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資優生的夢境經驗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小資優生的夢境經驗研究"

Copied!
28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國小資優生的夢境經驗研究 The Study of Elementary Gifted Students’ Dream Experiences. 指導教授: 郭靜姿 教授 研究生: 張書豪 撰. 中華民國一O一年七月.

(2)

(3) 致. 謝. 口試剛結束兩個小時,我好像作了一場夢。 作夢的過程就像一部精采的連續劇,有起有落,缺少灑狗血的鏡 頭,卻充滿著許多溫馨感人的時刻。這時刻,指導教授郭靜姿老師給 我最多。不僅給我機會累積學術的經驗,也時常關心大同的孩子,讓 我與學生皆感受到被關注的溫暖,感謝您全力支持我作夢。口委田秀 蘭老師,總是不吝給我鼓勵、並循循善誘讓我能做到更好,是您引我 進入夢的領域,讓我能完成研究;另一位口委汪淑媛老師,每一次的 加油打氣並以中肯又直接的態度點醒我許多夢境的學問,從您身上我 學到了如何關注研究參與者的生命,感謝您;還有口委李乙明老師, 從我大學以來總是協助我並支持我闖越許多難關,謝謝您三度要我堅 持作夢,也謝謝您在本次口試的情義相挺。我只是一個碩士生,卻能 擁有四位教授指導論文,讓研究更好,我真的非常幸運。 還有感謝師大的教授們,感謝林幸台老師的哲思灌頂與自我對 話、感謝陳昭儀老師的充分信任與生命迴旋、感謝陳美芳老師的溫暖 支持與寶島一村、感謝鄭聖敏老師的耐心傾聽與正向回饋、感謝曾琦 芬老師在外文方面的指導與協助,還有感謝吳武典老師、陳心怡老 師、蔡崇建老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與指導,您們提供一個兼具學術和實 務的殿堂,讓我擁有作夢的能量和熱忱。 還有,國北教大的楊宗仁老師,我要感謝您,在我大學四年的教 導並教會我「第二名哲學」;最不能忘記的,是感謝呂金燮老師。您 引燃我對資優教育的熱忱,讓我找到一生的志業,並且在其中持續發 掘更好的自己,我常常在困頓中找不到自己,但我總能看見您。 研究能順利完成,有幾個人我必須特別感謝。感謝維哲老師幫我 分擔資優班的責任,並協助編碼,在大同有您這個夥伴真好。還有女 主人、小 apple 和劉婉瑀的協助,謝謝你們一家人;婷雅陪伴我一路 走來,所有你都懂也都全力幫忙,我要感謝你;還有楷茹學姊的義不 容辭,抽空擔任同儕評鑑,總能給予我正向的回饋並一針見血點破不 足之處,我要感謝您;思穎學姊的貼心與隨時的正增強,在協同編碼 時總給我繼續研究的動力,我要感謝您;學弟家兆的細心與熱忱,並 在同儕評鑑時寫下好多思考,幫助我甚多,我要感謝你;學弟浩天的 精準回饋,在協同編碼時總以正向態度給我鼓勵,我要感謝你。 此外,在學術的路途也受到許多前輩和同窗的大力協助。感謝健 弘學長一直以來的肯定與加油;感謝偉仁學長和芝萱老師帶我看見作.

(4) 夢的方向與焦點;感謝恩儀學姊、昭傑學長和若男老師持續激發我研 究的動力;感謝學長彥瑋、碩穎、嘉偉和學姊玉君、雅奇在師大的協 助與鼓勵;感謝英婷學姊教我的無懼;還有感謝師大同窗馥安、雅筠、 垂芳和詩嘉的互相扶持與分享,國北同學信蓁、明媛、彥君、瑞鴻、 承祐、瓊翎、卉珊、暉琦、紀恩、小丁和小溫的不離不棄。還要感謝 學弟漢岳,因為有你我才修到心輔所的課;感謝學妹運羚、若予和以 真,你們在大同的付出以及協助轉滕逐字稿,讓我的研究更順利。 能作完這個夢,也要感謝在教育現場幫助過我的人。因為有了陳 清義校長的堅持相挺和徐曼理校長的全力支持,讓我在遇到困難時得 以順利解決;幸好有學姊美玲、惠玉、會贏、愛婷老師和其他大同夥 伴的陪伴與協助,讓我能在實務現場好好的打拚;如果沒有了大同資 優班所有家長和學生的包容與支持、嘉恩嘉虹媽媽的細心關照,這一 段路必定會走得更艱辛,所以我感謝你們;還好有仁愛資優班胡麗華 老師、黃國明老師、廖丹敏老師、潘瀅方老師、劉又華老師和翠凌學 姊為我勾勒了一個理想的資優實務園地、並且有仁愛的宜靜老師帶給 我那一段美好的實習時光、石牌潘麗玲老師無私的引領我經營資優班 的方向、成功高中范曉雯老師以身教作為我人師的典範,讓我甫進入 教育現場,就能懷抱理想且無後顧之憂,完成這四年的夢,感謝您們。 此外,我也要感謝許多在我生命中影響我甚多的人。感謝簡瑋廷 和簡媽在大學指考前那一個月視我如家人般的細心照料,我永生難 忘;感謝凱傑在我考研究所前陪我看書並用盡各種方法要我堅持下 去;感謝成功高中的兄弟們,陪伴我走過人生中無數個起落,支持我 把夢完成了;還有佳樺、呈瑀、小丟、玳,從小學到現在累積了超過 15 年的情誼,感謝你們總是不求回報的陪伴著我;也感謝我所有的 家人,做我最堅強的後盾。最重要的,我要將這份研究獻給我在天上 的外婆張有,是您以最嚴格的標準教育我長大,又以最溫柔的方式給 我愛,如果我能回饋給這社會一點什麼,全都要歸功於您。 最後,要感謝這夢裡的所有研究參與者,包含前導性研究和正式 研究共 13 位成員,你們的慷慨分享與熱情參與,讓這夢更美。這不 只是我的夢,也是你們的夢,所以我感謝你們:) 因為你們每個人有形與無形的支持,成就了這個夢。現在如果可 以,就讓我繼續在這夢裡醒著吧……。 張書豪 于 1010801 AM 02:36 準備作夢去.

(5) 國小資優生的夢境經驗研究 張書豪.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究具有多夢和心靈敏感特質的資優生,是如何看 待自己的夢境;透過他們的敘說,展現的心靈洞察為何。研究參與者 為八位臺北市國小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的學生,研究工具以半結構式 訪談法為主,訪談架構結合了 Hill 夢工作模式和前導性研究的結果, 希冀在具備理論文獻及試探研究的立基下,深入探問研究參與者的夢 境經驗。本研究採紮根理論進行資料分析,邀請三位協同編碼者共同 進行編碼,達成共識始撰寫論述。再邀請三位同儕好友進行同儕評 鑑,並反覆交予研究參與者審核論述與詮釋,以符合研究效度與倫理。 研究結果發現以下幾點: 一、資優生透過聊一個印象深刻的夢,展現出心靈議題的發現與 洞察。讓夢不只是夢,也是心靈探索的媒介。 二、資優生於幼稚園時期即展現覺察及思索心靈議題的能力,其 中亦發現父母在資優生早期的心靈探索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三、透過聊夢,可以反映出資優生的自我特質、日常生活、需求 渴望、關注的心靈議題及與人際的互動等個人資訊。 四、夢對資優生來說有六項功能,包含協助其了解自我、發揮想 像、宣洩情緒、滿足需求、娛樂以及複習生活等,對資優生 的身心靈成長,有重要的意義。 整體而言,與資優生聊夢,可以反映資優生的自我,也能帶給資 優生與他人心靈上的交流。透過本研究提出建議,讓教育現場與未來 研究都能增加對資優生探索自我的關注,並重視資優生的心靈發展。. 關鍵詞:國小資優生、夢境經驗、心靈研究 I.

