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上的扭曲正是目前的教育現況,如果沒有基於靈性的觀點即使強調各方面 均衡,還是容易忽略生命的需求。靈性的向度使全人教育不單是重視表面上各方 面的均衡發展,而是重視個體生命的獨特性質,回應個體內在對生命意義、目的 以及存在的需求,使得教育成為幫助生命開展的沃土,是一種以個體生命為基準 的「全人」觀,即為具備靈性觀點的全人教育。因此藉由靈性教育追求內在價值、

自我追尋生命意義以及提倡萬物本質相連等價值,才能達到全人教育真正的理想。

關於全人教育與靈性教育的關係,還會在文獻探討中進一步的說明。

綜上所述,本研究對於靈性及靈性教育的興趣來始於對靈性本質的好奇、對 心理學的關注,對於教育困境的觀察,以及相信靈性教育為全人教育的重要核心 概念。主張全人教育應該能使學生向內追尋,促使其探究與理解自己本質,發現 內在不變的核心價值,以期在快速變動的社會中,找到安頓身心的立足點,不再 茫然與焦慮。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 靈性的概念與範圍

林逢祺老師的問是「靈性是什麼?」,同時涉及兩個意涵,第一是靈性的定 義為何,旨在討論靈性的核心概念或核心價值為何?第二個是靈性議題涵蓋的範 圍為何?意思是若以核心價值為圓心,向四周延申畫一個圓,究竟靈性能涵蓋到 哪些層面?,其實「核心概念」與「涵蓋範圍」二個問題其實互為表裡,因為以 核心向外畫一個圓,週遭領域所共同交集重疊之處,應該可視為各個領域彼此的 共享的意義或共識之處。

靈性概念與範圍等問題背後更深層的意義則是涉及人的本質為何。人除了看 得見的身體以及感受得到的思想與情緒之外,靈性是否作為人存在的本質呢?古 時候孟子拿人與動物相比,認為人與動物的差別幾希矣;然而科技與電腦充斥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現代與人類相比較的對象可能是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如果認為人類「不只」

是大腦神經活動、認為人類比AI 還要多,那麼多出來的是什麼?

這究竟是因為靈性本就難以言說,類似道家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本質 上即難以用語言描述與表達嗎?或是就像古老的猶太諺語:『人們一思索,上帝 就發笑』,Milan Kundera 認為上帝會笑是「因為人們愈思索,真理離他愈遠」(尉 遲秀譯,2004),這表示人類受困於本身思考或認知能力局限性使而沒有能力思 索靈性嗎?還是我們只是用錯方式、問錯問題去面對靈性這個議題,只要我們找 對了方向,靈性就像心理學探討「愛」等其他議題(慈悲、自我或意識)一樣,

雖然無法對其機制作完整解釋,但人人皆知道其存在、有「愛」與「被愛」的能 力,並認同思想、態度與行為皆受其影響深遠。

二、 靈性教育的概念

在全人教育的潮流以及人格整全發展的觀念中,教育的理想目標是培養平衡 發展的人,而需要平衡發展的要素,最簡單扼要的即是身、心、靈。然而,為什 麼是身、心、靈這三者?需要從三者各自的定義與功能再整合起來討論,身、心、

靈是否即為完整人格發展的充分且必要條件。相較於身、心健康平衡發展的相關 概念,在生理學(含醫學)與心理學上已有諸多討論,但究竟全人教育中的靈性 發展或靈性教育所指為何?則和靈性的概念一樣模糊。

靈性的教育不是知識上的傳遞,而是一種生活態度,就像古代的哲學家一樣,

他們所支持的理念不只是做學問,而是在生活上奉行,將理念體現於日常生活中

(賴聲川,2012)。從知識到生活,再到知識與生活合一,所探問的是從「什麼

(what)」到「如何(how)」最後是「如何是(how is it)」。靈性教育如何可能?

談的是靈性教育該怎麼做的議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 靈性教育觀

靈性如何學習?靈性與生命本質密切關連,認知學派的訊息處理觀點(外界 刺激–編碼–內在表徵的處理–反應)並無法解釋此類的學習歷程。本研究認為 藉由教師世界觀的展現,能夠對學生產生影響,靈性教育便是透過教師的世界觀 而影響學生。此處的世界觀並非只是對物理世界的理解與看法,當包括了對人生 的看法與規範。此處引用 教育哲學家馮朝霖(2016)的觀點,強調世界觀

(Weltanschauung)為德國教育中的獨特概念,難以用其他語言適當翻譯。其大 意為:「世界觀思想意圖賦於人生與世界一個整體的詮釋…世界觀則意在提供統 整的生活取向以及特定生活風格的標竿…所以除了提供對世界的理性解說,更明 顯地包含了「規範性」內涵。」

換句話說,此時「教育」早已跳脫「老師–學生」、「教導–學習」此種知識 傳遞的範疇,而是兩個生命之間的交流與碰撞,以生命影響生命,教師的知識退 到後面,而教師的思想躍居首位。因此,教育工作者對靈性的看法決定了自己的 世界觀,也影響了學生的世界觀。對教師而言,教育活動受到態度與信念的影響,

具有靈性概念的教師,如何看待學生?如何看待師生的角色關係?如何引導學生 的靈性發展?是故教育工作者的靈性教育觀成為靈性教育研究的重要開端。

四、 研究目的與問題

綜上所述,本研究的目的與問題如下:

1、透過訪談與問卷,調查臺灣教育工作者靈性概念與靈性教育的認識程度、

調查週遭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對於靈性概念與靈性教育的接納程度,以及 調查在教育現場靈性教育的實施情況。

2、使用概念構圖(concept mapping)法來了解臺灣教育工作者對於靈性及 靈性教育的看法,希望從這些受訪者的意見中尋找共識並聚斂出靈性與 靈性教育的概念與範圍等共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分析概念構圖得到的結果,討論這些靈性概念背後所代表的教育理念,

以及分析這些教育理念所隱含的人類圖像與世界觀圖像。

4、建立新的靈性架構並以此架構檢視目前臺灣教工作者的靈性觀以及靈性 教育觀,探討目前靈性教育的問題與困難,分析其原因並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