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六節 研究者的省思

本節內容主要呈現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的省思,反映研究者之經驗。以下分 別就研究主題的醞釀與反思、研究歷程的經驗與體會,以及對自我生命經驗重新 詮釋做敘述,以協助讀者更進一步了解研究者之思考脈絡。

一、 研究主題的醞釀與反思

當研究進行到第五章的階段,在整理十位研究參與者的經驗中,回頭思考我 為何當初會選擇這個題目格外深刻,當時正面臨工作低潮的我,不僅班上學生遭 逢不幸更面臨家長的不信任與質疑,記得那時回家常一個人躲起來哭,面對比我 更年輕的初任教夥伴也無法給予安慰,心中充滿逃避的我既提不起勇氣放棄教職 卻也對自己喪失信心,盤算著先把碩士學位完成再思考是否要繼續從事特教工作。

值此徬徨之際須擬定論文計畫,在課堂中教授們細心引領我們去探索身邊的 問題,並從中挖掘值得研究的主題,突然我恍然大悟覺得為何不將自身困境化為 研究問題呢?想起實習時曾遇過的系上學長姐們都仍保持著極高的熱誠在工作崗 位上大展身手,有的研發教材教具、有的參與鑑定審議並成為宣講教師、有的加 入特教輔導團輔導新手教師,獲頒市級或部級獎項的亦不在少數,為何他們能而 我不能?如此向內的探問催生了我的研究主題:「溫柔而堅定的擺渡者──國中階 段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與適應歷程之紮根研究」。

150

訂定研究主題後,我曾試著與一些特教系的同學們閒談,意外發現進到不同 縣市、不同教育階段、不同班別的特教教師們所遭遇的困境可能不盡相同,但不 變的是新手時期的徬徨無措與自我評價的衝擊。在特殊教育教師養成的道路上常 充斥著各種檢討,為了確保我們施加在特殊學生身上的教學是有效且有用的,我 們學會利用各種工具檢視教學的質與量,就是希望相對弱勢的特殊學生們不致被 教師教學所耽誤。然而在這股長期批評的聲浪之中,新手特教教師卻難免被自我 評價的聲音所淹沒,面對某些特殊學生就是找不出其困難所在、抑或是已嘗試了 所有學過的方法但仍無顯著進步,有時甚至不知自己是否仍有存在之價值,也對 未來數十年的生涯感到灰心。此一發現結合自身在工作場域上所遭受的困境,更 加確立了我想從資深教師身上汲取寶貴經驗的決心,對於此研究主題的選擇更加 義無反顧,更期盼有點輕度憂鬱症狀的我能從研究中重新找回對於特殊教育的熱 情。

二、研究歷程的經驗與體會

在選擇研究方法時也經歷了一番掙扎與摸索,量化研究於我而言毫無吸引 力,總覺得探究人的變化之主題難以用數字與統計來量化個人經驗,所以在研究 主題尚未完全擬定之前就心儀質性研究方法所帶來的深度與意義。但我萬萬沒想 到質性研究的道路竟是如此難行,從研究架構的擬定到執行,雖有許多前人研究 可參考;但當真正落實到自己的研究時卻是萬般不容易,無論是錄音檔轉譯到逐 字稿的過程、編碼的歸類和命名,還沒進到跨案例分析前就令我被龐大的文字工 作量給壓垮。

進行研究過程的同時也面臨到生涯的轉換,轉任到輔導組長的我開啟了與特 教教師完全不同的工作範疇,每天光熟悉自身業務就已加班到晚上七八點,完全 沒有時間進行文本分析。除此之外,輔導組長一職主要工作之一則是進行責任通 報,在一件又一件兒少保護案件的通報中,不僅驚嚇於身邊的學生們所遭遇的痛 苦,也不敢相信這幾乎是社會新聞等級的案件竟會如此頻繁地發生;天性敏感的 我每和一位學生談話即像是吸納其情緒似的久久不能平復,非輔導本科系出身的 我也對於自我界線的設立沒有及時覺察,以致當發現時,我已坐在指導教授的辦 公室中流淚,在被教授關懷之前我沒有驚覺到自己的壓力已如此巨大,所以決定

