往有助於找出理論與實 務之間的落差,進而發展研究問題。一般說來,照亮缺口可分為三方 面加以說明:首先,研究人員可以從釐清文獻中彼此衝突的解釋開始

,例如,為何某些重要的研究發現對其他的研究者來說並不特別?相 互矛盾的研究結果往往能開啟另一個新的研究入口;其次,對於某些 研究不足(缺乏實證資料的支持)或遭到忽視的領域發展新的研究問 題;最後,則是延伸與補充既有的文獻討論,換言之,諸如後設分析

(meta-analysis)、系統性評論等等,皆是將既有的文獻資訊予以整合

,而從許多學術論著的研究建議之中也可以另闢蹊徑,在前人的研究 基礎之上,接續尚待完成的研究工作。

四、問題化(problematization):

此處所謂問題化之意涵,代表研究人員檢視相關文獻的用意並不 在指出理論與實務的缺口,取而代之的,反而是挑戰傳統的權威和普 遍性的假定,此類的研究問題來源,主要係以論證的方式,去質疑那 些被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實,在不斷進行反思與批判的研究過程裡

,為「研究問題的問題化」找出正當性的基礎。

本文對於研究問題的發想,比較接近前述的「照亮缺口」;一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面囿於國內目前在檢討食品詐騙方面的文獻,欠缺整體性及系統性的 觀照,當然也遑論政府經常利用強化「食品安全」的政策工具,去解 決實務上應被歸類為「食品詐騙」的政策問題,此容易犯下「第三類 型的錯誤」(error of the third type),7也就是運用正確的方法去解決錯 誤認定的問題;另一方面,由英美的學術期刊與官方文件可以得知,食 品詐騙的現象不但跨越古今中外,其對消費大眾在經濟層面與健康層 面的風險及危害更是難以估計。

為了「照亮」我國食品詐騙現象在學理及實務之間的「缺口」,本 文乃分別從學理層面和實務層面凝聚問題意識,並且扼要地將關切的 研究問題陳述如下:

一、我國自 2006 年起至 2015 年止,曾發生過的食品詐騙事件中,在 食品類別、詐騙樣態、製造地點之空間分布等方面具有哪些特性

?是否能以類型學(typology)的概念將歷來發生的食品詐騙事 件類型化?

二、借鏡英美的實務運作經驗,我國如何針對食品詐騙案例的特性設 計防制食品詐騙的具體作法(回應性)?英美兩國對於預防食品 詐騙的學理探究及治理策略,能否為我國提供政策學習的改革方 向(前瞻性)?

三、如何規劃我國對於食品詐騙事件的防制策略?

7 所謂第三類型的錯誤,其實乃是相對於「第一類型的錯誤」及「第二類型的錯誤」而來(吳定

,2013:170;丘昌泰,2014:153-154):「第一類型的錯誤」意指政策分析人員「拒絕真實 之虛無假設」(null hypothesis),而「第二類型的錯誤」則代表政策分析人員「接受錯誤之虛 無假設」,兩者皆為政策分析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犯錯樣態;至於第三類型的錯誤,經常被用以 形容政策分析人員因為對於政策問題的診斷錯誤,故無法利用正確的方法或工具去解決真正存 在的問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