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靈性態度問卷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章呈現本研究所做的靈性態度問卷分析、概念構圖分析,並且討論分析的 結果,最後提出本研究對靈性的架構,以及對靈性概念對教育的啟示。

第一節 靈性態度問卷分析

靈性態度問卷共有三個題組(完整題目請見附錄五),第一個題組調查靈性 概念與靈性教育的認識;第二個題組調查受訪者的週遭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對於 靈性概念與靈性教育的接納程度;第三個題組調查自己以及週遭相關教育工作者,

靈性教育的實施情況。

一、 自己對靈性與靈性教育之認識程度

此題組詢問參與者自己認為在接觸教育工作前後,對靈性概念與靈性教育的 認識程度是否有所改變(陌生=1 分,稍微認識=2 分,有些認識=3 分,深入認識

=4 分)。對於這個題組在設計時的預期,認為教師進入教育工作之後,本來就會 對教育的各個面向與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靈性教育也是可能認識與接觸的其中 一環,尤其透過在教育工作中直接面對學生各式各樣的生命課題,接觸到與相關 生命教育有關的課程、演講、工作坊以及研習,或是在設計課程時接觸到相關的 繪本、故事等文本與資料,都可能對靈性教育有所認識。但是,是否能進一步增 加對靈性的認識,則尚有疑問。

T 檢定的結果:由於比較的是同一個人的前後態度,因此採用相依樣本 t 檢 定。分析後發現接觸教育工作前、後對於靈性概念與靈性教育的認識程度深淺有 顯著差異。首先,t 檢定在靈性的結果為 t(24)=-2.874, p=.008,「現在」的認識程 度(M=2.16,SD=.943)顯著大於「接觸教育工作之前」的認識程度(M= 1.84,

SD=.746)。其次,t 檢定在靈性教育的結果是 t(24)=-2.874, p=.008,「現在」的認

作年數越長,認識程度可能越多,但是年紀是可能的混淆變項(confounding variable),換句話說,教育工作的年數增加時年紀亦增加。究竟對靈性等概念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首先,討論回答「未知」選項的分析結果:

(1)未知他人態度的比例偏高:除了對同事的靈性教育接納程度未知比例 較低之外(28%),其他的未知比例高達40%~68%。「未知」所顯示出的意涵,代 表彼此之間,在日常生活中對於靈性概念並不討論、交談或交換意見,以致於無 法得知其他人對靈性的看法與態度。

(2)親疏遠近影響是否得知他人態度:整體而言,無論是對靈性概念或靈 性教育概念,隨著關係與受訪者越疏遠(疏遠程度:同事<學校單位<縣市政府), 受訪者越不清楚其他人的態度(未知的比例越高)表示靈性相關概念的交流與討 論,需要關係接近為前提。其背後可能的原因為,靈性相關概念涉及價值觀或個 人信念,而個人的價值觀與信念需要足夠的信任感才會表露。

(3)對靈性與靈性教育態度兩者的比較:受訪者在同事、學校單位及縣市 政府三種對象上,都顯示出靈性概念的未知比例較高。這可能顯示出,靈性概念 比較抽象,對於表達與接受者都比相對具體的靈性教育困難。

其次,討論「接納程度」的平均分數分析結果:

(1)平均數 a 分數範圍自 0 到 4,分數越高表示接納程度越高。由表 4-1 中 的平均數可看出,無論是靈性概念或靈性教育概念,同事、學校單位、縣市政府 的接納程度越來越低。同時,靈性教育的接納程度,在同事、學校單位、縣市政 府三方面,都較對靈性教育的接納程度高。

(2)平均數 a 的結果與比例矛盾:但是平均數 a 介於 1 到 2.4,除了最高的 2.4 之外,其餘都低於 2(有點抗拒),表示落在排斥與有點抗拒之間。這項結果 與表4-1 下方四種回答的比例相互矛盾,實際上回答排斥、有點抗拒的比例很少,

在0~12%;而大部分都回答尚可接受與鼓勵的態度。造成矛盾的原因是將未知以 0 納入平均數計算中,造成整體平均數下降,錯誤低估了其人的態度,因此計算 平均數時應該把未知排除。

(3)平均數 b 的結果:都落在 3~4 之間,表示落在尚可接受與鼓勵的態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之間。表示若扣掉「未知」的情況時,只有少部分是排斥或抗拒,大部分的人的 態度都是可以接受靈性與靈性教育的概念。

三、 靈性教育的實施情況

此題組詢問受訪者自己以及教育環境中的其他人,對於靈性教育的實施程度。

將25 位受訪者的回答以比例的方式,整理於表 4-2。

表4-2 靈性教育的實施情況

靈性教育的實施程度

自己 同事 學校單位 縣市政府 未知/不適用 0% 24% 16% 52%

無實施 16% 12% 16% 8%

些許實施 36% 28% 32% 32%

一半以上 20% 20% 16% 4%

經常實施 28% 16% 20% 4%

由表中得知,首先,填答未知的比例一樣隨著關係的疏遠而上升,其中對市 政府的認識,一樣高達50%的「未知」。其次,自己在實施靈性教育上有 48%的 受訪者認為達到「一半以上(20%)」與「經常實施(28%)」;而縣市政府最低,

在「一半以上」及「經常實施」僅有8%(4%+4%);而同事與學校單位「一半以 上」與「經常實施」的比例為36%與 36%。這表示,受訪者認為自己在課堂上實 施的頻率高於其他人。但是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否真的如數據所顯示的「自己 實施情況多於他人」?或是只是因為自己比較能掌握自己的實施情況?還是這其 實是人們在進行社會比較時經常出現的「高人一等效應(better-than-average effect)」(Alicke, & Govorun, 2005)呢?如果能夠同時調查受訪者週遭的人,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夠釐清這些疑問。

總結整份靈性態度問卷的結果:受訪者認為自己對靈性與靈性教育的認識不 深但是進入教育工作之後的認識程度有所增加;有一半的人對他人不理解但是另 一半的人認為其他人靈性與靈性教育大多數是的接納態度;覺得自己在教育現場 有實施靈性教育的程度達一半以上。

有意思的是從受訪者一方面覺得自己對靈性與靈性教「認識不深」,但同時 又覺得自己在教育現場「有實施」靈性教育,兩者態度不一致來看,反映出在回 答認識、理解等問題上趨於保守,但是對於教育的實施則比較有信心。但是本研 究實際訪談後卻發現,受訪者只是無法像是闡述定義般,以語言直接且系統性的 表達對靈性與靈性教育的看法,然而在深入談及教育經驗時,便會發現其實受訪 者都有形成一套看法,這部分討論留待後面的章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