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

研究者自進入研究場域至退出場域歷時一年的時間,在研究進行的過程中,

研究者除了針對教師領導行為於跨校社群的展現,並思考本研究對目前教育現場 的貢獻與價值為何。目前研究已告一個段落,看見社群的教師開始試圖將社群的 理念帶回原本的學校,惟相關的成效尚待後續研究進行研究與探討。

研究者在進入研究場域後,扮演參與觀察者角色,除了作為研究的觀察者之 外,亦參與社群相關事務與活動,例如各活動之會議記錄、社群年末聚餐,融入 研究情境當中,透過與研究對象的緊密互動,而能夠深入觀察研究對象之互動情 形與關係,同時與研究對象建立關係,而能在觀察與訪談等方式外,透過其他談 話的機會了解研究對象之背景脈絡。

本研究以教師領導理論觀點探究跨校專業學習社群,旨在探討跨校英文科專 業學習社群運作歷程中的教師領導行為,既以社群運作歷程作為研究焦點,所有 社群發展的歷程理應成為本研究所探究之範疇,惟礙於時間無法回溯之限制,研

155

究者未能於社群成立之初接觸個案,無法獲得最初社群發展的相關資料,以致本 研究僅能透過社群成員零碎的記憶,拼湊社群最初的發展歷程,作為資料分析與 結果詮釋的依據,是本研究的限制,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能夠選定起始運作的社群 進行研究,能夠蒐集較全面性的資料。

15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亞雯(2012)。以「課程與教學」為十二年國教推動核心─台北市推動的策略 與行動。中等教育,63(1),183-187。

丁琴芳(2008)。國民小學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如哲(2002)。知識經濟與教育。臺北市:五南。

王美琪(2013)。國民中學教師領導與終身學習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法(原作者:Danny L. Jorgensen)。臺 北市:弘智。(原著出版年:1989)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江嘉杰(2014)。臺灣地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學位論文之分析。學校行政雙月 刊,91,159-180。

邱子芸(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透過 Facebook 參與線上學習社群與教師 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百祿(2010)。教師領導的理論背景與影響。學校行政雙月刊,70,1-22。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上)、(下)(原作者:

Pattion, M. Q.)。臺北市:濤石。(原著出版年:1990)

吳秀春(2014)。加強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有效做法之探討。臺灣教育 評論月刊,3(9),145-162。

吳金盛(2012)。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現況分析【專題】。國 民中小學校務經營與專業發展研習叢書,227,55-82。

吳清山、林天佑(2008)。永續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81,209-210。

157

吳清山(2009)。從教師 MP3 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營造。教師天地,169,

12-19。

何高志、林志成(2012)。教師領導對突破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困境的啟示。學校 行政,81,110-130。

呂瑞美(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現況與成效(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沈靜濤(2009)。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余民寧、賴姿伶、王淑懿(2002)。教師終身進修相關議題之調查研究,政大教 育與心理研究,25(3),543-584。

林生傳(1996)。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 (主編),質的研究方法(239-263 頁)。高雄市:麗文。

林明貴、陳疑雲、許珍琳、廖純英、薛仲平(2012)。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 學習社群運作現況分析。載於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主編),臺北市 100 學年度市立國民中小學候用校長儲訓班專題研究成果-國民中小學校務經 營與專業發展(55-82 頁)。臺北市:教育局-教師研習中心。

林倖妃(2013 年 6 月)。十二年國教,問題在沒有配套。天下雜誌,523。取自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9470

林瑞昌(2006)。以專業社群概念內涵為核心的教師專業發展策略。載於歐用生 (主編),熱情卓越新典範(67-76 頁)。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徐子喬(2014)。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職餐旅群新進 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孫志麟(2010)。專業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學校行政雙月刊,

69,138-158。

郭昭佑(2007)。教育評鑑研究:原罪與解放。臺北市:五南。

158

郭騰展(2007)。學校領導的新典範─教師領導。學校行政雙月刊,49,150- 175。

陳玉桂(2006)。學校革新中不可忽視的面向:談教師領導。學校行政,45,

26-46。

陳伯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 編),質的研究方法(25-49 頁)。高雄市:麗文。

陳育含(譯)(2010)。訪談研究法(原作者:Kvale, S.)。新北市:韋伯文化。

(原著出版年:2007)

陳雨鑫(2014 年 11 月 23 日)。學共推不動 老師「一套交到老」。聯合新聞 網。取自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7013 陳美玉(1997)。教師專業─教學理論與實踐。高雄市:麗文。

陳佩英(2008)。教師領導的興起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71,41-57。

陳佩英(2009)。一起學習、一起領導:專業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踐。中等教 育,60(3),68-88。

