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目的與問題

我全心投入一個危隩的工程,不只是為我自己

──Jung(引自薛絢譯,2000)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想要探究的是,具有多夢和心靈敏感特質的資優生,透過 他們的敘說,勾勒出的夢境經驗為何〇還有,他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夢境〇

基於上述,本研究欲探討下列三個問題〆 (一)資優生透過聊夢,展現的夢境經驗為何〇 (二)資優生透過聊夢,呈現的心靈洞察為何〇 (三)資優生透過聊夢,反映的個人資訊為何〇

貳、待釐清的研究概念

除了聚焦研究目的,釐清其中一些概念也是必要的。在此針對「僅 只呈現資優生夢境經驗的原因」、「述說夢境內容而不解析的想法」、

還有「旨在揭露不在窮盡的研究立意」,進行說明〆 一、呈現資優生的夢境經驗而非對照殊異

Lovecky(1998)指出,由於有關資優生心靈的研究較少,大部 分文獻都用普通學生的心靈研究進行推論。但關於道德與心靈發展的 研究並沒有因智力的程度來區分。因此從普通孩童的推測,是沒有辦 法延伸到資優上來的。或許我們可以從那些流傳的軼事來作為基礎,

了解資優生的心靈發展。故本篇研究選擇以資優生的角度去看夢,而 非以資優生與普通生之夢的比較來突顯資優生的特殊。

二、與資優生共同詮釋夢境而非解析

長久以來,夢境是否有其意義,都無法有所定論。美國存在主義 心 理 分 析 大 師 Rollo May在 西 元 2001年 出 爯 的 創 造 的 勇 氣 ( The Courage to Create)裡曾說過〆

占星、算命、作夢、冥思,都在用潛意識的語言提供養分,

沒有對或錯,只有適合與不適合,有方向與沒有方向。但 過去體驗潛意識的能力在學校和社會上極難養成,以致對 於這些東西沒有正確的用法和看法,不是執迷就是唾棄,

都是矯枉過正(傅佩榮譯,2001)。

May 藉由這段話提出對目前釋夢學的質疑,但仍可以看出他同意 潛意識有其特殊的語言,可供我們聆聽,這樣的立場在現今來說,即 使是有不接受夢有任何生物功能的科學家,也同樣認可「夢有意義,

是因為其中表現出我們的情緒顧慮,還有我們對自己和親近者的大概 想法」(吳妍儀譯,2007)。

然 夢 有 其 意 義 , 也 不 盡 然 要 拿 來 進 行 解 析 。 U l l m a n 與 Zimmerman(1979)即認為夢的價值是多元的,可以從文學、科學、

神學、創作、評論、鑑賞等任何角度來領受這個夜晚送給白天的禮物。

所以我們呈現夢境的內容,應該要像閱讀詵句、欣賞畫作或觀賞電影 一樣,用來賞讀,而非分析詮釋。

基於上述,本研究的焦點在探問資優生的夢境內容,與他們一同 討論對夢境內容的想法,給孩子說夢的機會,並且一起建構夢對他們 的意義(廖婉如譯,2007)。最後將呈現的是他們述說的夢境經驗和 共同討論後的詮釋,而非聚焦在解析夢境內容。

三、研究立意在揭露而非窮盡

當我在決定要研究資優生的夢境經驗時,曾嘗詴透過文獻來確定 我的研究立意,因畢竟這是一個在學界極少參考文獻,又太多不確定 因素的研究範疇,之後閱讀到陳文玲、洪素珍,呂旭亞、張娟芬、謝 璧卉、黃怜穎、林柏秀(2006)針對夢中迸發的創造力所進行的國科 會研究,他們詮釋自己在創造力研究領域的立場,正如我在資優生夢 境經驗研究的立意〆

我的立意在揭露、而非窮盡,目的是尋找創意體驗的元素、

嘗試創意體驗的途徑和創造創意體驗的模式。在我的想像 裡,這些研究結果不是答案,而是問題;不是用來驗證的,

而是用來實踐並據此繼續演繹的(陳文玲等,2006)。

尌像上述說的,對於探究資優生的夢境經驗,我要找的或許不會 是答案,而是問題々我的結果或許不是用來驗證,而是用來實踐並讓 更多同為資優的族群繼續演繹。

存在主義心理分析大師 Rollo May曾經說過一段話來安慰自己〆

學習並不是知識碎片的堆積,而是一種成長。在此過程中,

每一個認識行為都推動著學習者的發展,使他有能力以越 來越複雜的方式組構客體性——而客體複雜度的成長,亦 同時提升了主體的認識能力(彭仁郁譯,2001)。

當我與資優生共同探究他們在夢境內的經驗,並一同勾勒心靈樣 貌,或許我們也能從其中獲得的自我的成長,而非只是夢境的堆積。

從這些學者的文獻中,我希冀也能與他們一樣,將這些資優生的夢境 經驗,非整理、分析或歸納,而是結構一個心靈被激發、被感動的過

程(陳文玲等,2006),讓身為研究者的我、讓這群資優生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