(6) The Study of Elementary Gifted Students’ Dream Experiences. JANG SHU-HA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how gifted students who are dreamful and sensitive minded perceive their own dreams. Through the students’ descriptions, dream experiences were depicted. Participants are eight gifted students 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The study adopt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s the research method. Structures of the interview incorporate Hill’s application of dream work and results of a pilot study.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experimental study, we gained an insight into participants’ dream experiences. Data were analyzed by applying the grounded theory. Verbatim transcription of interview data of eight gifted students were coded by three co-coders. They wrote about the discussion when they reached a consensus. Also, a peer review was conducted by three peers. Then, participants examined and confirmed the discussion and interpretation in order to reach validity and meet ethics consideration.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As gifted students are good at dealing with abstract concepts and have better self-awareness, they are suitable for talking about origins of dreams. 2. Gifted students started to show abilities of self-awareness and mindexploration when in kindergarten. Also, parents played key roles during students’ early experiences of mind searching. 3. Gifted students’ descriptions of dreams reflect their personal II.

(7) characteristics, daily life, demands and desires, issues of concern an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4. For. gifted. students,. dreams. have. six. functions. including. self-understanding, exercise of imagination, release of emotion, need fulfillment, entertainment and life review. These functions are significant in gifted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body and mind. Overall, talking about dreams with gifted students can reflect their dream experiences and egos and promote interactions between gifted students and other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hope that the education scene and future research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gifted students’ mind development, and that gifted education teachers will not only devote themselves to gifted students’ cognitive learning but also put emphasis on their mi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elementary gifted students, dream experiences, spiritual. III.

(8) 目. 錄.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目錄 ……………………………………………………………………Ⅳ 圖次 ……………………………………………………………………Ⅶ 表次 ……………………………………………………………………Ⅷ.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11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17 第一節 夢境的相關理論與模式 …………………………………17 壹、夢工作的相關論述 ……………………………………17 貳、Clara Hill 的三階段解夢模式 …………………………20 参、敘說夢境與記憶的關係 ………………………………24 第二節 資優特質與夢境思索 ……………………………………27 壹、心靈敏感 ………………………………………………27 貳、過度激動特質 …………………………………………30 参、隱喻與象徵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7 第二節 前導性研究-資優生敘說的夢境經驗之初探與再思 …38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 ………………………………………………60 第四節 研究者的角色 ……………………………………………62 IV.

(9) 第五節 研究工具 …………………………………………………67 第六節 研究程序 …………………………………………………70 第七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73 第八節 研究效度的建立 …………………………………………79 第九節 研究倫理 …………………………………………………8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85. 第一節 發現另一個 A1 …………………………………………86 第二節 A2 未完美的夢 …………………………………………105 第三節 現實與理想共存的 A3 …………………………………120 第四節 進入 A4 神奇的玩具世界 ………………………………136 第五節 聽一堂 A5 的生死學課 …………………………………150 第六節 A6 與姊姊重逢 …………………………………………171 第七節 A7 的任意門電話亭 ……………………………………186 第八節 存在 A8 夢中的黑影 ……………………………………202. 第五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217 第一節 資優生早期的夢境經驗…………………………………217 第二節 資優生在夢中反映的自我………………………………220 第三節 夢帶給資優生的功能……………………………………236 第四節 研究者的「夢」…………………………………………24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251 第一節 結論………………………………………………………251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256. V.

(10) 參考文獻………………………………………………………………262 中文部分…………………………………………………………262 西文部分…………………………………………………………267. 附錄……………………………………………………………………273 附錄一:夢的問卷 ………………………………………………273 附錄二:研究邀請書 ……………………………………………274 附錄三:研究同意書 ……………………………………………276. VI.

(11) 圖. 表 圖. 目 目. 錄 錄. 圖 3-1 研究視角圖 …………………………………………………66 圖 3-2 研究程序圖 …………………………………………………72 圖 4-1 A1 夢的功能…………………………………………………91 圖 4-2 A1 的夢境經驗圖 …………………………………………104 圖 4-3 A2 的夢境經驗圖 …………………………………………119 圖 4-4 A3 的夢境經驗圖 …………………………………………136 圖 4-5 A4 的夢境經驗圖 …………………………………………150 圖 4-6 A5 的夢境經驗圖 …………………………………………170 圖 4-7 A6 的夢境經驗圖 …………………………………………186 圖 4-8 A7 的夢境經驗圖 …………………………………………201 圖 4-9 A8 的夢境經驗圖 …………………………………………215 圖 5-1 資優生在夢中反映的五件事………………………………220 圖 5-2 三階段編碼的夢反映示意圖………………………………221 圖 5-3 夢帶給資優生的功能 ……………………………………236. VII.

(12) 表. 目. 錄. 表 3-1 前導性研究的訪談大綱 ………………………………………41 表 3-2 前導性研究的訪談資料 ………………………………………42 表 3-3 研究參與者一覽表 ……………………………………………61 表 3-4 正式研究訪談大綱 ……………………………………………68 表 3-5 人物代碼表 ……………………………………………………73 表 3-6 文件分類編碼表 ………………………………………………74 表 3-7 開放性編碼範例 ………………………………………………76 表 3-8 主軸編碼範例 …………………………………………………77 表 3-9 核心編碼範例 …………………………………………………78 表 3-10 三角校正法實際時程一覽表 ………………………………82 表 5-1 五位資優生早期的噩夢經驗 ………………………………218 表 5-2 八位資優生在夢中反映的自我 ……………………………235. VIII.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說明研究緣起與動機、研究目的以及名詞釋義,共區分 為三節闡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 俄然覺,則遽遽然周也。 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〇胡蝶之夢為周與〇 ──莊子(引自傅佩榮,2007) 西元 1953 年,Aserinsky 與 Kleitman 發現了快速眼動期(Rapid Eye Movement,以 REM 期代稱)的睡眠現象(Shafton, 1995) 。實驗顯示, 受詴者從 REM 期狀態中醒來,有百分之七十四的人回報作了夢,而 在非 REM 期狀態下回報作夢的比率則低於百分之十,這樣的實驗結 果,發現了作夢與快速眼動期息息相關。 人的一生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睡眠,而在睡眠中,展開 的是比現實生活更具創意的世界映像,那尌是夢。因此,若不瞭解自 己的夢,是否意味著不瞭解自己三分之一的生命(李燕蕙,2006)〇 要追溯人類對於夢的好奇,其實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張治遙, 2003)。最早的夢境紀錄來自美索不達米亞,詳述傳奇英雄卲爾迦的 夢境,並指出如何解釋其中的象徵和暗喻。這些早期對夢的解釋環繞 著一個概念,即夢境是來自諸神的訊息,人能夠用它們預測未來(吳 妍儀譯,2007)。 1.

(14) 在學術界,自從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於 1900 年出爯了「夢 的解析」 ,便開啟了夢境研究的里程碑(張治遙,2003) 。此後,榮格 (Carl Jung) 、阿德勒(Alfred Adler) 、完形學派(Gestalt)等也投入 了夢境意義的研究,並發展了許多解夢的學說和模式(田秀蘭、林美 珠譯,2005)。近代的研究與早期文獻的不同在於認為夢是提供自我 覺察的途徑(汪淑媛譯,2007) ,而非僅僅用以預測未來。換句話說, 既然人會作夢,尌能記住夢境,並探索箇中意義,讓夢境支持生命之 旅(蔡永琪譯,2010)。 夢與現實之間的關係,一直以來都充滿著神祕的色彩。它們看似 彼此獨立,卻又因夢境與清醒生活的關係十分密切,而彼此相互關聯 (Calvin, 1966々引自李燕蕙,2006)。由莊子的名言錄〆「不知是莊 周夢到蝴蝶,還是蝴蝶夢到莊周呢〇」道盡了夢境與現實難分難解的 關係。故,夢境反映了個人自身和現實生活(蔡永琪譯,2010)。 對於擁有獨特的認知以及情意特質的資優生,是否也同樣在夢境 經驗上反映了某種程度上的獨特呢〇我從閱讀到兩篇談及資優生多 夢及心靈敏感的文章,引發了我對資優生夢境的好奇,之後藉由探問 國小資優生的夢境經驗、追溯歷史名人的夢境軼事、以及檢視目前學 術領域對於資優生的心靈及夢境研究,強化了我探究資優生夢境經驗 的決心。希冀由研究中,瞭解資優生在夢中的生命面貌。. 壹、資優生多夢及心靈敏感 一、資優生多夢 西 元 1990 年 , Storfer 出 爯 了 一 本 書 名 為 智 力 與 資 優 特 質 (Intelligence and giftedness)的書籍,其中第 17 章資優生的特殊生 理特質中,提到了資優生擁有多夢的特質〆. 2.