陳佩英、卯靜儒(2010)。落實教育品質和平等的績效責任制:美國《NCLB 法》的挑戰與回應。當代教育研究,18(3),1-47。

陳佩英、卯靜儒、鄭毓瓊(2014)。履冰行遠:網絡學習社群的課程協作經驗研 究。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1(5),61-72。

陳佩英、高嘉徽、應尹甄(2012)。促進高中職優質化的專業學習社群發展。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1),36-42。

陳雅芃、林思宇(2012 年 8 月 17 日)。提升競爭 雙北推「學習共同體」。聯合 新聞網。取自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07548 陳琦媛(2014)。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於我國高等教育實施現況之探討。當代教 育研究季刊,22(2),1-46。

陳榮政(2014)。基礎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取向(修訂版)(原作者:W.

Lawrence Neuman)。臺北市:學富。(原著出版年:2006)

159

陳慧娟(1998)。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教育資料與研究,25,47-55。

陳麗華、陳劍涵、陳茜茹(2014)。你的教室ㄇ了沒?臺灣導入學習共同體學校 的模式與策略省思。新北市教育學習共同體特刊,2,18-45。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辦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進國民中小學教學品 質要點(2013 年 1 月 1 日)

教育部(2014)。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學校辦理現況年度總表【原始數據】。取 自 http://tepd.moe.gov.tw/index.php

簡杏娟、賴志峰(2014)。國民小學教師領導促進專業學習社群建構之個案研 究。學校行政,90,172-193。

戚居清(2012 年 8 月)。美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發展現況及其啟示--以馬里 蘭州為例。「2012 年南臺灣教育論壇」發表之論文,高雄市國民教育輔導 團。

張本文(2011)。論教師領導對教師專業發展之影響。學校行政,75,21-36。

張芬芬(譯)(2005)。質性研究資料分析(原作者:Miles, M. B. & Huberman, M.)。臺北市:雙葉書廊。(原著出版年:1994)

張奕華、顏弘欽(2012)。學校分散式領導構面之探析:領導者、追隨者與情境 三元互動之檢證。教育實踐與研究,25(2),225-254。

張淑宜、辛俊德(2011)。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 學報,25(1),83-103。

張新仁(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張德銳(2010)。喚醒沉睡的巨人─論教師領導在我國中小學的發展。臺北市立 教育大學學報,41(2),81-110。

張德銳、王淑珍(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中的發展與 實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1),61-90。

莊雅琇(2013)。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社群召集人的 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160

許德田(2012)。邁向專業學習社群的學校微革命。臺灣教育,676,10-19。

黃乃熒(1996)。從「教學領導」談學校教育革新。中等教育,47(6),50- 57。

黃光雄、簡茂發(2003)。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藍琪、賴志峰(2013)。國民中學教師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學校 領導,87,30-51。

湯艷鳳(2013)。臺北市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馮莉雅、林惠儀、張翠倫(2012)。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協助國小教師增進十二年 國民基本教育知能之研究。國民教育學報,9,175-197。

楊國德(1999)。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應用─成人教育領域的實踐經驗。臺北市:

師大書苑。

葉慶祥(2011)。從教師觀點談教師領導。學校行政,72,99-110。

趙廣林(2012)。國民小學分享領導、教師領導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臺灣社會學會(2011 年12 月10 日)。研究倫理守則【網站】。取自 http://tsa.sinica.edu.tw/research_01.php

臺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2014)。12 年國教專題--專訪臺北市教育局長丁亞 雯。English Career,44,8-11。

廖珮妤(2014 年 3 月 28 日)。「學習共同體」讓孩子勇於發言。聯合新聞網。

取自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5760

蔡進雄(2004)。學校領導的新思維:教師學習社群的建立。技術與職業教育,

78,42-46。

蔡進雄(2007)。國民中學教師教學領導之建構與發展─以學習領域召集人為 例。學校行政,52,20-43。

蔡進雄(2009)。學校經營的新典範:論教師學習社群的建立與發展。教育研

161

究,188,48-59。

蔡進雄(2011)。教師領導的理論、實踐與省思。中等教育,62(2),8-19。

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原作者:佐 藤學)。臺北市:天下雜誌。(原著出版年:2006)

潘麗琪、賴美嬌(2003)。學習社群之定義、特性及其應用。華醫社會人文學 報,8,29-36。

潘慧玲(2002)。緒論:學校革新的脈動。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 念與實踐(1-47 頁)。臺北市:學富。

潘慧玲(2004)。緒論:轉變中的教育研究觀點。載於潘惠玲(主編),教師研 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1-34 頁)。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蕭至展(2011)。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賴志峰(2008)。分佈式領導理論之探究—學校領導者、追隨者和情境的交互作

賴志峰(2008)。分佈式領導理論之探究—學校領導者、追隨者和情境的交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