151

暫緩論文的進行,先穩定自身工作的狀態。

重新專注於工作後有一段時間完全放下論文的進度,不僅是分身乏術,更是 因為發掘輔導工作的意義後,當下的我認為好好陪伴每個學生是更加重要的事,

也不想將當初對學術的追求踐踏為薪資單上的研究加給,所以真正有了想要休學 的念頭。就在此時,大學的教授在臉書上轉貼了一篇新聞,內容是關於一位特教 老師自盡的消息,教授藉此討論了特教教師的壓力難以被外人看見,我將當時在 研究中的發現寫成幾點簡單回覆,結果引發了些正向的討論,亦讓我重新反思本 論文對我的價值遠超過個人的獲得,回憶起當年開啟研究的初衷,想起這十位研 究參與者珍貴的經驗不能被埋沒,她們曾遭遇過的事件一定也能帶給其他人鼓 舞,即便初次嘗試編碼的我仍舊分析得七零八落,但我決心重拾起久未閱讀的文 本,再度徜徉於紮根的海洋裡。

摸索紮根分析方法彷彿是一段盲人摸象的歷程,從一開始對於資料分析的茫 然,接下來又面臨編碼的困難和意念的迷失,隨著進行到後半段的跨案例分析才 逐漸覓得紮根研究的精妙所在。過程中除了閱讀文獻來學習之外,指導教授的回 饋與提點更是重要的助力,其對編碼歷程的細心指導與指出疏漏,並鼓勵多方閱 讀質性研究之文獻,致使整份研究不致偏離主軸而得以精簡呈現。在研究開始前,

我對於資深教師的想像是平面且主觀的,透過文本和跨案例分析得以綜覽其相同 與相異之處,其中關於適應歷程的變化可看出挫折重生型和持續調適型資深教師 亦經歷徬徨的摸索期,經過自我價值的反思與確立才重新找回工作的意義,此部 分對於我的鼓舞超乎想像,原來有時候光是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已然足夠,環顧身 邊汪洋,諸多擺渡人亦漂浮其上,有些已然成群共組成一龐大船隊、有些發展出 獨特的擺渡方法、有些則仍載浮載沉不確定航向何方,但透過本研究,我已知道 該從何處尋求支持,更吸收了優秀前輩們維繫工作熱情的方法,對我而言即是進 行研究歷程中最重要的收穫與體會。

三、自我生命經驗重新詮釋

在研究進行的歷程中我不僅面臨到工作角色的轉換,也經歷了人生的重大變 動──邁入婚姻,親身經歷了角色衝突所帶來的工作壓力,更能夠體會研究參與 者們在不同生命階段對於工作的詮釋會有所改變的歷程,當有了家庭與小孩後難

152

免會將工作比重調低,這並非不重視或敷衍工作,反而是學習以更加有效的方式 處理工作並且適度降低自我要求以讓自己不至於在下班後仍處於高度壓力的情 境。

研究者正是因為對工作的迷惘而展開此一研究,經過數年訪談整理及書寫,

更能理解當年自我的矛盾與掙扎其實某些部份來自無知的害怕,面臨到環境中的 打擊失落了自信,也糾結於學生家庭的複雜議題而引發失眠憂鬱的症狀;另一部 份則來自專業知能的不足,少於參加工作坊的我在自己的學校中眼界日益狹窄,

也會為許多事情斤斤計較,透過這份研究我更清楚走出校門投入參與其他團體的 重要性;轉任輔導組長更讓我面臨到校園中許多身為特教教師看不到的樣貌,透 過不同角色的轉換讓我更加清楚特教教師因為以學生為主體而較難看見全校系統 的盲點,眼界的開拓更讓研究者思考再重新回到特教教師一職時,能夠採取不同 於以往的工作風格來肩負起這個角色的責任,更能用喜樂欣賞的心享受教學工作 帶來的喜悅。

153

參 考 文 獻 一、 中文部分

王文伶、葉碧純、曾淑賢(2012)。資源班教師運用社區資源於教學之差異:以新 手及資深的成長觀點探討。屏東教育大學學報,39,107-142。

王文科、王智弘(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智民(2005)。國民中學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教師情緒智慧與職業倦怠之研究。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裕玫(2005)。國中普通班學習障礙學生及其教師所遇困難及支援服務需求之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所碩士論文。

石宜家(2008)。高雄縣市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生命意義感之關係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宗達(2003)。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俊容(2002)。國小特殊班教師與普通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其調適策略之研究。國 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雅婷(2015)。走過蜿蜒,豐美人生~中學特教教師之角色轉換歷程。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行政碩士論文。

李思暐(2014)。臺中市國民小學初任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思儀(2003)。國民中學特教組長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李茂興譯(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出版社。

李榮妹(2004)。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榮妹(2004)。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