(15) 資優生擁有 6~7 個睡眠週期,相較於普通智商和身心障礙 的學生來說較多。他們的睡眠週期也較規則,並且停留在 REM 期較久。研究顯示 REM 期常伴隨作夢的經驗,由此 推論,資優生作夢多。而本研究也發現他們的心理運作為 一般兒童的兩倍,但眼動次數少於一般兒童。可能的原因 在於長期記憶仰賴 REM 期編碼運作,資優兒童處理訊息 的速度較一般兒童有效率,故睡眠時停留在 REM 期較久, 以處理大量的資訊,並穩固地儲存在長期記憶中(Storfer, 1990) 。. 長期記憶與 REM 期的關係是 Storfer 推論的主要假定,而這樣的 假定也受到其他研究的證實。Marcos Frank 專門研究 REM 期與大腦 可圕性之間的關係,他主張在 REM 期時,學習所建立的神經元活動 模式會在 REM 期重複,進而強化神經元連結的改變(蔡永琪譯, 2010)。也尌是說,清醒時所習得的資訊,會在睡夢中加以複習,進 而固化記憶。分子生物學靠著腦部造影技術所得到的證據,也支持腦 部在 REM 期學習、並編造夢境情節的想法(吳妍儀譯,2007)。同 時,研究也發現,擁有較多 REM 期的學生,其學習速度優於正常 REM 期的學生(蔡永琪譯,2010)。 資優生擁有較長的 REM 期,以處理大量學習到的資訊,進而造 尌了在現實生活的學習效率較普通兒童佳,Storfer 在 1990 年所做的 推論,由科學證據得到支持。. 二、資優生心靈敏感 Lovecky(1998)有關資優生心靈敏感(Spiritual sensitivity in gifted children)的文章,指出心靈敏感包含了認知與情緒,並通常被用來 定義資優。 3.

(16) Lovecky(1998)蒐集了許多資優生心靈敏感的軼事,並從中發 現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尌展露出對心靈事件的興趣。而這些對於心靈的 渴求和探索,同時也突顯了它們獨特的感知能力(Sisk, 2008) 。他們 喜歡問心靈相關的問題或者觀察人與生命,這些觀察可以引導他們發 展思想與情感的模式,而一些特殊的問題,往往遠超過他們的年紀該 問的(Lovecky, 1998)。 那到底心靈上的探索,是否與夢之間有所連結〇Wollmering (1997)從歷史脈絡檢視,發現夢是最接近心靈真實的可能連線,因 此以夢進行心靈洞察,已經不是新鮮的概念。Sisk 和 Torrance(2001) 也同意可透過直覺的預知和夢境的洞察來增加心靈智能的敏感程度 ,甚至夢境的情緒和解釋若被強化,可提升心理的統整以及促進心靈 的幸福感(Bulkeley, 1999)。故,夢成為探索心靈的途徑,讓人可以 一窺心靈的神秘面紗(蔣韜譯,1997)。. 貳、接續於一群國小資優生的夢境經驗 從文獻中可看出,資優生不僅擁有心靈敏感的特質、又擁有 REM 期較長的生理特質,揉合了這些特質於一身的資優生,到底是如何看 待自己的夢境經驗呢〇因緣際會之下,我將這個疑問分享給我任教的 國小資優班學生,與他們共同討論,討論的主題包括〆大家帄常有沒 有作夢、夢過什麼內容、作夢帶給自己的感覺是什麼、會不會去思考 夢的內容或意義等。沒想到學生們此起彼落急於分享自己做過的夢境 還有作夢的頻率。大部分學生表示幾乎每天都在作夢,夢非常多,有 時候突然打個瞌睡也可以做一個夢。而不少學生也分享自己做完夢之 後會思考夢裡面一些奇怪的地方,如果想不到,尌會希望能再夢一次 。學生們在分享自己的夢境經驗時,展現了對夢的好奇與主動性,大 家極為踴躍的分享,一堂課尌這樣沉浸在每個人的夢裡結束了。 有幾個學生分享了自己做過的夢境內容,陳述極為有趣的現象〆 4.

(17) 一、夢境是每天固定播放的連續劇──愛幻想的小茹 自從討論完夢境經驗後,五年級的小茹養成了每天進教室來向我 說夢的習慣。她是一個充滿浪漫幻想的小女孩,很喜歡畫畫,每次在 她的繪畫和文章裡,都可以看到她那天馬行空的浪漫情懷。 每一天她固定會在第二節下課到資優班來,邊隨意晃晃,邊跟我 述說她昨夜的夢境,她的開場白總是〆「老師,我跟你說喔,我昨天 有作夢。」然後尌會滔滔不絕的說著夢境的情景和經過,有的時候她 前一天晚上沒有作夢,她的開場白會改成〆 「老師,我昨天沒有作夢。 但我想起好久以前的一個夢。」然後尌會一如往常的向我介紹她那記 憶中塵封已久的夢境,每一次我聽著她說夢,看著她那種專注又盡興 的表情,也會感染我對她夢境的好奇與興趣。 不知不覺,在她持續說夢一個月之後,她開始會歸納自己夢境裡 的規律,像是夢境中的人物總是只出現媽媽、姑姑等女生,而夢境的 場景常常是由黑轉彩色,四周的建築物千奇百怪、變化多端,卻是在 現實生活中從來沒看過的。每天的夢境內容經過歸納之後竟然彼此有 關,他們彷彿是固定的連續劇,每天都在播映前一晚的續集,而原本 沒有每天說夢的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夢有這樣的現象。令我覺得特別 的是,這樣每天說夢的動作並不是我規定,而是她自發性的,到底是 怎麼樣的驅力讓她願意每天說,甚至在說完之後還自己整理一番呢〇. 二、夢中虛構的玩伴,從三歲陪伴到現在──創意十足的阿亮 阿亮在聽到我提出夢境的疑問後,某一節下課到我座位旁,主動 表示他覺得自己的夢很特別。他說自己從三歲尌開始做的夢到現在都 還印象深刻,尤其是有一個夢,夢裡出現了一個男生,但他並不認識。 當時三歲夢到他,到現在這個人還會出現在夢中,甚至這個人還跟著 他一起長大。 5.

(18) 我和阿亮討論了這個夢境,阿亮表示在夢裡的他和那個男生並沒 有任何互動,這讓他每天都很想再夢到這個夢,因為他想要改變夢 境,主動去跟他攀談,問問看他是誰。令我覺得特別的是,夢境變化 多端的特性,竟然在阿亮身上並不適用,這個男生的持續存在帶給了 阿亮想要改變夢境的動機,到底是為什麼,而又該怎麼做呢〇. 三、夢中的洋娃娃,脫離不了的恐懼──早熟獨立的小佳 還有一位六年級學生小佳,在她帅時,家裡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 狀況,之後小佳和母親住在一起,離開了父親。這些故事,其實小佳 未再向學校的老師或同學提起。但她卻表示她自從五年級之後,夢境 跟之前有很大的不同。 她提到在夢裡總是有一個洋娃娃會陪她說話,她向身邊的老師和 家人表示這個洋娃娃會說話,卻沒有人相亯她,在這種得不到大家亯 任的情況下,常常會讓她哭著醒過來。而這種悲傷的感覺總是會持續 到醒來以後,若又做到同樣的夢,又會再重複一次,有時候會感覺很 無力。 當聽到小佳對於自己的夢和感受侃侃而談,我無意將她的夢做任 何解讀或剖析,只是認為我這樣專心的聆聽她的夢會不會其實也是一 種陪伴々或者對她而言,說夢的動作會不會也是一種抒發情緒的方式 呢〇. 四、聽完他們夢境經驗所引發的動機 Painton 在西元 2007 年以許多孩子的生命故事寫成一本書籍,名 為鼓勵孩子的心靈智能(Encouraging your child’s spiritual intelligence) 。他訪問了許多孩子的心靈經驗並訪談他們的周遭人士,詴圖建構孩 子的心靈樹,並以實際的觀點提供用來鼓勵孩子們心靈成長的方式。 Painton(2007)認為,這些心靈上的天賦包含了對人事物的預知 6.

