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經濟誘使攙偽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2-3 食品詐騙與食品安全

(資料來源:GFSI, 2014)

承上所述,由於食品詐騙的本質背後經常隱含經濟利益的動機

,因此,其與食品安全,食品防禦及食品品質等概念確實有所區隔;然 由於食品詐騙事件經常引發食品安全疑慮,但食品安全問題卻未必構 成食品詐騙事件,因此,為避免以正確的方法去解決錯誤認定的問題 而導致政策困窘現象,政府及相關單位確實需將食品詐騙問題自食品 安全的範疇之中獨立看待,並且針對該等問題的特性設計有效地政策 替選方案。

第二節 經濟誘使攙偽

2009 年 5 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在「經濟誘使攙偽公民會議」

中,將經濟誘使攙偽的「操作定義」(working definition)界定如下:「…

在某項產品中以欺騙的,蓄意取代的,或添加某種物質的方式來提升 產品的外在價值或降低產品的成本。經濟誘使攙偽包含以增加既有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43 -

質(an already-present substance)的量來稀釋產品的品質,甚至用添 加或取代產品成分的方式來掩蓋稀釋作用,然此種稀釋效果可能會對 消費者的健康產生風險。」

然而,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當某種企圖以經濟目的而採取「錯 誤標示」(misbranding)的行動時,其必要條件乃是依據美國食品藥 物及化妝品法(FD & C Act)對於「錯誤標示」的規定而非「攙偽」

(adulteration)的規定。

美國國家食品保護及防禦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Food

Protection and Defense, NCFPD)也對經濟誘使攙偽作出闡釋:

「蓄意 販售不合格的食品或食物以賺取利潤。常見的經濟誘使攙偽類型包括

:刻意用廉價品取代真實的食品成分;加水或其他物質稀釋;以不法 或未經許可的物質提升食品的香味或顏色;將某類食品替換為其他食 品。」

美國食品製造商協會(Grocery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GMA)

委託給科爾尼(Kearney, 2010)管理諮詢公司所作的研究報告指出

,「經濟攙偽係為獲取經濟上的利潤而蓄意針對某項成品或成分加以 詐騙修飾。一般說來,常見的經濟攙偽手段如次:添加未經許可的物 質;以較無價值的成分予以稀釋;隱匿食品受損或污染的事實;產品 或成分的不實標示;以較無價值的成分置換食品內容物;疏於揭露食 品所需的資訊。

進一步觀之,經濟誘使攙僞的類型,通常可分為以下六大類(另 參圖 2-4),包括(Kearney, 2010):非法添加(unapproved enchancements)

、稀釋(dilution)、取代(substitution)、標示不實(mislabeling)、掩 蓋(non-disclosure)及隱匿(concealmen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2-4 經濟誘使攙僞的類型

(資料來源:Kearney, 2010)

統整歸納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署及農業部(USDA)的相關規定

,攙偽食品的特徵如下:

一、攜帶或包含任何有毒或有害物質而致生人體健康之虞;

二、攜帶或包含任何添加的有毒或有害物質;

三、任何不潔,腐敗,或分解及其他不合格的食品(包含在搬運過程 使食品變質);

四、產品來自於染病(或病死)的動物;

五、包裝的整體或部分材質係有毒或有害的物質;

六、任何重要的成分來源在整體上或局部被遺漏或抽離;

七、隱瞞產品的損害或品質較差的真相;

八、添加或混入任何物質,或以包裝來增加食品的體積或重量,致使 經濟誘使攙僞

稀釋

例:牛奶摻水

取代

例:以甜菜糖取 代蜂蜜

非法添加

例:在牛奶當中 添加三聚氰胺

標示不實

例:以葵花油充 當橄欖油販售

隱匿

例:沙門氏菌 在花生內擴散

掩蓋

例:以亞硫酸鹽 掩飾腐敗食品

中心(NCFPD)從學術期刊與媒體報導中,蒐集自 1980 年之後影響 美國消費者的 137 個重大食品詐騙事件,並從中歸納出 11 種食品類 glazing)

2 乳製品 15 2(13%) 三聚氰胺;蛋白質添 agents)

6 蜂 蜜 與 其 他 天然甜味劑

10 4(40%) 氯黴素

(Chloramphenicol)

;高果糖玉米糖漿 (high- fructose cor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食品 類別

事件 數量

源 自 美 國 境 內 的 事 件 ( 百 分 比)

攙僞物之範例

syrup) 7 香 料 與 萃 取

8 0 各式染色劑

8 酒 及 其 他 含 酒精飲料

7 0 甲醇(methanol);二 甘醇(diethylene- glycol)

9 嬰兒配方奶 5 3(60%) 仿 冒 或 偷 竊 的 配 方 奶;未達營養標準的 內容物

10 植 物 性 蛋 白 質

5 0 三聚氰胺;

尿素(urea)

11 其他食品 28 8(29%) 將蛋白質粉末添加 至肉品;在豬肉內施 打克倫特羅

(Clenbuterol , 具有 瘦肉精的效果);謊 稱雞蛋是有機蛋 總計 137 47(34%)

(資料來源:Everstine et al., 2013)

事實上,若能釐清經濟誘使攙偽事件的共同特質,將有助於評估 經濟誘使攙偽事件的風險並且研擬預防策略;然而,這些共同的特質 一方面反映出當前的管制體系或品保檢測方法尚不足以偵測經濟誘 使攙偽事件,另一方面,也意謂著日後仍需要利用有效的偵察方法和 其他涉及經濟誘使攙偽之風險的相關概念,藉以作為扼止經濟誘使攙 偽事件發生的策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