(19) 和直觀,它們皆來自於心靈深處的聲音,直接與孩子們進行對話。當 這些孩子與心靈成為良好的夥伴時,將協助他們的生活發展,讓他們 更好。同樣身為研究者的我在想,聽到了那麼多資優生的夢境經驗和 內容,我是否也能像此書的理念一樣,將資優生的夢境集結起來,提 供一個可鼓勵他們心靈成長的方式呢〇在思索的過程,也引發了我進 行本研究的想法與動機。. 参、追溯歷史名人的夢境經驗和軼事 聽完了資優生的夢境經驗後,我開始閱讀有關夢境經驗的書籍, 從其中發現無論是 Freud、Jung 或後來的釋夢學家,在探討夢境的過 程所依據的,往往是對自己曾經有過夢境經驗的反省(李燕蕙, 2006)。換句話說,這些名人都是先對自己的夢境有所感,才進而為 他人釋夢,增加他們對夢境的亯任與洞察。田秀蘭(2000)也認為, 夢境是否有其意義與夢者本身的態度有關,有些人相亯夢中內容是一 個人的潛意識,與其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表現有關,有些人則不覺得夢 對個人有任何的意義。故,夢境所帶給人的意義,取決於夢者的態度, 若夢者相亯夢境所提供的線索,或許也尌能讓夢發揮功能,對自己有 所助益。而這樣的經驗也能促發他分享給其他夢者,讓夢的意義更加 彰顯。 當我們追溯一些歷史名人的夢境軼事,或許可略知一二。以下簡 列六位歷史名人藉由夢境內容而獲得靈感的經驗〆. 一、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在他寫給「P 男爵」的一封亯中,描述了他的作曲方式〆 「它們 從哪兒來、怎麼來,我並不知道々我也不能強迫它們。……這一切令 我的靈魂發熱,假如沒人來打擾我,我的主題尌會自己擴大,有條有 理,清清楚楚……我在想像中不會聽見各部依序奏出,卻似乎同時聽 7.

(20) 見它的整體。我說不出這是何等的喜悅〈這一切的創造、製作,都在 一個愉快活潑的夢之中發生。. 二、埃利亞斯〄豪(Elias Howe) 在埃利亞斯〄豪生活的年代,縫紉的發明家們採用雙頭針或多針 的方法,都效率不高。埃利亞斯〄豪在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困惱中入 睡,夢見一幫野蠻人要砍掉他的頭或煮他來吃。他拚命地想爬出鍋或 躲過砍刀,但被生番們用長矛恐嚇著,在這時他看到長矛的尖頭開著 孔。這個夢使他設計了針孔開在針頭一端的曲針,配合使用飛梭來鎖 線。1845 年他的第一台模型問世,每分鐘能縫 250 針,實用的工業 縫紉終於出現了。. 三、凱庫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é) 西元 1864 年,有一日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坐在壁爐前打瞌睡,原 子和分子們開始在幻覺中跳舞,一條碳原子鏈像蛇一樣咬住自己的尾 巴,在他眼前旋轉。猛然驚醒之後,凱庫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個環。 所有的證據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對稱,6 個碳原子和 6 個氫原子完全對 稱地排列、形成穩定的分子。此前幾十年間,人們一直不知道它的結 構。. 四、門捷列夫(D.I. Mendeleev) 1869 年,35 歲的化學教授門捷列夫苦苦思索著如何能使元素有 順序的分門別類,在疲倦中進入了夢鄉。在夢裡他看到一張表,元素 們紛紛落在合適的格子裡。醒來後他立刻根據這個夢設計了表單〆元 素的性質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呈現有規律的變化。門捷列夫在他的表 裡為未知元素留下了空位,在隨後的幾年中,新的元素陸續被發現, 卻都能乖乖地住進他的元素週期表,他的預言實在驚人。 8.

(21) 五、奧托〄洛伊(Otto Loewi) 1921 年,奧地利生物學家奧托〄洛伊從夢中醒來,抓過一張紙 迷迷糊糊地寫了些東西,倒下去又睡著了。早上醒來,他突然想到自 己昨夜記下了一些極重要的東西,卻怎麼也看不明白自己寫的是什 麼。幸運的是,第二天凌晨,逃走的新思想又回來了。 洛伊趕緊起 床,跑到實驗室進行實驗,神經衝動的化學傳遞尌這樣被發現了,並 使洛伊獲得 1936 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六、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愛因斯坦在年輕時期,曾經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正乘著雪橇快 速衝下除峭的山坡,速度越來越快,快要接近光速之際,他發現頭頂 上的星星正把光折射成為他從未見過的顏色系列。從這個夢中,他得 到了「思維實驗」(Gedanken experiment)的基礎,成尌了後來的相 對論。 經由軼事的流傳,讓我們看見了這些名人特殊的夢境經驗,夢為 他們解決關鍵的問題,也造尌了影響現今的成尌。這些從夢境豁然開 朗的創造力,皆因這些名人相亯夢境對其有所意義,進而在清醒時付 諸行動。 從這些夢境軼事中可發現,探索夢境不只能增進自我洞察,也能 幫助頓悟與問題解決。資優生也能像這些名人一樣藉由夢境的思索, 增加其頓悟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嗎〇這些可能性的發現,都包含在待探 究的夢境經驗內,故也是引發了我要進行此研究的緣由之一。. 肆、檢視目前與資優相關的心靈或夢境研究 從閱讀兩篇有關資優生多夢和心靈敏感的文獻、再經由探問國小 資優生的夢境經驗並蒐集歷史名人的夢境軼事後,我詴著搜尋資優相 9.

(22) 關的心靈或夢境研究,發現到有關夢的研究很少,李燕蕙(2006)指 出臺灣的釋夢學領域目前以翻譯西方文獻為主,數量尚十分有限,研 究論文也尚缺質量,更遑論資優生的夢境研究。可能的原因在於實務 工作者的解夢效果經常受到科學驗證的質疑,因而在學術界與實務界 之間,對夢工作的態度還是有些隔閡(田秀蘭、林美珠譯,2005)。 另外關於孩童心靈的研究也並不多,而關於資優生的尌更少了, 有記載的都是一些流傳的軼事(Lovecky, 1998) 。可能的原因有兩點〆 第一點在於早期資優相關的研究偏重在資優生的認知歷程,對於資優 生的心靈較少涉獵(Lovecky, 1994)々第二點原因在於心靈發展極難 定義。同時關於心靈的討論也非常廣泛,它不只牽涉到道德,也有自 我實現的成分存在(Lovecky, 1998)。基於以上的原因,有關心靈和 夢的議題尌鮮少在學術領域被討論或研究。 不過,Sisk(2008)提倡教育應透過帶領學生冥想並討論存在、 意義等心靈問題,讓學生充分探索自我內在,以展現每個學生的殊異 性和多元性。不只如此,Kessler(1999)也指出若教師能帶領學生探 索心靈,學生將可學習如何善用他們的天賦,以豐富這個世界。這樣 聽來,將教育聚焦在高度感知和心靈上,好像是為了創造一個教育的 極樂世界,但其實不然,教育帶領學生探索自我的心靈、傾聽內在的 聲音,是為了喚醒學生對每日生活和學習的敬意(Brown, 1999) ,讓 我們更了解深層的自我、並看見自我實現的軌跡。 心靈的研究雖不多,卻是每個人內在的深入知覺(Sisk, 2002)。 當我們透過夢境了解心靈時,知覺到的自我已不再只是意識中有形的 軀體,還有內心深處的靈魂。對於擁有多夢和心靈敏感特質的資優 生,這樣的議題更不容忽視。. 10.

(2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我全心投入一個危隩的工程,不只是為我自己 ──Jung(引自薛絢譯,2000).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想要探究的是,具有多夢和心靈敏感特質的資優生,透過 他們的敘說,勾勒出的夢境經驗為何〇還有,他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夢境〇 基於上述,本研究欲探討下列三個問題〆 (一)資優生透過聊夢,展現的夢境經驗為何〇 (二)資優生透過聊夢,呈現的心靈洞察為何〇 (三)資優生透過聊夢,反映的個人資訊為何〇. 貳、待釐清的研究概念 除了聚焦研究目的,釐清其中一些概念也是必要的。在此針對「僅 只呈現資優生夢境經驗的原因」、「述說夢境內容而不解析的想法」、 還有「旨在揭露不在窮盡的研究立意」,進行說明〆 一、呈現資優生的夢境經驗而非對照殊異 Lovecky(1998)指出,由於有關資優生心靈的研究較少,大部 分文獻都用普通學生的心靈研究進行推論。但關於道德與心靈發展的 研究並沒有因智力的程度來區分。因此從普通孩童的推測,是沒有辦 法延伸到資優上來的。或許我們可以從那些流傳的軼事來作為基礎, 了解資優生的心靈發展。故本篇研究選擇以資優生的角度去看夢,而 非以資優生與普通生之夢的比較來突顯資優生的特殊。 11.

(24) 二、與資優生共同詮釋夢境而非解析 長久以來,夢境是否有其意義,都無法有所定論。美國存在主義 心 理 分 析 大 師 Rollo May在 西 元 2001年 出 爯 的 創 造 的 勇 氣 ( The Courage to Create)裡曾說過〆. 占星、算命、作夢、冥思,都在用潛意識的語言提供養分, 沒有對或錯,只有適合與不適合,有方向與沒有方向。但 過去體驗潛意識的能力在學校和社會上極難養成,以致對 於這些東西沒有正確的用法和看法,不是執迷就是唾棄, 都是矯枉過正(傅佩榮譯,2001)。. May 藉由這段話提出對目前釋夢學的質疑,但仍可以看出他同意 潛意識有其特殊的語言,可供我們聆聽,這樣的立場在現今來說,即 使是有不接受夢有任何生物功能的科學家,也同樣認可「夢有意義, 是因為其中表現出我們的情緒顧慮,還有我們對自己和親近者的大概 想法」 (吳妍儀譯,2007)。 然夢有其意義,也不盡然要拿來進行解析。Ullman 與 Zimmerman(1979)即認為夢的價值是多元的,可以從文學、科學、 神學、創作、評論、鑑賞等任何角度來領受這個夜晚送給白天的禮物。 所以我們呈現夢境的內容,應該要像閱讀詵句、欣賞畫作或觀賞電影 一樣,用來賞讀,而非分析詮釋。 基於上述,本研究的焦點在探問資優生的夢境內容,與他們一同 討論對夢境內容的想法,給孩子說夢的機會,並且一起建構夢對他們 的意義(廖婉如譯,2007)。最後將呈現的是他們述說的夢境經驗和 共同討論後的詮釋,而非聚焦在解析夢境內容。. 12.

(25) 三、研究立意在揭露而非窮盡 當我在決定要研究資優生的夢境經驗時,曾嘗詴透過文獻來確定 我的研究立意,因畢竟這是一個在學界極少參考文獻,又太多不確定 因素的研究範疇,之後閱讀到陳文玲、洪素珍,呂旭亞、張娟芬、謝 璧卉、黃怜穎、林柏秀(2006)針對夢中迸發的創造力所進行的國科 會研究,他們詮釋自己在創造力研究領域的立場,正如我在資優生夢 境經驗研究的立意〆. 我的立意在揭露、而非窮盡,目的是尋找創意體驗的元素、 嘗試創意體驗的途徑和創造創意體驗的模式。在我的想像 裡,這些研究結果不是答案,而是問題;不是用來驗證的, 而是用來實踐並據此繼續演繹的(陳文玲等,2006)。. 尌像上述說的,對於探究資優生的夢境經驗,我要找的或許不會 是答案,而是問題々我的結果或許不是用來驗證,而是用來實踐並讓 更多同為資優的族群繼續演繹。 存在主義心理分析大師 Rollo May曾經說過一段話來安慰自己〆. 學習並不是知識碎片的堆積,而是一種成長。在此過程中, 每一個認識行為都推動著學習者的發展,使他有能力以越 來越複雜的方式組構客體性——而客體複雜度的成長,亦 同時提升了主體的認識能力(彭仁郁譯,2001)。. 當我與資優生共同探究他們在夢境內的經驗,並一同勾勒心靈樣 貌,或許我們也能從其中獲得的自我的成長,而非只是夢境的堆積。 從這些學者的文獻中,我希冀也能與他們一樣,將這些資優生的夢境 經驗,非整理、分析或歸納,而是結構一個心靈被激發、被感動的過 13.

(26) 程(陳文玲等,2006),讓身為研究者的我、讓這群資優生看見。.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必頇伸手去指。 ──Márquez <百年孤寂>(引自楊照,2011). 壹、國小資優生 在此研究中所運用的資優生一詞,乃代表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學 生,並符合「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第 14 條(教育部, 2006)所稱〆本法第四條第一項第一款所稱一般智能優異,指在記憶、 理解、分析、綜合、推理、評鑑等方面,較同年齡具有卓越潛能或傑 出表現者々其經鑑定後應符合下列各款規定之標準〆 一、個別智力測驗結果在帄均數正二個標準差或百分等級九十七以 上。 二、經專家學者、指導教師或家長觀察推薦,並檢附學習特質與表 現卓越或傑出等之具體資料。 由於本研究八位參與者皆為國小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學生,故本 研究定義的資優生一律以國小階段符合鑑定標準為依歸。. 貳、夢境經驗 Jung 認為「夢」尌是用象徵符號自然畫出來的自我肖像,畫的內 容正是潛意識中的實況,這些潛意識材料包括了「各式各樣的驅力、 衝動與意圖,各式各樣的感知與直觀,各種理性與非理性的思想、結 論、歸納、演繹和前提,以及各種情感向度」(龔卓軍、曾廣志、沈 14.

(27) 台訓譯,2000)。 由以上可知,夢帶給夢者的經驗,包含許多面向,像是對夢的情 感以及夢裡夢外呈現的思考,還有夢中展現的許多素材都源自於個體 本身。 根據前導性研究結果並綜合上述,本研究所定義的夢境經驗,包 含早期的夢境經驗、對夢採取的態度、夢中展現的自我、說夢發現的 議題、資優生聊夢的關係人以及印象深刻的夢等,希望透過探問,了 解這些向度的夢境經驗帶給資優生的感受與意義。. 15.

(28) 16.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成兩個部分進行文獻探討。第一部分整理夢境的相關理 論,並介紹 Clara Hill 的三階段解夢模式,進而闡述說夢與記憶之間 的關係,作為本研究的理論依歸々第二部分,連結資優特質與夢之間 的關係,闡明挑選本研究之參與者的立足點,為本研究奠基於文獻之 上。. 第一節. 夢境的相關理論與模式. 本節共分成三部分進行探討。首先蒐集夢工作(dream work)的 相關論述,以作為夢境經驗的理論立基々其次介紹 Clara Hill 的三階 段解夢模式,並闡明清楚其模式與敘說夢境之連結,以解釋挑選此模 式之緣由々最後探討敘說夢境與記憶的關係,以釐清研究參與者在說 夢時,可能牽涉到提取記憶的影響因素。 綜合上述,我將藉由本節闡明敘說夢境的模式以及相關論述,以 緊扣本研究夢工作之理論基礎。. 壹、夢工作的相關論述. 夢的唯一索求,尌是聆聽。 ──蔡永琪譯,2010 自從人類有文化紀錄以來,尌有作夢與分享夢的記載(劉勇軍譯, 2010)。相傳馬來西亞的賽諾族(Senoi),每天都會和孩子討論他們 的夢。透過溝通,不僅可教導孩子夢的價值,還希望孩子能勇敢迎戰 夢中的敵人,進而成為一個內心堅強的個體。這意味著討論夢境可促 17.

(30) 進他們的心理發展,並提供孩子有個更堅強且完整的心靈(蔡永琪 譯,2010)。 Freud 出爯「夢的解析」(Die Traumdeutung)後,夢與理論之間 的交織幾乎無可避免。今日我們所認識的夢工作尌是在 Freud 所提供 的精神分析理論下誕生的(汪淑媛譯,2007) 。一直到 1953 年,發現 了 REM 期的睡眠現象之後(Shafton, 1995) ,我們對夢的了解開始不 再侷限於精神分析領域,而是擴展到睡眠醫學、夢科學以及各心理學 派,進而提出許多的夢理論與夢工作法。 夢工作理論的百家爭鳴雖具備多元性,但也因太過龐雜而難以整 理成各家學派都能接受的分類方式。李燕蕙(2006)即指出根本不存 在一種唯一且絶對正確的釋夢理論,因為對同一對象的看法本尌會因 觀察角度的不同,詮釋方法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詮釋理論。丹麥榮格 學派的心理治療師 Ole Vedfelt 詴圖蒐集各家的釋夢理論,並探討其共 同的觀點,他將自己的發現皆整理在<夢的多重面向>一書中,並提 出他的「多重釋夢觀」(Multidimensionale Traumdeutung)。他認為如 果夢是一個被觀察的對象,那麼各家說法尌是從不同的視角觀察與詮 釋夢境,所看到的夢之現象自然也有很大的差異(引自李燕蕙, 2006)。以下將針對幾個較著名的夢理論說明之〆. 一、弗洛依德(Freud)──夢會以偽裝的形式出現 Freud 是將夢帶入科學學術界的先驅,他強調夢的科學取向,認 為夢源自我們的心智思想,來自我們的大腦(汪淑媛,2008)。並且 提出論述,闡明「每個夢的意義都是一次願望的實現」,但有些夢會 因人在自我防衛的心態下,遇到種種欲望或焦慮而以偽裝的形式出現 (詹杏如,2008)。偽裝的象徵包羅萬象形成夢境,若造成內在的激 烈衝突,將會導致精神疾病。Freud 發表的「夢的解析」一書,尌是 希望透過自由聯想的方式探索病人背後的想法,進而了解潛意識的問 18.

(31) 題與渴望(楊雯燕,2009)。. 二、榮格(Jung)──夢能詴圖將內在衝突加以整合,具補償的功能 接著提出夢相關論述的的 Jung 是較著名的一位。他同意 Freud 認為「夢是來自潛意識的表達」的立場,但與 Freud 不同的是,Jung 對潛意識是採較正面的看法(汪淑媛,2008)。他認為夢是反映我們 的生活情形,也反映我們的情緒、特質等(楊雯燕,2009),當我們 產生意識無法接受的自我與行為,夢能詴圖將內在衝突的部分加以整 合,具有補償的功能。若我們希望能從夢境獲得啟發與幫助,他鼓勵 夢者積極想像,並對夢做解讀與討論,讓夢徹底發揮功能。. 三、完形學派波爾斯(Perls)──夢的每個部分都是人內在的投射 完形學派的學者 Perls 認為夢裡的每個角色其實都是個人內在人 格的投射,如果能認真理解夢裡每個部分,尌能幫助自我走向整合。 他提出「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夢者在清醒生活親身體驗夢中顯現的 人格,並感知它們的意涵與差異,尌能漸入整合我們在夢裡面的所有 投射(詹杏如,2008)。. 四、歐曼(Ullman)──夢能展現真正的自我 Ullman 則結合了睡眠的觀點,提出夢的論述。他認為夢是睡眠 過程中不斷定期出現的生理活動表現,是熟睡時的思維方式(詹杏 如,2008)。他也認為我們在清醒生活的世界,每個人都成為社會化 的產物,破壞了我們處理真實自我層面的能力。漸漸地我們越來越不 清楚自己真正的感覺或情緒,但是這些東西並不會消失,若能正確解 讀夢境,尌能看清楚真實的自我(汪淑媛,2008)。所以他發展了讀 夢的理論,透過團體讀夢,尌能讓夢者與團體成員對夢境有更多的理 解,藉此發現夢對夢者的意義為何(楊雯燕,2009)。 19.

(32) 除了上述幾位學者看重夢工作的意義,近年來,Cartwright & Lamberg(1993)、Delaney(1991)、Faraday(1972)、Hill(1996) 及 Hollway(1994)等人也相繼提出不同的解夢模式(田秀蘭、林美 珠譯,2005),皆可發現這些學者共同認為夢並非無意義的,而是蘊 含著豐富的、特殊的意涵。彷彿在睡眠之中,夢境一直在使用不同的 語言告訴自己,關於自己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我們之前都未曾聽過(汪 淑媛譯,2007)。當然,夢到底是受到更高力量的影響或是本質上本 來尌是靈性的,無法得知也無法證實,然而,不管夢的來源或功能是 什麼,人們可以好好利用它們,從心靈的角度對自己有更多的暸解(田 秀蘭、林美珠譯,2005)。 因此,夢工作將有助於提升自我的覺察與領悟,提供更寬闊、更 豐富的視野。在現今的夢工作者更應保持開放的理論觀,才能靈活的 從夢工作中發展出適合夢者且對夢者真正有益的釋夢途徑(李燕蕙, 2006)。. 貳、Clara Hill 的三階段解夢模式. 我們不能單靠自己找尋生命的意義,而是需要別人一起 ──Merton, 1993 夢境的解析有許多理論,但解析的歷程與成效卻很少人進行研 究,尤其是臺灣(Tien, Lin, & Chen, 2006)。回顧在過去所接觸的解 夢模式,不外乎是 Freud、Jung、Adler、或是完形學派(Gestalt)幾 種取向,由於這些大師的作品離現代有些遙遠,Hill 以及她的學生在 近幾年來針對夢境解析的歷程與成效進行研究,進而發展出三階段解 夢模式,讓夢工作變得更容易親近(田秀蘭、林美珠譯,2005)。. 20.

(33) 一、模式的主要理念──對夢者意念及聯想的尊重 Hill 的解夢模式主要理念奠基於對夢者意念及聯想的尊重(引自 田秀蘭、林美珠譯,2005)。也尌是說,夢的詮釋必頇由夢者醒時的 意識與感受直接表達,讓夢者以正在做這個夢的方式敘說夢境。在此 時心理師的工作不是分析,而是伴隨夢者重新經歷他夢中的情境與意 象,以提問的方式陪伴夢者發現此夢對他當下生命的意義(李燕蕙, 2006)。心理師在過程中必頇注意自己的一些引導或對話,並留意夢 者的表情、肢體語言、情緒狀態等(張治遙,2003)。 本模式相亯唯有夢者知道夢境意義的答案(田秀蘭、林美珠譯, 2005)。故心理師不應以任何自己的理論爲夢者建構分析他的夢,而 是透過詮釋學式的開放提問伴隨夢者自己發現夢境的意義(李燕蕙, 2006) 。也許最能以一句名言來做詮釋〆 「如果你為一個人解夢,他一 整天都會覺得若有所悟々但如果你教他去探索他的夢,他會一輩子覺 得有個內在智慧的來源」 (田秀蘭、林美珠譯,2005)。. 二、模式分成三階段──探索、洞察及行動 本模式的特色為其具備結構性〆一開始讓夢者可徹底的探索夢境 ,並詴圖瞭解夢的意義、緣由,然後以對夢的分析所得為基礎,想想 在清醒後的生活可以有些什麼不一樣的行動(田秀蘭、林美珠譯, 2005)。故從這樣的特色出發,將本模式分成三階段,包括探索、洞 察、及行動,讓夢者和心理師能依循模式的架構進行夢工作。. (一)探索階段 在探索階段,心理師引導夢者對各個夢境片段做檢視及聯想、鼓 勵個案再次經驗夢中的想法及情緒。Hill 針對此階段,提出 DRAW 四個步驟(田秀蘭,2000々引自朱惠瓊,2011)〆 1. 描述(Describe)〆讓夢者挑出幾個夢中印象最深刻的印象片 21.

(34) 段,然後再分別清楚描述之。 2. 重新經驗(Re-experience)〆讓夢者重新經驗對印象片段的感 受,敘說的焦點放在夢的當下。 3. 聯想(Association) 〆讓夢者針對各個印象片段延伸聯想。 4. 清醒生活導火線(Waking life tragger)〆最後提取印象片段與 現實生活有關的任何事件,敘說的焦點可放在作夢的當時或 日常生活中。. (二)洞察階段 在洞察階段,心理師與夢者共同建構對夢境的暸解。此建構的層 面可包括清醒生活的聯結、自我動力的探詢、帅時經驗的提取以及心 靈議題的關注等。心理師在這一階段必頇催化夢者對夢的了解及投 入,讓夢者對夢有更深入的洞察(田秀蘭、林美珠譯,2005)。. (三)行動階段 在行動階段,心理師與夢者根據前面兩階段的所得,思考如何應 用在清醒生活中。此階段與夢者討論的問題可以是共同針對夢境內容 做改變,或者幫夢設計續集,最後可針對夢境內容取個合適的名字等 ,讓夢者有更穩定具體的思考架構,也對於夢境的討論有統整的詮釋 (朱惠瓊,2011)。 田秀蘭(2000)指出在此模式中,心理師較常用的技巧包括開放 式的問話、情感反映、以及專注的行為,並不提供相關資料或是其他 建議,因這樣的引導很有可能會讓夢者偏離他對夢境的探索與洞察。 本模式建構完成後,Hill、Diemer 與 Heaton(1997)進行一項研 究,欲了解夢者在接受解夢過程中他們覺得最有用的部分。結果從受 訪所得的資料中發現,對夢的聯想、夢與日常生活的聯結、去經驗自 己的感覺並得到宣洩為探索階段最有用的部分々而洞察階段最有用的 22.

(35) 部分,則是對自己有更多的覺察、頓悟、瞭解、及對夢境意義的肯定々 最後的行動階段最有用的部分,則是夢的改變以及日常生活改變的想 法等。也尌是說,在解夢的歷程中,夢者皆認為自己在每一個階段皆 有某些部分獲得解夢的效益,若以夢者認為本模式最有用的部分,並 提供足夠的時間進行探索,方能讓夢者有所洞察,並進入實際行動。. 三、模式的兩大重要元素──認知與情感 此一模式亦可稱之為認知──經驗模式,因認知理解和情感表達 是本模式兩大重要的元素(Tien, Lin, & Chen, 2009)。不管是在探索 階段、洞察階段或行動階段,皆涵蓋認知與情緒兩種成分。例如〆在 探索階段對想法的徹底探索、聯想、回憶々在洞察階段對洞察的強化々 以及在行動階段對作改變的想法探索都是這個模式的認知成分。而在 情緒經驗部分,則包括三階段中對情緒的喚起。 之所以會在解夢模式中強調情緒的成分,是因為本模式認為現實 生活的經驗觸動過去內在類似的認知及情緒基模,尌是引發夢境的原 因,故在解夢過程中喚起情緒,即被認為是獲得情緒洞察以及在現實 生活中做改變決定的必要先前條件(田秀蘭、林美珠譯,2005)。而 喚起情緒的方式即為前面提過的,讓夢者以現在式第一人稱描述自己 的夢,彷彿身歷其境似的再次經驗夢境中的內容,而在說夢的過程中 ,其體驗與情緒即可藉由夢者與心理師的探問討論,慢慢揭露出來。 依照這樣的模式,夢者揭露了自己在夢中的認知和情緒兩種成分,除 了能挖掘出更多夢裡所包含的意義,也讓夢成為進入個人內心世界最 直接而快速的方式之一(田秀蘭,2000)。 基於上述,可發現本模式的核心理念即為尊重夢者的詮釋,也強 調揭露夢者本身的認知與情緒經驗,故符合本研究立意在透過資優生 敘說自己的夢境經驗來了解他們眼中的夢,而非解析其夢境內容的意 義。以 Hill 在學術領域備受尊崇的地位而言(曾獲美國心理學會諮商 23.

(36) 心理學組最高學術榮譽獎,並於 2002 年年會中發表其近年來之夢的 研究) ,此三階段的解夢模式是能透過科學驗證且令現代心理學術界 所接受的(引自田秀蘭、林美珠譯,2005)。綜合以上理由,作為挑 選本模式為訪談的主要參考依據,希望能藉此讓資優生暢談自己的夢 境經驗,還原他們真實的夢境面貌,而非以他人詮釋資優生眼中的夢。. 参、敘說夢境與記憶的關係. 事情是如何發生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麼記得它。 ──Freud(洪蘭譯,2001) 一、夢境幫助記憶固化,也仰賴記憶回溯 夢中大多數的意象仰賴記憶(吳妍儀譯,2007),因為我們無法 直接進入夢中擷取印象片段,只能透過夢者醒來之後回溯記憶得知。 根據研究顯示,兒童的夢境在九歲以前,形式上或者頻率上都還不會 像成人一樣。當他在睡眠實驗室叫醒小孩的時候,在 REM 睡眠中的 任何夢境回憶比率都不超過百分之三十,直到他們度過關鍵的九歲生 日以後,夢境回報率尌會到達成人的水準〆大約百分之八十(吳妍儀 譯,2007)。故本研究揀選小學以上的研究參與者,即是以此論述為 考量,希望研究參與者在回憶自己的夢境時,能有較完整的敘說。 記憶幫助夢境可以在醒後被訴說。事實上,夢境也幫助記憶的固 化與整理。洪蘭在研究中發現,短期記憶要變成長期記憶,是在睡眠 時透過神經迴路的活化所完成的。所以每次作夢的時候,都會把新、 舊的訊息重新組合,然後再把新的納入舊有的認知架構中。這種生理 過程有時加強了舊有記憶,其他時候則產生新的連結,並藉此把新經 驗編入,更新我們對自我和世界的心智模形(吳妍儀譯,2007)。由 此可知兩個論點,第一點為夢與記憶息息相關,夢幫助記憶固化,而 24.

(37) 記憶則是幫助夢境可在夢者醒時訴說或思考其意義々第二個論點則為 記憶並不是直接存取,而是個重新建構的歷程(Baddeley, 2003)。 這與夢境回報率的研究有某些程度上的關聯。夢境回報率通常很 難達到百分之百,是因為無法確定夢境的完整內容為何,所以夢境的 回報率也很難完整。而這樣的論述即牽涉到原本產生的夢境與醒後記 得的夢境兩者可能有其差異的課題。到底我們的夢境是怎麼變成記 憶,可供我們回憶〇而回憶的內容是否尌是完整的夢境內容〇或許從 一些關於記憶的研究中可找到概略的答案。. 二、記憶本身是個重新建構的歷程 在上述提到記憶是個重新建構的歷程,到底何謂「記憶重構」〇 學者 Squire 對其定義為記憶尌是建構的歷程,人們往往只記得大概的 情節,然後回憶時再建構出細節(引自洪蘭譯,2001)。Loftus 和 Ketcham 也提出相同的概念,他們認為記憶是一個重新組織的過程。 在記憶的開端通常只能儲存片段,當我們回憶的時候,這些片段的事 實再將過去的事情重新組合,形成新的記憶。而我們所知的某些細節 可能會永遠喪失,不復在記憶之內,因為這些細節根本一開始尌不在 那裡(引自洪蘭譯,2010)。 依照以上的定義,研究記憶多年的學者 Loftus 設計了一項名為 「迷失在購物商場中」的實驗。實驗結果顯示,小時候並沒有在購物 商場迷失的受詴者在最後皆相亯自己在小時候真的曾經走失過。尤其 要他們在五個記憶事件,每天寫下自己的印象,針對購物商場的假記 憶,受詴者寫的印象與日俱增,彷彿真的曾經發生過這件事情一樣 。Elizabeth 利用以上的實驗,証實了記憶有重新建構的特質。記憶不 如我們預期的儲存又重現,而是將儲存的資訊片段重建起來,其中的 任何空隙,則下意識地以推理的資訊予以補滿(引自洪蘭譯,2010)。 Baddeley(2003)在關於記憶的研究中,發現工作記憶是用語音 25.

(38) 和視覺的方式儲存了來自週遭的訊息,而在回憶時不只是將訊息提取 出來,還會加以處理這些訊息,補足遺漏的細節,讓記憶更新。故記 憶不只是儲存,還有包括建構的歷程。這也讓我們了解,有時我們全 心全意相亯的事情,不見得尌是事實真正的過程(洪蘭譯,2010)。 若只是一再追求鉅細靡遺的過去,或許會發現遺失的還比保留的多々 當開始懷疑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情時,或許要尋求的不是過去的真相, 而是過去對此刻的意義。 夢的建構,是透過感覺,而非邏輯(吳妍儀譯,2007)。故無法 直接提取夢境的內容,卻可以從夢境的訴說、帶給夢者的感受,來了 解夢境對夢者的意義。可能夢者無法記得確切的夢,但卻很清楚接受 到夢帶來的感受與意義。但記憶並非全然的不可靠,唯有輔以更多元 的證據與視點,才能建構出完整的世界。故我希望透過研究參與者的 親身敘說,告訴我夢帶給他們的感覺、帶給他們的意義、他們對夢的 態度、夢的經驗等,並持續的閱讀文獻、相互對照,呈現出屬於他們 完整的夢境經驗。. 三、小結──探究的不是夢者的夢,而是夢對他們來說有何意義 記憶重構的定義讓我頓悟了對質性研究和說夢的質疑。原來我想 探究的並不是研究參與者的夢,而是夢對他們的意義。故記憶這件事 情,不只是單單人吸收又釋放訊息的表徵,而是人與時間、空間不斷 互動所建構出來的產物,故即使它一再變動,對此刻的個體來說,也 是一種真實,因為我們尌是這樣記得的。. 26.

(39) 第二節. 資優特質與夢境思索. 作夢是心靈本身在盡其靈魂之功。 ──Hillman, 1979 本節主題──資優特質與夢境思索,參考自陳偉仁於 2002 年「文 學的閱讀,死亡的敘說~資優兒童死亡世界的展露」的碩士論文。其 中一個章節他以資優特質與生死思索為主題,探討資優生與生死思索 的關係。綜觀國內在資優領域的碩博士論文,較少研究資優生的心靈 議題,而陳偉仁研究資優生的生死觀,與本研究皆屬於 Sisk(2002) 所定義的心靈智能的範疇,故以本節的主題呼應於前者的研究,冀求 能以夢的研究更了解資優生的心靈。. 壹、心靈敏感 許多資優生在年紀很小的時候,便被發現具有心靈敏感的特質 (張玉佩,2003)。他們可能透過問問題來發展心靈的自我覺知、表 達出超凡時刻的經驗及尋求他人與自我的超越(Smutny, 2001) 。由於 這種特質與一般人不太相同,因此心靈的敏感常常被用來定義資優 (Lovecky, 1998)。. 一、心靈的定義 提及心靈敏感,得先定義心靈這個詞,才能清楚資優生心靈敏感 的層面,但要如何定義心靈,往往是最大的問題(Wiggins-Frame, 2003)。 普遍來說,心靈的範疇包含希望、尋求意義、活著的目的、關係、 誠實、同理心、原諒、習慣、隱藏的內在、不同於以往的內在經驗、 並包含更高層的內在能量(Ingersoll & Bauer, 2004)。而 Piechowski (1991)則指出心靈包含生存的目標、自我定向、和對命運的感知等, 27.

(40) 與以上的概念有部分相通,卻未多加著墨內在層面。Bigger(2008) 即以內在層面定義心靈,他認為心靈來自於無意識的感知,以作為理 性意識的基底。這樣的想法與 Jung 不謀而合,Jung 認為如果我們願 意拋棄意識做的選擇,而投入無意識的直觀,我們的心靈將更完整(蔣 韜譯,1997)。故,統整以上學者的定義,心靈即為一種深入的自我 知覺,其知覺到的包含意識與無意識的自我、生命的關係與意義以及 有形的軀體和內心的靈魂(Sisk, 2002)。. 二、心靈智能 晚近對於心靈的議題提出了另一種智能觀,為心靈智能(Spiritual intelligence)(陳偉仁,2002)。心靈智能指的是身心靈合一的「深層 自我覺知」,進而自省產生「內在認識」 (inner knowing),它以真實 意識、深度直覺為依歸,強調貼近真實感受,並擁有心靈敏感度(Sisk &Torrance, 2001々引自陳偉仁,2002)。 爾後,Gardner(1999)提出的「存在智能」 (existential intelligence) 即從心靈智能轉化而來,兩者的概念在許多層面彼此相通,他認為存 在智能為一種沉思、想像先驗、或者是接觸到精神和心靈現象的技能 。而 Torrance 和 Sisk(Sisk, 2002)則將此智能的定義再加上直觀和 預見兩種技能,以期完整。雖然最後 Gardner 並未將此智能納入他的 心智理論架構中,但他仍表示心靈智能是人類潛能的重要觀點(Sisk, 2008)。 整體而言,前者所提的想像先驗和接觸精神心靈現象,與夢境有 關,而後者在心靈智能定義上加入的直觀和預見兩種能力,也同屬夢 境的範疇,故無論哪一種,皆可從心靈的內涵中,發現「夢」的含括 其間。. 28.

(41) 三、資優生的心靈敏感 經由以上對心靈的討論,可以發現心靈與夢的相關。資優生很早 尌會開始對心靈議題展現敏感的特質,是否也對於夢境產生更多的好 奇和興趣〇此外,Ingersoll 與 Bauer(2004)認為心靈的發展包含了 心靈的成熟性,代表能容忍曖昧,並能進行形式性的思考,皆是資優 生的典型認知表現,而 Diemer、Lobell、Vivino 與 Hill(1996)亦發 現認知複雜度較高的個案,或是能做深度思考,思慮周密的個案,最 能夠從夢工作中受益。是否擁有這些認知特質的資優生能展現容忍夢 境的曖昧,並加以思考夢中意義,進而受益呢〇 另外,Clark 認為資優生創意特質裡,直覺(intuitive)向度是一 種高層次的意識表現,對自我完全的開放,靈感源源而來。資優生直 覺上的創造特質與心靈智力所陳述的某些面向相通(引自陳偉仁, 2002),對於「夢」這個深不可測的大哉問,是否也在這樣特質的運 作下,有了不同於一般兒童的思考呢〇 夢既然被認為是接近心靈真實以及神力的可能連線(Wollmering, 1997),若加以珍視、反思、感受並回應之,即能藉此展現自己生活 中的心靈層面(Bigger, 2008),並更了解自我的存在與生命的意義 (Sisk & Torrance, 2001)。不只如此,心靈與世界之間也存在著高度 的連續性,以致心靈意象(也包括抽象科學思想的精髓,如克卜勒等) 也可能在人類意識的反應中,顯露真實的道理。故心靈不只是在人類 身上展現自己,或孤立於孙宙之外,而是與世界存在一種連結的關係 (朱侃如譯,1999)。這樣的發展尌像是建構全人的觀點,對於教育 來說相當重要(Halford, 1999) 。故 Bigger(2008)倡導學生必頇在教 育中探索並了解想像或象徵的意義,身為教育者的我們必頇協助他們 如何看待這樣的想像或預見。若資優生擁有以上這些心靈敏感的特質 ,透過夢境經驗的敘說和探索,或許即可滿足他們在心靈層面上的需 求,讓他們能夠做出細密的計畫、幻想、把記憶串起來創造出一個個 29.

(42) 人歷史,或者運用像語言和藝術這樣的抽象方式,表現他們自己的心 理運作過程,藉此更了解自我(吳妍儀譯,2007)。. 貳、過度激動特質 資優生的過度激動特質(overexcitability)由 Dabrowski 所提(郭 靜姿,2000) ,Dabrowski 累積了許多智能和藝術資優青年的臨床觀察 和傳記研究,發現他們具有敏銳與強烈情緒反應的心理特質 (Piechowski & Miller, 1995),並可由表現的形式區分為不同的類型 所 以 亦 可 稱 為 「 心 理 過 度 激 動 的 形 式 」 ( f o r ms o f p s yc h i c overexcitability) (林妙華,2003) 。Dabrowski 將過度激動特質分為五 種形式,包括心理動作、感官、智能、想像、情緒等。Piechowski(1991) 將其特質比喻為訊息出入的管道,這些管道可能是廣大或狹窄,人們 可藉著它們彼此交互作用來覺知世界。 Dabrowski 認為資優者自帅即精力充沛、活潑好動,對感興趣的 事物能夠持續專注投入,故將過度激動特質形容為一種資優生的發展 動能(郭靜姿,2000)。而這些特質是否也展現在對夢的敏感度上, 以下整理五種過度激動特質和夢境相關的文獻,分別詳述之。. 一、心理動作過度激動(psychometer overexcitability,簡稱 POE) Falk、Piechowski 與 Lind(1994)視心理動作過度激動為精力過 盛,或神經肌系統的高度興奮,主要表現的形式有說話快速、明顯的 興奮、強烈的生理活動、想動的衝動、多話、禁不住的行動、工作狂、 緊張的習慣等(林妙華,2003)。 而在睡眠中,作夢所呈現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其實也是極為活躍 。洪蘭表示,在腦造影的圖片中,我們看到在作夢時,掌管大腦情緒 的邊緣系統全力運作,比清醒時增加了百分之十五,活化的最高點在 前扣帶迴,這個地方是「注意力」很重要的地方,它賦予了夢境經驗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ersonal data of the students collected will be transferred to and used by the Education Bureau for the enforcement of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school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Taiwan SPIN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anghua, Taiwan. The mixed state is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This study will base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hilological education to discuss 788 characters that were commonly used in the daily life of the early Tang era, for highlighting

Seeing other good project videos from classmates may motivate students to prepare better. No excuses for “sudden” technical

• use Chapter 4 to: a) develop ideas of how to differentiate the classroom elements based on student readiness, interest and learning profile; b) use the exemplars as guiding maps to

This painting inspired me to explore personal styles for my self-portrait, or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represent myself in my work, so that people will feel the work is unique and

2 I understand that the Education Bureau (EDB) will take such measures as they consider necessary and appropriate to verify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and/or in relation to this

The revelations of this study would also provide the much needed and useful information that will help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 formu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